公园老人需要“老人公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老人需要“老人公园”
城市公园有改善空气、减低噪音、减灾防灾的生态功能,有承托建筑、美化市容的美化功能,还有休憩、娱乐、观光旅游和修养基地的使用功能。
然而,鲜有外地游客的中小城市公园,因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和主要游客来源,决定了其使用功能主要是为当地市民提供日常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笔者在甘肃省白银市园林部门工作多年,通过仔细观察当地公园中主要游客以及主要游客的活动区域和活动设施,并与游客进行了大量交流后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目前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区域和设施较为缺乏。
所以笔者建议,在鲜有外地游客的中小城市公园建设改造中应该增加老人活动空间和活动设施。
一、加大老人活动区域和设施的必要性
(一)中小城市公园的主要游客是老人
以甘肃省白银市金鱼公园为例。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距离省会兰州90km,是一个新型的工业城市。
建城区面积42 km2 ,常住人口29万人。
市区内没有重要的旅游景点。
目前已建成的市级大型公园有四个——金鱼公园、银光公园、西山公园、张家岭公园。
金鱼公园是四个公园中功能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市级公园。
位于东城闹市区,占地444
亩,游客数量最多。
笔者对金鱼公园的游客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园主要游客是周边1.5km范围内的离退休老年人,占总游客的75%以上。
所以称金鱼公园是“老人公园”并不为过。
而这些老人们大多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来公园锻炼。
打太极、练气功、散步、唱歌、跳舞等等。
晨练结束后,这些老人们大多喜欢坐在一起玩牌、聊天等。
时间一般是从早晨6:00开始到上午10点半到11点之间离开,主要是回家吃饭休息。
下午3点左右,老人们大多又都回来了,继续打牌、聊天、唱歌听戏等。
总之,公园是他们消遣
娱乐的主要场所。
这些老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老人”。
正因为公园是“老人公园”,老人是“公园老人”,所以,针对公园游客的这个特点,笔者建议应加大公园中老人活动区域和设施建设的力度。
(二)目前公园内老人活动区域和设施明显不足
笔者与金鱼公园中主要游客----离退休老人交谈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退休了在家无聊,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公园,可是公园中老人的活动场所又太少,根本满足不了他们活动和娱乐需求。
以金鱼公园为例,此公园经过多次改造,目前有人工湖50亩,广场两处。
有微缩长城、关楼、烽火台、汉白玉石牌坊、十二生肖、天池塔品、石亭等园林建筑,园内已形成乔灌花草结合,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然而就这样一座集生态、观赏于一体的公园,却没有一处老年人活动区域。
经常去金鱼公园的老人们深深的体会到,夏季几乎找不到既能遮荫又能唱歌听戏、打牌、聊天的休闲活动区域。
很多老人只能找一块参差不齐、树木较为稀疏的林地或席地而坐,或三三两两玩耍。
再譬如唱秦腔的占居了凉亭,唱豫剧的只能在人工湖边占居一个三四平米的小拐角。
老年合唱团想找既有电,又遮阴,唱累了还能做下来休息的一块较为理想的地方,根本没有。
所以只能在公园外租个空房来练唱。
到了冬季,老人们多喜欢宽敞又能晒着太阳的地方,然而四百多亩的公园,只有公园东大门和南大门的两个
广场能满足这些条件。
老年人抱怨: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了,而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却变得越来越小了。
此外,不但老人活动空间缺乏,老人休闲设施也明显不足。
金鱼公园东大门广场上,到处是东一堆西一堆围成团玩纸牌、下棋的老人们,有的坐石块,砖头;有的干脆拿张报纸垫着坐在台阶上,好一点则在家搬个小木凳,而放纸牌和象棋的桌子,则多是一纸箱,或是菜市场的空菜筐,还有的在高一点的挡土墙上铺张报纸,便是一张桌子。
即便真有桌子,那也都是从家里带来的。
玩牌下棋的老人是这种状况,其它娱乐项目同样找不到合适的设施。
(三)城市中老龄人口比例越来越高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7%的时候,这个国家就进入老龄化,占14%的时候就是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则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曾指出,中国在2010年之前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预计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860万;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翻一番,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如何养老?如何满足城市离退休老年人需求?如何为这些老年人创造出更加适宜的养老空间?这都是亟待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经
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时机,不但从物质生活方面,而且从精神生活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所以,作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公园,我们就更加有义务为老人们提供舒适、宽敞的活动空间。
(四)我国空巢家庭比率越来越高,空巢老人数量剧增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中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
“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数量和比例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笔者在采访这些空巢老人时看到的多是让人心酸的场景:家里四处静悄悄的,没有一点生机,连吃饭都不再用到桌子,日子过得无滋无味,老人们心里有话也无处诉说。
想想这些年迈的父母们辛辛苦苦将二女养大后,平时热闹的家里就变得冷冷清清。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们不可避免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长此下去,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反应,如抑郁、多疑、焦虑等,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
如何使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消除老人们的孤独和寂寞,最有效地办法便是鼓励和帮助这些“空巢家庭”老人打开家门“走出去”。
让他们参加社会生活,培养自己的爱好,广交朋友。
可是“空巢老人”走出去,该走哪儿去呢?老人最多,空气最清新,环境最优美的公园,无疑是他们最好的去处。
这就需要我们的园林工作者,切切实实的为这些老人考虑,加大这方面设
计和建设力度,为老人们提供充足的活动和休闲空间。
(五)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身体各部分机能逐渐衰退,器官功能降低,反应迟缓。
导致听力、视觉下降、产生多梦、失眠,脾气暴躁等症状。
再者,老人们从昔日参与的社会活动中退了出来,他们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由工作转向家庭,其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较之以前显得陌生,加上子女“离巢”,过去那种热情、热闹的氛围一去不复返,落寞的心情又进一步影响到身体机能的下降,机体免疫力的降低,各种疾病也随之明显增多。
因此,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来说,老人们更加需要到公园中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锻炼身体。
生老病死固然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老年人如能重视锻炼,重视与人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老有所乐’,不但有利于预防老年疾病,而且也可延缓衰老,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所以,这就迫切希望社会能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活动场合。
二公园中老人活动空间、设施建设的原则和要点
(一)公园中老人活动空间、设施建设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由于年龄的关系,老年人的活动机能逐年下降,因此其活动空间和设施建设必须遵守无障碍设计原则,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2、功能性原则:老年人活动空间要考虑其“坐、卧、
停、留”等各种需求。
按照老年人活动特点划分功能区,这样才能真正满足老人需求。
3、交往性原则:结交朋友或切磋交流是老年人休闲活动中重要部分。
因此,在空间和设施建设中满足老人的交往需求也是主要原则之一。
(二)老年人活动空间和设施建设要点
1、增加休闲设施建设
设施建设一般分为休闲设施和健身设施。
健身器材是主要的健身设施。
健身器材的普及已经基本满足老年人的健身需求,但休闲设施却仍不能满足数量剧增的“公园老人”的需求。
譬如金鱼公园,虽然公园中也有一些石凳石桌,但来公园聊天、休息、观赏、娱乐的老人却还是找不到合适的活动设施。
笔者建议在公园东南大门广场等开阔地带、疏林地带、公园通风且阳光充足的大树下,安置一些桌椅等适合老人的休闲设施。
满足老人活动需求。
2、重视休闲空间和交往空间的营造
老人活动空间主要分为健身空间、休闲空间和交往空间。
目前大多数公园都有健身广场,可供老人健身。
却忽略了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公园度过的“公园老人”的休闲和交往空间。
这些“公园老人”希望通过与他人的见面或交谈获得一种参与感,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坐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也是一种参与方式。
所以,为这些老人提供休闲和交往空间是非
常必要的。
休闲交往空间主要分为小规模和群体性休闲交往空间。
小规模休闲交往空间即只有两三个少数老年人交流的空间,供老年人闲聊、观赏、下棋等活动,可以在疏林或一些建筑的廊亭下或是广场周边树林中提供一些桌椅;群体休闲交往空间,应该专门开辟一处或者一处以上,夏天有遮阴、冬季阳光充足的开阔地带,为喜欢聚集在一起活动的老人团体,例如跳舞、打拳、跳健身操、吹拉弹唱等群体娱乐活动团体提供适宜的场所。
结语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人类自身,“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木点。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已的明天,在公园中给老人们“一席之地”,让老人们心情舒畅的安度晚年便是我们弘扬美德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