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

试试题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选择题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2=60)

读图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11—12题:

1.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①模式

B 、①→②转变

C 、②模式

D 、基本实现②→③转变 2.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③

读图 2 “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3_4:

3.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图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 、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B 、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

C 、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D 、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

5.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

因为:

A 、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消费水平不断变化

B 、某地某时期资源总数不断变化

C 、人口不断迁移

D 、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实施

读图3完成6—7题:

6.如要在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 A 、A 地 B 、B 地 C 、C 地 D 、D 地

7.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 、B 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 、C 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区

D 、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控制土地,最适合兴建大

型商业区

8.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

A 、高楼林立,地价便宜

B 、建筑物低矮,没有明显分区

图 2

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经济活动频繁

D、最中心以批发活动为主

9.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项活动,主要取决于:

A、各种活动的主要程度

B、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C、各种活动得到市政府的支持程度

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10.城市等级与数目、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1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城乡人口迁移推力的是:

A、自然灾害

B、文化设施齐全

C、收入低

D、社会服务短缺

13.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①起步晚,发展快②起步早,水平高③城市发展部合理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城市中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人口居住拥挤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15.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质量

B、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D、城市文化雕塑的数量

16.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7~19题。

17.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18.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19.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20.下列有关建设生态城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B.减少城市中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发展绿色交通D.要扩大城市用地和城市中的绿地

21.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

D.住宅区

22.甘蔗和甜菜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甜菜主要种植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甘蔗集中分布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交通C.气候

D.水源

2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B.加大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C.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D.实现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24.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特点是()

A.集中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沿海地区B.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C.分布于市郊,紧邻消费市场D.经营粗放,商品率很低25.近些年来,北京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热带水果,这是因为()

①北京自然条件的改变②北京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税收政策的变化④交通和冷藏条件的改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

26.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政策B.市场C.交通

D.技术

27.《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气候

D.市场

28.季风水田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地形B.科技、土壤C.市场、交通

D.劳动力、水源

29.适宜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条件有()

①地广人稀②地狭人稠③干旱半干旱地区④湿润半湿润地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①③

30.乳畜业在西欧、中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第Ⅱ卷(共40分)

图4

二、综合题(共40分)

31、4“各类土地支付地租能力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表示商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

;表示住宅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

;表示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3分)

(2)在图中OC轴上标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范围(3分)

(3)根据你所做的图,说明商业区在一般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点(3分)

(4)城市化问题除环境污染外,还有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那么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是什么(4分)

3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______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_____;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___。

33(6分)读下图,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1)用字母A、B在图中标出美国的小麦带和玉米带。

(2)美国小麦带主要分布在_____平原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本区小麦发展的气候条件是______。

(3)美国农业带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本区发展这类农业在交通、土地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9分)读两幅图判断回答问题。

(1)图中农业区A为______(国家)___平原,B为______(国家)___草原。

(2)填写主要农业地域类型:A______,B______。

(3)两地发展农业的共同有利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 60分

二、综合题

31、(1)a b c (2)略(3)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

或街角路口处;在大城市中心形成一个中心商务区。(4)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分散大城市的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城市各种功能区的关系。

32、(1)地形土壤政策交通运输市场(2)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3)E (4)地形气候(热量)土壤

33、(1)略(2)中部商品谷物农业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3)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地广人稀,可进行大规模生产

34、答案:(1)中国松辽阿根廷潘帕斯(2)商品谷物大牧场放牧业(3)①都是温带气候类型,热量、水分较充足,②土壤为黑钙土,土

质肥沃,③地势平坦,有利于实现农业水利化、机械化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可以检测你一个阶段的学习,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答案1~2.【解析】1.B 2.C 根据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乙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由于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不会在0度以下。 3.【解析】答案选B 三角洲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高原面的沟壑则是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沙丘则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而成,他们都是由于外力作用而成。 4.【解析】答案选A。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这种破坏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5.【解析】答案选C。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既有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流水的物理冲刷作用,它的形成条件是:石灰岩地

区;降水和热量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6.【解析】答案选D。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应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7.【解析】答案选D。根据岩层向上弯曲可知,该地层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水、油、气的比重可知,水最大,油居中。 8.【解析】答案选D。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 9.【解析】答案选C。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 10.【解析】答案选A。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解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 11.【解析】答案选C。本题考察板块的构成图的阅读能力。 12.【解析】答案选A。通过材料和图形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之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30 X 2=60 ) 读图1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题: 1. 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①模式 B 、①T ②转变 C 、②模式 D 、基本实现②T ③转变 2. 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 A 、① B 、①T ② C 、②T ③ 读图2 “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 3. 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图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 、 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B 、 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 C 、 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D 、 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 5.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 A 、 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消费水平不断变化 B 、 某地某时期资源总数不断变化 C 、 人口不断迁移 D 、 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实施 读图3完成6— 7题: 6. 如要在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 A 、A 地 B 、B 地 C 、C 地 D 、D 地 7. 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 、 B 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 、 C 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区 D 、 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控制土地,最适合兴建大型商 8. 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 A 、高楼林立,地价便宜 B 、建筑物低矮,没有明显分区 C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经济活动频繁 D 、最中心以批发活动为主 回答11 — 12 4: 业区 图3 ③ 3

地理必修二的教材体系、体例

地理必修二的教材体系、体例 (一)体系与内容框架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本章内容框架]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城市化 [本章内容框架]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本章内容框架]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本章内容框架]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本章内容框架]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本章内容框架] (二)体例结构 各章基本的体例结构如下: (1)内容提要。每章篇章页用设问的形式导出内容提要,帮助学生掌握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活应用。 (2)“读图思考”的设计。“读图思考”一般安排在图后,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图像内容的进一步探究,注意其开放性和拓展性,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改革等提供条件。 (3)“案例”的设计。“案例”的选择注意其典型性和说明性。

(4)“阅读”的安排。“阅读”是对知识的必要扩展,体现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体现了教材的弹性。 (5)“活动”的设计。“活动”在课文中适时安排,一般是就一个地理现象、事实或原理,引导学生探究。主要有资料分析、动手、辩论等活动形式。 (6)“问题研究”的设计。“问题研究”安排在每章之后,就本章重要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并使学生通过探究加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当太阳上的黑子和耀斑增多会直接扰乱() A.人们的日常生活B.电离层C.无线电长波通讯D.臭氧层 2.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A.地转偏向力 B.盛行风 C.日、月引潮力 D.海水的密度差异 3.如图所示,A、B、C、D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DA段4.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即将移动的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5.当地球公转经过D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我国长江水量达一年最高值 6.当地球位于A时,地球上两地甲(36゜N,128゜E)和乙(36゜S,128゜W)相比() A.自转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B.地方时和日出时间都相同 C.昼长不相等D.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7.某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当地正午),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44分,该地的经度是:() A.114°EB.120°EC.126°ED.109°E 8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地方是()A.南极和北极B.南、北极圈C.南、北回归线D.赤道上9.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陆地海洋 陆地 海洋 A B C D

读右边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受热,近地面形成高压 B.乙地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 C.甲地冷却,高空形成高压 D.乙地冷却, 高空形成低压 11.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若甲、乙两地分别代表城市和郊区,则( ) A .甲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形成“热岛” B .乙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 C .甲代表郊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 D .乙代表城市,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12.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①与等压线垂直),完成 13--14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① ② ③ ④

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二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一) 课标要求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必 备知识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稳定性较________、抵抗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________、易于生态________且难以________的区域。 2.分布: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________、林牧、________等复合交错带。二、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________以西、日月山以东、________以南、________以北。 (2)地理位置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________、半湿润向 ________ 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脆弱生态的原因 地理要素特性及表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较为________ 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降水集中 ________季节,且多________ 雨季加剧________,________季 降水少不利于植被恢复 黄土土质________ 黄土以细粉沙为主,土质________,具有 明显的________节理 遇水易分解,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地形沟壑纵 横 ________________ 易受到________的侵蚀 人类活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________ 加剧 环境破坏后________复 1.水土流失:面积________,时空分布________。 2.自然灾害多发:________、以及洪水和________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 3.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________,肥力________,土地生产力下降。预习自测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一次月考试题 莫旗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 .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 分.共68分,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月球 B.金星 C .水星 D. 地球 3.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色球层的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4.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热 B.核能 C.煤、石油 D. 潮汐能 5.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 D.90°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7.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8.下列日期中,莫旗白昼最长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 9.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北半球的春季是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 6、7三个月 10.121°E比东经120°E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晚日出 D.地方时晚 11.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南北温带 B.南北寒带 C.北温带和北寒带 D.热带和南温带 12. 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13.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原运动方 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下图为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将人口增长划分为以下阶段。认真分析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A曲线表示(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2.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C曲线表示的是( ) A.死亡率 B.出生率 C.自然增长率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不同,人口增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D.地势平坦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4.中国人口问题比世界很多国家更复杂,其主要表现是( ) A.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年均净增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 B.文化素质提高,生育率下降 C.一方面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严重 D.民族众多,计划生育执行难度大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5~6题。 5.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7.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八达岭长城,这种现象属于人口迁移B.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人口有向西部和南部移动的趋势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益无害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有益无害 8. 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 ..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 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4.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 B.莫斯科(37°E附近) C.上海(120°E附近) D.洛杉矶(120°W附近)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A.4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日 D.11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三圈环流 D. 季风环流 读右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高空 C.不考虑摩擦力 D.近地面 8.图中d代表的是 A.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风向 9.图中的A地与B地相比 A.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B.风向相反 C.A地风速小于B地 D.摩擦力一定相同 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铁岭朝高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文科地理试卷 高一班;姓名: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读我国劳动人口(15—64岁)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1——2问题。 1.我国劳动力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大约是() A.1965年前后 B.1990年前后 C.2015年前后 D.2045年前后 2.目前,我国已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 多胞胎,即可生二胎。此政策将使我国今后几十年中() A.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D.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得到缓解 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治理年。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1998年—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据此完成3——4题。 3.迁移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以上的年龄段() A.10岁~20岁 B.28岁~60岁 C.23岁~65岁 D.30岁~52岁 4.上海市是劳务输入较大的地区之一,人口迁入对上海的影响() A.造成人才流失 B.利于城市化建设

C.造成失业人数增多 D.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5.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人口增长 A:无控制的人口增长方式 B:环境人口容量 C: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 ①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 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先谷底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 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城市首位度是之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咏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于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沈阳 D.广州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2009年城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 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高附加值产业集聚 B.外来人口迁入 C.原有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唐城市群 1.62 1.5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35 2.2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地理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3版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授课节数:60课时 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的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这也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课程教育的使命。高中地理必修二侧重于研究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为解释各种人文事物的时空分布及制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本教材对于生活活动方面,选择了这个时代最为显而易见同时也和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人口、城市等内容为切入口,以点带面的研究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对地域文化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为了丰富地域文化的内容,教师也可自己增加建筑、语言等背景知识予以强化。本教材对于生产活动方面,以三大类产业为支架,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一般规律,论证人类生产活动的合理性,为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高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基于自身对生活中常见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观察和感性认识,较为容易进入情景、分析案例,再结合上册对自然地理规律的认识,进行探究和思考,总结归纳出人与自然相处的一般规律,但要将规律上升为具有正确环境观和发展观的思维品格,还需要借助以区域为背景的、多个不同类型的具体案例的分析(必修三)来逐渐养成。 目标 1、通过人口相关数据与图表信息的分析,总结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规律和原因;初步预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评价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区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说出我国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 2、通过具体的城市空间结构、区域城市结构体系、城市化等案例的分析,论证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总结出城市规划的一般原则;说出不同等级城市在区域的作用和定位;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方法,归纳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3、通过创设多种情景、案例分析等手段,准确说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区位因素,论证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布局的合理性;对比并能梳理出传统型和现代型工农业的特征,总结地理环境在以区域特定的环境特征和历史渊源为背景下的工农业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概述“借助自身优势,克服先天不足”的现代工农业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向。 4、通过收集、整理材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梳理出人类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正确的推论出人类该有的人地思想及表现,以文本形式呈现;结合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内涵,以及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5、通过日常教学中各种地理图表的解读和整理,能对常规图表进行分类,说出其要素构成;结合文字材料,大致描述图文揭示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 1 -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政治: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 气候:中低纬(温度)。沿海(降水) 河流,供水,运输,军事 人文:矿产。交通。旅游。政治。宗教。科技。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 代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 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 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 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 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 1.内地到沿海 2.山区到平原 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 “民工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教学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山岀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3、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 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4、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或新增人口数量受厶口自沁氐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人口增长模式是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7、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巴西、韩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圉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积极影响: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负面影响: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如人口迁入地:积极影响: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负面影响: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或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 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 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对外开放程度。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乂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 家或地区最适宜 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0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 2.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o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 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10~11题。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民乐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一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D.90° 5.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 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B.湘C.皖D.鄂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该月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10.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1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金星B.月球C.太阳D.火星 12.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13.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A.夏季B.春节C.冬季D.秋季 14.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读右图判断15—17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B.0°,60°E C.30°N,30°W D .0°,120°E 16.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0°,180° C.0°,150°W D.150°W,180° 17.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10时12时B.12时18时C.14时16时D.18时18时 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18~20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一、教材的内容分析及处理 1.“地理Ⅱ”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地理二共分四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从内容的比重来看,“地理Ⅱ”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①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②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 但是,地理Ⅱ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 2)与地理一、三和选修的关系。 与地理Ⅰ的关系:“地理Ⅰ”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块。学生要做到比较好地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应该有自然地理学习做基础。所以,“地理Ⅰ”是“地理Ⅱ”的基础。 与地理Ⅲ的关系:“地理Ⅲ”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Ⅲ”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同时,“地理Ⅲ”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Ⅱ”的学习成果。 与选修模块的关系:在七个选修模块中,有三个模块与人文地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但是“地理Ⅱ”与选修模块的关系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为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前开设,因此二者是互为基础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课情况,调整必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既避免重复,又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2.各章的具体分析 1)人口与环境。《地理Ⅱ》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人文地理部分。显然,它是体现《标准》“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最重要部分。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高中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本练习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因素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分若干分钟 D.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 3.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是(虚线表示物体运动原方向,实线表示物体偏转方向)() A.1和3 B.2和3 C.1和2 D.2和4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4.“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5.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 6.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7.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东经120°地方时 D.北京(116°E)的地方时 8.如右图所示,正确的是() A.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B.M昼短于N C.N点正处于黄昏时间 D.N地太阳正午高度大于M地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9~10题。 ①②③ 9.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卷汇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26题*2分=5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图 1 “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 1 ~ 3 题。 1 .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 .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 .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 .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3 .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 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是() A. 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 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读“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回答5--7题。 图2 5.符合图2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 A.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 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6.引发图2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均有大量人口迁入的是 ( ) A.西欧 B.北美 C.大洋洲 D.拉丁美洲 8.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4回答9--10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期末试题

高一下学期联考地理试题(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l~3题。 1.阶段(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阶段(2)世界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缓慢增长 B.迅速增长 C.迅速减少 D.保持不变 3.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2)和(3)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5.全球人口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迁移 D.人口自然增长率 读美国轮廓图,回答6~7题。 6.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混合农业

7.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先进的科技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廉价的劳动力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8.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唯一因素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 9.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原料导向型的是 A.糕点加工B.炼铝厂C.制糖厂D.飞机制造 如图所示,忻州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且粮食、蔬菜和养猪的产值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回答10~12题。 10.该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____农业地域类型 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1.该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主要改善 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2.最终决定该种农业生产数量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3.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 D .光年 ) D.太阳系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 同一经线上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 D .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列地球能源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 ) ①煤炭②地热③石油④水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003年10月27日一31日,我国北方地区大多数的居民, 在日出后的一段时间内用肉眼可清晰 地看到太阳黑子这一奇观。据此判断 6-7题。 有关黑子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则可证明今年一定是 太阳活动极大年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 一般情况下,人类都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②动物的异常反应 .红外光 C 下列纬度范围内有极夜现象的是 .23.5 ° N --30 ° N B 66.5 ° S --70 ° S D 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莫斯科 B .喜马拉雅山顶 C .拉萨 D 下列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在运动过程中,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是不变的 C.在运动过程中,地转偏向力的大小是不变的 16 . 一年中我国各地白 昼时间都开始变长的日期大致是 A . 3月21日 B . 6月22日 C 17.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 ) A . 23. 5 ° B . 66. 5 ° C . 67. 5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命题人:玉山县六都中学 段制钢 一、选择题(本题有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 错选都不得分) 天文学家计量“可见宇宙”的大小,通常用的距离单位是 A .米 B .千米 C .纳米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同一纬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 同一经线上各地日出时间相同 1. 2. A. 3. A. C. 4. A. C. 5. 6. A. B. C. D. 7. ①全球降水量出现异常 ③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A.①③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A.可见光 B 9. A C. 10. A 11. A B ④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 D.红光和橙光 ( S ?紫外光 .23.5 .23.5 ° N --23.5 --66.5 ° ) .南极长城站 ( ) 互不干扰 ) D .地转偏向力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12. 下列各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 A . 北极圈内 B .赤道上 C .南回归线上 D .北纬 50度 13. 太阳直射点上 ( ) ( ) 9 月 23 日 D . 12 月 22 日 D . 90 A .昼最长夜最短 B.太阳咼度最大 C.昼夜等长 D .昼长夜短 14. 3月21日至9月23日,正午物体影子始终朝南的地区可能在( A .赤道以北地区 B .赤道以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 .南北回归线之间 15. 下列关于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