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考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考与建议

——以四川省广安市为例

广安市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辖6个区市县全是省定贫困县(其中广安区是国定贫困县),属革命老区。近几年来,广安市坚决贯彻落实中、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以在全省“树旗帜、当标杆、做示范”的工作要求,高标准推进脱贫攻坚,已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四川省首批脱贫摘帽贫困县5个,广安市的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在全省率先摘帽,广安区顺利通过国检。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近期,广安市政协农业委、广安市老促会与有关部门一道成立调研组,深入区市县、乡村农户,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7年,广安市农村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2.47万减少到7.16万,贫困发生率从8.6%降至1.9%;城镇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23万减少到1.29万,820个贫困村退出411个。

(一)基础设施筑得牢。一是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大力实施改田、改土和路网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3251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60万亩,新建(整治)山坪塘、蓄水池2033处(口),新(改)建供水管道850千米,建成生态治污设施1520处,贫困地区致富通道更加畅通,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加快建设产业基地。优化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现已建成优质稻基地9.7万亩、优质蔬菜基地4.3万亩、优质柑橘基地2.2万亩、花椒油樟基地3万亩、梨子葡萄等特色产业基地2.3万亩。三是补足公共服务短板。新(改)建达标村卫生室186个、村文化室117个,村村实现通互联网,85个村发展了电子商务,3个已摘帽县全面建成覆盖所有乡镇的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达到现代农业示范区水平。

(二)增收途径拓得宽。一是致富产业拓展。将贫困村纳入产村相融“111”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发展,通过产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销售品牌化、营销市场化,不断提升产业效益。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粮油、蔬菜、生猪、鸡鸭等短期时效项目,兼顾花椒、柑橘、梨子、葡萄、中药材等长效产业培育,贫困群众收入快速持续增加。二是庭院经济扩面。针对贫困农户分散不成片的客观实际,坚持不以面上大产业代替精准入户小项目,瞄准市场行情,发展具有低投入、小风险、易经营、快收益的小种植、小畜

禽、小水产、小加工、小商贸等“五小”庭院经济,形成“一户一庭院、多户连成片”规模发展格局。三是村集体经济壮大。用好、用活金融扶贫政策,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实施“百企帮百村”帮扶工程,指导村集体牵头成立农业公司或农民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农业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的滚动发展、自我壮大。脱贫攻坚以来,现已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1360个,820个贫困村有612个贫困村有了集体收入。四是转移就业提升。一方面积极巩固与省外发达地区劳务合作,持续稳定和扩大劳务输出转移规模;另一方面结合新兴主导产业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用工需求强化劳企对接,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超过70%。针对因照顾家庭、体弱多病等难以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创新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帮扶,累计已组织近万人上岗,发放岗位补贴2300余万元,就业工资性收入成为特别贫困家庭增收的重要来源。

(三)民生扶贫覆盖广。一是贫困家庭住有所居。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对传统老旧村落进行保护性改造,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地方的贫困农户,实施避险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现已新建或修旧复旧农村聚居点149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66户、建设农村廉租房3412户、防灾避险搬迁591户、易地扶贫搬迁6163户。二是贫困家庭学有所教。把教育作为保障和

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面达100%,确保了全市无一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广安市6个区市县均建立了500万的教育扶贫基金,对国家资助政策覆盖范围以外的特殊困难学生实行基金救助。三是贫困家庭病有所医。大力实施健康扶贫,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大病报销比例,特殊贫困对象实现“零支付”。广安市6个区市县均建立了500万的卫生扶贫基金,对国家政策覆盖范围以外的贫困群众实施应急救助。

(四)乡风文明进步快。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大力实施“洁美乡村”工程和“洁净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同步推进水、电、气、路、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实施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建家、建园、建池“五改三建”8万多户。二是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开展“送法进村”活动,为820个贫困村配备了法律顾问。通过开办扶贫夜校,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等举措与活动,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助推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好风气。三是乡风民风美起来。推进“1+N”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村规民约,开展“爱国、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抓”的良好氛围。脱贫攻坚以来,建成市级“四好村”431个,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58个。

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通过调研看出,广安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成效是显著的、群众是满意的,但要切实做到贫困农民脱贫不返弹、快速致富奔小康,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一是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受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与受益主体分离等因素制约,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后的管护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健全,突出表现在农村通村公路、人畜安全饮水、水利灌溉、渠系配套等基础设施管理维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资金、人员保障不到位,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护、损毁快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二是贫困地区持续发展动能不足。有的地方、部门后续帮扶手段简单,为图省事,将后续帮扶转化为“送钱、送物”;个别地方对脱贫摘帽的成绩沾沾自喜,有完成任务、松口气的想法,存在对脱贫成果巩固重视程度减弱等现象;有的地方发展的扶贫产业没有因地制宜,是为完成脱贫任务而盲目跟风,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有的地方也还存在增收产业发展不足被“脱贫”现象,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压力大;有的地方村支两委班子弱,凝聚力缺乏,发展观念落后,有的贫困

户受制于文化教育水平低下、生产经营技能缺乏、现代发展理念落后等因素,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