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的事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节决定成败的事例
1、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受到顾客的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业绩停滞下来,以后两年也如此。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公司的业绩增长,重奖10万元。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递给总裁一张纸条,总裁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经理。那张纸条上写着: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开口扩大了l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每天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装。第14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2、曾经有一家制药厂和德国一家公司谈合作事宜,如果洽谈顺利,将会成功引进外资,进行新一轮的项目研究开发。在洽谈过程中,德国公司提出要到这家企业去考察一下,哪知道在工厂考察时,厂长随意地吐了一口痰,还用脚使劲地蹭了一蹭,然后继续为外商讲解。就看到了这一个小的细节,德国公司立刻宣布取消投资项目。
3、汰渍洗衣粉一向销售很好,可一段时间,销售下滑很严重,是什么原因,销售部门一直想不明白。后来他们派出很多人进行调查。结果一位销售员在超市向一位大妈调查时大妈说:汰渍效果不错,只是用量比较多,洗衣服代价比较高。这让销售部门很疑惑,他们的说明中从来没有要求洗衣服多放洗衣粉啊!问题在哪里?经过了很认真的调查,终于发现问题出在广告中。别的洗衣粉的广告一般都是三秒钟,而汰渍的广告是4.5秒。就这多出的1.5秒广告时间,就让大家产生错误认识,以为汰渍洗衣粉需要多放一些。明白问题之后,汰渍洗衣粉一方面减少广告时间为3秒,另一方面在洗衣粉的说明中强调了用量少,而且效果好。终于使销售量有了很大的回升。
4、早在我国开发大庆油田时,日本人就特别能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1966年7月,《中国画报》有王铁人头戴瓜皮帽的照片,日本人就推断出此地为零下30度的东北地区;又根据运原油的列车上灰层的厚度,测出油田与北京的距离,认定油田应在哈尔滨
与齐齐哈尔之间;1966年10月,《人民中国》刊登出宣传王进喜的文章中,透露出一个“马家窑”的地名,日本人便推出大庆在安达车站附近;王进喜原在玉门油田,1959年参加国庆观礼后就销声匿迹了,推断出大庆开发时间为1959年9月。这次调查的成功,使日本后来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设备进口市场。单看日本人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谈判的主动情形,不明真相者一定会认为他们有什么绝招呢。
5、大清帝国刚建成北洋舰队时,邀请日本海军上校、浪速号驱逐舰舰长东乡平八郎来参观。在水师提督丁汝昌的陪同下,东乡平八郎登上了镇远号巡洋舰。当时北洋舰队所有的大型军舰都是在英国订造的,很是威武雄壮。东乡在参观结束后向日本当局报告:“清朝海军虽然吨位多,但不堪一击!”
果然,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一举击溃了北洋舰队,“来远”、“威远”、“靖远”号相继被击沉,丁汝昌自杀。东乡的判断何以如此准确呢?原来在镇远号上,他发现了两件“小事”:大炮的炮筒上挂着水兵洗过的衣服;下船之后,他的白手套因抚摸栏杆、扶手变得很脏了。这两件事让他觉得,清朝海军缺乏严明的纪律,就算武器再精良,也不会打胜仗。小事永远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树的衰荣都可以从它的根上找到答案。
6、朋友当年家里非常拮据,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是个钳工,工资微薄,每月很少能有节余。
朋友的生日到了,他害怕母亲在这天会因为没有能力为孩子过一个美好的生日,而感到伤心和愧疚,所以那天他很晚才回到家中。原以为母亲已经睡了,谁知母亲仍在灯下织着毛衣,等他回来。等儿子吃完长寿面,母亲拿出了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他梦寐以求的《余秋雨文集》。他经常透过书店的玻璃窗长久地凝视着这套书,这一细节被母亲注意到了。他接过书,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正版书太贵了,这是一本盗版书,不过不碍事,里面的内容和正版书上的都是一样的。等以后有钱了,再给你买一套正版的。”听说书是盗版的,朋友的笑容凝固了。但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他还是假装如获至宝地接受了母亲的礼物,只不过一回到卧室,就将书扔进了抽屉里。
随后,朋友就投入到了紧张的高考复习中。高考过后,朋友有一天在整理复习资料的时候,无意间翻到了那本盗版书。随着
书页的翻动,朋友的双眼渐渐被泪水打湿了。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啊:书中的每一个错字都被母亲抹去,然后又用圆珠笔一笔一画地订正过来,书中的每一处缺漏都被母亲在空白处补全。厚厚的一本书中,每一页都有朋友再熟悉不过的字迹。
7、2003年的7月,我本科毕业了。刚好市里正举行公开招录国家公务员的考试,我去了。第一场考试是笔试,我很幸运地过了关。接下来的还是笔试,考的是“专业知识和公共道德”。
进入考场后没多久,监考老师突然大声说:“各位同志,你们有谁带多了2B铅笔吗?请借一枝给这位同志用一下。”我抬头看了一下,那是一个中年人,两鬓已经微白,正在焦急地环顾着整个考场,盼望着哪位好心人伸一下援助之手。但是没有一个人答话。监考老师第二次询问:“各位,发扬一下爱心,借枝铅笔给这位同志吧!”沉默的教室里,寂静无声。监考老师第三遍询问过后,我急了,虽然我只带了一根铅笔,但我实在受不了那中年人异常渴望的目光在我身上掠过的感觉,于是我用力地折断了惟一的铅笔,把其中的半截递给了那个中年人。
考试结束后,我在楼道里碰到了一位同样来参加考试的同学,相互询问考得怎样,其间,我提到了那个中年人借铅笔的事,谁知同学竟然瞪大了眼说,他们那个考场也有一个借铅笔的,但没人借笔给他。
到了公布面试人员名单时,只剩下区区40多人。主持面试的考官让我大吃一惊,竟然就是考场上向我借铅笔的那个中年人。面试结束后,晚报的记者为我们这些迷惑的人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原来,那个借铅笔的中年人就是市招录办的工作人员;而第二场考试真正考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一个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奉献精神和大公无私的博爱精神,一种真正的公共道德。
因为那半截铅笔,在2004年,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国家公务员!
8、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飞行时,在升空第73秒后,由于右侧助推火箭密封装置出现问题,造成燃料外泄,航天飞机发生爆炸,7名航天员当场遇难。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燃烧),其失事的根源在外部燃料箱脱落的一块绝热泡沫碎片击中左翼前缘,使热防护层形成裂孔,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气体进入机体,酿成大祸,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包括六名美国人及一名以色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