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牦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甘肃牦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万占全,周生明,任山金凭

(甘肃省农牧厅,甘肃兰州 730030)

中图分类号:S81.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6354(2003)0120043202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资源和宝贵的基因库,是不与人类争土地、争粮食、争生存空间的原始家畜品种,是高寒地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牦牛,藏语称“雅克”(英语YA K),多分布于高寒草原牧区,不仅是高寒草原藏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象征,而且已成为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独立板块。

1 甘肃牦牛生产基本情况

甘肃有天然草地1780万hm2,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祁连山地一带,其中可利用面积1607万hm2,占全国草地面积的416%,仅次于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川,位居全国第六。省内草地占耕地的415倍,林地的311倍。这里不仅是全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甘肃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长江、黄河和许多内陆河的发源地,是保持水土流失的重要生态屏障。

1.1 存量及分布

牦牛广泛分布于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祁连山麓的22个牧区及半农半牧区,是这些地区不可替代的当地家畜品种,是当地人民群众所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直接影响到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2000年甘肃省有牦牛108165万头,占我国牦牛总头数的718%,仅次于西藏、青海、四川,居全国第四位,占本省牛存栏总数的31164%,其中主要分布区域甘南藏族自治州存栏牦牛达到91155万头,占全省牦牛总数的85119%,祁连山地及农牧交错区牦牛存量占全省牦牛的14181%。甘南州以玛曲县的牦牛为最多,计有33152万头,其他县依次是夏河县22113万头,碌曲12164万头,卓尼6174万头,迭部2155万头,临潭2125万头,舟曲1164万头。其中,甘肃牦牛著名品种有天祝白牦牛,原产于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我国稀有而珍贵的牦牛地方类群,产区存栏量白牦牛达到3194万头,占该县牦牛存栏的44%,占全省牦牛总量的3161%。所产白尾毛、绒毛和粗毛的经济价值高,是一种特产,畅销省内外。因此,牦牛是集肉、乳、绒毛、皮于一体的地方原始品种。

1.2 产品产量

一是产肉量。2000年全省年出栏牦牛22万头左右,占全省出栏牛总量的28%,其中甘南州年出栏19万头,占全省出栏牦牛总量的86%,甘南州牦牛出栏率为20%,比全省平均牛出栏率低4个百分点;全省年产牦牛肉达到118万吨,占全省年产牛肉总量的25%,其中甘南州年产116万吨,占全省牦牛肉总量的88%;二是奶产量。全省藏族、裕固族、蒙古族等民族,历来以经营牧业为主,素有食乳品习惯。据对全省8个牧

业县统计,牦牛存栏从1990年的56186万头增加到2000年的91155万头,年递增率为4188%;同期产奶量由416万吨增加到611万吨,年递增率为2186%,商品率提高,由24178%提高到了34154%,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生产观念正在不断提高。据统计,2000年全省牛奶总产量达到133141174吨,比1980年增长414倍,其中8个牧业县牦牛产奶量占全省总产奶量的4110%;其它产奶牛(少部分牦牛、犏牛和杂种牛)产奶量占全省总产奶量的2%。在各种畜产品产量中还有牦牛绒和牛皮。预计全省年产牦牛绒550吨,其中甘南年产牛绒450吨;全省年产商品牦牛皮13万张,其中甘南州年产牛皮10万张。甘南州是我省最大的牧区,也是牦牛的主要产区,而且相对集中,牦牛是藏民族的重要经济来源。从牦牛产品看,居全州四大畜产品之首的乳产品主要来源于牦牛,年产量116万多吨,占全州鲜乳产量的90%以上;全州牦牛肉产量达218万吨,占年产牛羊肉(5116万吨)的54%。

1.3 产品优势与市场前景

牦牛一般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上,生存于其它家畜难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中,利用其它家畜无法利用的高山草地资源,食天然牧草,洁净的环境和天然的牧草造就了纯净、自然、无污染的优良肉质,为人类提供着数量可观、用途广泛的畜产品,是现代人所祟尚的绿色食品,其肉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征,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热能大、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口感好,对预防人类心脑血管疾病大有裨益。全世界牦牛出栏仅100万头,5500人供养一头出栏牦牛,生产率较低,同时蕴含着较大的生产潜力。牦牛乳作为高原无污染的纯天然绿色半野味食品,奶酥油率8147%,乳脂率为618%,干酪素率为310%~315%,营养价值高。牦牛绒细软,保暖性能好,有“黑色黄金”之誉。牦牛皮是制革的上等原料,牦牛骨髓是牦牛全身营养价值最高的部位,含优质蛋白质、磷质、骨胶原和软骨素等,对提高人体钙质、抗衰老、美容与增强免疫能力有极好的营养作用。用牦牛骨髓生产壮骨粉(冲剂、口服液、胶囊)属国内外热销的保健食品,有良好的市场,下脚料可以生产优质骨粉,而且工艺较简单,投资相对少,附加值高,易于开发生产,潜力巨大。

2 产业化、产品系列开发及前景

2.1 建立了牦牛业商品基地

草地乳肉牛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产业,成为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各牦牛产区均采取了不同方式,增加投入,建立牦牛商品基地。甘南州根据五个纯牧业县及临潭农区育肥条件,分别建立了15个乡的牛羊肉基地,23个

34

2003年第1期

乡的牛羊育肥基地,23个乡奶牛基地等。先后在基地乡建立了饲草料基地、暖棚育肥等技术,发放贴息贷款扶持牦牛养殖户,近几年来推进产业化经营,逐步探索龙头企业扶持基地的经验。

2.2 牦牛系列产品开发

牦牛肉、乳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形成天然的绿色产品,其产品各具特色,并以其原始“风味”和地方“特色”而日益被市场看好。正因为人为干预少,多生长在边远草场和大山深处,生长发育慢,营养积累及口味均比良种好,并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对肉、乳等动物食品的风味、营养、种类等要求更丰富,因此,牦牛肉在香港有“野味”之称。例如甘南年屠宰加工牦牛肉3850吨,主要产品为鲜冻胴体、剔骨分割包装肉、精制卷装肉及少量熟食品。乳类加工主要是甘南州燎原乳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奶粉,年加工能力1200吨。此外,碌曲、玛曲干酪素厂及华铃干酪素厂生产的干酪素产品销往海内外。甘南州毛革厂、夏河皮革公司、玛曲县毛绒厂生产的皮夹克、马靴、民族皮件、牛绒衫等畅销藏区。

3 甘肃牦牛业发展的对策

3.1 优质牦牛产业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为了使牦牛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它家畜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原,发挥其特有的优良特性,改变其原始落后面貌,在坚持环境保护与牦牛发展相协调的前提下,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根据牦牛的分布现状和全省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重点计划在碌曲、玛曲、夏河、卓尼、合作和天祝、肃南等8个牧业县建立优质牦牛繁育基地,重点提高肉、乳生产性能,缩短饲养周期,在此基础上巩固完善州内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加工牦牛系列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对牦牛的选育改良,控制发展数量,强化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性能,鼓励企业参与,实行产业开发,争创名优品牌,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牦牛产品的需求,提高牧区牧民生产、生活质量,达到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生活安定、经济繁荣的政治局面有其重大意义。

3.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大饲料基地建设投入,改善牦牛饲养条件。鉴于各地草地存在着严重退化趋势,特别是牦牛主产区草地产草量下降25%~35%,草原“三化”严重,造成草畜矛盾尖锐,使牦牛饲草匮乏,生产性能下降,品种退化。因此,国家在西部生态建设及退耕退牧还草项目上,特别是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建设项目上,对牦牛产业开发给予大力扶持倾斜。今后牧区在草场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建立“六化”家庭牧场(草场围栏化、住房定居化、饲草料基地化、圈舍暖棚化、牲畜良种化、疫病防治规范化)模式,推广“五良”技术(良医、良舍、良料、良法、良种)的配套应用,把牦牛产业作为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

3.3 加快牦牛系列产品开发前景

充分利用全省110万头牦牛,用于开发乳品产业的繁殖牦牛数就可达47万头,加之与奶牛、黄牛杂交所产犏牛是牧区生产开发的重点;用于年出栏22万头牦牛资源,建立标准化生产模式,按照绿色食品要求,生产品牌产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一是牦牛肉开发。目前牦牛肉类开发加工已具有一定规模,主要开发产品是鲜冻胴体、剔骨分割包装肉、精制卷装肉及少量熟食品;加工方法由初级加工向加工层次高、附加值高方向发展,突出牦牛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创立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名牌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二是牦牛乳开发。目前主要对牦牛乳加工企业进行必要的扶持,对现有的加工生产线进行改造、改进,进一步提高乳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乳制品的产品质量,为牦牛乳走向国内外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皮革及毛绒加工。主要以皮夹克、马靴、民族皮件牛绒衫等为主,主要向本地牧区及青海、西藏、四川藏区销售。四是牦牛血资源生化产品开发。1986年研制开发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品,通过专家鉴定,其技术、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产品于1991年荣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除此之外,牦牛脑垂体、骨髓及脏器等均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今后主要开发牦牛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牛血清白蛋白、胆红素等。

临・床・集・锦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家畜汗症

笔者从事兽医临床工作20多年,以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各种家畜汗症59例,治愈56例,治愈率为95%。此方药味少,易掌握,尤适宜于经济贫困的边远地区。

1 方药

黄芪120g,白术45g,防风45g,党参50g,麦冬30g,五味子30g,炙甘草30g。上药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剂 d,连用3剂。

2 典型病例

1987年8月28日,塔湾乡阿家图村刘玉家一8岁黑犏牛就诊。主诉:该牛已发病6个多月,经常出汗,使役时尤甚,喘息或卧地不起,粪便长期干小,慢草,反刍减少,易感冒,消瘦,经他医治疗未有好转。症见:精神欠佳,瘦弱,毛焦肷吊,被毛粗乱,鼻镜干燥,心跳、呼吸加快,体温微高,体表有大量汗液,行走无力,喜卧地,偶有咳嗽,口色淡白,舌质绵软,脉沉细无力。治宜补气实卫,固表止汗,药用:黄芪120g,白术45g,防风45g,党参50g,麦冬30g,五味子30g,炙甘草30 g,共为细末,开水冲服,1剂 d,连用3d后,食欲增加,反刍正常,出汗减少,因久病后出汗过多,大伤元气,津液大耗,汗为心之液,实为伤肺气、伤心阴,故见体倦自汗,体虚无力。据虚则补之的原则,上方加党参50g,麦冬30g,五味子30g,炙甘草30g,又连服3剂,半月后追访,痊愈。

(青海省湟源县申中乡兽医站 812100 张宗武)

44中兽医医药杂志 J T CV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