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8-04-05
•浏览: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
2006年全球约生产6582万辆汽车,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日本,三者累计所占比重已达50%,但是重要地位正逐渐下降。而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性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
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2. 产业链中低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聚
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形成两大特征:一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他们现在与今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来提高性能,包括汽车的整体性能,如轻量化、节能、安全舒适和多功能,以及从低污染到无污染的环保质量这两方面。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已进入了一个品质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生产和开发的两个不同层次,发达国家对国内汽车开发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汽车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向高档次汽车发展。他们将一般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并不断扩大产量,以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中低档汽车的层次。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分析
随着调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1.全球范围内汽车集团兼并与重组趋势加剧
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年过剩约1000万辆),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促使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
汽车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和参股等联合和重组等手段,已形成10大汽车集团,其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以上。
2.零部件制造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加强
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全球采购策略。整车企业改变了只局限于采用本集团公司零部件产品的做法,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厂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系统供应商采购;由单个汽车零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由实行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而零部件企业也将其产品面向全球销售,不再局限于仅仅供给本集团的整车企业。全球采购最终导致了零部件制造从汽车企业中剥离出来,独立面对市场。这种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剥离、相互独立,提高了彼此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前者致力于整车开发、装配技术、动力总成的开发和生产;后者接替了由整车企业剥离出来的零部件生产和研发任务,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生产,满足全球同类企业的需要。如德尔福从通用、伟世通从福特整车企业中剥离出去,实施整车与零部件的相对分离,成为独立的汽车零部件巨头。通用汽车自制率下降到35%,而丰田仅22%。同时,也使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密,即零部件企业在整车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汽车产业链的技术与研发重心逐渐开始向零部件制造商倾斜。
2004年,世界汽车配套零部件总产值10000亿美元,不包括整车厂自产配套零部件3500亿美元,维修市场零部件总额3500亿美元。
同时,零部件的联合采购成为潮流。如米其林、固特异、普利斯通整车厂家零部件采购的合作;戴-克、三菱和现代三家的采购部长于2002年10月在汉城签署合作协议,实行在全球范围内的零部件统一采购,年采购额达130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汽车企业最大规模的采购行动;雷诺-日产联合采购集团联合采购量达70%。
此外,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兼并也在不断地发生。如在世界零部件制造业占有重要地位的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TRW(天合),被美国诺恩罗曼-格罗曼(NORTHROP GRUMAN)公司以118亿美元收购后,仅保留天合中的军事业务部门,天合中的零部件还将被转让出去。
3.国际竞争由制造链向服务链加速延伸
目前,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生产能力过剩、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汽车制造商们已经无法单纯从生产制造中获取汽车产业的最高利润。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也促进了以市场营销全球化、售后服务全球化和服务贸易全球化为核心内容的汽车服务业的全球化进程。汽车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贸易方式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国际竞争由制造业向贸易与服务领域延伸的步伐。在服务领域,销售和服务分离、租赁管理、维修、快递服务等各种汽车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各种汽车金融贷款、保险、物流配送体制不断完善。2003年10月,欧盟针对汽车制造商及经销商的新法规出台,制造商不能再无故解除与经销商的合同,汽车经销商将可以代理多家汽车制造公司的销售,而独立的汽车行也可以从事售后服务和汽车维修业务。新规则促使欧洲各国的汽车售价及维修价格向中等价位趋同,现在在欧洲一些物价较低的国家,尤其是在丹麦,汽车价格已经开始上涨。同时,新规则改变了以往欧洲汽车制造商通过销售合同严格控制经销商的格局。以前避开竞争法约束、享受特殊待遇的德国、法国、英国等大型汽车制造商们,将失去控制分销渠道的主要手段,失去阻止经销商之间购并的权利,利润随之由制造商流向经销商、服务商,并最终将导致汽车经销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力量此消彼长,直至形成相抗衡的联盟。
4.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加快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车型不断涌现,氢燃料、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替代能源等发展加快,乘用车向平台化、系列化、轻量化、小型化、节能化、洁净化、电子化、柴油化、智能化、安全化方向发展。其中,柴油轿车在欧洲发展较快,1.4~2.0L柴油轿车在德国占60%、在法国高达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