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民俗是形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每个民族、群体、地区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并且相沿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具体表现在社会组织、日常起居、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劳动娱乐和民间信仰等方面,或是以生活行为来表现,或是以语言、文学、艺术来表现,更多地是相互渗透、结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孔子曾说过“移风易俗”(《礼记•乐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化,传统的风俗也随着发生变化。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武陵山腹地的7县1市组成的湘西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苗族,土家族的聚居地,除了拥有奇山秀水,更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饱经沧桑的民族文化古迹等等。开发和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能进一步扩大湘西的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湘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湘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由于湘西处于崇山峻岭,历史以来就偏安一隅,较少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民俗文化得到完整的保存,因此湘西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富有乡土性和远生态性。主要表现在居住、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多各方面。
1 居住文化
苗族,土家族的的居住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除了典型的山寨吊脚楼和古式建筑的木结构房屋外,最具有历史特色文化品味的莫过于凤凰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时代感染力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游玩,与其特色的居住文化交相辉映的,还有一些古老而极富特色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2 服饰文化
苗族人民制作了绚丽多姿的苗家服饰,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银制饰品,作为苗族人民特有的装饰品,完全靠手工制作,种类繁多,精致生动,除了少数男人佩戴,多为妇女佩戴,这样工艺高超的银饰至今是当地人喜爱的装饰品,一套讲究的银饰,可以重达几十斤。
土家族的织锦系列作品,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产品也是闻名遐迩,至今仍保留其工艺。
3 饮食文化
崇尚天然的绿色食品,如天然野山菌,自制腊肉,古丈茶,猕猴桃等都是当地特色食品,还有不少民俗小吃,如灌肠粑,社饭,系列酸菜,有“无酸不成席”的说法。家里来了
贵客,苗家人会用最高的礼节来欢迎你,连进三杯“过门酒”,这种酒多是玉米酿制,香醇浓烈,后劲很足。
4 民间艺术
苗家土家族人民爱好音乐和舞蹈,妇女大多能歌善舞,歌唱内容丰富,节奏明快,格调清新,悠扬绵长,分为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用本地方言演唱配合不同的曲调,多四句为一节,随性而歌,反映了当地人民爽朗热情的性格。
舞蹈多于打击乐相配合,如吉首德夯流行打长鼓,苗家流行猴儿鼓,舞蹈配合乐器,流传至今的有花鼓舞,接龙舞、跳鼓堂舞,摆手舞以及芦笙舞等等。
在当地,歌唱舞蹈不仅仅是休闲方式,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年轻人传情表达爱慕之意的方式。每年一次的传统跳月盛会,是苗族人民传承下来的优秀的自主婚姻文化的体现,一般定在仲春季节举行,盛会上青年男女,酣歌畅舞,各选所欢,以成婚姻。
二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不足
1 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历来被认为是“老、少、边、山、穷”的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教文卫水平偏低,交通欠发达,少数民族占人口的70%以上,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如保守、依赖,迷信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生活,第三产业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并不发达。
2 湘西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足:
2.1旅游资源处地分散,缺乏“大分散,小集中”的区点系统开发与管理,缺乏区域之间的整合。湘西8县市的旅游资源分散在数百公里的大范围中,相互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没有形成一个循环,完整的引导管理系统。增添了游客的经济开支和生活麻烦,是游客缺乏明确性,往往在一个景点匆匆游览呆上一天就离开。
2.2交通条件制约,没有形成各景点区的立体交通网络系统,游客在游览时多被导游牵着鼻子走,缺乏自主性,也不方便。
2.3景点开发建设落后,没有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高品味的民族文化形成反比。旅游景点单一,没有开发民族文化特色景点,缺乏深度广度,没有形成专项型品牌性旅游景点,旅游空间相对狭小,游客容易走马观花的过一遍,让人没有故地重游的激情。
2.4后勤服务力度不够,在景点区,至今没有一个旅游涉外定点旅馆和三星级以上宾馆,
接待容量受到限制,也缺少大规模的饭店或地方特色饭店以及其他消费场所,现代后勤服务水平比较落后。很多高水平消费群可能因为住宿等生活条件的限制而放弃或减少在湘西旅游的选择。工作人员水平偏低,缺乏良好的管理素质和导游水平..游客绝大多数靠自己眼睛看,听得少,想得少,记得也少。
2.5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多从云南,贵州批发而来,且多以低价位的旅游观光产品为主,质量低,价格廉价,地域民族风味欠缺,这就导致整体消费额提不上去。像土家族的制锦等工艺只有少数人掌握,并没有开发出来。民族特色表演水平较低,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力不够。
三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湘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意义
湘西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与本土自然景观浑然天成,具有古朴,神秘、自然的特色,合理科学的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能进一步挖掘湘西旅游的潜力,增强吸引力和生命力,实现湘西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利用能够弥补自然景观的不足,提高湘西旅游业的整体品味,增强其生命力。在高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旅游作为休闲娱乐方式,人们渴望寄情山水,愉悦心灵,欣赏美丽的山水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体验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感受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从而真正体会到乐趣,陶冶性情,这才是高品味的旅游。加上自然景观多与其他景区风格雷同,只有深入挖掘独特的民族文化,才能给游客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是增强旅游生命力和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2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旅游经济的繁荣,是促进湘西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民俗文化涉及到的饮食,服饰,居住以及民间艺术都存在这经济开发的潜力,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可扩大收益来源,分流一批劳动力,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政府税收。充分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湘西,并形成一种新型产业,形成真正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旅游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湘西,同时品味的提升也能提高一些旅游产品的价格,实现增收。
1.3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要使民俗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必须在利用和开发中实现,使它产生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自然而然能唤起当地老百姓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视。
2 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