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学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赫尔巴特的四段(或五段)教学过程模式 –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 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 系统——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 – 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 书面作业等)
– 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
19
三、凯洛夫的六环节教学过程模式
1、“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学习类型 – 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实现有意义学习,
关键是要能在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 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 反之,如不能建立起这种“联系”,不仅 “传递—接受”教学方式将是机械的、无意 义的,就是“发现式教学”也不可能实现有 意义学习的目标。
9
替代性策略
supplantive strategies
教师 指明教学目标
组织内容、排序、重点、迁移 提供教学活动 吸引学生注意 较多地为学生加工信息 构建教学环境
10
优 点:
信息加工强度大 短期内使学生学习较多材料 可带来更集中、有效、可预
测的学习结果 适用先决知识、技能或学习
可以是同一主题;且宜基于媒体的教学 方案
要求教案至少要显示其目标、教学活动 过程等
评析其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思想 Google\baidu,K12,基础教育资源网
3
第六章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利
用 一、教学策略概述
二、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 历史上代表性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过程模式)
三、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策略理论) P19
17
一、教学模式分类
宏观:学——教 中观:教育(学)模式的历史结构 微观:教育模式的逻辑结构、学科结构、
更多....... 在宏观和中观模式的指导下,根据学科
内容特点和教学对象特点,选择相应的 微观教学模式
18
二、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一、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 制度,开创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直观教学; 裴斯泰洛尔:“教学要素”理论、提出以练习的 方法实现感性印象向理性观念的转变
– 加涅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 – 他的“九段教学法”、九大教学事件
– 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过程设计(各类学习结果的教 学策略)
五、瑞格理斯的细化理论、梅瑞尔的成分展示 理论
六、教学组织形式
七、教学媒体(下一章)
4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利用 的概述
1、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 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 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 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一般模式)
修改
形成性评价
学习
学 内容
习 需
分析
学 习 目
要
标
分
的
析
阐
学习者 明
分析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和 运 用
教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运 用
总结性评价
修改
前期分析 为什么
目标 是什么 策略 如何做
2
2)收集四份中学课堂教学设 计简案
24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 略
– 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 合贯通
25
3、“动机理论”
– 情感因素 – 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
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等三种 成分组成的
26
wk.baidu.com
八、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
论
“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 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 选定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施中的反馈 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以期达到 最大效益,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 理的教育和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 加以改造,提出一种新的五段教学论
组织上课(激发学习动机) 复习旧课 提出上课目的、内容和要求 讲授新课 运用巩固 检查巩固
20
四、杜威学派的探索
“从做中学”
21
五、布鲁纳
学科结构中心
– 认为不应强调增加教材的量,而应按 照学科内容自身的体系结构即围绕学 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 智力发展
时间、能力、动机 先前知识 认知策略 任务紧迫性
进一步学习要求 16
第二节 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简介
教学模式:在一定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指导下,根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 分析,从而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进行 的简要概括。(或称教学活动程序、活动过
程模式)
多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 教学论、课程论、教学设计
发现中学
22
六、布鲁(卢)姆的“掌握 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只要能正确运用“掌握学 习”的教学策略(教学与学生的个别需 要和特征联系起来),绝大多数甚至90 %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的要求
目标中心、评价中学 目标定向—常规授课—形成性测验(揭
示差错)—反馈矫正—再次测评
23
七、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
策略有限的学习者
11
缺点:
学习者投入智力活动少 信息加工不够深入 缺乏挑战性、刺激性 缺乏个性、独立性和动力
12
生成性策略
Generative Stratagies
学习者
按自己的需要和风格 形成教学目标 自己组织内容、顺序、重点、迁移 自行决定活动 自己控制信息加工 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
13
优 点:
信息加工深入,学习效果好 激发兴趣、动机 学习策略得到使用、练习与修正 学习结果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
14
缺 点:
对学生记忆力有较高的要求 成功依赖于学习者拥有策略的宽广度 易导致认知超荷、情绪受挫折
15
两种教学策略的平衡
替代性策略 减轻认知负荷
生成性策略 提高加工效果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 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 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7
是一项系统考虑诸多因素, 总体择优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8
4.二种基本教学策略
学习是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 谁控制信息加工过程? 教师控制 替代性教学策略 学习者控制 生成性教学策略
P132:在不同条件下,为达到不 同教学结果所采用的……..
5
2.特点:
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 定性、刻板性
3.制定依据:
1)从学习目标出发 2)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3)符合学习内容 4)适合教学对象特点 5)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6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 有的情况
– 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
19
三、凯洛夫的六环节教学过程模式
1、“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学习类型 – 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实现有意义学习,
关键是要能在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 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 反之,如不能建立起这种“联系”,不仅 “传递—接受”教学方式将是机械的、无意 义的,就是“发现式教学”也不可能实现有 意义学习的目标。
9
替代性策略
supplantive strategies
教师 指明教学目标
组织内容、排序、重点、迁移 提供教学活动 吸引学生注意 较多地为学生加工信息 构建教学环境
10
优 点:
信息加工强度大 短期内使学生学习较多材料 可带来更集中、有效、可预
测的学习结果 适用先决知识、技能或学习
可以是同一主题;且宜基于媒体的教学 方案
要求教案至少要显示其目标、教学活动 过程等
评析其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思想 Google\baidu,K12,基础教育资源网
3
第六章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利
用 一、教学策略概述
二、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 历史上代表性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过程模式)
三、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策略理论) P19
17
一、教学模式分类
宏观:学——教 中观:教育(学)模式的历史结构 微观:教育模式的逻辑结构、学科结构、
更多....... 在宏观和中观模式的指导下,根据学科
内容特点和教学对象特点,选择相应的 微观教学模式
18
二、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一、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 制度,开创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直观教学; 裴斯泰洛尔:“教学要素”理论、提出以练习的 方法实现感性印象向理性观念的转变
– 加涅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 – 他的“九段教学法”、九大教学事件
– 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过程设计(各类学习结果的教 学策略)
五、瑞格理斯的细化理论、梅瑞尔的成分展示 理论
六、教学组织形式
七、教学媒体(下一章)
4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利用 的概述
1、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 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 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 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一般模式)
修改
形成性评价
学习
学 内容
习 需
分析
学 习 目
要
标
分
的
析
阐
学习者 明
分析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和 运 用
教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运 用
总结性评价
修改
前期分析 为什么
目标 是什么 策略 如何做
2
2)收集四份中学课堂教学设 计简案
24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 略
– 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 合贯通
25
3、“动机理论”
– 情感因素 – 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
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等三种 成分组成的
26
wk.baidu.com
八、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
论
“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 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 选定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施中的反馈 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以期达到 最大效益,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 理的教育和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 加以改造,提出一种新的五段教学论
组织上课(激发学习动机) 复习旧课 提出上课目的、内容和要求 讲授新课 运用巩固 检查巩固
20
四、杜威学派的探索
“从做中学”
21
五、布鲁纳
学科结构中心
– 认为不应强调增加教材的量,而应按 照学科内容自身的体系结构即围绕学 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 智力发展
时间、能力、动机 先前知识 认知策略 任务紧迫性
进一步学习要求 16
第二节 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简介
教学模式:在一定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指导下,根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 分析,从而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进行 的简要概括。(或称教学活动程序、活动过
程模式)
多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 教学论、课程论、教学设计
发现中学
22
六、布鲁(卢)姆的“掌握 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只要能正确运用“掌握学 习”的教学策略(教学与学生的个别需 要和特征联系起来),绝大多数甚至90 %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的要求
目标中心、评价中学 目标定向—常规授课—形成性测验(揭
示差错)—反馈矫正—再次测评
23
七、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
策略有限的学习者
11
缺点:
学习者投入智力活动少 信息加工不够深入 缺乏挑战性、刺激性 缺乏个性、独立性和动力
12
生成性策略
Generative Stratagies
学习者
按自己的需要和风格 形成教学目标 自己组织内容、顺序、重点、迁移 自行决定活动 自己控制信息加工 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
13
优 点:
信息加工深入,学习效果好 激发兴趣、动机 学习策略得到使用、练习与修正 学习结果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
14
缺 点:
对学生记忆力有较高的要求 成功依赖于学习者拥有策略的宽广度 易导致认知超荷、情绪受挫折
15
两种教学策略的平衡
替代性策略 减轻认知负荷
生成性策略 提高加工效果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 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 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7
是一项系统考虑诸多因素, 总体择优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8
4.二种基本教学策略
学习是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 谁控制信息加工过程? 教师控制 替代性教学策略 学习者控制 生成性教学策略
P132:在不同条件下,为达到不 同教学结果所采用的……..
5
2.特点:
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 定性、刻板性
3.制定依据:
1)从学习目标出发 2)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3)符合学习内容 4)适合教学对象特点 5)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6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 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