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
信息来源:中国电信业分类:电信通信发布时间:2005年12月8日
目前世界电信业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融合、调整、变革的新趋势。尤其是3G、NGN和宽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全球发展热点。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我国电信市场规模还将继续稳步扩大,人们对通信的依赖和需求程度也将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用户消费能力的提高,都将进一步刺激电信市场需求的增长。那么,各项通信技术在未来的五年里将会出现怎样的发展态势?《中国电信业》杂志发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真才基的署名文章,对“十一五”期间电信技术的发展走向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预测。真才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回顾全球移动通信发展虽然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但它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截至2005年6月份全球移动用户已经达到19亿。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有一些趋势已经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总结起来有以下的几个趋势和特点:1、移动通信在通信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移动话音业务超过固定,差距逐步拉大,异质竞争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用户数看,2002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了固定用户数(中国则是2003年进入这个拐点)。截至2004年5月,近100个国家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固定用户数,这一趋势仍在继续。移动超过固定,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对移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在急剧上升。未来,移动通信将成为人们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从收入看,全球移动电话收入已经接近固定电话收入,有可能在2004年或者2005年超过固定电话收入。移动电话的资费与固定电话资费越来越靠近,同时移动通信的“个人化”,使得移动话音对固定话音的分流作用更加凸现。2、GSM体系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近3年来全球GSM的主流地位愈加凸显出来,与CDMA相比,市场优势更加明显。截至2004年年底,全球GSM /WCDMA体系的占75.14%,而CDMA体系在全球移动市场的份额为13.91%,因此GSM/WCDMA用户是CDMA用户的5.4倍(2003年是5.3倍),显然CDMA与GSM的市场差距在逐步拉大。3、WCDMA转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截至2005年7月,全球共有207个3G网络商用(EV-DO和1X分别计算),其中74个WCDMA网络,21个cdma2000 1X EV-DO 网络,112个CDMA1X网络。截至2005年7月底,全球共有的74个WCDMA网络提供商用业务。(注:同一家公司在不同国家推出的商用网络分别计算)。截至2005年6月底,全球WCDMA用户数为2830万人,继2004年9月公布达到的1000万用户数相比,WCDMA阵营用户数在半年内突破2000万大关,其中大部分是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FOMA用户,超过1300万;日本另外一家提供WCDMA网络的运营商Vodafone的用户超过了130万;和记黄埔公司的“3”业务全球用户突破800万。4、移动网络设备市场出现复苏与前几年移动通信市场整体依然处于低迷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照,2004年已可明显感觉到全球移动网络设备市场的复苏。全球移动网络设备市场出现复苏的直接原动力在于全球资本开支的提升。5、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技术竞争加剧,行业受技术推动呈现波动状态通信行业中的技术更新速度与计算机IT业的技术更新速度也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的,而IT
技术向通信技术的渗透迫使移动通信行业中的技术竞争加剧,移动通信的发展从技术推进到市场推进,重新又受到技术推进的影响。随着全球移动产业向3G的迁徙日趋明显,关于下一代移动技术的讨论开始日趋热烈,以传统设备商为代表的阵营开始大力宣传3G的增强型技术,如HSDPA;以Intel为首的新兴阵营提出了802.X体系,并对传统的移动设备提
供商构成了巨大的冲击;此外,整个通信产业界开始对传送网的发展给予关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纵观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我认为:* 移动业务仍是电信行业收入的主导,但固定电话的业务量仍占重要地位;* 本地电话移动化成为趋势,小灵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移动通信市场形成巨大冲击;* 移动数据业务成为移动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热点,而市场竞争也逐渐向整个产业链拓展,短信业务仍是我国移动数据业务重心;* 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理性,价值链竞争加剧。1、移动语音业务市场持续增长2004年底我国移动用户普及率仅为25.9%,相当大的人群还没有使用移动通信提供的最基本功能——移动通话,同时相对较高的资费还抑制了部分移动用户的移动通话使用量。我国移动语音业务市场远没有得到满足,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本地电话移动化成为趋势可移动性、灵活性和个人化等业务本身的优势使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业务量分流显著。* 在用户数方面:2004年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数是固定电话的1.3倍,若考虑无线市话的可移动性,移动电话加无线市话新增用户数是传统固定电话的4.3倍。* 在通话量方面:固定电话每用户月使用量比2002、2003年同期分别下降了68.7次、40次;移动电话每用户月使用量较2002、2003年同期分别增加了63.7分钟、37.6分钟。* 近几年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电信行业增收的主导力量。2004年,全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3.2%。* 移动增值业务逐渐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3、移动数据业务市场持续上升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尽管在总体收入份额上规模还比较小,但增长势头强劲。增值业务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短信一统天下的局面得到改善,增值业务的种类日趋丰富,使用量迅速增长,成为移动运营商新增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国移动数据业务品牌更加多样化,开始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数据收入分别占总收入比例12%和9%,成功的业务种类主要是短信、彩铃、WAP等业务。4、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特点鲜明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仍然呈现“双寡头”垄断局面,而“小灵通”的规模进入悄然打破了这种市场平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又共同面临“小灵通”的挑战。目前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呈现如下特点:* 市场竞争趋于理性* 小灵通持续对移动市场产生价格冲击* 移动数据业务成为竞争热点* 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向整个价值链扩展“十一五”期间通信发展展望市场发展展望3G/NGN等新
技术的出现和逐渐投入使用,使得未来的电信网和电信业务外延和内涵都会发生变化。
从网络角度看,电信网将完全基于数字传输,并具备以下的几个特征:* 宽带化,即网络从传输段到接入段都呈现宽带化* 应用与网络平台相分离* 单一网络平台支撑多类业务-包括语音、视频及数据业务* 多平台和传输网络的共存-包括无线网、电力网、有线电视网、DSL网、3G、 WLAN、卫星、数字电视。多平台的存在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但对用户来说选择权则大大增加从业务角度看,电信业务与信息服务界限更加模糊,而且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朗化。电信业务的提供方式也呈多元化发展,同样是话音业务,可能是PSTN网提供的,可能是Internet传送的,也有可能是从有线电视网络上提供,话音业务也出现了多媒体的特征,使得话音业务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具体说来,未来几年电信业务发展预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电信业由以电话为主的通信服务向以数据为主的信息通信服务转移* 电信服务与信息服务的融合* 提供服务的信息形态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移* 服务方式向个性化服务转移技术走向分析从网络发展的总体趋势看:* 在无线接入网方面,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WAM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