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投稿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审稿人
最近另外一个相关的现象 是将论文送给三位审稿人 评审。
尽管这样做部分是为了保 证 至少会收到两份评审意 见,但我认为这样做主要 是为了保证不至于得到平 局。
投票做出的决定鼓励被拒 绝的作者做空洞的申诉, 赞扬支持他们的审稿人, 诋毁持负面意见的审稿人, 并要求新的审稿人,以期 得到新的支持。
影响因子和经 济的合力作用 在顶级期刊间 建立起竞争 (Cell杂志最 近就以极高价 格被转手)。
这样的一个结 果就 是编辑 甚至会央求明 星科学家为期 刊写最流行的 论文。
反科学文化
所有这些力量综 合在一起创造了 一种反科学的文 化,
而富有想象力的 方法、高质量的 研究结果和理性 的争论却变得无 足轻重。
标点 符号 全半 角之 分、
空格 的使 用、
标题 字体、
图注 字体、
摘要部分
图片
图片的分 辩率、
这个很容 易出错
标注、
另外一组 图片必须 在一页显 示,
单位等不 能出错,
表格 且表格和 图片的数 据切不能 有重复。
表格建议 使用标准 的“三线 表”格式,
结论
而是说明清楚该 项研究的 结论部分大可不 必写试验过程,
作者
结果,科学发现就 像意大利香肠一样 被切成一片片,然 后再递交给不同的 期刊以发表更多的 论文。作者必须源自定什么 时候、怎么写他们 的研究工作。
但是,现实的做法 常常是在有可 能 出现结果的最早时 候就开始写作。
写论文的理想的 时刻是在 某一研 究工作告一段落, 并获得了可信服的 信息之时。
被拒
而是根据“表现 指数”来衡量,
因为将一些数字 加起来比严肃 地 思考一个人的成 就更容易。
管理者取代科学家
管理者正在窃取 科学家们的权力,
他们营造出“成 绩责任 制”文化, 目的是建立最完 善的行政管理体 制,
有 效地控制研究 机构和研究人员。
结果, 这使得社 会成为了一个 “审计社会” (Audit society): 每一项指标都被 精确地计算, 最 后指标成为目的 本身。
对症下药
毫不奇怪,作者正变 得越来越敏感而多疑。
但潜词却是担心论文 中的信息被误用,实 际上他们也承认有时 是为了避开严厉的眼 睛和批评。
在我所收到的论文中, 大约有一半的作者要 求不要将论文送交某 审稿人,主要原因是 “利益冲突”。
回归专业
如果已有建树的科学家推 动将论文恰当地发表开放 式网站上或专业化的期刊 上(而不是像Nature 或 Science这样的非专业期 刊上),就将为年轻的科 学家们树立一个好榜样。
他们要么 是花时间 做他们认为很可能 是无益的实验,
或者得出并不是他 们自己的结果所支 持的结论。
检查官
以前,这些作者会将他 们的论文到处发送,但 是现在期刊变得如此重 要足以影响他们的职业 生涯,他们不得不屈从。
这种情况我见得太 多,有时,研究人 员会因此浪费数月 的研究时间,而其 间还有可能被别人 抢先发表了论文。
这样也会减轻顶级期刊面 临的巨大压力,从而使得 这些期刊能够开始发表更 完整的论文,方便读者阅 读理解,从而也真正挽回 “一般读者”。
网上递交
我并不建议大刀阔斧地改 革审稿过程。
比如,我并不认为开放的 评审会有什么帮助,主要 原因是年轻的审稿人会受 到威胁,而已有建树的科 学家的影响力会更为增强。
一篇论文是否能发表取决于作者、编辑和审稿人之间的相互作 用。
越来越多 科学家们 正在孤注一掷地只将论文投递到少数几个 顶尖的期刊,然后又浪费时 间和精力去处理论文,讨好编辑。 这种做法最终危害了论文发表的目的、文章的可获得性和研究 质量本身。
表现指数
掌握经费和职位 分配大权的人在 评价科学 家时不 是评价研究本身,
建议作者主动与负责的编辑 联系,听取编辑的意见和建 议,通常情况下,编辑是能 够耐心与作者进行交流的。
样刊邮寄
有的期刊对于两人以上的 作者能够按作者联系方式 分别投寄样刊,
但有的期刊只按第一作者 或第二作者(作者资料中, 均提供了联系方式)邮寄, 分属不同单位的作者取得 第一手资料存在一定不便。
相互作用
编辑应该充分意识 到,与署名的作者 不同的是,匿名的 审稿人不会为自己 的错误负责。
编辑应该始终牢记 的是:审稿人的作 用是向编辑提出建 议,而不是获得作 者论文的任何控制 权。
积极正面地鼓励
在关于学术重要性的问题上, 编辑们应该具有更为长期和 宽阔的眼界,并且通过对与 潮流不一致的研究内容的肯 定性行为,来积极正面地鼓 励新颖的方法和课题。
原因
另外一个因素是现在 的社会疯狂地追求知名度,科家们也身 不由已。
许多科学家在自己的工作被媒体报道 (无论准确与否)时会 心存感激,而那些领头的杂志也通过新闻发布来为此铺平道路。 比如说,西班牙的大报El Pais就经常会对西班牙科学家在 Nature,cell和Science上发 表的任何文章进行特别报道。
冲突因此不可避免, 比如,审稿人会支持竞 争者的工作而让自己学 生的职业处于危险境之 中吗?
使得事情 更糟的 是,顶尖期刊的编 辑还会给审稿人额 外的任务。
这种利益的冲突可 以解释为什么同一 领域的两位审稿人 对同一篇论文的评 价有天壤之差。
困难
让审稿人参与到编 辑决策过程中的做 法,给审稿人有机 会去损害他们所不 喜欢的作者、 了 结宿怨、拖延竞争 对手的工作。
一个可行的措施是在网上 递交两份论文,使得审稿 人不知道作者的名字。但 关键问题是要明确审稿人 的责任和义务,并公诸于 众。
解释审稿人的建议
编辑们也许没有足 够专业研究背景、 并缺乏第一手知识, 特别是某一狭窄领 域的知识,但这种 推委于一旦决定发 表一篇论文,
编辑绝不能简单地 要求作者满足X、Y、 Z审稿人的意见, 而是解释审稿人的 建议,并乐意接受 理性的批评和讨论。
潮流导致寻求新的细胞信号 传导成为目前最流行的研究 论题,这会造成了不必要的 重复性工作。
关键因素
能否将论 文的长 度压缩到实际需求 的更短?即使论文 应该以更长的形式 递交到更专业化期 刊上,为读者提供 更多些的服务。
是否可以将它压缩 成更短的形式而递 交到Nature杂志?
Nature上的短文和 Science上的报告 部分常常压缩很大, 只有很不显眼的示 意图,使得其内容 难以被读者破解。
科学家们必须全 力以赴以最快的 速度做出工作, 以尽量减少论文 被拒的风险。
顶尖期刊绝不会 考虑竞争对手已 经刊登过的结果 相似的论文,即 使这项研究已 经花费数年时间 而递交的时间只 相差一周或二周。
当然,如果两篇 竞争性的文章同 时递交给期刊也 有好处,每位作 者都会用另外一 篇论文来引起编 辑的注意,认为 他们的研究课题 是热门的。
互联网上的补充材 料也许可以缓解这 一问题,但是印刷 版的读者会觉得上 网不是那么方便, 而它们的电子版的 上架时间也让人担 心。
挂名
越来越多的研究小组负责人开始亲自执笔写论文,他们或 许并没参与实验,而实验工作主要是由初级科学家完成的。 但是,研究组长经验丰富,知道如何以最好的方 式展示工 作,也许正因如此,对实验细节的不了解反倒成为有利因 素。 学生和博士后又 回到了桌边努力工作,增加产出。然而, 他们却没有学会如何写作研究报告。
最常见的选择
即使审稿人可能忽略 了相当的细节,并且 可能是在半个小时内 形成对一篇论文的意 见,但他们通常总要 求作者进行修改或做 新的实验。
然而,对编辑来说最 容易和最常见的选择 就是让作者满足所有 的审稿人,再将修改 后的论文送给他们重 新评审。
两难境地
如果作者有充足的 理由不同意审稿人 的意 见,那么他就 会处于两难境地:
在这种情 形下, 审稿人更像是一位 检查官而不是评价 人。
更快
更快的发表时间、 材料交换的协议, 以及被威胁告上法 庭迫使期刊公开审 稿人的名字,各种 压力在不断增加。
因此出现为了更快 的出版时间,一些 期刊为 某些特选 的作者提供绿色通 道,提前在网上发 表论文,帮助他们 在时间的竞争 中抢先一步,击败 竞争对手。
结果、意义以及 可能的研究前景 等。
很多人偷懒, 简直就是把摘 要复制过来当 结论,这是很 不妥的。
参考文献
审稿人特别注重参考文献 的书写,因为他们很珍重 别人的知识产权,所以他 们认为如果我们把这个写 错,这是对他们极大的不 尊敬。
但是这个又特别容易出错, 我记得以前审过的文章还 从来没有发现一篇是完全 规范的,所以哪怕是一个 空格,一个符号都不能出 错!
但最初《自然》杂志拒绝了这篇论文。
作者奋起反抗,最终被接受。
错误延续
但是,当Berridge将一些信息综 合 起来,再加上 一些新观点形 成另一篇论文时,他再次遭到《 自然》杂志的拒绝,
尽管最后这 篇论文在 《生物化学》杂志上 发表,在80年代引用 率最高的论文中排名 第5位。
审稿人当然也是论文作者,只是 戴上了不同的帽子
在这里,鼓励作者采用电子邮件 方式投稿。
如果稿件字数多,质量又不错, 总不能让编辑帮作者录人资料吧 !
采稿查询
有的刊物的官方网 站,提供了稿件查 询功能,能够较快 查询到稿件是否被 采用,
也有的刊物通过网 站公布下期目录的 方式,提供给作者 相关信息。
未采稿情况交流
多数刊物不会主动和作者交 流未采稿的原因,某种程度 上,可能会对作者的研究热 情有所影响。
更不能把作者名字、篇名 等信息搞错。
投稿方向
确定研究方向后, 写出的文章并不一 定适合某一刊物, 但可能适合其他刊 物。
将文章的主要内容 向编辑介绍后,看 与办刊的要求不符。
可以考虑主动询问 刊物编辑,投稿前, 主动打电话询问某 刊物的编辑,
投稿方式
多数期刊要求以电子邮件方式投 稿,少数也有要求以邮寄方式投 稿。
期刊论文
论文发表投稿技巧
基调很重要
• 拿到一篇文章,第一眼都会看 给这篇文章定个基调,是倾向于接受还是拒 绝。
不要一搞多投
根据各个作 者和关键词, 看这人有没 有一稿多投。
去找些相关 的文章,
排版和审核自己做
• 论文字体和不规范的地方,如常出现的有
数字 与单 位之 间需 要有 空格
中英 文字 体格 式、
出风头和政治手 腕会受到更高的 回报,
关于结果
在专业化的黑暗角落 中看清实质问题仍然 是困难重重。
为了安全、稳妥起见, 而不是 那些看起来 编辑们更喜欢那些流 古怪的、意料之外的、 行的、熟悉的和意料 或 者是原创性的结 之中的结果, 果。
错误因此出现
Michael Berridge和 Robin Irvine一篇 有关磷酸肌苷和信号的原始性论文,在 20世纪80年代成为引用率第二高的论 文,
编辑之权利
顶级的期刊收 到太多的稿件, 没有办法将它 们都送给同行 进行评审,因 此,编辑手中 的权力变得比 审稿人的判断 重要得多
结果,作者们 开始用 各种 手段拉拢、奉 承、甚至威胁 编辑。
小组组长能够 证明花费时间 和才智在这些 策略上是值得 的,因为编辑 们会因此动摇, 而成功的回报 非常之高。
而一些审稿人可能 利用他所审论文的 信息,拖延别人的 时间来修改自己的 论文,甚至在别处 抢先发表自己的论 文。
诱惑和怀疑堆积起 来,融化了审稿人 本来就应该使论文 作者 对之加以信 任的厚墙。
审稿人职责
我相信审稿人对自己应该采取的保密程度的理解存在真正的混 乱。
审稿人是否应该遵从不向任何人透露一份稿件存在的保密原则? 我认为应该,但我们是 否都遵从了呢? 审稿人是否应该同意审阅一份自己已经建议另一份期刊拒收的 稿件的要求呢?我认为他不应该同意,但这种事情却时常发生。
从我多年的编辑经 历来看,的确有少 数的审稿人把握了 这种机会。
还有一些审稿人让 论文在好几个期刊 之间转来,让那些 缺乏政治手腕的科 学家发表工作尤为 困难,尤其是在研 究结果与现有知识 不同时。
一些占 主导地位 的科学 家们彼此 间达成默契:他们 互相邀请对方加入 委员会,在会议 上相互提名对方获 奖,支持对方论文 的发表等,科学的 客观性因此受到了 威胁。
毫无疑问,论文 的递交和报告让 许多科学家们 彻夜难眠。
关键因素
研究结果是否可以被 炒作到足以为话题?
是否要将一个复杂的 问题超级简化以吸引 人?
是否可 以在论文中找 到一 个故弄玄虚的信 息让人们立刻记住?
是否发现了与人类疾 病有关的某个含糊不 清的联系?(提及人 类疾病往往会提高以 后论文的引用数量, 也使杂志显得有吸引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