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真题-毕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研究方法重点问题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

(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主题是指研究所涉及的现象领域或范畴。社会研究的主题首先必须是有关社会的,它涉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当然,社会研究的某些主题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部分自然现象,但研究的目的、着眼点、焦点等等则与自然科学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有着根本的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现象的本身,而社会研究探讨的是自然现象与社会世界的关系。

(2)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所谓的经验性,指的是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也就是说,社会研究者不应该去探讨某一现象“是否应当如此”的问题,而只应去探讨某一现象“状况究竟如何”,或“为何如此”的问题。这种区分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所提的问题是“科学的”或者是“非科学的”。例如问题,“是否应当相信有天堂的存在?”“宗教是愚昧的吗?”等等就超出了科学的范围。因为我们无法对其作出经验的观察来进行回答。

2、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这便给社会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于自然科学的难题:

(1)人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一定与研究者合作;而这种主体主体意识又可以控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具体行为(如“霍桑效应”)。因此,社会研究对于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行为的解释与预测,常常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准确程度。

(2)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也就是说,研究者对被研究对象产生干扰和影响,所“看到”的,实际上是受到研究者出现的影响后的状况。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外,有时还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例如,社会研究者不能为了探讨“家长的放任自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而要求家长们不去管教自己的孩子。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一方面,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另一方面,研究者与他所研究的对象之间会产生情感体验,这又不知不觉影响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3、实证主义方法论与人文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非常可观

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到结论。同时,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重复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长期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人文主义方法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要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考虑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由于这种定性研究方式来自于与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的哲学传统和理论假设,因而在实践中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4、社会研究方法论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社会研究方法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虽然他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2)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常见的模式,例如,具有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研究者,通常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以及定量文献研究的方式,以凸显研究的规范性、精确性和客观性;而有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研究者,则更经常采用实地研究以及定性文献研究的方式,以凸显研究过程的特殊性、深入性和主观性。

(3)研究方式和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例如,调查研究往往需要运用抽样的方法、设计问卷的技术;实地研究往往需要运用参与观察的方法、无结构访问的方法以及定性资料的分析技术;文献研究往往需要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实验研究往往需要运用随即指派的方法、量表测量的方法等等。

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的描述和理解。

(1)从发展的状况看,两者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相比之下,定量研究方法发展十分迅速,进展也很大,

(1)从认识论角度看,两者存在根本区别——它们基于不同的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接近于科学范式;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场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2)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量研究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强调在研究中的“价值无涉”和“价值中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境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主要目标是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认为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

(3)在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定量研究常常用于理论检验;定性研究通常用于理论的建构。

(4)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更加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常使用调查、实验、内容分析的方式以及量表测量、结构式访问等资料收集方法;定性研究往往强调研究程序、方式、手段的灵活性和特殊性,常使用实地研究的方式以及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等资料收集方法。由于上述区别,使得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在所得资料的性质及其结果的说明方式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5)总的来说,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我们在社会研究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给我们提供的是两种不同的画面,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