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自然概况地理综合实习手册M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泰山)手册
目录
前言 (2)
一、自然地理概况 (2)
1、气候 (2)
2、泰山土壤与植被 (3)
3、水文 (5)
二、地质地貌概况 (6)
1、地层 (6)
2、岩浆岩 (7)
3、地貌 (10)
三、地质简史:泰山的形成演变过程 (12)
前言
泰山位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山东省中部,盘亘于山东省济南、长清、泰安境内,延绵约200公里,号称七十二峰,总面积四百二十六平方公里。

由济南市向南至长清县张夏镇再折向东南抵泰山山地为绵延的单斜构造丘陵、低山,全长80公里。

海拔高度由济南附近200~300米。

至张夏附近4 00~600米,泰山本部山地高度升至800~1000米,。

主峰玉皇顶为东经117.6’,北纬36.16’,1545米,是鲁中南丘陵区的最高峰。

泰山南高北低,南麓始自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相距约60公里。

泰山交通方便,京沪铁路从西侧通过,北连泉城济南,南距历史文化名城-曲阜70公里。

在古代处于东夷文化中心地带,泰山南麓有大汶口文化,北麓有龙山文化,是齐鲁之邦的中心地带。

泰山的交通地理位置更为优越,它位于中原地区到山东半岛的东西交通和中国东部沿海南北交通的枢纽地带,;泰安至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沿海城市由高速公路网连接;境内铁路有京沪线通过,并且西接“京九”大动脉。

一、自然地理概况
1、气候
泰安地处北暖温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泰山顶上没有明显的四季划分,只有冬半年和夏半年之分,而且雨量偏多。

泰山脚下为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泰山则既有季风型气候特点,又有高山型气候特点,属半高山型湿润气候。

泰山顶部年平均气温5.3℃,比泰安市区平均温度偏低7.5℃。

与泰安市区各月平均气温相比,两者温度差夏天大于冬天,夏天8.9℃,冬天5.9℃。

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58℃/100米。

泰山顶部极端最高温度28.6℃,极端最低温度-27.5℃。

泰山顶部气温从10月1日至次年5月10日为冬半年,5月11日至9月30日为夏半年。

冬半年比夏半年多80天。

泰山从1月份起降水逐月增多,至7月份达最大值,然后逐月减少。

6至9月份的降水量达全年的70%以上,其中7、8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的50%。

泰山顶部最大年降水量1847.9毫米,最大日降水量为201.8毫米。

泰山顶降雪年平均27.3天,平均:初日10月23日,终日4月24日。

最早初雪日为9月23日,出现在1979年;最晚终雪日为次年5月22日,出现在1958年。

年平均降雪量90.3毫米。

泰山顶降水量比泰安市区明显偏多,其中,降雪日数为泰安市区的3倍。

泰山年平均总云量为5.4成,7、8月份最高,达7.2至7.8成。

阴天日数7月份平均16.7天,8月份平均14.3天;冬季最少,仅4至5天。

晴天日数冬季最多,夏季最少。

7、8月份为雨汛期,多出现雷雨云等降雨云朵;冬半年以中高云为主。

泰山多雾,7、8月份平均24.4至26.1天左右,1980年7、8月份每月达30天。

年平均雾日171天。

泰山受山高多雾的影响,年平均湿度达63%。

7、8月份最潮湿,均在80%以上;1月份湿度最小,仅48%。

极端最大可达100%,多出现在云雾笼罩山顶的时候;极端最小可为零,多出现在春秋季。

泰山年平均风速6.5米/秒,比泰安市区大1至2个量级。

年内各月的风向,除1、2月份为偏北风外,其余各月均以南、西风为主,与泰安市区的主导风向东北、西南明显不同。

山顶大风每年平均达133.5天,其中冬、春季出现大风的机率最多。

最大风速各月在28米/秒以上,极端最大风速达41.5米/秒,风力12级,出现在1955年2月。

2、土壤与植被
土壤有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和山地草甸土、风沙土等6个土类,14个亚类,29个土属,64个土种。

泰山从山麓到山顶,地貌、岩性、气候、生物群落各异,土壤类型组合及分布也较复杂,主要有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3类,分布上有明显分异。

泰山各类土壤随海拔高度变化,由山麓到山顶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潮棕壤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山前洪积冲
积平原和山间沿河阶地上。

普通棕壤分布在海拔200米至400米的近山阶地上。

酸性棕壤是泰山的主要土壤类型,分布面广,从大众桥到朝阳洞海拔200米至1000米随处可见。

白浆化棕壤呈零星分布,高度约海拔200~800米之间。

海拔1000~1400米间主要是山地暗棕壤。

海拔1400米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土。

粗骨棕壤没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从山顶至山麓均可见到。

泰山北坡土体湿润度大,一般土层较厚,同类土壤分布上限明显低于南坡。

如山地暗棕壤上限约在海拔1300米左右,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土。

泰山属于华北植物区系,由于受黄海、渤海的影响,雨量丰富,是干、湿交替的过渡带,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

泰山植物生长繁茂,有高等植物174 科645 属1412 种;低等植物446 种;共有维管束植物1136 种,隶属133 科,550 属,其中野生植物814种,栽培植物322 种(孙兆才,1999)。

泰山植被分森林、灌丛、灌从草甸、草甸等类型,森林覆盖率为80%以上。

泰山植被丰富,树木郁葱,水源充足,地势复杂,为各类动物的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泰山动物主要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动物地理区的代表性类群,并且多为华北地区可见种。

据调查,泰山现有哺乳类的动物11 科20 属25种;鸟类共有34 科88 属154 种1亚种;爬行类57 科7 属12 种;两栖类3科3 属6种;鱼类共有45 种,隶属鲤科、鳅科、鲶科、银鱼科等12 科(孙兆才,1999)。

陆生无椎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较广。

陆生节肢动物也很多,包括蛛形纲、昆虫纲、多足纲等。

昆虫种类已鉴定的约900 余种森林植被,分布于泰山、徂徕山、莲花山、汶河沿岸一带,森林植被覆盖率22.3%。

常见的乔木树种有银杏、油松、赤松、侧柏、桧、落叶松、辽东栎、毛白杨、旱柳、白榆、枫杨、麻栎、栓皮栎、刺槐、桑、栾树、山槐、黄连木、梓树、泡桐等灌草丛植被,多为自然植被,混生于山地、丘陵中下部的林间地带及湖洼沿岸。

灌木有酸枣、荆、胡枝子、白蜡条、紫穗槐、连翘、山葡萄等;草丛植被有白茅、橘草、白羊草、黄背草、野古草、狼尾草、艾蒿、野菊、黄花菜等。

山地草甸植被,多分布于泰山、徂徕山、莲花山等山脉的山顶、山坡、山沟等偏僻地带,呈小片分布。

常见的草木植物有白茅、地榆、蓬子菜、节节草、拳参、野菊、车前子等。

水生植被,主要分布于东平湖、稻屯洼等低矮洼地、湿地、水面等,常见水生植物有芦苇、蒲草、莲藕、菱角、芡、水浮莲等。

泰山的古树名木,现有34个树种,计万余株。

他们与泰山历史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是古老文明的象征,其中著名的有汉柏凌寒、挂印封侯、唐槐抱子、青檀千岁、六朝遗相、一品大夫、五大夫松、望人松、宋朝银杏、百年紫藤等,每一株都是历史的见证,历经风霜,成为珍贵的遗产。

受局部小气候影响,一些地段零星分布有南方植物种类。

3、水文
泰山山泉密布,河溪纵横,水资源泰山山泉密布,河溪纵横,水资源总储量达2092 万m3。

其中地下水1608万m3,地表水1301 万m3。

泰山河溪以玉皇顶为分水岭,北有玉符河、大沙河注入黄河,东面有石汶河、冯家庄河,南面有梳流河、奈河,西面有泮汶河,均注入大汶河。

大汶河,古名位水。

柴汶、瀛汶、石汶、泮汶,加上主流牟汶,向称"五汶"。

大汶河源于沂源县松崮山,由东向西流入东平湖。

全长208公里,境内长193公里,流域9069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8.83亿立方米,自然落差362米。

东平湖,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南北长30多公里,东西宽20多公里,面积627平方公里。

湖底西北高、东南低,最低高程36.7米。

湖中有金山、昆山、土山、铁山等,海拔150~250米,面积2~5平方公里。

湖区设计蓄水高程44~44.5米,库容量40亿立方米。

泰山南部,在太古界岩层上裂隙泉分布甚广,从岱顶至山麓,泉溪争流,山高水长。

泉水甘冽,无色透明,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系优质矿泉水,古称“泰山神水”。

泰山北部,中上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炭岩岩层向北倾斜,地下水在地形受切割处出露成泉。

从锦绣川向北,泉水汩汩,星罗棋布。

北麓丘陵边缘地带,岩溶水向北潜流,受地层区辉长岩的堵截,纷纷涌露,使古城济南成为“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泉城
二、地质地貌概况
1、地层
本区的地层单元属华北地区山东地层分区泰安地层小区。

区内地层太古界泰山群、寒武系及下、中奥陶系和第四系中、上更新统与全新统出露较齐全,发育良好。

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

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岩广泛分布于单斜翘起的南端即本部山地至万德附近,寒武系则出露于单斜中段万德——炒米店一带,下、中奥陶统分布于以北的济南市郊区。

泰山的主要地层分为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太古界的变质杂岩)和古生代的沉积盖层(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的碳酸盐岩),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岩广泛分布于单斜翘起的南端即本部山地至万德附近,寒武系则出露于单斜中段万德——炒米店一带,下、中奥陶统分布于以北的济南市郊区。

奥陶系,总厚约700~800米。

主要由厚层状的石灰岩、薄层状的泥质石灰岩以及白云质石灰岩组成,石炭系,地层分布较广,是中国北方地区、山东省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

二叠系,为最主要含煤地层。

总厚一般400~500米,最厚者可达1000米。

中新界侏罗系,分布广泛,厚度可逾1000米。

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主要是现代沉积,厚者可达200米,除表层的黄土、砂砾等冲、洪积层外,在沉积较厚的地区,尚有部分湖沼淤积层。

泰山岩群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地层之一,形成于距今28-29 亿年前的新太古代早期,泰山群与冀东的迁西群、太行山的阜平群、阴山的桑干群、辽西的鞍山群等同属构成我国华北地区基底的最古老的岩层。

其原岩为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和火山质凝灰岩组成的科马提质绿岩建造(程裕淇,徐惠芬,1991;曹国权,1995),主要以原始层状和侵入岩中的残余包体两种形式产出。

泰山西南部的大河水库、冯家峪、天平店和卧虎山等地主要以原始层状产出,层状特征明显,连续性较好,厚度比较大,其中以卧虎山的泰山岩群人工剖面最为突出,露头宽度达500m以上,总厚度约150m,是观察研究泰山岩群和绿岩带的最理想剖面。

残余包体形式的泰山岩群,多以不规则状和透镜状零散地分布在望府山岩体出露的区域,如青山、安子崖、桃花峪、扫帚峪、大河水库等地,其中东部的青山、安子崖、娄家滩等处的条带连续性比较好,而在桃花峪的彩石溪,则构成了各种奇特的图案,成为泰山奇石的重要产地。

位于泰山北侧的张夏寒武系标准剖面,1959 年被确定为华北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是华北地区地壳演化历史早古生代阶段和古生物记录的代表性剖面。

该标准剖面含4个自然剖
面,划分出7个地层单位和17个三叶虫化石带。

其中以馒头山自然剖面最为有名,是中、下寒武统建组的命名地,是下统馒头组、毛庄组和中统徐庄组的剖面,也是不少三叶虫化石的原产地和命名地,下伏地层为太古界
肉红色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泰山的侵入岩体,分布非常广泛,绝大部分是前寒武纪的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

2、岩石
泰山地区的泰山期岩浆岩,大部分是地壳硅铝层经过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及原岩成分改造后的产物,类似花岗岩,为固体交代形成的混合花岗岩体,称原地混合花岗岩,如虎山岩体。

另一类岩体,局部达熔融状态,具侵入能力,部分呈流动状态,称准原地混合花岗岩,如后石坞,傲来峰岩体。

根据空间相互穿插关系、结构构造、原岩特征与两期混合岩化作用关系及同位素年龄将泰山地区混合岩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为区域性钠化混合岩,发生于泰山期(太古代)早期,此期混合岩类型多,分布广泛,可见有名种类型的混合花岗岩体,晚期为钾化的边缘混合岩,发生于泰山期之晚期,是在混合花岗岩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与围岩大部分为渐变,局部具侵入现象。

此期混合岩类型少,主要以斑纹状混合岩为特征,大多分布在淮原地混合花岗岩两侧的0.3~0.5公里范围内。

代表者为分布于后石坞岩体两侧的玉皇顶一带的斑纹混合岩。

从济南至泰安地区岩浆岩主要为侵入岩,岩浆侵入活动可划分出泰山期(大古代)、桃科期(元古代)、燕山期(中生代)、喜山期(新生代)四个旋回。

现将实习区有关岩体概况分述如下:
泰山地区的泰山期岩浆岩,大部分是地壳硅铝层经过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及原岩成分改造后的产物,类似花岗岩,为固体交代形成的混合花岗岩体,称原地混合花岗岩,如虎山岩体。

另一类岩体,局部达熔融状态,具侵入能力,部分呈流动状态,称准原地混合花岗岩,如后石坞,傲来峰岩体。

根据空间相互穿插关系、结构构造、原岩特征与两期混合岩化作用关系及同位素年龄将泰山地区混合岩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为区域性钠化混合岩,发生于泰山期早期,此期混合岩类型多,分布广泛,可见有名种类型的混合花岗岩体,晚期为钾化的边缘混合岩,发生于泰山期之晚期,是在混合花岗岩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与围岩大部分为渐变,局部具侵入现象。

此期混合岩类型少,主要以斑纹状混合岩为特征,大多分布在淮原地混合花岗岩两侧的0.3~0.5公里范围内。

代表者为分布于后石坞岩体两侧的玉皇顶一带的斑纹混合岩。

虎山原地混合花岗岩:(rmc)
泰山南坡山麓,虎山水库东岸山路旁,岩体属早期区域性钠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产物,岩石呈淡白色,风化后呈黄褐色,中粗粒结构,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

黑云母沿片麻理成集聚体,分布不均,隐约显条带状。

虎山岩体中常有一些残留体,与区域地层走向一致,沿片麻理走向岩类变化不大。

垂直走向变化大,受一定地层岩石类型控制,镜下见有砂状变余结构,锆石有磨园现象,岩体与泰山群片麻岩呈混合接触,说明它不是岩浆型的,而是沉积——火山交质岩,经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逐渐发展成为混合花岗岩。

此岩体为混合岩化中心,从中心到边缘为岩体——混合岩——混合岩化岩石,与周围云母、角闪长片麻岩呈混合过度关系。

经石峪花岗质岩脉
沿泰山中路至斗母宫,往东北约为500米为经石峪,经石峪为黑云斜长混合岩形成的大石坪,在光滑的石坪面上发育着一组花岗质岩脉,是泰山期晚期钾质交代形成的岩脉,发育程度分为雏型岩脉——过渡型脉——“岩浆型”脉三个阶段。

岩脉是液相和固相相混溶状态下下逐渐交代而成,雏型和“岩浆型”脉只是被改造程度不同而已。

岩脉在中生代又受到右行旋扭作用。

中天门石英闪长岩:(δO12)
岩体分布在泰山中天门、朝阳洞、斗母宫一带,登山中路两侧,呈北西向延伸。

岩石呈灰白色,块状构造,有时暗色矿物分布不均、与同化混染作用有关,同时由于岩体遭受泰山期晚期混合岩变钾质交代作用影响,岩体的岩石类型比较复杂。

石英闪长岩中有细粒闪长岩包体,观准原地混合花岗岩侵入其中,并在侵入体接触带上形成一些斜长石斑晶,说明石英闪长岩晚于普照寺细粒闪长岩,早于准原地混合花岗岩。

原岩矿物成分为斜长石45-50%;石英13-17%;黑云母12-17%;角闪石1-2%;绿帘石12-17%;另有少量磷灰石、榍石、磁铁矿等,其中角闪石含量少,变化大,常见黑云母中有角闪石残晶,系后期钾化交代的结果。

玉皇顶斑纹混合岩
在泰山顶附近可观察到后石坞准原地混合花岗岩两边缘带混合岩中的斑纹混合岩。

它是早期区域性钠化条带,条纹混合岩,晚期又受第二期钾化作用,在原来基础上又形成一些微斜长石斑晶,离后石坞岩体愈近斑晶愈大愈密,愈远愈疏,此带宽300-400米。

混合岩淡灰或灰包白色片,片麻状构造显著。

主要矿物成分斜长石,微斜长石及石英和黑云母。

跟据斜长斑晶述分布规律,说明碱质溶液来源与准原地混合花岗岩有关。

马蹄湾准原地混合花岗岩(rm0)
位于马蹄湾西北,登山公路旁。

此外所观察为傲来岩体的东部边缘,再向东逐渐为混合化地层。

岩石新鲜两为灰白色,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斜长石(50-60%);石英(20-30%);微斜长石(10±);黑云母(3-7%))等。

按矿物颗粒粗细分细粒、似斑状二类,黑云母分布受原岩片麻理控制,片麻理倾向2200,倾角760,岩体中残留体产状与区域地层产状—致。

普照寺细粒闪长岩:(δ?)
分布于泰山脚下普照寺附近及中天门。

岩体为灰黑色,细粒,块状构造,由于受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影响,原岩矿物多已变化,辉石、角闪石大部分变为黑云母、绿泥石等。

原岩结构尚能见到,中性斜长石自形、半自形状,也多受钾化常被微斜长石交代。

微斜长石多形成大晶体,有少量石英,呈粒状。

在准原地混合花岗岩边部变为混合岩化细粒黑云母闪长岩,岩体形态不完整。

有的呈捕虏体,岩体侵入于老地层中,又被中天门,傲来峰岩体侵入。

肥城三官寨角闪石岩脉(ψ)
位于界首车站西偏南约五公里的三官寨山,山体下部大部分为此侵入岩体,呈顺西北方向侵入的小岩株。

岩石呈深黑绿色,块状构造,矿物绝大部分由角闪石组成,由于结晶程度不同粒度结构变化较大。

一般为细粒(0.5-2mm),有的角闪石晶体可达10-12 cm。

3、地貌
泰山地处华北平原的东侧,处于沂沭断裂带(又名“郯城-庐江大断裂”)以西,齐河—广饶断裂以南的鲁西地区,是鲁西中新生代泰山断块凸起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华北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鲁西弧形断裂构造区之内。

泰山是华北地台基底与盖层双层结构出露比较好而典型的地区。

基底为古老的“泰山杂岩”;沉积盖层为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的石灰岩和页岩,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由南向北地层依次从老到新分布,地貌上构成一个南陡北缓的单斜断块山系。

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多期次岩浆活动、多期次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十分明显,使结晶基底岩系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

区内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既有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构造,又有中生代的构造,新构造运动普遍而强烈(庄育勋等,1997)。

中生代的脆性断裂和新构造运动控制了今日泰山的形成以及泰山地貌特征。

如新太古代早期距今29~28 亿年形成的卧虎山泰山岩群斜长角闪岩、栗杭的望府山变质侵入岩体、大河水库南岸泰山岩群形成的柔流小褶皱;新太古代晚期28~25 亿年形成的大众桥岩体、和尚庄韧性剪切带;古元古代距今25 亿年左右形成的虎山岩体、中天门岩体;古生代的张夏寒武系标准剖面;中生代形成的中天门断裂、泰前断裂、云步桥断裂;新生代形成的各种奇峰、峡谷、峭壁等地貌景观、灵岩寺的重力滑动构造等等。

实习区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受掀斜式断块抬升控制。

断裂活动使其隆起,与广袤的华北大平原形成强烈对比。

泰山南部受断裂影响,上升幅度大,受北东东向的3条正断层的影响,形成了南坡的南天门、中天门和一天门一带十分明显的三大台阶式的地貌景观。

其基层在上升风化过程中,异峰突起,陡峭峻拔,露出大片基底杂岩;北部上升幅度小,岭低坡缓,谷宽沟浅,保存着典型的古生代盖层。

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褶皱和断裂都比较发育。

既有太古代的构造,又有中生代的构造,新构造运动也相当强烈。

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泰山目前仍在不断的间歇性抬升。

根据泰山的地貌形态及其成因,可将泰山地区划分为六种地貌类型。

1,侵蚀构造中山。

海拔800米以上,相对高差400米以上。

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泰山杂岩和花岗岩,是受构造抬升影响最强烈的地区,周围深谷陡壁,切割深度达500—800米。

中天门以上至岱顶周围属此类地貌,最具通天气势。

2,侵蚀构造低山。

海拔500—800米之间,相对高度200米以上。

岩性亦属泰山杂岩和花岗岩。

经长期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岭低,坡缓,沟谷宽浅,中等切割,是峰顶尖峭的低山区。

如中天门黄砚山及西北部份低山。

3,溶蚀侵蚀构造低山。

主要分布在泰山北侧。

范围较大。

海拔500—800米,相对高度200米以上。

山体主要由古生界沉积岩层组成。

山顶较平坦。

四面陡坡。

状如“方山”。

当地称“崮”或“坪”。

如张夏的崮山、馒头山、朱家坪等均为典型的“方山型”低山。

4,溶蚀侵蚀丘陵。

海拔高度小于500米,相对高度200米以下。

主要分布在本区低山边缘北部。

有岩溶现象出现。

南缘的蒿里山,亦为古生界的灰岩丘陵。

它处在泰山前大断裂的下降盘,周围被很厚的松散的第四纪沉积物覆盖。

5,侵蚀丘陵。

高度与前者相同,岩性为泰山杂岩,主要分布在南部中低山边缘,经长期风化侵蚀成为顶部浑圆,坡度和缓的小丘,如王母池东的虎山。

6,山前冲洪积台地。

分布在泰山外围山麓地带,由周围每条沟谷出口连结而成山前扇形台地,泰山南麓扇形发育较好,坡度在3°~6°之间,泰安城就座落在冲洪积扇上。

冲洪积扇台地逐渐过渡到平原,这一带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是非常富庶的农业地带。

汉代刘安的《淮南子·地形训》云:“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五谷桑麻,鱼盐出焉”。

可见,早在汉代,人们就把泰山的发展与周围地区的经济开发联系在一起了。

三、矿产资源
泰山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目前发现和探明的矿产已有40余种。

泰山东麓的富铁矿量多质优,南部埋藏有石膏、石盐、自然硫沉积型大型矿床,周围的煤田则是山东省的主要煤产地之一。

三、地质简史:泰山的形成演变过程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经受了泰山运动、加里东运动、华里西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等五次大地壳运动的强烈变革,经历了地壳发展历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五个主要历史阶段的改造。

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山体的基础,新生代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建造了山体的基本轮廓,新构造运动又进一步塑造了泰山今日的自然景观面貌。

泰山的形成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基岩生成与抬升---古泰山阶段:在遥远的太古代,泰山地区曾是一个巨大的海槽,堆积着很厚的各种泥砂物质和火山岩。

24亿年前后,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将古泰山抬出海平面之上,这就是地质学上的“泰山运动”。

2.沉积抬升—泰山再造阶段:古泰山长期接受风化剥蚀,经过了18~19亿年,古泰山地势渐趋平缓。

至古生代初期,随着华北地区沉降,海水侵入,古泰山又沉没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

在古泰山老变质结晶岩的剥蚀面上,堆积了一系列的海相沉积,形成2000米厚的海相地层。

中奥陶世末,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泰山又缓慢地上升为陆地。

中石炭世初,华北地区发生了短暂的升降交替,整个鲁西处于时陆时海的环境,而后,又持续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

3.抬升剥蚀—泰山的返老还童阶段:中生代晚期,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南麓产生了数条断裂,处于该断裂北盘的古泰山,一方面不断地掀斜抬升隆起,另一方面又不断地风化剥蚀了原来覆盖在表面的沉积盖层。

25亿年前形成的变质杂岩又重新出露地表。

呈现了泰山穹窿,泰山快速隆起,泰山的雏形基本形成。

后来,又经过长期的风化腐蚀和不停的地壳运动,到了距今6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由于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今日的泰山轮廓真正形成。

新生代期间,在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下,泰山沿泰前断裂继续大幅度抬起,至新生代中期,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基本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