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道藏》目录及文体分类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藏》目录及文体分类简介
2015-10-25杨子道藏研究
《道藏》,是道教所有典籍的汇编。
《道藏》对于中国的意义,远超我们的想像和形容。
一部集神学、哲学和科学的典籍,所以历代王朝奉之为“国宝”图书。
尽管近几百年来这个民族对道教有很多压制和负面宣传,造成民众甚至学术界对《道藏》的陌生甚至误解,但“若拿它作研究时,便是一个无尽的宝藏;我们如果要知道我们民族的信仰与思想,这种书比儒学正统的《十三经》重要得多”(顾颉刚,《走在历史的路上》)。
这个公众号取名《道藏研究》,实在是我的不自量力,实话说,穷极三生精力也无法把《道藏》研究透,我自知生年有限,也许无力完成其中一二。
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民族信仰和民族思想的情感可能超过了自己所知道的程度。
于是,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准备,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道藏》研究提上日程,开始余生的最虔诚的追求。
由于多年的学术训练,写作风格一时难以改变,所以,打算先用几年时间来过渡。
不为感动神灵,只为清澈自己;不求成佛成仙,只为随心顺自然。
今天,先简介下《道藏》中的文体分类。
以便我们有章
法地系统学习和修行。
《道藏》最早汇编于唐朝玄宗时代。
之后,宋、金、元
时代也各有编纂。
其中宋徽宗朝代的《万寿道藏》,总54
0函,5481卷,是较宏大的工程,但都在战乱中焚毁。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道藏》版本中,最权威的还是明代的《正
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5485卷。
我个人研究用
的影印版的《中华道藏》及电子版的《道藏》,都是竖版印
刷,繁体,即是学术界所称的“三家本”,即是北京文物出
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影印的《正统道藏》。
《道藏》目录分类主要有三个脉络,即:三洞、四辅、
十二分支。
先从大类开始,有“三洞”之分,这种分法源于
南朝刘宋的陆修静。
陆修静(406-477年),浙江湖
州人,他可以算作是道教第一位学术编辑,远离尘嚣,以“三
洞弟子”自居,先后隐于云梦山与仙都山,公元471年,
完成第一部道教典籍目录专书——《三洞经目录》,按经书
来源分三大类,初学者可能觉得难以记忆众多道书典籍的类
别,为了便于理解,我整理成下表列示:
分类洞真系洞玄系洞神系
来源《上清经》《灵宝经》《三皇经》说经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
妙境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
分属大乘中乘小乘
托名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得名不杂为义不滞为玄不测为用所谓“三洞”,即指洞真、洞玄和洞神。
天宝君所
说的经归洞真系,灵宝君所说经归洞玄系,神宝君所说经归
洞神系。
“凡托名元始天尊所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真部,
‘上清经’属之;托名太上道君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玄部,
‘灵宝经’属之;托名太上老君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神部,
‘三皇经’属之。
”(《道藏经目录.凡例》)
简单解释下“三洞”的含义。
在道教中,有两个数字最为重要,即是“一”和“三”,
这两个数字把宇宙的所有秘密都说完了。
“一”的意思有很
多,简单讲就是道化生万物的开始,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
一个终极的涅磐境界,是从无到有的过渡,二是从有到多的
过渡,“三”则是道生万物所呈现的繁华世界,代表万类纷
呈的变化,是与“一”相对应的,代表“多”。
老子说:“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教“三一”概念的最初
来源,所谓“一气化三清”也是源于此。
,“精学之士,务
存神道,习用其书,守得其根。
根之本宗,三一为主”(敦
煌本《太平经》)。
《太平经》以“三一为宗”,修身以精、气、神三者浑一,治国以天、地、人三者合一,故曰“以三
一为宗”。
老子主张“大道至简”,认为万事万物本来简单,
“事不过三”,在道家哲学中,“一”是最小的数字,“三”就是最大的数字。
在《太上感应篇》中有位“司过之神”,负责统计人一生的功过善恶,以定其生死天年。
在《天庭开审》中,又被称为天算师祖冲之,或“三一真神”,就是源于这个“三一”理论。
老子对“三”的诠释有多处,比如他描述道的特征有三:“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复混为一”(《道德经》),三又回到一了。
在道本体论中,一就是本体,本体只有一个,但可以有不同的相,比如一个人,真身只有一个,但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相,是儿子、孙子、是爸爸、是朋友、是同事等等,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都被称为“多”,在中国文化中,“举一反三”指的就是“一”和“多”的概念,这里的“三”就是“多”。
一个人的角色有“多”个,但这个人的本体只有一个,即是“一”,不管人有多少角度,人的生命有多精彩,最后终要归“一”,这就是回归真道的虚无,消失在宇宙中。
老子信奉的理念也只有三个:“吾有三宝,持而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于是,道教把“三”奉为多,是一种简化,陆修静奉行老子的极简安静思想,死后,朝廷追谥为“简寂先生”,就是取“止烦曰简,远器在寂”的人生信条。
所以他编目录大类,用“三”字实有道门深意。
有道家哲学上的意义,也有道教上的意义。
三洞经符,为道之纲纪。
《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
故洞言通也。
三洞上下,玄义相通。
《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
《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
《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
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玉经隐注》)
“洞”,洞察、通达之意。
“夫道乃洞,无上无下,无表无里,守其和气,名为神”(《太平经》),所以“三洞”就是通体醍醐灌顶的通达,指道法无边,单就《道藏》的“三洞”而言,从狭义上讲:
“三洞者,洞言通也。
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
(《道门大论》)
以上为“三洞”略说。
在“三洞”的总分之后,还有“四辅”分类,即太清、太平、太玄、正一,是对三洞经文的补充和注释解说。
对应关系如下:
四辅太清太平太玄正一
三洞洞真经洞玄经洞神经三洞三辅太玄为洞真经之辅;太平为洞玄经之辅;太清为洞神经之辅;正一部通贯三洞和三太(即太清、太玄、太平),遍陈三乘,为以上六部之补充。
“三洞”每部又分十二类,即:
1本文类,即本经原文,这是《道藏》的核心部分;
2神符类,即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文字;
3玉诀类,即对道经的注释疏义。
4灵图类,即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
5谱录类,即得道高圣的应化事迹的记录图书;
6戒律类,即教义,道教修行的戒规及功过的图书;
7威仪类,即教仪,斋法典式,请经轨仪制度的图书;
8方法类,即修行和设坛祭炼方法的图书;
9众术类,即变丹炼石,化形隐景等方术的图书;
10记传类,即众仙传记、皇人往行的记录;
11赞颂者,即歌颂赞唱神灵的道情著作,如五真新颂,九天旧章等。
12章表类,如九斋启愿,三会谒请等上呈天帝的章表文书。
以上12类的分法是在陆修静原编《灵宝经目》时,“总括体用,分别条陈”,后三洞经书皆依此而分。
统称为“三洞四辅十二类”,这种分法的优点就是既反映道经传传承脉络,又反映道书的实际内容,是双重分类标准。
缺点就是随着后世道经书籍增加,派别林立,道统系统分化,所以
分类重复、错置现象增多。
加之近几百年来抑道明显,国家对道教的投入不足,缺少专业研究人员,所以,一直没有《道藏》研究和编纂整理的国家队成果,听说有国家也是有专业研究团队的,但不知为什么不见方便版本的《道藏》面世。
我们期待着。
我们也努力着。
2015年11月4日
关注微信公众号“道藏研究”,查看更多道家、道教学术文章。
或邮件daozangyanjiu@,索取更多专业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