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骨伤科(肘劳-足跟痛)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操作:督脉穴用28号、2寸毫针,向上斜刺1.5寸 左右,如进针有阻力突然消失的感觉或出现触电 样感向二阴及下肢放射,当终止进针,以免造成 脊髓新的损伤;夹脊穴可刺向椎间孔,使针感向 脊柱两侧或相应肢体放射,或相应部位的体腔出 现紧束感。
三、治疗方法
• (二)其他治疗 1、皮肤针: 2、芒针: 3、电针:断续波 4、头针: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 5、穴位注射:损伤椎体上下两旁的夹脊穴、 肾俞、次髎、髀关、血海、足三 里、三阴交、腰俞 药物:维生素类、中药类(益气养血滋阴)
加重,休息减轻 。
• 检查时可见足底部微肿,压痛明显。并可根据 压痛点确定病变部位:跖腱膜炎和跟骨骨刺压 痛点在跟骨结节前方;脂肪垫损伤与跟骨下滑 囊炎的压痛点在足跟中部或稍偏内侧。
三、治疗方法
• (一)基本治疗 • 治则:疏经通络、化瘀止痛。以足跟局部和足少
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灸并用,泻法 或平补平泻。 • 处方: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 • 方义: • 加减:痛及小腿:承山、阳陵泉;气虚:脾俞、 足三里;血瘀:膈俞、太冲;肝肾不足:肝俞、 肾俞、复溜。 • 操作:
• 定义:指由外伤而致的脊髓横断性病变。 • 临床多见于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
折或合并脱位后脊髓受损。 • 经络辨证:肾经贯脊属肾,督脉贯脊入络脑,
二脉与脊髓和脑的关系极为密切。 • 病因病机:脊髓受损则阻遏肾、督二脉,气血
运行不畅,筋骨失养,必致肢体瘫痪失用。
二、临床表现
• 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出现损伤水平面以下的瘫 痪。胸段损伤可引起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腰段以下损 伤可出现下肢弛缓性瘫痪。同时伴有损伤水平面以下 各种感觉缺失以及尿潴留或尿失禁,大便秘结或失禁, 患肢皮肤干燥、脱屑,汗腺分泌功能异常等。
三、治疗方法
• (二)其他疗法 1、耳针:足跟、肾、神门、皮质下 2、头针:顶颞后斜线上1/5、顶旁1线 3、电针:太溪、仆参 4、穴位注射:阿是穴 药物:醋酸强的松龙15毫克加1%普鲁 卡因溶液5毫升 5、激光照射:
学会“展开论述之假 设分析法”
——如何对材料进行论述
定义:
就是在叙例之后,假设事例中能达 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并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结果,然 后,将这一结果与原事例中的结果 作比较。 作用:叙议结合,对比鲜明,增强 论证的力度。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本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针灸对其中部分 病例有一定的疗效。
• 自主锻炼和被动锻炼是配合针灸治疗、早日康复 不可缺少的环节。
• 由于截瘫患者膀胱内总有残存余尿,或经常反复 导尿,还应注意避免发生泌尿系感染。
• 加强护理,防止褥疮。
第八节 足跟痛
• 一、概述
• 定义: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的足跟部疼痛。 • 损伤原因较多,可致跟底脂肪垫、滑液囊及骨膜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
二、临床表现
• 起病缓慢,肘关节外侧逐渐出现疼痛,握物无 力,用力握拳及作前臂旋转动作如拧毛巾时疼 痛加剧,严重时疼痛可向前臂或肩臂部放射。
• 经络辨证: 肘关节外上方——阳明经筋 肘关节内下方——太阳经筋 肘关节外部——少阳经筋
三、治疗方法
• (一)基本治疗 • 治则:疏筋活血、通络止痛。以肘部关节局部手
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 阴交 • 方义:外伤性截瘫多系督脉受损,督脉“并于脊 里”,取损伤脊柱上、下 1~2个棘突的督脉穴及 夹脊穴可激发受损部位的经气,调和气血,可促 进神经机能恢复。
三、治疗方法
• 加减:经脉瘀阻:合谷、太冲、膈俞;肝肾亏虚: 肝俞、肾俞、关元;上肢瘫痪:肩髎、曲池、手 三里、合谷、外关;下肢瘫痪:秩边、风市、丰 隆、太冲;大便失禁:长强、大肠俞;小便失禁: 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俞;小便不通:气海、 关元、阴陵泉。
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灸并用,泻法。 • 处方:曲池、肘髎、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 • 方义: • 加减:下臂旋前受限者:下廉;下臂旋后受限者:
尺泽;肘内侧疼痛:少海;肘尖疼痛:天井。 • 操作:可同时施灸,也可在痛点拔一小火罐。
二、临床表现
• 腕关节、手指背侧或掌面、足及趾的背面、腘窝 出现圆形肿块,突出体表,大小不一,小如黄豆, 大如核桃,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 推之能活动,触之有囊性感或较硬,压之稍有酸 痛感。
• 辨证分型: 经脉瘀阻:损伤肢体肌肉松驰,痿废不用,麻木不 仁,二便不通,舌苔黄腻,脉弦细涩。 肝肾亏虚:损伤肢体肌肉萎缩,拘挛僵硬,麻木不 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二便失禁, 舌红少苔,脉细弦
三、治疗方法
• (一)基本治疗 • 治则:疏通督脉、调和气血。以督脉和下肢三阳
经腧穴为主。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 处方:损伤脊柱上、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及夹
三、治疗方法
• (二)其他疗法 1、火针: 2、温针: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针灸治疗腱鞘囊肿有良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一般多主张刺入囊内,排出积液。
• 注意防止感染。 • 治疗期间和治愈后1个月内,应注意休息,避
免过劳,百度文库量减少劳损筋膜间的摩擦,否则影 响疗效,引起复发。
第七节 外伤性截瘫
• 一、概述
三、治疗方法
• (一)基本治疗
• 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散结。以局部取穴为主。以针刺 为主,泻法。
• 处方:囊肿局部(阿是穴) • 方义: • 加减:上、下肢酸痛无力者可按酸痛部位循经选取相应腧
穴,以活血通络、疏筋止痛。 • 操作:用毫针在囊肿四周呈45度角分别向囊底刺入,穿透
囊壁,留针10分钟;再用三棱针在囊肿高点处进针,直刺 穿透囊壁,然后将针上提,向四周斜刺,穿透囊壁。出针 时摇大针孔,用手指由轻而重挤压囊肿片刻,将囊液尽可 能全部挤出,最后用消毒纱布加压敷盖。如果囊肿复发可 再行针刺。
挫伤,或跖腱膜、屈趾短肌等在跟骨结节前方附 着处的牵拉伤。 • 中医认为,该病的形成是以肝肾亏虚、气血失和、 筋脉失养为先决条件,复因风、寒、湿邪侵袭及 外伤、劳损等致使气血阻滞而成。
二、临床表现
• 患者多在中年以上,有急性或慢性足跟部损伤 史。站立或走路进足跟及足底疼痛,不敢着地。 疼痛可向前扩散到前脚掌,运动或行走后疼痛
三、治疗方法
• (二)其他治疗 1、皮肤针: 2、芒针: 3、电针:断续波 4、头针: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 5、穴位注射:损伤椎体上下两旁的夹脊穴、 肾俞、次髎、髀关、血海、足三 里、三阴交、腰俞 药物:维生素类、中药类(益气养血滋阴)
加重,休息减轻 。
• 检查时可见足底部微肿,压痛明显。并可根据 压痛点确定病变部位:跖腱膜炎和跟骨骨刺压 痛点在跟骨结节前方;脂肪垫损伤与跟骨下滑 囊炎的压痛点在足跟中部或稍偏内侧。
三、治疗方法
• (一)基本治疗 • 治则:疏经通络、化瘀止痛。以足跟局部和足少
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灸并用,泻法 或平补平泻。 • 处方: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 • 方义: • 加减:痛及小腿:承山、阳陵泉;气虚:脾俞、 足三里;血瘀:膈俞、太冲;肝肾不足:肝俞、 肾俞、复溜。 • 操作:
• 定义:指由外伤而致的脊髓横断性病变。 • 临床多见于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
折或合并脱位后脊髓受损。 • 经络辨证:肾经贯脊属肾,督脉贯脊入络脑,
二脉与脊髓和脑的关系极为密切。 • 病因病机:脊髓受损则阻遏肾、督二脉,气血
运行不畅,筋骨失养,必致肢体瘫痪失用。
二、临床表现
• 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出现损伤水平面以下的瘫 痪。胸段损伤可引起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腰段以下损 伤可出现下肢弛缓性瘫痪。同时伴有损伤水平面以下 各种感觉缺失以及尿潴留或尿失禁,大便秘结或失禁, 患肢皮肤干燥、脱屑,汗腺分泌功能异常等。
三、治疗方法
• (二)其他疗法 1、耳针:足跟、肾、神门、皮质下 2、头针:顶颞后斜线上1/5、顶旁1线 3、电针:太溪、仆参 4、穴位注射:阿是穴 药物:醋酸强的松龙15毫克加1%普鲁 卡因溶液5毫升 5、激光照射:
学会“展开论述之假 设分析法”
——如何对材料进行论述
定义:
就是在叙例之后,假设事例中能达 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并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结果,然 后,将这一结果与原事例中的结果 作比较。 作用:叙议结合,对比鲜明,增强 论证的力度。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本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针灸对其中部分 病例有一定的疗效。
• 自主锻炼和被动锻炼是配合针灸治疗、早日康复 不可缺少的环节。
• 由于截瘫患者膀胱内总有残存余尿,或经常反复 导尿,还应注意避免发生泌尿系感染。
• 加强护理,防止褥疮。
第八节 足跟痛
• 一、概述
• 定义: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的足跟部疼痛。 • 损伤原因较多,可致跟底脂肪垫、滑液囊及骨膜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
二、临床表现
• 起病缓慢,肘关节外侧逐渐出现疼痛,握物无 力,用力握拳及作前臂旋转动作如拧毛巾时疼 痛加剧,严重时疼痛可向前臂或肩臂部放射。
• 经络辨证: 肘关节外上方——阳明经筋 肘关节内下方——太阳经筋 肘关节外部——少阳经筋
三、治疗方法
• (一)基本治疗 • 治则:疏筋活血、通络止痛。以肘部关节局部手
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 阴交 • 方义:外伤性截瘫多系督脉受损,督脉“并于脊 里”,取损伤脊柱上、下 1~2个棘突的督脉穴及 夹脊穴可激发受损部位的经气,调和气血,可促 进神经机能恢复。
三、治疗方法
• 加减:经脉瘀阻:合谷、太冲、膈俞;肝肾亏虚: 肝俞、肾俞、关元;上肢瘫痪:肩髎、曲池、手 三里、合谷、外关;下肢瘫痪:秩边、风市、丰 隆、太冲;大便失禁:长强、大肠俞;小便失禁: 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俞;小便不通:气海、 关元、阴陵泉。
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灸并用,泻法。 • 处方:曲池、肘髎、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 • 方义: • 加减:下臂旋前受限者:下廉;下臂旋后受限者:
尺泽;肘内侧疼痛:少海;肘尖疼痛:天井。 • 操作:可同时施灸,也可在痛点拔一小火罐。
二、临床表现
• 腕关节、手指背侧或掌面、足及趾的背面、腘窝 出现圆形肿块,突出体表,大小不一,小如黄豆, 大如核桃,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 推之能活动,触之有囊性感或较硬,压之稍有酸 痛感。
• 辨证分型: 经脉瘀阻:损伤肢体肌肉松驰,痿废不用,麻木不 仁,二便不通,舌苔黄腻,脉弦细涩。 肝肾亏虚:损伤肢体肌肉萎缩,拘挛僵硬,麻木不 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二便失禁, 舌红少苔,脉细弦
三、治疗方法
• (一)基本治疗 • 治则:疏通督脉、调和气血。以督脉和下肢三阳
经腧穴为主。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 处方:损伤脊柱上、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及夹
三、治疗方法
• (二)其他疗法 1、火针: 2、温针: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针灸治疗腱鞘囊肿有良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一般多主张刺入囊内,排出积液。
• 注意防止感染。 • 治疗期间和治愈后1个月内,应注意休息,避
免过劳,百度文库量减少劳损筋膜间的摩擦,否则影 响疗效,引起复发。
第七节 外伤性截瘫
• 一、概述
三、治疗方法
• (一)基本治疗
• 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散结。以局部取穴为主。以针刺 为主,泻法。
• 处方:囊肿局部(阿是穴) • 方义: • 加减:上、下肢酸痛无力者可按酸痛部位循经选取相应腧
穴,以活血通络、疏筋止痛。 • 操作:用毫针在囊肿四周呈45度角分别向囊底刺入,穿透
囊壁,留针10分钟;再用三棱针在囊肿高点处进针,直刺 穿透囊壁,然后将针上提,向四周斜刺,穿透囊壁。出针 时摇大针孔,用手指由轻而重挤压囊肿片刻,将囊液尽可 能全部挤出,最后用消毒纱布加压敷盖。如果囊肿复发可 再行针刺。
挫伤,或跖腱膜、屈趾短肌等在跟骨结节前方附 着处的牵拉伤。 • 中医认为,该病的形成是以肝肾亏虚、气血失和、 筋脉失养为先决条件,复因风、寒、湿邪侵袭及 外伤、劳损等致使气血阻滞而成。
二、临床表现
• 患者多在中年以上,有急性或慢性足跟部损伤 史。站立或走路进足跟及足底疼痛,不敢着地。 疼痛可向前扩散到前脚掌,运动或行走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