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作为数学这门学科,要想打好基础,就必须在一年级夯实计算教学。
一年级数学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必须切实掌握。为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在情境中学习计算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巧妙地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有利于学生面对挑战,接受锻炼,体验成功;有利于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和拓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中注重创设操作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低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可以采用实际操作、建立表象去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会算理,突
破难点。比如:填一个未知加数的教学 7+()=10 6 +()=8,虽然做这种题有推导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很空泛。因为一年级孩子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概括主要处在直观形象水平上。小学一年级学生必须依靠实物、教具、掰手指头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条件,运算就变得困难甚至中断。教材上的提示是:(1)想7加几等于10?这种是通过数实物,用数的组成完成填空的。(2)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子?这种是通过接着画的方法来填空的。第一种方法:学生必须先数10根小棒或其他实物,再把10根又分成两份,数7根出来放在一起,看还剩下几根,括号里就填几。第二种方法:让学生接着画小旗,当数到8时,又画了几面小旗,括号里就填几。当然前面这两种方法都有实物操作,学生基本会做,但让学生独立去完成类似的练习题时,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不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很慢。计数由原始社会的用结绳记事、用在竹、木或龟甲、兽骨上刻字以记数,发展到现在用数字计数。从这个历史的演变来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不是目的,那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手段。我认为我们可以把接着画转化为接着数的方法,既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节约时间,,正确率会更高一些(1)、7+()=10 我让学生接着7数,数一个,就伸出一个手指,当数到10时,伸出了几个手指,说明括号里就应加几。
二.算法多样要优化
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体现了算法多样
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本册教材从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开始,就引进多种算法和思想,并在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都努力体现算法多样化,具体措施是:(1)例题呈现多种算法,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教材提示老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2)注意体现因题而异,采取不同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我认为:允许学生采取多种算法,例如:用小棒摆、用手指头数、点数、接着数、用数的组成、用凑10法、用破10法、用加法算减法等,但是尽量教给学生比较高级的算法,让学生掌握算理。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视点,它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有效平台,但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两种行为:一、是教师认为:算法越多越好,把算法多样化仅仅理解为量上的“多”,而忽略了质的提升;二是不敢对思维层次较低、思维过程繁琐的算法说“不”字。实质上,低年级学生对多种算法的分析、比较、自主择优的能力不强,难以理解同伴提出的算法,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选择一种最能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并且喜欢的算法,提高计算的效率。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字比较小,学生可以用数实物做题,比较简单,但如果数字变大了,学生数实物就要耽误许多时间,影响做题的速度。又如: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包含三个内容: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材的例题基本上都是以数小棒以及其
他实物来进行操作的,这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初学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有很大的奠基作用,但始终让学生处于这种繁杂的机械操作中是不行的,否则,我们又让学生回到了“结绳记事”的年代了。当今社会,做事要讲究效率。为了让学生从繁杂的实物操作中解放出来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来进行计算: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通过计数器计算既快又准。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进行计算,可以过渡到用笔算以上这些题,有利于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进位加法。用计数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对于学困生来说特别简单,只要会算10以内得减法就行,如,36-8=()教材的提示是:6减8不够,于是打开一捆再减,这是第一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慢。学生也想出了第二种方法:采用分一分,减一减如:
36 - 8= () 36 - 8=()
20 16 26 10
第二种方法对于学困生来说,第一步分一分时容易分错,那后面的减
一减就做不对了。为了让学困生也能把退位减法学好,于是我想出了第三种计算方法: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拨3颗珠子,个位上拨6颗珠子,让学生数一数个位的珠子够减8吗?不够,那就从十位拨去1颗珠子,借10来减8,伸出自己的10个手指,减去8,还剩几,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在拨上几个珠子,这时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就是算出来的得数。没想到当我讲了这种方法后,让学生用以上的几种方法比一比哪种计算方法快又准,结果全班的学生多数都认为第三种方法,算题时既有可操作性,结果又准确、速度又快。于是,在班上推广了第三种计算方法。
三、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和计算规律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为了突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最好从4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放在一节课内,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进行对照,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联想算出加、减式题的得数。
教材中是利用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或两个减法),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使学生从一幅图表示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例如教到的得数是9、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新的知识中,实现了学习的迁移。这样,避免了算加法时计算单调和得数单一的缺点,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