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2009-09制订)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三、课程类型:公共课

四、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三年制)

五、学时:28学时

六、前修课程:语文

七、课程概述:

《大学语文》从浩若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精选了27个小单元,精读课文82篇,泛读课文603篇,涵盖了从《诗经》、先秦散文直到现当代的主要作家、主要文学流派,一些中小作家的吉光片羽也以附录形式收入,包括诗、词、赋、散文、小说、戏剧各大文体。古代部分每单元还突出如山水、田园、爱情、爱国等题材,让学生点、线、面相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中国文学的概貌。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本),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学参考书:

1、《当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游国恩、王起等,1963年7月版;

5、《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1996年3月版;

6、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栋霖,丁帆等主编,1999年8月版;

7、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

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9、徐玉玲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报7月;

10、钱理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九、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及基本思路:

(一)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非中文专业就读的公共课。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的讲解,增加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看到人格的力量。以此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要求体现在:

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2、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基本思路

1、对中小学语文的梳理、激活而非补课

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要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大学语文”是较高平台上的升华及总结。应当有系统、宏观、高视野的功能。2、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功能“大学语文”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及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讲气节、讲节操、讲知耻及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感情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3、“大学语文”应具有拓宽学生视野和改善学生思维品格的作用

“大学语文”应当让学生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即使对文学精品,也从多角度去认识它,也去白壁求瑕,将学术界对它的肯定及否定的不同意见都告诉学生,启发学生作求同、求异多种思维。

4、培育学生“好读书,求甚解及不求甚解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未来的世界信息量极大,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求甚解”,而是留有许多模糊之处,应当学会从大信息中捕捉重点、难点及关键。“大学语文”课时少,应当培养学习兴趣、教会自学方法入手。

5、“大学语文”教育要注意实效,要提高其质量,它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

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其根本点在“提高”。“大学语文”课也应当从徘徊于“开”及“不开”,“开多”、“开少”或“必修”、“选修”之间,

过渡到注重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上来。该课程应当过渡到其“青年期”或“成人期”。

十、教学基本要求:

1、帮助学生改善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及沟通能力。

2、通过文学及文章的鉴赏,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

3、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流变,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文学流派、著名作品,获得工作和生活必须的文学知识。

十一、教学方法及考核

(一)教学方法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法。采取精讲及指导泛读相结合的方法。使“主课堂”及“次课堂”相结合,“主课本”及“次课本”(指《大学语文泛读课文注释》等)、《参考书目》指定的其他参考书相结合的方法。

2、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发动教师自制个性化的多媒体教案。在所有播放设备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不可喧宾夺主,不可因此把课堂变成热热闹闹、嘻嘻哈哈可以不动脑筋的娱乐场。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师个性化的讲解,不能代替师生的直接交流,也不能代替老师具有人格魅力的熏陶。

3、及写作教学相结合。教材中要安排多处写作练习的“创作点”,尤其是及散文教学结合。如《唐代散文》单元,比较陈子昂、柳宗元、韩愈三篇谈“复仇”的文章,写一篇议论文;又如读了高适《燕歌行》的不同争鸣意见,写一篇《燕歌行赏析》……

4、“大学语文”及文学素质类选修课相结合,如“唐宋诗鉴赏”、

“唐宋词鉴赏”、“明清小说鉴赏”、“外国文学鉴赏”、“诗词格律及创作”……。巩固和深化“大学语文”的教学。

5、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合作、讨论,组成学习协作小组,执教同一课程的教师之间加强经验交流。

(二)课程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法:考查

成绩评定:平时课堂练习及作业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发言、参加相关竞赛获奖和发表作品等要素组成。);期末笔试60%

十二、课程学时分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