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米深基坑逆作法施工图(地下连续墙)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金融中心
裙房区基坑围护施工图设计说明
0339-S-2
SJ-W00
xxxx设计研究院
二○○四年六月
xxxx金融中心
裙房区基坑围护施工图设计说明
项目主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专业负责人:
校对:
设计:
xxxx设计研究院
二○○四年六月
xxxx金融中心
裙房区基坑围护施工图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
1.1 一般概况
建筑名称:xxxx金融中心
建筑场所:xx市xx新区xx金融贸易开发区Z4-1地块,地块面积为30,000 m2。
拟建工程周边为东泰路、银城南路、银城东路、世纪大道
建筑功能:商办楼,塔楼地上101层,裙房地上3层,地下均为3层。
业主单位:xxxx金融中心有限公司
主体设计单位:
基坑围护设计单位:
1.2 主体结构概况
1.2.1塔楼
塔楼地上101层,地下3层,主体结构采用由巨型柱、巨型斜撑以及带状桁架构成
的三维巨型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和构成核心筒和巨型结构柱之间相互作用
的伸臂钢桁架组成该建筑的三重结构体系。
1.2.2 裙房地下室
地下3层,抗侧力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楼板采用带柱帽的钢筋混凝土无梁
楼盖,楼板由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局部跨度较大时楼板则采用有梁体系,柱网间距
8.5×8.5m。
地下室各层楼盖板厚度根据功能不同分别为200mm、225mm、275mm、325mm、525mm,裙房底板厚2000mm,局部2500mm。
1.2.3 基础
本工程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
桩基采用φ700钢管桩(t=14~19mm),桩长48~79m。
塔楼基础底板厚4.1m;裙房基础底板厚2.0m,垫层厚度0.20m。
已施工的建筑立柱桩,其下段为钢管桩Ф700×11(SK490),其上段为型钢立柱(轧制
型钢H400×400×13×21)(SS400)。
1.3 基坑围护工程
地下室基坑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地下室外墙周长约614.1m,基坑总面积约
22468m2。
场地绝对标高约3.31~4.04m左右(吴淞高程)。
本设计文件采用绝对标高系统,基坑设计按现状地面标高+4.00m考虑。
主体结构地面设计标高为+4.2m,塔楼首层
设计标高为+5.2m。
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地下室考虑分区分期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临时隔墙把基坑分为塔楼区和裙房区,塔楼区先期采用顺作法施工,裙房区在塔楼主体结构出地面后再采用逆作法施工。
本次设计为裙房区基坑围护工程。
裙房区开挖范围为外墙至塔楼区围护墙区域,开挖长度~200m,开挖宽度108~120m,开挖面积~14613m2, 围护边周长~614.1m,裙房区底板底面开挖深度17.85~19.85m,裙房区基坑土方工程量约27万余方。
1.4 工程环境条件
拟建工程西侧为东泰路,建筑红线相距金茂大厦约53m;北侧为世纪大道,地面下有银城路地道和R2线地铁隧道,离建筑红线距离分别约40m、70m远;东侧和南侧为50m宽的公园规划用地,其外为银城东路和银城南路。
xx中心裙房区基坑周边建筑和管线分布情况表表1-1
本工程周边地下管线众多,且无综合图。
本次设计仅根据业主提供的有关管线资料整理汇总,详见表1-1。
施工期地下管线的监护应以现场实测为准。
1.5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5.1工程地质条件
⑴地形地貌
xx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州冲击平原,地貌形态单一,地形平坦。
拟建场地西临黄浦江,场地绝对标高约3.31~4.04m左右(吴淞高程)。
⑵场地类别
拟建场地地基土属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V类。
⑶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根据xx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xxx金融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地基土均属第四系河口~滨海相、滨海~浅海相沉积层,主要由饱和的粘性土、粉性土、砂土组成;工程区域内与基坑工程有关的地基土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见表1-2。
⑷基坑围护设计参数
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详见表1-2。
⑸1-3。
1.5.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补给源以大气降水和地表迳流为主,场地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0.5~0.6m处,相当于绝对标高3.02~3.31m。
现场简易注水试验和实验室土工试验结果见表1-4。
各土层的渗透系数表1-4
1.5.3地震及液化
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在深度15m范围内无饱和的厚层状砂质粉土或粉砂,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可不考虑地基土的地震液化问题。
1.5.4不良地质现象
⑴拟建场地中部东西向有暗浜贯通穿越,宽约30~46m,埋深0.8~2.2m。
⑵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土质较软且不均匀,局部夹较多的砂质粉土,基坑开挖时易产生塌方、管涌、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
⑶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大多为第④层淤泥质粘土,为流塑状,对基坑稳定不利。
⑷本工程深基坑开挖时,坑底土自重小于第⑦层承压水压力,必须进行降水减压,以
防地基隆起。
⑸本基坑内为正在建设的塔楼主体结构及塔楼临时地下墙围护,前者需要保护,后者需要随裙房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逐层拆除。
2 设计依据、技术规范及设计原则
2.1 设计依据
⑴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书、设计合同《2003》九计合字第1068号。
⑵建设用地红线图、地形图。
⑶《xxxx金融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996.3)。
⑷xxxx金融中心建筑结构设计图纸(2004.4)。
⑸工程周边区域的地下综合管线资料;
⑹地铁中心坐标及隧道标高(xx地铁运营公司,3003.3)
⑺《xxxx金融中心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本院编制2003.7);
⑻《xxxx金融中心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技术评审意见(2003.8~2003.12)
⑼《xxxx金融中心基础桩试验报告》(1996.10)
⑽根据本项目性质,所采用的有关设计规范。
2.2技术规范
设计应遵循下列规范:
(1) 施工期围护设计按xx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及其他配套规范;《xx地铁基坑施工规程》(SZ-08-2000)。
(2) 使用期两墙合一的地下墙设计按以下规范执行:
①《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②《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③《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④《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⑤《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⑥《地基处理技术规范》(xx市标准DBJ08-40-94)
⑦《地基基础设计规范》(xx市标准DBJ08-11-1999)
⑧《xx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GJ08-9-2003);
2.3 技术标准
⑴满足规范规定的各类地下管线和周边建筑物的保护要求。
⑵按xx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等技术标准及环境保护技术要求进行一级深基坑工程变位和变形控制的支护设计,控制围护墙变形和坑底抗隆起稳定。
工程环境保护要求:
基坑安全等级一级(即地面最大沉降量≤0.1%H,围护墙体最大水平位移≤0.14%H,H为基坑开挖深度)。
施工时地面超载不大于20kPa。
⑶“二墙合一”地下连续墙结构应同时满足主体结构设计要求:满足钢筋砼结构的裂缝开展要求、耐久性要求。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二级;地震设计烈度为7度设防;
2.4 主要设计原则
⑴基坑围护工程的设计,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满足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等要求。
⑵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二墙合一。
地下连续墙开挖阶段为基坑围护结构,使用阶段为地下室主体结构外墙。
⑶根据主体结构建造要求,基坑采用临时隔墙分塔楼区和裙房区,塔楼区先期顺作法施工至地面后,裙房区基坑再按逆作法进行基坑开挖和结构施工,地面以上不顺作。
在裙房区施工期间逐层向下拆除塔楼围护墙,其塔楼核心筒结构作为裙房各楼层结构的支撑点。
⑷当塔楼区主体结构施工至地面层时,即可施工裙房区地面层楼板及设置第一道支撑至塔楼区主体结构外墙;并以此为水平支撑体系向下逆作B1、B2、B3层楼(底)板结构;再顺作结构柱和竖向墙体结构,最终完成整个地下室结构施工。
⑸本基坑围护工程的设计根据规范规定,在确定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时,应进行墙体抗滑、抗倾、整体稳定以及墙前基底土体的抗隆起、抗管涌、抗承压水等稳定性计算;支护体系尚应进行强度、变形、稳定性等验算。
本基坑坑底承压水的减压应满足设计深度要求,即承压水水头应降至深坑底面以下1m。
⑹逆作法施工期,地下墙水平支撑为各层楼板系统,另在车道处,核芯筒等开大孔处设临时钢筋混凝土支撑或钢管支撑。
⑺裙房区采用“二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止水帷幕及使用期的地下室结构外墙。
“二墙合一”的地下墙结构需满足承受施工及正常状态下的荷载作用的要求,满足基坑和地下室的隔水防渗要求。
地下墙砼设计强度等级C30(水下),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S8。
围护结构设计不考虑内衬墙。
⑻逆作法施工期的立柱为单桩单柱,临时立柱尽量能利用原有工程桩及H型钢立柱,
其允许承载力根据试验资料取用。
新增组合角钢立柱与利用工程桩的H 型钢立柱的允许承载力保持基本接近。
新增钢立柱采用断面500X500mm钢格构柱。
3 围护结构设计
3.1 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⑴根据主体结构分区施工要求,塔楼区先期施工,在裙房区逆作法施工时需考虑拆除塔楼区地下墙和围令结构,又要保护已建的塔楼结构。
⑵根据业主要求逆作施工要利用已打入的工程立柱桩,而楼层为无梁板结构,需考虑在柱顶区的加固。
⑶基坑面积大、开挖深,楼层平面开孔处补撑长度较大,在支撑选型时应考虑支撑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地下各层楼板的标高差异较大,需设置水平传力构件。
楼板缺失处需增加临时支撑,支撑与楼板连接处需局部加强,
⑷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达17.85~19.85m,经计算,基底抗承压水稳定性不够,应采取控制性减压技术措施。
3.2 围护结构设计
裙房区围护结构由围护墙、支撑、立柱、节点构造、地基处理等组成,各项设计简述如下:
3.2.1 围护墙设计
围护墙周长~614.1m,围护墙采用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在基坑施工期作为围护结构,使用期作为地下室外墙。
地下墙顶设钢筋混凝土顶圈梁以加强其整体性。
①地下连续墙布置
地下墙由一字形槽段和转角L形槽段组成,一字形槽段一般长度为6.0m,个别一字形槽段长度约4~5.0m,L形转角槽段外尺寸长度1.7~4.5m。
厚1000 mm的地下墙深度为~32.0m ;厚1200mm的地下墙深度为~32.75m。
地下连续墙设计规格见表3-1。
裙房区地下墙规格一览表表3-1
②墙底注浆加固
墙底部插入⑦-1层砂质粉土中,在地下墙的每幅槽段中预留注浆孔(Ф80)3个,在地下墙混凝土墙度达到100%后进行墙底注浆加固,以控制地下墙间的差异沉降。
③地下连续墙槽段接头
地墙各单元槽段间接缝连接型式采用楔型锁口接头。
地墙与地墙锁口位置接头外侧采用注浆止水,
④地下连续墙防水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
⑤地下室防水设计
本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墙混凝土设计抗渗强度等级为S8。
此外,需采取如下防水措施:a:地墙与底板连接:采用在地墙侧设置防水止水片和遇水膨胀腻子条,接驳器外侧涂水泥砂浆结晶材料。
b:地下连续墙内侧涂涮混凝土专门防水涂料,改善内立面和防潮作用。
c:地墙与地墙锁口位置接头外侧采用注浆止水,深度21m,加强地墙拼缝处的止水效果。
d:临时支撑的予埋件应设置止水片和遇水膨胀腻子条,支撑部位及墙体的裂缝、孔洞等缺陷应采用防水砂浆及时修补,墙体缝间接缝如有渗漏,应采用注浆、嵌填弹性材料等进行处理,并做引排措施。
3.2.2支撑设计
⑴楼板支撑
利用永久性结构的楼板梁作水平支撑是逆作法的特点。
本工程主体结构地下室楼板采用带柱帽的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楼板由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局部跨度较大时楼板则采用有梁体系(首层)。
本基坑向下开挖时,利用地下室各层楼板作为基坑的水平支撑结构。
逆作法施工时各楼层荷载受一柱一桩竖向轴力限制,裙房已施工的钢管桩Ф700x11及型钢立柱H 400,新增的Ф850钻孔灌注桩及钢格构柱4∠180×18,一柱一桩的竖向承载能力由型钢立柱(H 400)和钢格构柱(4∠180×18)确定。
各楼层荷载估算按8.5X8.5楼板跨度计算,完成地面层至地下三层及标高-10.55m支撑,立柱荷载的静载由楼板和支撑荷载组成。
各楼层荷载如下:一般区域和支撑上活载:地面层、地下一、二层楼板按1.5k N/m2 。
地面层楼板考虑手推车时施工荷载一般按5.0k N/m2。
施工荷载:当考虑设备运输及吊
装荷载、施工机具荷载、材料堆载等施工荷载时,施工平台区域按20.0k N/m2计算。
⑵临时支撑
在各层的设备间、多功能厅、下沉广场和在车道及楼梯等楼板开有大孔位置处,需设置临时支撑和加强圈梁,使其与结构梁板共同形成平面支撑体系。
临时支撑标高与楼层相同。
支撑采用混合结构型式,即基坑四角角撑和各层楼板中间开孔处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间距约6~8.5m。
地面层处的临时支撑断面为1000×800mm和700×700mm,在地下墙墙顶设置钢筋混凝土顶圈梁1.3×1m;地下一层处的临时支撑断面为1000×800mm,临时围令断面为1200×800mm;地下二层处的临时支撑断面为1200×800mm,临时围令断面为1400×900mm。
各层楼板边开孔处设对撑,间距为~8.5m。
地面层和地下一层采用双肢钢管支撑2φ609×16;地下二层采用双肢钢管支撑2φ630×16。
孔边加强圈梁断面为800×800mm。
本工程地下三层层高较大,在上层楼板施工后,至坑底面的开挖高度达到8m,故仍需随程支撑开挖。
设计拟在-10.55m标高处增加第四道临时支撑,在底板施工后拆除。
基坑东西向水平支撑直接支撑在围护墙和已建塔楼结构上;基坑南北向空间较大,该部分裙房底板采用中心岛施工法,在基坑周边设置抛撑,以减少支撑安装和拆除的工程量。
支撑采用混合结构型式,即基坑两端角撑为钢筋混凝土围令及支撑,围令断面为1500×900mm,支撑断面为1100×800mm,中间为双肢钢管撑,对撑断面为2φ630×16钢管,围令断面为钢筋混凝土围令1500×900mm。
考虑裙房底板分块施工时在分缝处需进行防水处理。
3.2.3立柱桩及立柱设计
裙房区立柱(桩)分已施工建筑立柱(桩)及新增立柱(桩)。
已施工的建筑立柱桩为Ф700×11(SK490) 钢管桩,型钢立柱为轧制型钢H400×400×13×21(SS400)。
新增的格构式角钢组合立柱,角钢为∠180×18,钢格构柱断面为500×500mm,格构埋入钻孔桩内不小于2.5m。
钢立柱材料采用Q235b钢号,柱下设Ф850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14.15m,桩底标高-42.80m,桩长约28.65m,桩底持力层为⑦-2层。
桩底采用压浆技术,确保其沉降稳定。
3.2.4地下墙、支撑与楼盖板梁的节点处理
①地下墙与底板、地下楼板梁及边柱的连接
地下墙墙顶通过顶圈梁结构连成一体;地下室楼板梁、底板和地下墙之间的连接采用在地下墙槽段内侧预留榫槽及预埋直螺纹接驳器,待土方开挖后通过钢筋接驳将两者与底板钢筋连接,以增强地下墙与楼层的连接。
钢筋直径、分布间距由主体结构设计单位确定。
地下墙和地下一层楼板、地下二层楼板的连接拟通过在结构楼板周边设置钢筋混凝土闭合边环梁(不小于400x600mm)以加强结构整体性和调整施工误差。
边环梁通过地下墙内的预埋钢筋与地下墙连接,楼板与边环梁整体浇筑。
具体实施应同时征得主体设计单位的认可。
②地下墙与地下室顶板的连接
通过在地下墙顶圈梁上预埋插筋与其上部结构墙体和地下室顶板连接。
③钢支撑与立柱、围令的连接
钢支撑与围令、周边加强梁的连接通过在围令或梁上预埋钢板采用焊接固定。
钢支撑与立柱的连接通过联系梁和在立柱上设置钢牛腿、钢箍来固定支撑。
在标高-10.55m 处的临时钢支撑设置于先期施工的裙房底板上,支撑与底板的连接节点采用钢筋混凝土牛腿结构。
④在结构开口和楼板缺失处设置临时支撑时,在孔边设置加强圈梁,并加设腋角,以消除应力集中。
3.2.5钢立柱与楼层板梁节点处理
本次逆作法设计临时立柱均为单桩单柱的钢立柱。
①与结构柱在同一位置的H型钢柱,在柱位处可直接利用楼盖板梁和柱帽结构,并加设钢牛腿,以便由H 型钢柱承受楼层荷载。
考虑与后续结构柱的连接,在楼板上预埋结构柱插筋及在柱孔边预留混凝土浇筑孔和灌浆孔。
②与结构柱不在同一位置的H型钢柱和角钢格构式立柱,在柱位处需加浇钢筋混凝土梁或柱帽结构,并加设钢牛腿,以便楼盖有可靠支撑点,并由临时立柱承受楼层荷载,为方便以后拆除,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柱帽做在楼板面上。
柱帽高度同梁高,柱帽平面尺度为2500x2500mm。
考虑与后续结构柱的连接,在永久性结构柱位置,楼板应预埋结构柱插筋及在柱孔边预留混凝土浇筑孔。
③钢立柱与剪力墙的节点处理:为保证原搁置在剪力墙上的梁,在逆作法施工期间(此时剪力墙尚未施工)有可靠支撑点,需在剪力墙位置先设置边梁,边梁由钢格构柱支撑。
当格构柱正好位于梁的中心线,格构柱可不做柱帽,而是直接插入梁中,梁中钢筋尽量不断,或在格构柱的中间空隙穿过或在柱外通过,遇必须断时,断开钢筋焊于格构柱主肢上,并加焊传力钢板。
梁宽度800mm,高度600mm。
当格构柱不在梁的中心线时,钢格构柱上加牛腿,通过设两根H 型钢支托边梁。
④钢立柱在底板内设置止水钢环板。
3.2.6 柱的托换:逆作法施工完成后,需将临时立柱托换为单根永久结构柱。
与结构柱在同一位置的临时格构柱(或H型钢柱),可直接包浇高强度钢筋混凝土使其成为结构柱,并达到主体结构设计要求断面。
与结构柱不在同一位置的临时格构柱托换为单根永久结构柱时,需先施工相邻结构柱,待结构柱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割除临时格构柱,把由格构柱承受的荷载传递给首层以下的后浇结构柱。
3.2.7 坑内加固
基坑内被动区采用φ650SMW搅拌桩加固,加固深度为坑底以下4.0m,宽度6.5m。
SMW搅拌桩水泥掺量为20%;基坑开挖面以上回掺至标高-3.2m,水泥掺量为10%。
在地下墙与SMW加固体之间采用压密注浆加固。
SMW工法加固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2Mpa及注浆加固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后方可开挖。
3. 4 工程材料规格
3.4.1 混凝土
⑴地下连续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水下),混凝土抗渗设计等级S8。
混凝土应有良好的耐久性,其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混凝土中最大含碱量为3.0kg/cm3;水灰比不大于0.50。
⑵顶板(含梁)、底板(含梁)、内衬、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同主体结构要求。
⑶垫层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
⑷钢筋砼结构本体应具有整体密实性、抗裂防渗防水性、抗腐蚀性。
⑸钻孔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水下);支撑及围令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3.4.2 钢结构
⑴钢筋:应选用符合国标的优质钢筋,钢筋Ф为HPB235钢,Ф为HRB335钢,其钢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f yk=235Mpa、f yk=335Mpa;钢筋强度设计值分别为f y=f y′=210Mpa、f y=f y′=300Mpa。
⑵钢结构件:钢结构构件(型钢、钢板)一般采用Q235B镇静钢或Q345钢。
焊条采用E43型和E50型。
⑶钢筋连接器的主要技术标准见“钢筋等强度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DBJ/CT005—99)。
4 工程安全技术要求
4.1 浅层地质调查及部分工程桩位置探摸
施工前应对地下墙成槽范围内,地下6~8m的浅层地层(暗浜、杂填垃圾、地下障碍物及废旧管道可能存在的地层)进行以鉴别土壤类别为主的简易勘探,并应加密钻探孔以查清其现状,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做好防范措施,以保证地墙的施工质量。
4.2 现场抽水试验和承压水控制性减压
根据勘察资料,第⑦层存在承压水。
经初步计算,基坑开挖至-10.5m标高时为临界状态,其下土体开挖,若不采取措施,有可能会产生坑底失稳。
为此必须对本工程的第⑦层承压水采取减压措施。
在基坑工程开挖施工前,工程承包商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现场抽水试验,根据其结果及保证基坑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的原则,编制对场地第⑦层土承压水进行控制性抽水减压的施工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井的布设及其运营、环境保护监测等,经业主和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4.3 基坑降排水措施
根据拟建场地地质特征,拟在基坑内未经加固的区域布置多滤头真空深井进行超前降水,以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并改善施工条件。
约每200~250m2布置1个井点,降水标高控制在坑底面以下约0.5~1m(严禁过量降水),超前降水时间不宜小于20天,降深尽可能地均匀。
也可采用混合式降水系统,即上层土采用轻型井点,下部土体采用多滤头真空深井,以达到最优降水效果。
降水期需加强地面沉降及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并记录相应的抽水量。
同时设回灌井,当坑外水位降低较多时,宜采取回灌措施。
地面及坑内另需设排水措施,防止坑外暴雨排入坑内和及时排除坑内雨水。
坑内排水严禁在坑边挖沟。
4.4 周边地下管线和环境调查
本设计文件所提供的拟建场地周边环境资料,仅供参考。
施工前应对工程周边地下管线和环境进一步调查。
施工期对地下管线和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应根据实际位置为准。
4.5 基坑安全保证措施
⑴严格控制地下墙轴线及其垂直度施工精度。
⑵围护墙内侧坑内地基加固,增强被动区抗力,有效控制围护墙变形过大。
⑶严格控制坑内土体开挖程序、高差及坑边堆载,有效控制不均匀荷载作用对基坑开挖的不利影响。
利用基坑时空效应,严格控制基坑变位。
⑷根据抽水试验效果及施工条件,对承压水采取控制性减压措施,并满足设计深度的要求,以确保工程安全。
⑸设置减压井、回灌井、观测井,根据实际情况,对承压水采取控制性减压措施,并保证周边环境安全。
⑹深井封堵:深基坑承压水抽水减压井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严格进行封井处理,采取有效封堵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5 基坑施工技术要求
相应工程基础施工按相应的施工与验收规范和规程执行,地下墙施工按xx地基基础规范有关章节执行,桩基施工按《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08-202-92执行。
地基加固按《地基处理技术规范》(xx市标准DBJ08-40-94)和《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技术规程》YBJ225-91执行。
支撑、土方开挖及降水要求按《基坑工程设计规范》(xx市标准DBJ08-61-97)、《地基处理技术规范》(xx市标准DBJ08-40-94)和《xx地铁基坑施工规程》(SZ-08-2000)执行。
有关钢筋和混凝土施工按现行国家标准执行。
5.1 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本工程施工除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外,还应按下列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执行(但不限于此)。
所用的规范、规程应采用最新版本。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xx市标准) (DGJ 08-11-99)
《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 08-61-97)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xx市标准)(DBJ 08-40-9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5-2002)
《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 08-202-92)
《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技术规程》YBJ225-91
《xx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08-2000
5.2 主要施工流程
在塔楼区主体结构出地面层(±0.0)后,裙房区基坑再进行开挖施工。
施工顺序建议如下:
⑴场地平整放线,地下墙成槽范围内浅层地质调查,施工监测测点布设,地下墙导墙施工(注:地下墙施工在塔楼区主体结构底板浇筑完毕,且塔楼减压井停止运营后方可进行),地下墙施工,新增立柱桩施工;
⑵坑内SMW搅拌桩地基加固;
⑶裙房区地下墙圈梁施工;
⑷裙房区设立坑内疏干降水井点,基坑预降水,现场抽水试验,布设减压井、观测井、回灌井;
⑸凿除塔楼区临时围护墙及其顶圈梁,裙房区开挖,设置底模,施工钢筋砼顶圈梁及侧墙接高;
⑹施工裙浇筑首层楼盖,安装临时支撑;
⑺裙房区盆式开挖到地下一层(B1)楼板底,凿除塔楼区临时围护墙;
⑻施工裙房区地下一层(B1)楼板施工,并与塔楼区B1楼板结构连接,结构开口处设置临时支撑;
⑼分层凿除分区围护墙及其环梁;
⑽裙房区土方分层开挖到地下二层(B2)楼板底;
⑾裙房区地下二层(B2)楼板逆作法施工,并与塔楼区B2楼板结构连接,结构开口处设置临时支撑;
⑿裙房区南北围护墙周边10m宽范围内留土,并以1:2坡度放坡外,其余区域土方分层开挖至标高-10.55m,东西两侧设置临时钢支撑;
⒀裙房区南北区域土方分层开挖至基坑设计底标高,分层凿除分区围护墙及其环梁,及时浇筑该区域垫层及混凝土底板结构,与塔楼区底板结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