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神经母细胞瘤(N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NB?认识神经母细胞瘤----转载
(2007-03-16 08:44:46)
转载▼
.什么是NB?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常见的小儿恶性肿瘤之一。NB起源于
肾上腺髓质,腹膜后、纵隔及脊柱旁交感神经节;75%位于后腹膜,以肾上腺最多,其余发生在盆腔、纵隔和颈部等。有报道称,本病有70%病例的第1号染色体短臂异常。
年龄、分期、肿瘤细胞的某些分子缺陷,这些都是和NB的预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的因素,同时也是为NB划分危险程度、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事实上,不同的NB患儿的治疗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对小于1岁的婴儿来说,即使已经有扩散,预后往往较好;而对超过1岁的幼儿来说,如果已有扩散,预后往往较差。
不幸的是,在发现病情时,在超过1岁的患儿中,已有70%-80%的患儿通常已经扩散到淋巴结、肝脏、骨、骨髓,即使采用超剂量化疗加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能被治愈的人还不到一半。
NB根据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种:由低分化的神经母细胞组成的神经母细胞瘤是恶性肿瘤;由分化成熟的神经节细胞组成的神经节细胞瘤是良性肿瘤;如混合含有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和分化成熟的神经节细胞,则为神经节母细胞瘤,其恶性程度介于神经母细胞瘤与神经节细胞瘤之间。
2.发病率和生存率
根据SEER报告(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port),在美国,儿童癌症中的7.8%是NB,每年大约发现650个新病例,年发病率约十万分之一。
在美国,NB的五年生存率在1960年—1963年时为24%,到1985年—1994年已经提高到55%。生存率大大提高的部分因为是婴儿早期NB的诊断手段得到了提高。1岁以下婴儿的五年生存率达到83%,1-5岁幼儿的五年生存率是55%,5岁以上患儿的五年生存率是40%。
3.临床表现
NB多见于婴幼儿,由于肿瘤发生部位广泛,早期多为特异性全身症状,且容易早期远处转移。
常见症状是,患儿出现低热、贫血、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及肢痛等。压迫症状是指由巨大肿块引起的局部压迫症状。颈部肿块压迫星状神经节引起霍纳综合症(Horner综合症:患侧面部少汗、眼睑下垂、眼裂变小、瞳孔缩小);胸部肿块引起咳嗽、气短、胸痛;腹部肿块压迫出现消化功能障碍;盆腔肿块压迫直肠或膀胱,引起便秘或尿潴留。若肿瘤转移至眼眶,可引起局部瘀斑和眼球突出。骨转移可出现骨痛、关节瘤,甚至病理性骨折。特殊地,出现难治性水样腹泻、低血钾等;也可有多汗、心悸等。也有的患儿根本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直到家长给孩子洗澡、穿衣时摸到肿块才发现问题,而此时,肿瘤已经长得很大,甚至已经发生转移。
NB的发病率很低,普通的儿科医生有可能根本就没有碰到过NB病例,所以普通儿科医生的常规体检很可能做不到在早期发现这种疾病,非常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
4.诊断方法
1)儿茶酚胺代谢物测定:24小时尿样中VMA(香草扁桃酸)80%增加,HVA(高香草酸)75%增加,诊断率达90%,为术前诊断的重要依据。
2)X线检查:腹部平片在肿瘤部位常显示细砂状钙化。胸部平片可发现纵隔肿瘤和肺转移,头颅、四肢、骨盆的骨骼平片,可发现骨转移后的溶骨变化,虫蚀样破坏,好发于颅顶,肱骨上段;有时可见骨膜增生、病理性骨折。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肾脏与输尿管因肿瘤而受压推移现象。肿块阴影内常见细小钙化点。3)B超、CT、核磁共振(MRI):都是无创伤的诊断手段。可显示肿瘤大小,位置与周围脏器关系,提示能否手术切除。其中MRI对神经系统受累及,尤其是脊管内脊神经压迫情况有诊断价值。
4)骨扫描(ECT):有癌细胞侵蚀的骨骼可见浓聚灶。
5)骨髓穿刺涂片(骨穿):因能看到典型的肿瘤细胞,所以用于检查癌细胞是否转移到骨髓。但由于肿瘤转移呈区域性,故容易漏诊。
6)病理切片检查:用切除术或者活检的方法,取部分肿瘤作DNA指数(定量地测定染色体含量)和N-myc 原癌基因扩增分析。
7)mIBG (131I金属碘苯胍扫描):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影剂(如131I-MIBG)作核扫描,有助于肿瘤的定位。
此外,症状和体征可以显示肿瘤的部位和病期。如:胸腹部肿瘤会造成呼吸困难;肝转移致肝脏肿大;骨转移致骨骼疼痛;骨髓转移致面色苍白(贫血)、皮肤出血点(血小板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症。其他少见的转移部位有皮肤和脑。患儿偶尔会表现出类新生物综合征如斜视-眼震颤-肌阵挛、水样泻或高血压。由于肿瘤直接浸润脊髓也可表现出局部的神经系统缺陷症状。
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筛查对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改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应用尿渗透试纸对小婴儿进行普查。
5.临床分期
神经母细胞瘤的分期多用INSS国际临床分期法,此外还有CCG分期方法和POG分期方法。这些分期方法基本相似。以下是INSS分期法,仅供参考。
1 期:肿瘤局限于原发组织和器官;肉眼观察完全切除,同侧和对侧淋巴结病理检查正常。
2 a期:单侧肿瘤肉眼观察切除不完全,淋巴结病理检查正常。
2 b期:单侧肿瘤切除完全或不完全,伴有同侧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对侧淋巴结正常。
3 期:肿瘤扩展超越中线(即脊柱),肿瘤切除完全或不完全,伴有或不伴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线之内肿瘤伴双侧淋巴结转移。
4 期:肿瘤播散到远处淋巴结、肝脏、骨、骨髓等。
4 s期:年龄1 岁之内原发病灶属II 期以下,仅有肝、皮下或骨髓转移。
6.治疗手段
神经母细胞瘤就诊时常属晚期,增加了治疗难度,但也不能因属晚期而轻易放弃治疗。常用的治疗手段有以下几种:手术、化疗、放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服用顺式维甲酸。
1)手术
手术根据切除的程度分为三种:全部切除、部分切除和活检。活检是指只取出小片肿瘤去做病理分析。肿瘤无法全部切除往往是因为肿瘤太靠近某个器官或者血管,医生可能会建议先化疗,等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不过,有的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作出一些牺牲,比如,切除一个肾脏。
2)化疗
化疗药物对分裂越活跃的细胞越有杀伤力。分裂活跃的细胞除了癌细胞以外,还包括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和毛囊细胞等。这就是化疗后血象指标下降以及脱发的原因。
如果残留的肿块小、恶性细胞少,则化疗剂量小;如果残留的肿块大,或者已有扩散,则化疗剂量大。当然,剂量还跟患儿的体重身高有关。
3)放疗
这是用放射性物质杀死癌细胞的方法。放疗和手术一样,是对付局部肿瘤的方法,而非全身系统性的治疗方法。放疗有很多副作用。比如,纵隔肿瘤的放疗可能对心脏、脊柱造成损伤。
4)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按移植的内容可分为骨髓移植和外周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是取患儿自己的髂骨骨髓进行移植;外周干细胞移植是将经过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刺激或动员的患儿自己的外周血取出并经过处理后再移植给患儿。采集的是患儿自己缓解期及造血功能和外周血没有肿瘤细胞的骨髓或外周干细胞。采集后的骨髓或外周干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体外保存,对患儿应用大剂量化疗或放疗的预处理后,将体外保存的骨髓或外周干细胞移植给患儿,重新建立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成功率和长期生存率。移植的并发症有:较长期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抑制、间质性肺炎、肝静脉闭塞病、出血性膀胱炎、脑白质病、免疫反应等。
5)顺式维甲酸
这是一种口服的诱导剂,有利于促进恶性的、异常的细胞转变为良性的、正常的细胞。
6.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取决于病情。不同来源的资料对治疗方法的描述也不尽相同。以下说法仅供参考(摘自“小儿肿瘤天地”网站)。
1 期患儿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后无需进一步治疗。近年强调1岁以下的1 期肿瘤多可自然消退,主张可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