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科学实验路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拓宽科学实验路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拓宽科学实验路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拓宽科学实验路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保证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却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学生对于实验器材缺少了解,不会应用,对实验器材本身的兴趣远大于实验的兴趣。二是有些实验项目,由于受时间和实验资源的限制,实验效果往往不能及时地在课堂上呈现,导致了科学教师唱“独角戏”,在课堂上“讲实验”,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三是由于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大部分的实验局限于实验室中进行,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局限性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拓宽了科学实验的路径,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内容。

一、打破常规,创新思路,统筹安排

1、仪器汇总,讲明方法。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我们打破传统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边认识边应用实验器材的做法,采用实验器材汇总,集中讲述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各种实验器材的应用方法。我们把每册科学课本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实验器材进行汇总,在科学课上集中讲述应用方法。

2、实验归类,区别对待。

有些实验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而有些实验则适合在

室外进行;有些实验适合演示,而有些实验适合小组合作;有些实验可以用仪器完成,而有些实验则需要实地考察效果更好。为了让学生经历全部的实验,我们对每册科学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分类,哪些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哪些在室外进行更为合适?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我们又进行了细化,哪些是老师演示实验,哪些是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室外进行的实验主要以活动范围的不同分为家庭类、社区类、大自然类等。针对不同的实验,我们采用合并课时,集中解决的方法进行。

3、打破顺序,灵活掌握

对实验进行了分类之后,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打破课本编排顺序,会根据时令或周围环境的变化,灵活安排各种实验的进行,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

二、拓宽路径,丰富内容,多元高效

为了解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一些实验受实验资源和实验条件限制的问题,我们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科学实验,在拓宽科学实验路径的同时,也就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内容,让实验教学有血有肉,而不是为实验而实验。

1.发挥校园功能,让“校园”成为学生钻研科学的乐园

为了有效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功能,积极联系和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建立红领巾气象观察

站、建立学校植物园和班级植物角、开放图书室,网络教室等形式,尽可能地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感受实验的乐趣。

①科技馆里感受科技的魅力

我们积极与市科学技术协会取得联系,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参观了市科技馆。在这里将书本上一些枯燥的知识变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现实。到今天为止这项活动还在进行,我们会分层分批地一直组织下去。

②美丽的植物园――学生天然的植物研究所

为了让学生认识周围的植物,爱护植物,维护绿化,增强爱校意识。我们组织建立了“学校植物园”,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由学生自己管理。定期对植物进行观察,并从形态、特征、习性、生长繁殖期等方面进行记录。除此之外,还对学校及周边(公园)进行植物调查,目的是认识花卉植物的种类,熟记部分植物的名称并对其进行分类,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植物发布会”。

③红领巾气象观察站

为激发小学生学习气象知识的热情,进一步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学校在楼顶东北角建立了“红领巾气象观察站”,组织学生用风向标和量雨器来测风、测雨。添置风向、风速计、温度湿度测量仪、量雨器、最高、最低温度计等设

备,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有了学气象知识的实践园地。

④开放图书室、网络教室

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解释清楚的,有许多问题老师自己也存在着疑问,而学生恰对这些问题最感兴趣。比如学习星空这一单元时,许多学生提出了“其他星系中有没有类似地球的星球存在?那里会不会有外星人?”等问题,这类问题单凭课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但可以让学生走进图书室,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带着对宇宙的神秘向往自主搜索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创建“家庭实验室”,让学生在家庭实验中感受快乐。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小组实验外,还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课外实验活动,让学生把科学实验带回家,在家中创建“家庭实验室”,在家里开展各种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是课堂实验的延伸和拓展,一些时空跨度大、周期性长的实验,特别适合以家庭为据点予以开展,如种植黄豆,种辣椒等,可以让学生在自家阳台上或院子里进行种植活动;饲养小动物,也是一个耗时较长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在家庭进行也是非常理想的一种方式,而且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收获。同时家长跟孩子一起种植,一起实验,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加强

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时: 学分: 可成熟型:独立设课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一、实验性质 生物化学专业实验是配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与创新实验。实验按照一学期进行设置,主要实验设置为生化基础实验和部分创新、综合实验。基础实验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一般实验在学时内完成;综合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拟定具体实验方案,提倡学生多思多问,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了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全天开放。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生物化学专业实验是配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探索生物化学规律的浓厚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四、实验项目具体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实验项目一:皂化价的测定 实验目的:使用酸碱滴定法通过脂肪皂化价来推断分子量。 主要仪器:电子天平、水浴锅、冷凝管、酸碱滴定管。 教学方式:讲授、操作。 预习要求:预习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实验操作基本流程。 实验项目二: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目的:掌握使用基本滴定原理和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凯氏定氮仪的使用。 主要仪器:凯氏定氮仪、电子天平、通风橱、电炉、酸碱滴定管。

教学方式:讲授、操作。 预习要求:预习“滴定分析的计算”章节内容,熟悉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 实验项目三:的含量测定 实验目的:用滴定法测定并掌握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主要仪器:电子天平、研钵、移液管、酸碱滴定管。 教学方式:讲授、操作。 预习要求:预习“滴定分析的计算”和“标准溶液”章节内容。 实验项目四:蒽酮比色法定糖 实验目的:学习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合使用方法。掌握总糖定量测定的操作方法。 主要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水浴锅。 教学方式:讲授、操作。 预习要求:预习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 实验项目五: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 实验目的:学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脂肪)含量及标准曲线的制作。 主要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水浴锅。 教学方式:讲授、操作。 预习要求:预习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及其定量和定性的基本方法。 实验项目六:考马斯亮兰染色法测蛋白质 实验目的:学习利用染色方法提高蛋白质消光系数,以提高分光光度法检测灵敏度。 主要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水浴锅。 教学方式:讲授、操作。 预习要求:预习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及其定量和定性的基本方法。 实验项目七: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核酸含量 实验目的:学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定量分析度。 主要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 教学方式:讲授、操作。 预习要求:预习紫外分光光度计相关内容及其定量和定性的基本方法。 实验项目八: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测定 实验目的:学习利用比色法测定酶的活性。 主要仪器:分光光度计、冰箱、电子天平、水浴锅。 教学方式:讲授、操作。 预习要求:预习“酶活力及其动力学数据的测定”章节。 实验项目九:大蒜酶的提取及酶活力和含量测定

(完整word版)生物化学实验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生物化学实验知识点整理 实验一 还原糖的测定、实验二 粮食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1.还原糖测定的原理 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溶液共热后被还原成棕色的氨基化合物,在550nm 处测定光的吸收增加量,得出该溶液的浓度,从而计算得到还原糖的含量 2.总糖测定原理 多糖为非还原糖,可用酸将多糖和寡糖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在利用还原糖的性质进行测定,这样就可以分别求出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 3.电子天平使用 4.冷凝回流的作用: 使HCl 冷凝回流至锥形瓶中,防止HCl 挥发,从而降低HCl 的浓度。 5.多糖水解方法: 加酸进行水解 6.怎样检验淀粉都已经水解: 加入1-2滴碘液,如果立即变蓝则说明没有完全水解,反之,则说明已经完全水解。 7.各支试管中溶液的浓度计算 8.NaOH 用量:HCl NaOH n n = 9.不能中途换分光光度计,因为不同的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发光强度不同 10.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当通过基态原子的某辐射线所具有的能量(或频率)恰好符合该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的能量(或频率)时,该基态原子就会从入射辐射中吸收能量,产生原子吸收光谱。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所以原子对不同频率辐射的吸收也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吸收的定量关系服从式/E h hc νλ?==。 实验证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吸光度A 与吸光样品的浓度c 及厚度L 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光的吸收定律,也称为郎伯-比尔定律 分光光度计就是以郎伯比尔定律为原理,来测定浓度 11.为什么要水解多糖才能用DNS 因为DNS 只能与还原糖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不能与没有还原性的多糖反应。 12.为什么要乘以0.9 以0.9才能得到多糖的含量。 13.为什么要中和后再测? 因为DNS 要在中性或微碱性的环境下与葡萄糖反应 实验三 蛋白质的水解和纸色谱法分离氨基酸、实验四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1.纸色谱分离氨基酸分离原理 由于各氨基酸在固定相(水)和流动相(有机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同的氨基酸将存在于不同的部位,达到分离的目的。 2.天然氨基酸为L 型 3.酸式水解的优点是:是保持氨基酸的旋光性不变,原来是L 型,水解后还是L 型,由于甘氨酸所有的R 基团是氢原子,所以它不是L 型

如何确定科学课的重难点

如何确定科学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基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而言,是教学的基本点,在确定教学重点时要做到: 1.学习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为我们呈现了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特别是内容标准为我们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它是凌驾于教材之上,而又是教材编排的指导师,它是指导性文件。 2.熟悉教材。教师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分析既要有教材整体分析,又要有教材各章节具体分析。教师要分析好教材,必须分析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特点,了解教材中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本知识点与其他章节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这个知识点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应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哪些作用,并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材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还包括要求学生在学习时需特别关注的心理状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能力的培养, 3.正确、合理使用《教学用书》。《教学用书》是一种参考用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能过分依赖于它,必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来作出准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虽来自教材,但与学生基础是分不开的。确定难点时遵循以下原则: 1.按知识发展的一般规律确定。人类对客观世界知识的获得和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难点必然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特点。 2.按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确定。知识本身的发展也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对学生来讲,难点往往是那些比较生疏而带有技巧性的内容。 3.按学生心理规律确定。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停留在感性知识阶段,学生在头脑中存在异想构思,对学习新内容会产生负迁移,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而成人与学生因为观察的角度、立足的视点、思考的方式等等因素的不同,看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同,所以备课时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这样不难找出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准备、能力配备,由此来确定难点。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依据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创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探索研究。主要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和毕业论文于实验教学中的实施,使之互相影响并促进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其旨是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SRP 毕业论文改革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前沿性,是研究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对验证和巩固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机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并且运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是注重理论课程内容的复证,同时也在响应国家要求培养适应创新型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号召,进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优化组合,更新替换陈旧实验内容,对本科生开放一些实验室,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挥。因此,本实验室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

了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首先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从以前的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32学时的实验课程,对以前的实验项目进行大幅度删减,替换一些重复的和与学生创新性结合不紧密的实验项目,增加了适应学生创新和实践思维发展的综合设计性的大实验,同时把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纳入到实验教学中,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并融为一体,影响且促进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一方面可以满足理论课程需求并且使之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低年级农科类本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创新和动手能力,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胜任相关工作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于实验课中实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使SRP项目融入实验教学课堂,首先使大学生实践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内容与实验课进行有机结合,通过SRP项目的实施推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发生相应调整改革,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启动实施要求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从以下几方面陈述。 首先,改变以前课前教师为主体,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器材和实验所需要的设备,然后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

生化实验操作考核要点(新)

【实验操作考核要点】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其注意事项。 2.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与蒽酮比色测定糖原含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3.正确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调微量移液器。 4.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视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混匀方法)。 5.正确掌握溶液转移的操作。 6.正确操作使用分光光度计。 二、操作考核内容 按百分制计。 1.吸量管操作(20分); 2.可调式微量移液器操作(20分); 3.溶液混匀操作(视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混匀方法)(15分); 4.溶液转移操作(10分); 5.分光光度计比色操作(25分)。 6.整体表现(10分)。 三、操作考核标准 (一)吸量管操作(20分,每项操作5分) 1.执管 要求右手拿吸量管,左手拿橡皮球,只能用食指而不能用拇指按压吸量管上口来调节吸取液量的刻度;吸液、排液整个操作过程吸量管应始终保持垂直。 2.坐姿 要求腰、背保持竖直,看刻度时眼睛保持平视。 3.吸取溶液 吸量管插入液面深度约0.5cm,不能一插到底,也不能插入过浅而吸进空气致使溶液进入橡皮球内;调控吸量管吸取液量的刻度时,吸量管尖应离开液面靠在容器内壁上。 4.排出液体

吸量管尖应靠上受纳容器内壁,让管内溶液自然流出。不能用橡皮球吹压,而且在流净后吸量管尖停靠受纳容器内壁至少3秒。 (二)可调式微量移液器操作(20分,每项操作5分) 1.设定容量值 转动加样器的调节旋钮,反时针方向转动旋钮,可提高设定取液量。顺时针方向转动旋钮,可降低设定取液量。在调整设定移液量的旋钮时,不要用力过猛,并应注意使取液器显示的数值不超过其可调范围。 2.吸液 (1)选择合适的吸头安放在取液套筒上,稍加扭转压紧吸嘴使之与套筒之间无空气间隙; (2)把按钮压至第一停点,垂直握持加样器,使吸头浸入液面下2~3毫米处,然后缓慢平稳地松开按钮,吸入液体,等一秒钟,然后将吸头提离液面,贴壁停留2-3秒,使管尖外侧的液滴滑落。 3.放液 (1)将吸头口贴到容器内壁底部并保持100°~40°倾斜; (2)平稳地把按钮压到第一停点,等一秒钟后再把按钮压到第二停点以排出剩余液体; (3)压住按钮,同时提起加样器,使吸头贴容器壁擦过,再松开按钮。按吸头弹射器除去吸头。 4.压放按钮时保持平稳;加样器不得倒转;吸头中有液体时不可将加样器平放。取液器吸嘴为一次性使用。实验完毕,将取液器读数调至最大量程值,竖立放于支架上。 (三)溶液的混匀(操作流程中下划实线的三处,每项操作5分,共15分)1.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操作中,肝匀浆上清液中加5ml 95%乙醇后的混匀最好用倾倒混匀,也可用滴管或吸量管吸、吹混匀,或用玻璃棒搅拌混匀。 2.肝糖原定量测定中,肝组织消化液沸水浴后全部转入100 ml容量瓶,加水至刻线后的混匀应采用倒转混匀。 3.肝糖原定量测定中,加蒽酮溶液后的混匀,可将试管倾斜约45o再作旋转混匀。因蒽酮溶液(浓硫酸配制)比重大于样品水溶液很多,一加入便沉于管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课程类型:制药工程专业必修 实验总学时:32课时 开设实验项目数:8个 适用对象:2017制药工程1、2班 实验教师:段志芳 一、实验目标及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

三、成绩 包括实验时的表现(实验出勤、安全卫生、操作对错、损坏器皿情况等,占50%)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占50%),每个实验按总分为100分为满分进行打分,共8个实验,总评取平均值。 四、要求 (1)实验过程中同组人可以配合进行; (2)实验报告独立完成,同组人数据相同,不得抄袭他组数据;(3)实验过程若出现失误应向老师汇报后再进行重做; (4)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实验一植物组织中可溶性总糖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可溶性总糖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可溶性总糖提取的基本原理。

3.掌握溶解、过滤、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可溶性糖是指易溶于水的糖,包括绝大部分的单糖、寡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它们在植物体内可以充当能量的储存、转移的介质、结构物质和功能分子如糖蛋白的配基。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麦芽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可溶性总糖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其溶于热水,不溶于60%以上乙醇,所以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除去部分醇溶性杂质。本实验利用可溶性糖溶于水的特性,将植物磨碎,用热水将组织中的可溶性糖提取出来,结合实验二得到总糖浓度,已知溶液体积和原料重量,可以求出总糖含量。 三、实验用品 1.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精确到0.0g,配称量纸若干);可控温电 加热板或电炉或电热套或水浴锅均可。可共用。 2.玻璃器皿:研钵1套;100mL锥形瓶1个;25mL量筒1个;玻 璃棒1根;100mL烧杯2个;胶头滴管1支;过滤装置1套(铁架台1台+铁圈1个+玻璃漏斗1个+100mL容量瓶1个+洗瓶1个); 不锈钢刮勺1个;剪刀1把。此部分为每组所用,集中到小框里,放置各实验台上。 3.药品试剂:新鲜植物叶片;蒸馏水。 4.其他:9cm滤纸若干(与玻璃漏斗配套);纸巾若干;标签纸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课程类型:理论型 撰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日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6011250)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整体呈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科学与教育相融的应用性特点。其任务主要是通过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之前所学课程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的综合成果转化,本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及职业素养培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三、课时分配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该课程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发展实施科学教育,并协调拓展其他教育活动共同完成学前儿童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与实践,让学生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儿童教育及幼儿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以及当代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前沿;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内容和方法选择、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学前儿童成长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解决幼儿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与组织儿童进行科学领域集体、区域等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热爱和忠诚之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科学教育观、儿童观及儿童科学教育观;并结合教学对幼儿进行全面的人格教育。 六、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论部分 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节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述 1.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价值;美国、法国、日本和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对我过儿童教育的价值,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为以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进行铺垫。使学生对本科目有一个了解。 3.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4.教学难点 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Biochemistry 【课程学时】48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大分子物质性质鉴定、比色测定、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电泳分离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在实验过程中将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验证、巩固、扩充和提高。 2.学会正确使用有关生化仪器,了解和掌握生化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范。 3.培养学生在进行生物学实验时的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4.掌握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脂类和代谢各方面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离心、滴定、比色、层析、电泳等各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5.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探索进取、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6.培养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具有严格的科学学风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上承《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下续《植物生理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课程,因此生物化学实验的学习是学生进行其他生物学实验的前奏,是今后开展生物学方面实验和研究的基础。 四、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共安排6学时) 第一部分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范(1.0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实验的生物学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范和实验误差的控制。 3、了解生物样品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及准确测定的方法。 第一节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 第二节准确测量的方法 第三节普通生物样品的制备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重点试题

一、解词 1、总氮量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 2、酶的抑制作用是指在某个酶促反应系统中,某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加入后,导致酶活力降低的过程。 3、酶的最适温度酶催化活性最高时的温度 4、蛋白质的等电点每个蛋白都存在一个pH使它的表面净电荷为零即等电点 5、盐析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气体、未带电分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 6、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6、酶的专一性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 7、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8、抑制剂凡能使酶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 9、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二、填空 1、球蛋白可在半饱和中性硫酸铵溶液中析出,清蛋白可在高盐浓度溶液中析出。 2、在PH3.0、和9.5时的电场中,卵清蛋白(PI4.6)移动方向分别为负移 动,正移动。 3、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4、还原糖与本乃狄试剂共热现象生成生成砖红色沉淀。 5、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它具有很强还原性 6、用苔黑酚浓盐酸溶液可以鉴定核糖核酸 7、当溶液的PH低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当溶液的 PH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 10.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消化终点颜色为清澈的蓝紫色色。 11.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空间结构被破坏。 12.常用的RNA提取方法有苯酚法、、高盐法等。 13、维持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因素是蛋白质颗粒表面的电荷层 和水化膜、 14、蛋白质在等电点时,主要以两性离子离子形式存在;当溶液的P H>PI 时,蛋白质分子以负离子形式存在;当溶液的P H<PI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离子形式存在。 15、蛋白质分子中氮的平均含量为 5.16% ,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常以测 氮量乘以 6.25 、即 6 。 三、选择 1、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 ) A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B 次级键断裂蛋白质的构象改变 C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2、以下哪项不是酶的特性() A 酶是生物催化剂,催化效率极高 B 易受Ph,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C 能加速化学反应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D 有高度特异性 3、RNA和DNA的最大紫外吸收值是在() A 280nm B 260nm C 510nm D 620nm 4、.凯氏定氮法使用的混合催化剂硫酸钾-硫酸铜配比为() A 1:3 B 5:1 C 3:1 D 1:1

生物化学试验教学大纲-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 生物化学实验 (课程代码) 实验教学大纲 (第2版) 生命科学学院 生化教研室 2010年7月

前言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学时:64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课程性质:必修 一、实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性质有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三层次,实验项目数共25个,按照学时要求完成必做与选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独立观察并完成实验报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课程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实验原理与技能;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采用笔试与操作能力二种方式; 期末成绩评定标准为:平时成绩60%;笔试10%;操作能力30% 。 四、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1.陈均辉等,《生物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三版 2.蒋立科等,《生物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五、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其它 实验一蛋白质及氨基酸呈色反应与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3课时)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目的: 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方法,掌握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实验内容: 1、茚三酮反应: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和氨基酸溶液1ml,再各加0.5ml0.1%茚三酮水溶液,混匀,沸水浴加热1-2min,观察颜色由粉色变紫红再变蓝。 (2)在一小块滤纸上滴上一滴0.5%Gly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上一滴0.1%的印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紫红斑点的出现。 2、黄色反应:

生物化学实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生物化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分配层析法电泳同工酶酶活性分光光度法层析技术比活力 二、填空题: 1.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和。 2. CAT能把H2O2分解为H2O和O2,其活性大小以来表示,当CAT与H2O2反应结束,再用测定未分解的H2O2。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这种凝胶是由和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化学聚合法一般用来制备_____________胶,其自由基的引发剂是,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光聚合法适于制备大孔径的_________________胶,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 4.层析技术按分离过程所主要依据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 使用离心机离心样品前,必须使离心管__________且对称放入离心机。 6. 米氏常数可近似表示酶和底物亲合力,Km愈小,表示E对S的亲合力愈,Km愈大,表示E对S 的亲合力愈。 7. 分光光度计在使用之前必须预热,注意预热及样品槽空时必须_________(打开、合上)样品池翻盖。 8. CAT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促防御系统之一,其活性高低与植物的密切相关。 9. 纸层析实验中,____________形成固定相,____________流动相。 10.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是由和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在具有自由基团体系时,两者就聚合。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和。11. 层析技术按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简述4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原理。 2、简述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三个不连续及三种物理效应。 3、试分析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1、电泳: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2、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3、分配层析法:用物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基础部

实验一酪蛋白的制备 一、目的 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器材 1 、离心机2、.抽滤装置 3、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 4、电炉 5、烧杯 6、温度计. 四、试剂与材料 1、牛奶2500mL 2、95%乙醇1200mL 3、无水乙醚1200mL

4、0.2mol/L pH 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5、.乙醇—乙醚混合液2000mL 五、操作 1、将100mL牛奶加热至40℃。在搅拌下慢慢加入 预热至40℃、pH 4.7的醋酸缓冲液100 mL。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调pH至4.7。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离心15分钟(3 000r/min)。弃去清液,得酪蛋白粗制品。 2、用水洗沉淀3次,离心10分钟(3000r/min), 弃去上清液。 3、在沉淀中加入30mL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 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沉淀2次。最后用乙醚洗沉淀2次,抽干。 4、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纯晶。 5、准确称重,计算含量和得率。 含量:酪蛋白g/100mL牛乳(g%)

得率: 测得含量 100 % 理论含量 思考题 1、制备高产率纯酪蛋白的关键是什么? 实验二小麦萌发前 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一、目的 1.学习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3.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二、原理 种子中贮藏的糖类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C6H10O5)n +nH2O nC12H22O11 麦芽糖有还原性,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扬酸。后者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小学科学3月份网络教研小结 车陂小学林思敏 时间:2009年3月19日—2009年3月27日 网址:天河部落/首页/本站聚焦/小学科学郑雪萍/网络教研/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主题: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主持人:林思敏 主讲人:李怿珍 参加人员:全区科学教师 本次网络教研大家围绕着怎样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这个主题,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主要观点如下: 一、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统领教与学全过程的纲领。教学目标的设定一方面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参照教师用书,明确教学内容和主旨要求,分析重难点,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特点。做到灵活而富有弹性地设定目标。其中梁金棉老师还结合例子提出,每节课的目标分层次达成,对学生“预计学习目标”探究能力的多个方面进行层次评价,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每一节课都应该有一个主要目标或称为核心的目标,围绕主要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在达到主要目标的同时去实现其他目标。科学课的教学主要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去培养学生。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更加明确、具体化、便于操作、落实和检测达成。如李怿珍老师讲到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郑雪萍老师对如何表述教学目标给我们作了很详细的介绍,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如何分析教学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去达成。如果设定的目标没有达成,就要认真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对症下药。 老师们的建议详见:小学科学3月份网络教研讨论区 本次考勤情况:

12级生物化学实验2期末复习题-考试

12级生物化学实验2期末复习题-考试

生物化学实验(2)理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点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被忽略。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可以用来测定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 2、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 3、层析分离技术: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的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 4、吸附色谱法:利用同一吸附剂对混合物中不同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从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目的的色谱法。 5、离子交换层析: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6、分配层析:根据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在两种不相

融合的溶剂间的分配来分离物质的方法。 7、亲和层析: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之间的专一亲和吸附作用而进行的层析方法。是近年来发展的纯化酶和其他高分子的一种特殊的层析技术。 8、凝胶层析(凝胶色谱):混合物随流动相经过凝胶层析柱时,由于各组分流经体积的差异,使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得以分离的层析方法。 9、电渗作用:指在电场作用下液体(通常是水)相对于和它接触的固定的固体相作相对运动的现象。 10、担体:担体是一种化学惰性的,多孔性的固体微粒,能提供较大的惰性表面,使固定液以液膜状态均匀地分布在其表面。 11、死时间:从进样到惰性气体峰出现极大值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12、保留时间:被分离样品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该组分浓度极大值时的时间,也即从进样开始到出现某组分色谱峰的顶点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此组分的保留时间。 13、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 考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pI; 2、层析; 3、透析; 4、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5、蛋白质变性; 6、复性; 7、Tm 值; 8、同工酶; 9、Km值; 10、DNA变性;11、退火;12、增色效应 二、基础理论单项选择题 1、用下列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 A、双缩脲反应 B、凯氏定氮 C、紫外吸收 D、羧肽酶法 2、下列哪组反应是错误的() A、葡萄糖——Molish反应 B、胆固醇——Libermann-Burchard反应 C、色氨酸——坂口(Sakaguchi)反应 D、氨基酸——茚三酮反应 3、Sanger试剂是() A、苯异硫氰酸 B、2,4-二硝基氟苯 C、丹磺酰氯 D、-巯基乙醇 4、肽键在下列哪个波长具有最大光吸收() A、215nm B、260nm C、280nm D、340nm 5、下列蛋白质组分中,哪一种在280nm具有最大的光吸收() A、色氨酸的吲哚基 B、酪氨酸的酚环 C、苯丙氨酸的苯环 D、半胱氨酸的硫原子 6、SDS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是根据各种蛋白质() A、在一定pH值条件下所带的净电荷的不同 B、分子大小不同 C、分子极性不同 D、溶解度不同 7、蛋白质用硫酸铵沉淀后,可选用透析法除去硫酸铵。硫酸铵是否从透析袋中除净,你选用下列哪一种试剂检查() A、茚三酮试剂 B、奈氏试剂 C、双缩脲试剂 D、Folin-酚试剂 8、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一级结构改变 B、亚基解聚 C、空间构象破坏 D、辅基脱落 9、用生牛奶或生蛋清解救重金属盐中毒是依据蛋白质具有() A、胶体性 B、粘性 C、变性作用 D、沉淀作用 10、有关变性的错误描述为()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九年级七班八班中的学生差异是很大的,所以在备课和作业等方面有很大的挑战性,备课中格外注意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尽能力做到完美。这两个班级学习自主性较弱。在作业的完成上折扣较大,订正也不到位。相对而言,但是学生对老师都较有礼貌,师生关系较融洽。因此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学上采用小步调勤反馈以点带面的策略,提高优秀率。班的情况是比较整齐,落后面不大,我会在如何多培养尖子生上多思考多做工作;班里两极分化很突出,课堂上如何照顾两头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最困扰我的问题,尽管课堂纪律较好,但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得法,缺少刻苦钻研精神,学习上就滞流在某个层次,很难再上一台阶。本着新课标的要求,这学期我将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简要分析: “科学”是一门新设置的综合课程,它的内容大部分是不熟悉的,熟悉的仅仅是一部分内容,而且呈现的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对教科书整体结构体系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内容有所衔接。这个学期的《科学》教学十分重视探究和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教科书中每章都安排了探究内容,还有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以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酸碱盐是在第三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上,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这一章学习了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即通过实验现象确定物质性质的检测方法(如用试剂、试纸检测颜色变化,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沉淀物等)。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科学方法,为下一步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电能和电功率的计算也是本册章的重要内容,与第三四电路、电和磁内容有关,一些计算题要用到电流、电压、电阻等相关知识及欧姆定律,因此,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要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A《科学》课程以学生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1、热爱自然,对自然界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养成与自然界和睦相处的生活态度 2、崇尚科学,相信真理,形成用科技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3、能在统一的科学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大领域内的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 4、能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解释重大自然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有关的问题和个人决策问题,以及反对迷信和抵制伪科学 B核心理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下述四方面的素养: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C科学素养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 (1)科学知识与技能(2)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4)科学、技术与社会

生物化学实验Ⅱ 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Ⅱ教学大纲 01.教学单位名称:生命科学学院 10.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10.1 教学任务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实验的必修课,本教学大纲是根据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制定的。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常规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思维的能力、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以及规范书写实验报告等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复杂的综合性的生物化学技术,毕业论文的撰写、从事生物化学和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与生产奠定基础。 10.2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要求同学熟悉并掌握基本生化技术,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性质表征、代谢调控等相关的实验技术。在实验过程当中应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有序进行实验,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全面观察,准确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做好善后工作,清洁整理实验器具并清点归还,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及时整理实验记录和数据,按要求认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积极参加课后讨论。 10.3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并通过严格的实验要求和管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及严格的科研作风,同时验证生化的某些基本理论知

识,加深感性认识。另外,进行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今后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创新的思维方法及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成为求是、务实、创新的专门人才。 11.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 11.1熟练掌握以下各项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各种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使用;滴管、移液管、微量加样器的使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紫外检测系统、层析系统、恒温水浴、梯度发生器、电泳仪系统、瓦氏呼吸仪等的使用。 11.2 掌握以下各项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核酸的颜色反应,地衣酚比色分析法测定RNA的含量以及二苯胺比色分析法测定DNA含量;RF-5301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应用荧光法定量测定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pI值具有显著差别的核苷酸;瓦氏呼吸仪的使用,用该呼吸仪观察柠檬酸、琥珀酸等中间产物对酵母三羧酸循的促进作用;应用纸层析技术定性鉴定体外氨基转换反应。 12.开设实验项目 开设实验项目一览表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pI: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表示。 2、层析:按照在移动相和固定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3、透析: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 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4、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在去污剂十二烷基硫 酸钠存在下的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 只是按照分子的大小,而不是根据分子所带的电荷大小分离的。 5、蛋白质变性: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 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济以及一些变性济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 6、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

7、Tm 值:核酸分子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增量一半时的溶解温度。 8、同工酶:能催发相同的反应类型但其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酶。 9、Km值: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 浓度。是酶的特征物理学常数之一。近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10、DNA变性:DNA双链解链,分离成两条单链的现象。 11、退火:既DNA由单链复性、变成双链结构的过 程。来源相同的DNA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复双 链结构的过程,同源DNA之间`DNA和RNA之 间,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12、增色效应:当双螺旋DNA熔解(解链)时,260nm 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二、基础理论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A; 5、A; 6、B; 7、B; 8、C; 9、D;10、A;11、A;12、D;13、A; 1、用下列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创设和材料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价等,从而具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虽然是一门教育学科,但它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和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理卫生等自然科学紧密联系。同时,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必须以其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制订不同的科学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材内容及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还要以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为根据,来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际问题。所以,自然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根据,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有助于这几门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是幼儿园各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体育》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科学教育为各科教育提供具体的内容,而各科教育又为科学教育的开展给予了生动形象的手段和形式,共同完成学前教育的总目标。 3.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践的问题,并且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及实践演练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知道、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二、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