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招聘资料

语文教师招聘资料
语文教师招聘资料

·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儒家孔子

·辛派词人哪四个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张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班主任的(a)角色是在班级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A 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B 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C 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d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D.五四制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b)

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b)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d)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D.1922年

·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1904的癸卯学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词的是勒温

·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认为人类发热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经典条件反射发明人--俄国——巴甫洛夫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观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1934年颁布的(d)中规定:“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一班学生在四十名以上者,得增设助教员一人”。"主任教员"即我们现在通称的班主任。D

A.《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B.《小学暂行规程》

C.《中学暂行规程》

D.《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小学制度暂行条例》

·凯兴斯泰纳社会本位论最为极端具有爱国主义倾向

·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

通常把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原型

·我国近代推行的(癸卯学制)吸收了日本明治威信时期的学制形式,留有一定的封建科举制的参与,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审美认知自我实现属于成长需要(这三个是成长的需要)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前四个是缺失的需要后三个是成长的需要。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丹瑟洛于1985年提出了MURDER策略,以心境、理解、回忆、觉察、精细加工和复

习的首字母组成了缩略词MURDER

·皮亚杰对偶故事法和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法

·社会即学校—陶行知

·非职业化是原始社会呀,职业化是奴隶社会呀,那专门化我国以设立南洋公学的师范教育为标志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奴隶社会。

20世纪,《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提出教师工作被视为一种专业。

·(卢梭)是个人本位论最激进的代表。

·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是:获得转化评价

一、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5.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6.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7.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8.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9.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10.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1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2.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13.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

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4.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5.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6.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7.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

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试题及答案 1.填空。(17分,每一空格半分)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包括风、 雅、颂三部分。 (2)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李白,号称“诗仙”。 (3)宋朝著名学者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有一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名 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曹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有代表作《雷雨》等;《唐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 家海明威。 (5)“只要人不老,心不老,生活永远美好。”这句话韵律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押韵。 (6)人教版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我国文学大师的作品,有老舍的《猫》、有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有叶圣陶的《荷花》、有季茨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 (7)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

(8)《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写的是关羽(人名)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国名)著名作家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 (9)有人用“偷天换日”表示“奏”和“春”这两个字的变化。如果用“水落石出”表示“波”和另一个字的变化,这个字是破。 (10)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论”。他认为,“最好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儿童在这里主要是“通过做事来学习”。 (11)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 的书法特色。 (1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弟子规》。 (13)《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不可缺少的桥梁。这部书的作者是许慎。 (14)我国自古就拥有很多神话故事,像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 射日等就深受大家的喜爱。 (15)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每一字半分) qiè( 锲 )而不舍生死yōu( 攸 )关春寒料qiào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及答案

-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及精品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 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能够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 基础是()。 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天文学和数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 3.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因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经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5.实际工作生活中,凡事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C.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D.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6.当前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也使中国面临巨大挑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双方能够依据一定条件转化 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D.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7.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历史人物 D.生产方式

8.()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新青年》创刊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独立自主 10.建国后的社会改造中,共产党人用()的方式顺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A.和平赎买 B.生产合作化 C.互助合作 D.强制划归国有 11.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C.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12.毛泽东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是在()。

小学语文教师能力测试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能力测试试试题(一) 语文知识部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慰藉(weijiè)苍劲(cāngjing )潜(qián )伏戛(jiá)然而止 装载(zài )炽(chi )热揩(kāi )拭殚(dān g⌒ )精竭虑 2、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2分) 鼎:凹: 3、下列词语有错字吗?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4分) 迫不及待川流不息平心而论世外桃源 再接再厉一筹莫展如愿以偿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①热爱( 憎恨)②团结(分裂)③亲近(疏远)④经验(教训) ⑤具体(抽象)⑥和蔼(冷淡)⑦拥护(反对)⑧坚定(动摇) 5、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_________________。 (2)__世事洞明皆学____________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无彩凤双飞翼,_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________________。(4)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_________,领异标新二月花。(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_____________。6、写出杜甫千古流传的两句古诗:(4分)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4分) 《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朝花夕拾》——(鲁迅) 《岳阳楼记》——(范仲淹)《鲁滨逊漂流记》——(英笛福) 8、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4分) 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 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阅读题(10分)(每小题2分)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 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 B. 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 C. 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厉 D. 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 )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B)。 A. 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 ) A.成长纪录袋B.考试成绩C.学习习惯评价D.结果评价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C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写作D.文化论著研读 二.填空题(共10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 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10. 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

语文老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语文老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语文老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文/西楼雪 今天,看到了薛法根老师的一篇文章《专业的尊严》,文中说,教师拥有非教育工所没有的方法技术与能力,才能准确地答疑解难,从而找回失落的专业尊严。说得很有道理。教师的尊严,不是别人赠送的,也不是自己想有就能有的,而是凭着其他人就没有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凭着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情怀而自动获取的。那么,让中小学语文教师赢得社会尊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首先,应该有丰富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与较高水平的阅读写作能力。 无需怀疑,每位教师从师范学院毕业出来后,都具有较高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也有一定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然而,这对于语文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知识面要广博,凡有所需,皆须涉历,对汉语文文学要精通,不但要知其然面且要知其所以然。作为语文教师,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要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跟着教学参考资料做二道贩子,而应该能以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深刻的感受,理解出文章的深层的涵义。作为语文教师,也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既能写短小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又要能创作出一定水准的小说、散文、童话等,也要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学术性论文。 然而,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应该教育的影响,大多数语文教师走上岗位后,其知识面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囿于所教内容,不敢拓展,生怕越雷池半步;其汉语言文学知识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因分数所累,因考试所需,而浮于表面,成为解题得分的手段;其写作能力不但未得到提高,反而日趋下降,直至与学生在同一水平线,甚至低于学生。在学校里,不少老师虽然能教出不少高分学生,却不读书,不思考,不写作,以致沦为分数的应声虫,应试的教书匠。这是令人悲哀的,也是痛心的。 其次,应该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深入学生内心、培养其阅读与写作的兴趣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应是专业知识的范畴了。然而,在师范学生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大多是空而泛的原理,不少理论知识已严重滞后,且许多知识是众所周知,即使不学教育学的人们,也能了解个大概。因而,教育学知识却未达到专业的要求。至于心理学知识,也是如此,仅学了一点心理学皮毛的师范生,又如何能在走上教育岗位后,去透过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呢? 因而,语文教师在走上教育岗位后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鲜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要不断地探讨研究,并在实际中充分运用不断总结,这样才可以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情感与兴趣,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语文老师如沉溺于题海中,周旋于应试里,教师的专业知识只会越来越薄弱,专业技能越来越僵化,课堂教学也会越来越枯燥乏味,令人厌倦。 再次,应该有一定的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和娴熟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 中小学教师不必成为理论家,但对有关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论要尽可能多的占有,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百出,名目繁多,模式满天飞,观点遍地走。其实,每一种教学理论都有其先进性与科学性,但也都有其局限性;百治百病的良药是不可能存在的,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教学思想也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辨别,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理论体系与风格。 当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一个教师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样每一节课也应是不同样的。语文教师每次上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必须调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编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试卷 一、填空。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业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6、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们机械的割裂开来。 9、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10、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1、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2、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13、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匕首bǐ卑鄙bǐ剥玉米bāo擦黑板cā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s://www.360docs.net/doc/f914322374.html,转载请保留出处。 b.咱俩liǎ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 c.出殡bìn蓓蕾lěi杜甫fǔ车辆liàng d.泡沫pào陌生mò宁肯níng哺育bǔ 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 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 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 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 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 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 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陈琳b.曹植c.曹丕d.王粲 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7.名句填空(4分) ⑴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⑵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两岸猿声啼不住,。 8.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共同语言。 9.语文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简答题(16分) 10下面两个句子各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这样修饰后各有什么好的表达效果? (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11.简要分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 12.请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简单说说你对于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问题的认识。 四.鉴赏题(28分) 1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赠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 B ) A、主语、谓语、宾语等 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B )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 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 C )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 B、以学生为主体 C、师生平等对话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6、“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四、把下列名句、谚语等补充完整。(4分)1、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五、填字成成语(左)顾(右)盼 (南)辕(北)辙 (求)同存(异) 惊(天)动(地 ) 自己写出以上形势的成语2个:大惊小怪、眼高手低、 六、简答题 1、说说《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特别强调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 2、新课程标准根据哪三个维度设计的。 答: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3、简要举例九年义务教育第一、二阶段语文必背诗文作者篇目的具体内容至少两首。 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七、论述题。《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学)一 第一部分教育学填空选择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0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10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存在的意义在于(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03、人们都认为,教育是(与人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以(教育影响)为中介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104、.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学的产生)。学校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10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106、各国教育制度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不同的学制类型。(双轨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单轨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类型。 107、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正式的学制(癸卯学制)[即《秦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一直使用到建国,是中国近代史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108、19世纪末,欧美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至(九年或九年以上)。109、(科举制度)形成于(隋唐以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考试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10、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产生于(中国、埃及、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典型特征是(“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11、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特征。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12、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三个层次。 113、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现代教育学校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14、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确立终身教育体系,要求构建(学习化社会)。 115、在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 116、古代西方的教育思想要溯源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 117、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为(产婆术),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柏拉图)是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观点,他提倡的(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名著,小到商品说明、句段。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他接触的知识。一句话,没有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是一纸空文。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掌握自能阅读的本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技能要高、要全面。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基础的重任,更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的技能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技能: 1、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目标和要求。针对该班的学生情况,针对教材,设计好内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乐学、爱学。 2、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必须不断加强语言的修养。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本的内功。语言表达能力,含有声语、文字和态势语三种。三种形式合起来才能传递出更准确的信息。书面表达能力包括语言组织、书写。写好字同样是老师素质的一种体现,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我们在强调语言科学性的同时,也要讲究口头语言的艺术性。 3、阅读与习作指导的能力。语文教师应大量阅读,大量储备知识,给孩子示范带头,声情并茂把孩子带入课文,这样孩子也会读书了;情感也丰富了。作为语文教师自己还要多多习作,明确每次习作的要求,会指导孩子写作,会评审孩子的作文。一个思维敏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思维也敏捷。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全面创新的能力。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潜能,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所特要求的。 5、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木身作为意识的对象,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匕首bǐ 卑鄙bǐ 剥玉米bāo 擦黑板cā B.咱俩liǎ 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 C.出殡bìn 蓓蕾lěi 杜甫fǔ 车辆liàng D.泡沫pào 陌生mò 宁肯níng 哺育bǔ 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C) 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 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 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D ) A.陈琳B.曹植C.曹丕D.王粲 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B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 答案:1.D(“宁肯”的“宁”应读nìng)2.C(另三项中分别有别字“度”“在”“拂”)3. 4.C(应是“高屋建瓴”)5.D 6.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

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试卷满分:150 教案的基本结构: 课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4.拓展延伸 5.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1.诗歌教学 2.文言文教学——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 一、主要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目标要适度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XXXX》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主要选择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描写了()(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x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的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例题:教学设计柳宗元《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3.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参考答案:第一题: 知识与能力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第二题: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苏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小石潭记》所在单元主要选择了写景游记类的古代散文。本文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言知识,掌握写景手法,提高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易文言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文言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新课导入设计 2.不同文体新课教学设计 整体答题框架

2019年教师招聘综合知识模拟测试题

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分两小题,第1题每空一分,第2题每空2分共22分。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①,以提高②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③和④ 为重点,造就⑤、⑥、⑦、⑧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⑨和⑩。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是:①②③④ ⑤⑥。 一、1、①、党的教育方针②、国民素质③、创新精神④、实践能力⑤、有理想⑥、有道德⑦、有文化⑧、有纪律⑨、建设者⑩接班人。 2、①课程功能;②课程结构;③课程内容;④课程实施;⑤课程评 价;⑥课程管理。 二、 1、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参与校本教研的。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 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基 础教育事业的兴盛。 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1、教师反思 2、同伴互助 3、专业引领

三者关系: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的发挥自我反思、同班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 从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来谈。一是教师要有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二是教师要有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学技能。三是教师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态度都得到发展。 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教学研究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注: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 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2、(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培工作的开展,在学习和实践中,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具备以下基本技能: 一、阅读技能。语文教师需要有较高的阅读技能,每个语文教师天天都要 进行大量的阅读:钻研课文,看参考书,看学生的各种作业,读报刊,学习各种文件和专业进修材料等,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样,语文教师没有较高的阅读技能是不能很好地担负起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实际出发,准确地辨文字、释词语、析句子、分段落、理篇章、归主旨、探文法,能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恰如其分、切中肯綮地对文章思想内容、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需要把贮存的各种知识灵活提取使用。语文教师应具有熟练地掌握各种阅读方式的技能。能作朗读示范,声调、重音、停顿语气都能很好地掌握;默读的方法正确,在数量、质量上都高于一般人,能灵活地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同时具有较高的分析文章的能力。能分析内容较深的形式复杂的各类文章。还要具有熟练地查阅各种语文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语文教师工作要求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准确无误,还要随时运用各类知识,因此需要常查工具书和常翻各种参考书,迅速而准确地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二、说话技能。语文教师的口头表达技能至关重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 该说普通话,力求标准、熟练,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因此,不善于口头表达,不能掌握教师语言的人,尽管满腔学问也当不好教师,语文教

师尤其需要较高的说话能力,因为语文教学有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任务,而且,不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是很难指导好学生的口头表达的。 三、书面表达技能。教师要教会学生写作文,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厚的写作素养,必须掌握写作规律,通晓训练程序,精于执教之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语文教师只有会写、善写,用自己的写带动学生去写,才能体会写作的甘苦,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在批改、讲评写作时,抓住关键,批在点子上,改在关键处。较高的写作技能还可以帮助教师对课文的写作方法作出中肯的分析,使教学语言更加精炼。在积累材料、总结工作过程中,不会因为写作水平低而感到困难。总之,它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书法技能。尽管语文教师不是书法家,语文课也不是书法课,但是,语文教师天天在写字:写教案、板书、写计划、写总结、写日记也是常事。特别是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汉字书写正确美观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特别重视书法的学习,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的板书字体清秀隽永,各种书体(楷书、隶书、行书等)兼用,且有章有法,很有欣赏价值。学生在跟着这样的教师上课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师书法艺术的感染熏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古人云:“文如其人”。学生不只是从教师写字的笔画、结构、章法上体会到艺术美,更重要的是能从这里悟出科学的严谨、治学的严肃、做人做事不可马虎的道理。学生更加“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更加心理相容。做到这一点,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更上一层楼”了。 五、设计教学的技能。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对一单元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Rén 和Chóng 。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女和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击和从长计议。(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和曹植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风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颂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另外)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勉强)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尚且)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居然/竟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