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解析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选择
? 选择什么样的思想来统治一个庞大的国家,避免 重蹈前代的覆辙?面对全新的社会形势和众多的 思想流派,统治阶级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从历史 发展的眼光看,秦始皇的失败是有其深刻的时代 特征的。而孔子儒家思想的独尊也有同样的历史 原因。与其他诸子相比较,儒家崇尚《周礼》, 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 界,就是“仁”。不仅符合统治阶级“长治久安” 的愿望,在客观上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 “仁”以“孝弟”为起点,经由“忠恕” 的桥梁而达于“爱人”,这就是《论语》 之中“仁”的全面内涵。
二、“仁”的作用
? 在揭示“仁”的复杂内涵的同时,《论 语》也系统描述了“仁”之于个体、群 体、邦国天下的巨大意义 。
1、个体塑造
?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 仁》),这一判断阐明了“仁”对于个 体塑造的第一步:仅仅是“志于仁”, 确立对于“仁”的追求,便足以使个体 免于行恶,从此踏上君子圣人之途。进 而,“仁者不忧”(《论语·子罕》), “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 忧何惧?”(《论语·颜渊》)等等,则 是以“仁”的价值持续自我塑造的成果。
3、忠Fra Baidu bibliotek之道
? “远近亲疏”之别同样发自人的本心,如何才能 将“我”对于亲人的自发的亲情之爱推论至与 “我”疏远的他人、陌生人、一切人呢?这就是 “忠恕之道”所要解决的难题。朱熹曾谓“尽己 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中庸章句集 注》),而《论语注疏》之《正义》则指出: “忠,谓尽中心也。恕,谓忖已度物也。”这就 是说揣度自己的本心,明辨“己欲立”、“己欲 达”者是何事何物,或者“己所不欲”者是何事 何物,就是“忠”(即“尽己之心”或“尽中心 也”);进而,以“己欲立”、“己欲达”者 “立人”、“达人”,而“己所不欲”者则“勿 施于人”,就是“恕”(即“推己及人”或“忖 己度物也”)。
百家争鸣
? 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加上士阶层的形成和统治者的提倡,许多学派 纷纷出现,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最 有影响的,除了儒道二家以外,还有以 墨翟为 代表的墨家,以韩非、商鞅为代表的 法家,以 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以 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 家,以孙膑为代表的兵家,以 许行为代表的农 家,以张仪、公孙衍、苏秦为代表的 纵横家, 以吕不韦为代表的 杂家等。各派各家都着书立 说,广授弟子,参与政治,互相批判,又互相 渗透,学术思想极为繁荣。
2、爱人
? 以“孝弟”为“本”的“仁”终而被推至于 “爱人”的阔大境界。“爱人”正是“泛爱 众”(《论语·学而》)之意。只有从“亲亲” 推论至“爱人”方才完成了对于“仁”的建 构,从而具备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当然, 无条件的爱他人、爱一切人的观念并非儒家 独有,但是,儒家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爱他人、 爱一切人的“仁”置放于亲亲之爱这一深厚 情感的基础上,从而使之所来有自、发乎本 心,而非被动地执行外在的“教义”、“诫” 的强制性后果。
?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一家,是 “儒家”。
? 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是东方文化 最重要的一本书。
时代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 221年)合称东 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 威权,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禁止诸 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平王东迁以后,东周 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 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 展,各诸侯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强大 起来,有的衰落下去。于是,诸侯国互相兼并, 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诸侯林立的情况, 严重束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的兼并与争霸 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 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颜渊》)
1、孝弟
?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言阐明 了仁的真正起点:孝。
? 所谓“本”,在此意为“本根”、“根 苗”,是“仁”这一大树的“发端处” (王阳明语)。不可否认,亲情是人的 本能情感——人来到世间,便处于父母 的深厚关爱之中,并油然而生亲亲之爱, 所以,“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 《论语》是教导人们如何提高道德品质 的修养的书。
? 《论语》是教导人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 系的书。
? 《论语》是讲述如何治理国家的书。
第一 “仁”的核心
? 《论语》总共提及“仁”一百一十一次, 或正面揭示其内涵,或指陈其于个体、 群体、邦国天下的深刻意义,或讨论达 于“仁”的各种途径,其内在体系性不 容否认。
孔子与《论语》
《论语》导读
文化源头
? 如果我们已经或者正要进入一个新的时 代,为什么要学《论语》?
? 孔子的《论语》是中国文化的奠基石。 ? 无论是要宏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要重建
新文化,我们都必须了解《论语》。
? 东方文化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我国东周 时代,那是一个列国争霸,战争频繁的 时代,也是一个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 代。在各个不同的学术领域,都出现了 很多有成就的学术派别,他们对人们所 关心的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在 中国的历史上,这些学术派别,称为 “诸子百家”。
?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 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 “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 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 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即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和谐局面,这当然易于被统治阶级 所接受。
一、“仁”的定义
? 统观《论语》,在孔子及其弟子对于 “仁”的多维解说中,有五处以下定义 的方式正面揭示了这一概念的内涵:
?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学 而》)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 ·颜渊》)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 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 ·里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