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六章 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六章 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六章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主要内容:首批新闻通讯社的诞生和竞争;20世纪前期及二战后的发展;新闻通

讯事业现状

?重点、难点:“三边四社协定”;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通讯社及其业务特点;

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国家通讯社和地区性通讯社

?计划课时:4课时

第一节概说

?新闻通讯事业:各类新闻通讯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总称

?机构:也称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新闻报道和资料

的新闻发布机构,是新闻流通的主要渠道,又被称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传播主要有两个渠道:(1)经大众媒介采用后传播给公众;(2)直接向订户(个人

或团体)传送文字、图片或其他信息资料。

?国际通讯社:又称世界通讯社。在世界范围内采集和发布新闻,在许多国家设有分

社或派驻记者,向遍及世界的大量订户发稿

?国内通讯社:以采集和发布本国新闻为主,服务对象主要在国内。

?三种类型:全国性;地方性;专业性质

?三种主要体制:私人经营;合作经营;国家经营

第二节首批新闻通讯社的诞生和竞争

?一、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背景(工业革命、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必然)

?历史背景

?1、工业革命带来经济发展(世界市场形成、人员流动性加大、信息量需求增加)

?2、报纸越来越多,廉价报纸出现,使报纸由注重言论转变为注重信息。报纸对外地

新闻需求量增加。

?3、电讯业的兴起为新闻通讯社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莫尔斯电报装置、英

法海底电缆、欧洲至北非、中东、印度、澳大利亚、欧美之间的电缆铺设成功,形成连接全世界的电报通讯网络。)

二、四大通讯社的创立

?沃尔夫和路透早期重视金融、商业消息,哈瓦斯、港口新闻社从一开始就重视新闻。

?1、哈瓦斯通讯社(L’AGENCE HA VES)1835年创办于巴黎

?哈瓦斯社利用电报、火车等新科技,进一步加快新闻的传递速度。对此,巴尔扎

克说:“世界各地的报纸都会很快地到达哈瓦斯手里”,“哈瓦斯先生比巴黎的任何人,都最先获知世界各地的消息。”同时,他还写道:

?“除了外交机密之外,哈瓦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从收到的报刊杂志中,哈瓦

斯挑选出一些重要的文章或消息,然后编译成法文稿件。这些新闻稿每天都要送到首相官邸供首相早期后阅读。不仅如此,巴黎的各个报社也都加入了哈瓦斯通讯社的供稿系统,因为各地去编译外国的新闻不如购买哈瓦斯的消息更能节约开支......

由此诸位可以明白,虽然你们是在不同的报纸上看到了国外的信息,其实来源都是一样。......极而言之,可以说巴黎只有一份报纸。”

?2、沃尔夫通讯社(WOLFF TELEGRAPHEN BUREAU)1849年创办于柏林

?3、路透社(REUTERS LTD)1851年德国人路透在伦敦创办

?4、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简称AP)

?1848年美六家报纸成立港口新闻联合社(HARBOUR NEWS ASSOCIATION)

?1859年改为纽约新闻联合社(NY ASSOCIATION PRESS)

?1892年位于芝加哥的西部联合新闻社宣布成立独立的公司,取名为美国联合通讯

社,推选梅尔?维尔斯通为总经理。

?三、其它通讯社的创办(一般在国内)

?斯蒂法尼通讯社意大利1853年

?欧洲:一系列国家通讯社

?日本:帝国通讯社

?四、早期的垄断与竞争

?三社四边协定:1870年1月17日,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路透社和纽约

新闻联合社签定“联环同盟”协定,也称为“三社四边协定”。这个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换所搜集到的新闻。

?通讯社从诞生之日起就同本国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紧密相连

?P261

第三节20世纪前期新闻通讯社的兴衰演变

?一、美国通讯社的崛起

?1、美联社势力发展

?2、合众社诞生:1907年由斯克里普斯报团创办创办

?3、国际新闻社诞生:1909年由赫斯特报团创办

?二、路透社的调整与改组

?路透→赫伯特→琼斯

?独资→合资→美国报联社→英国新闻界共有的机构

?三、哈瓦斯通讯社的瓦解

?哈瓦斯通讯社在二战以前发展顺利。

?1940年德军侵占巴黎后接管HA VES,同年12月法傀儡政府收买其全部股票,又将

其分解为广告社、法国新闻社、世界通讯社,改组为其宣传机构。

?二战后,法国几家参加抵抗运动的通讯社在原HA VES的基础上成立了法国新闻社。

?四、沃尔夫通讯社的衰亡

?1933年希特勒登台后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历史悠久的沃尔夫通讯社就此终结。

?1945年后德国通讯社也随希特勒的垮台而解散。

?五、塔斯社的建立:

?苏联成立后在原彼得格勒通讯社的基础上成立俄罗斯电讯社,简称罗斯塔,1925年

又改组为塔斯社。

?二战后发展成为世界性通讯社。

?六、国内通讯社的发展:

?1901——1944新创办的国内通讯社有58家,但分布情况极不平衡。

?欧洲、北美仍是新闻通讯事业最发达的地区,亚洲、拉美广大地区还未摆脱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处境,仅有几家通讯社的影响都很有限。

第四节20世纪后期的发展变化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讯社的变化

?美联社:发展顺利业务兴旺

?合众国际社:多次易手命运多舛

?路透社

?法新社

?德新社

?安莎社

?共同社,时事通讯社

?埃菲社

二、社会主义国家通讯社的演变

?苏联:塔斯社,苏联新闻社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1989年后发生变化

?塔斯社→俄罗斯通讯社

?苏联新闻社→俄罗斯新闻社

?出现民办通讯社

三、发展中国家新闻通讯事业的兴起

?以官方通讯社为主,数量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

?互换新闻,开展协作

第五节新闻通讯事业的现状

?一、一般情况

?(一)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新闻通讯社,但是世界新闻通讯事业的发展和分

布却是很不平衡

?1、国家地区悬殊

?2、国际新闻通讯领域基本被十来家国际新闻通讯社垄断

?基本特点: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西方四大通讯社垄断着世界上80%的国际新闻的

传播,只有10%—30%的内容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在内容上很少报道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报道的焦点是政变、灾祸、动乱、饥荒、犯罪和暴力等阴暗面。

?(二)业务范围从20世纪末期后有了明显扩展

?1、新闻品种、形式增多;社会生活类信息增多;经济、广电新闻加强。

?2、范围扩展:经济信息业务

?(三)技术手段有了重大飞跃

?技术手段更新加速。大量运用电脑、卫星通讯手段、数字媒体

?(四)网络业务是新兴方向

?1、采用互联网更新换代

?2、大力开发网络产品

二、重要的新闻通讯社

?1、国际五大通讯社:AP、UPI、RUETERS、AFP、ITAR—TASS(1992年后,塔斯

社与俄罗斯新闻社组成俄罗斯通讯社,简称俄通社,由政府所有。后俄罗斯通讯社分离出去,仍称为ITAR—TASS)

?2、德新社(DPA)、安莎社(ANSA)、埃菲社(EFE)、共同通讯社(Kyodo)、澳

大利亚联合新闻社、印度报业托拉斯、中东通讯社、美洲通讯社

?三、重要的通讯社协作组织

?建立发展中国家地区性通讯社:定期交换新闻、定时互转节目,在增强发展中国家

新闻传播的总体实力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现有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亚洲太平洋通讯组织、交流通讯社、泛非通讯社、阿

拉伯通讯社联盟、拉丁美洲特种通讯社、加勒比通讯社等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二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泰晤士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暨南大学2009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华中科大2003年研] 答:《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创办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该报自称办报方针为“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但在政治倾向上,它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泰晤士报》报道严肃,内容详尽。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要文件刊登详尽。它也重视言论,社论版一边刊登社论,一边刊登读者评论。该报每天40版左右,分两大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二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版面比较清晰、紧凑,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2.《北极星报》[华中师大2007年研;北大2005年研] 答:《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1837年11月11日创刊于英国北方城市利兹,英文,创办人和主编是菲·奥康瑙尔。最初是一家地方性的宪章派周报,但很快发展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最高销数达到1.09万份。1844年11月,该报从利兹迁到伦敦出版,成为宪章派左翼实际上的中央机关报。该报报道面很宽,注重时效,文字激昂。40年代起,宪章运动新一代的左翼领袖乔·哈尼、厄·琼斯亦成为该报的编辑。从1843年起,恩格斯是该报的通讯员。1847年,《北极星报》和马克思、恩格斯编辑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以及法国的《改革报》,结成了进步报刊同盟。随着英国宪章运动的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事业的五种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尤其要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几种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大众传播理论中几种主要的传播效果的理论。 内容提要: 本章涉及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和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重点、难点: 重点是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难点是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几种代表性的传播效果理论。 有关提示: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新闻事业功能的经典论述。 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主要设计: 由事物的功能导入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论述。 对新闻事业功能的观点归纳。 对不同媒体不同功能定位的几种组合方式的归纳。 讲稿内容: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必须发挥而且能够发挥的作用)新闻事业是由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就是它的社会功能。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能实现的效能。 美国学者唐纳德·肖和米切尔·毕晓普提出“四功能说”:报纸的职能,过去是,现在仍然是: 1)报道新闻;2)发表评论;3)供给娱乐;4)刊登广告。 在对商业化新闻事业有所限制的西欧国家,人们更看重的是前三种功能。日本学者的观点与西欧学者比较相近。 当代中国学者对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理解,除了保留“宣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风东渐和对本国新闻传播实践不断加深认识的结果,最为一致的认识是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这两种功能,这是新闻事业的核心功能,而在一些子功能(如发表评论与舆论的反映、引导、制造)上,在新闻与信息的关系上,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二、本教材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阐述P101~103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新闻媒体是依赖“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而生存的,不给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新闻媒体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后面的功能都是建立在这一功能之上。在前面学过的新闻起源中,新闻本身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新闻事业作为新闻传播过程中职业化的一种表现,它的首要功能仍然是提供信息。 以这一功能来衡量现有的媒介,来评价它在社会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我国的媒介影响力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经说过,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也就是说新华社新闻发布出去后,在全球都有影响。但是至少我们要参与其中。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新闻媒体告诉我们的,它传达的什么我们看到了什么,进而有我们自己的理解。 这一功能大量通过新闻体现,那么言论中也提供很多的信息。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六章 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路透社(REUTERS)[南开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研] 答: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保罗·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2.哈瓦斯通讯社[南京大学2008年研;华中师大2007年研] 答:哈瓦斯通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同时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该社由夏尔·哈瓦斯于1835年12月创立于巴黎。巴黎几十家报纸以及许多机关、公司和个人陆续成了它的订户。哈瓦斯社的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为此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改进传递新闻的方式。初期曾依靠快马传送,1837年开始使用信鸽,1845年该社在国内线上开始用电报传送新闻,70年代该社通过海底电缆把新闻业务扩展到了拉丁美洲。进入20世纪,哈瓦斯社的业务继续发展,但是2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哈瓦斯通讯社的财政趋于恶化,于是越来越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新闻播发日益明显地体现官方意向,被人们视为半官方的通讯社。1940年德军侵占法国,哈瓦斯社随之瓦解。 3.中东通讯社[人大2007年研] 答:中东通讯社是埃及共和国唯一的官方通讯社,外文简称MENA,简称中东社。是

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成立最早的通讯社,总社在开罗。1956年由埃及两大日报和两大出版社筹资成立,1960年收归国有。1980年由埃及协商委员会遴选该社董事会主席和两名主编。国内有26个分社。国外有15个分社和记者站,大多集中在中东和北非各国。每天用阿拉伯、英、法3种文字发稿。着重报道埃及、中东、非洲和不结盟国家的事务。设有图片部和电视新闻部,向国内外提供或交换图片和电视新闻。还为中东和非洲国家的通讯社培训人员。 4.沃尔夫通讯社[北大2012年研;华中师大2010年研] 答:沃尔夫通讯社是指德国第一家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纳德·瓦尔夫,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后来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1859年起,沃尔夫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新闻稿交换合约,成为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沃夫社以及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议,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沃尔沃夫社负责的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北欧、俄国、巴尔干等地。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将它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5.美联社[西南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 答: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简称美联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机构。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闻采访机构之一。总部在纽约。1848年创立于芝加哥,前身为港口新闻联合社,由当时纽约《太阳报》等6家报纸组合而成,1875年更名纽约联合新闻社,1892年经过改组,使用现名。最初按其章程规定,稿

《新闻传播学》新闻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

为什么说新闻媒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0简答) 简述技术在现代媒介形态的变化中有什么样的作用。(04简答) 简述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阐明现代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99论述)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 新闻传播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施拉姆的论断,“社会是一个主要由传播所维持的这类关系所组成的网。”“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类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 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的需要 二、新闻传播的发展 书写媒介阶段 “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印刷媒介阶段 印刷媒介复制和传播新闻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在空间上,它可以在无限长的链条上进行传播,在时间上,它可以使新闻在时间的长河中永久流传。它打破了以往那种封闭与半封闭的传播状况,使人类社会真正有了一种可以为人民大众服务,全社会都可以触摸到的新闻传播工具。由此而产生的人类在传播观念、态度以及对周围环境认识上所发生的变化,也是前所未有的。 人类自口头传播开始,就一直在不断地寻找、改进、提高、扩大自己的传播能力,以促进生产,支配自然,扩大交流,发展社会。传播媒介的不同演变阶段,正反映出这种努力、改善、发展的历史轨迹。 三、新闻传播的新时代——新闻事业阶段(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 新闻事业阶段,意指现代报刊特别是大众化报纸产生以后的时期。一方面,它是新闻传播不断发展不断积累的成果,另一方面,其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降临。从宏观上看,新闻事业与一般新闻传播的区别体现在两点: 1、新闻事业是一种专门化的新闻传播活动 即新闻事业是由职业的传播者来从事新闻的搜集与传送,以新闻传播机构的出现为标志。其意义在于,新闻传播机构出现后,传播者与媒介的关系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1)传播者所使用的往往是一种固定的专门的新闻媒介,而且媒介的复杂度、精巧度超过了以前的传播媒介。 (2)在新闻机构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中,这些新闻媒介不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与发挥,而且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和改进。 (3)新闻传播者不得不付出最大的努力,运用自己的一切智慧来掌握、操作日益复杂的新闻媒介,探索和创造出一整套与么接相应的措施、方法、规范、章程,致使新闻传播成为一种具有较高专业文化水平的规范化的事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业的诞生不仅意味这媒介本身朝着更为先进的方向发展,也标志着人与媒介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这种助力推动下,新闻传播的质量、速度等不断提高,这是新闻事业出现前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难以相提并论的。 2、新闻事业一种开放性的新闻传播活动 即指新闻事业是面向社会,对全社会开放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新闻事业的传播面是整个社会。如果说,自新闻传播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目标,那么在电子传播技术得以广泛运用于新闻传播的今天,这种追求、目标,已逐步成为现实。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1. 上层建筑——事业属性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社会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运行规律,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新闻事业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同时,它又反作用于这一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信息媒介和舆论工具。因此,在阶级社会,新闻事业和其他上层建筑一样从属于一定阶级,所谓“超阶级”的新闻事业,在当今世界是不存在的。 新闻事业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它没有强制性,它只能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它不能强制规范人们的行动,只能通过宣传某种思想体系、价值形态,通过说服教育,引导人们的行为。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经济基础决定的,它反映和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在我国,传媒业一直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特征。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业从诞生起就是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存在的,毛泽东称之为拿笔的“文化军队”。在这种理念和指导思想下,传媒业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党和政府实现其政治理想、历史使命和当前任务的舆论工具,强调其思想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即把新闻事业看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即党的宣传工具。1921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劳动周刊》在发刊辞中宣布:“我们的周刊不是营业的性质,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不搞经营,专事宣传,这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半个多世纪的基本运行模式,也是改革开放前中国传媒业始终是单一的事业性属性的根本原因。而与此相对应的管理方法:事业经费由政府统一划拨,生产物资由有关部门统一配给,工作人员由有关部门统一分配,新闻产品(报纸、杂志)也由党政部门统一派订。 2.信息产业——产业属性 所谓产业属性,就是把媒介看作企业,将媒介推向市场,允许媒介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实现企业式的经营和管理。作为经营性产业,传媒业应当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用市场手段,实行科学的经营与管理,尽可能增加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成为有强大竞争力的信息与文化产业。 中国的传媒业在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单一的事业属性,基本上按国家事业单位的规定和要求,承担党和政府赋予的宣传报道任务。这时的传媒业习惯上被称为“新闻事业”。直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社会开始实现转型,中国传媒业的功能和属性开始逐步发生变化,新闻事业隶属于信息产业的认识逐步被确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产业属性日渐明显。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新闻界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第一章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古代的新闻传播 1.原始新闻传播 人类在几百万年前,出于共谋生存的需要,相互之间就有种种简单的信息交流。这是一种蒙昧状态下的十分原始的信息传播,是前语言时期的信息传播。 2.口语新闻传播 (1)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2)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传播的具体方式不断丰富,日趋多样。新闻性最强的口头传播,往往出现在战争或其他重大事变中。

(3)在口头语言成为主要传播形式的同时,人类成员还保留着种种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还逐步采取标记、声光、图式等多种手段辅助新闻信息的传播。 ①标记传播 这是指借助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递信息,例如实物借代、结绳记事等。 ②声光传播 这是指借助声光信号来传递信息,例如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等。声光传播的距离比较远,排列组合有较多的变化,表达的意思也可以更加复杂。 ③图式传播 这是指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它是较为高级的辅助手段,通常被认为是文字传播的发轫。 3.手写新闻传播 (1)随着文字和书写工具的诞生,出现了手写新闻传播,后来它又渐渐上升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形式。 ①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字大部分由表形向表意、表音演进,衍生出各种字母文字,而且形体日益简化,书写日益便利。 ②早期的书写工具是各种简陋的自然材料。人工造纸的技术则起源于中国。这一技术后来经中亚、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为各国采用。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有了文字书写,就有了手写的新闻传播,这种传播突破了口头传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可以使信息传播的容量更大、内容更准确、距离更远、留存的时间更长久。 (3)在古代手写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种形式历来受到史家的注意。一种是公告式的,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第二、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

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

新闻业的性质和功能 一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并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新闻事业具有二重性,其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社会性——新闻事业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的服务的性质和功能。 阶级性——1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新闻事业被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所掌握,并且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的舆论武器) 2新闻是统治阶级的舆论工具;(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控制新闻事业,并且运用新闻报道发表评论,传播自己的思想) 3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阶级性(新闻工作者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不是不受个人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总要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思考和判断问题,报道评价事实。) BUT并非所有的新闻媒介都是有阶级性的,也并非有阶级性的新闻媒介的所有新闻报道都具有阶级性, 阶级、阶级斗争方面VS生产斗争方面的事实,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科学实验 阶级性表现:新闻事实的选择:取舍、抢压、详略、真假 新闻事实的评论:赞成反对、肯定否定、倡导贬斥 新闻布局:标题字号大小、位置高低、发布时间快慢、栏目多少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1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政党的宣传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阶级性】 2应该多刊登和反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重【社会性】 3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作为信息产业,新闻事业提高新闻信息和其他信息服务,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商品性、企业性】 双重属性是当前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的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优势:①极大的解放了新闻媒介生产力②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的更新③对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认识对新闻媒介带来重大转机和变化 弊端:精神产品——>格调降低;物质商品——>质量下降;经济效益——>有偿新闻 【新闻手段】 1新闻传播工具(广播、电视、通讯社、杂志等),传播符号(声音、文字、图像),新闻体裁,编排技术的总称,是新闻机构用以报导和评论事实,宣传一定思想和政策的重要形式。 2最显著特点: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它不能够强迫人们信奉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和说服受众。 二特点 1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更直接 2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面最广、最迅速、影响极大 3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强制作用 4新闻事业通过新闻手段为经济基础服务 5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属性,也有商品属性 最显著特点: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 三功能 1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4提供服务,文化娱乐;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权利:1依法创办传播机构2依照法律进行采访3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发表传播印刷媒介或电子节目。4跨媒介、跨地区发行传播、自主发展5依法行使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批评6行使媒介机构内部职权 四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章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第二、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告,使报纸成为有利可图企业。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概念题 1.传播效果 答: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 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魔弹论 答:人们认为新闻媒介具有横扫一切、难以抵御的传播威力,而受众则处于被动挨打、不堪一击的地位。新闻媒介的宣传就是“魔弹”,而受众只是应声而倒的“靶子”。这就是所谓的“魔弹论”或曰“靶子论”。这一理论问世的关键在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宣传战和围绕它进行的大量宣传研究。而“魔弹论”正是这种宣传战和宣传研究的理论化表现。 3.选择性理论 答:选择性理论是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受众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

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选择性理论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4.使用与满足 答:这是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它与从传播者的角度研究理论的国完全不同。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包括解闷消愁、人际关系、确认自我和监视环境。 5.二级传播理论 答:“二级传播”理论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于1940年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总统竞选宣传调查时得出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提出“二级传播”的假设:概念往往先从无线电广播和报刊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从这些人流向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这种由“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传播过程被称为“二级传播”。舆论领袖是这一理论的关键。他们上通媒介,下连公众,其传播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更易为受众接受。由此揭示了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人们认识大众传播过程、探索传播规律的一大进步。 6.含义论 答:含义论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提出的理论之一。含义论把行为当作

新闻第三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什么是新闻事业? ?二、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及其特点 ?三、新闻事业产生的条件 ?四、最早的新闻事业—报业产生的三个阶段 一、什么是新闻事业? ?“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 ?“新闻事业是指人类运用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系统的新闻机构有组织地采集、报道、评述和传播新闻以影响舆论、服务社会的经常性活动。”——郑保卫 新闻事业的特点 ?新闻事业有专门的新闻机构和专业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事业要经常性的进行面向社会大众的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事业面对的受众人数众多,构成复杂。 ?新闻事业对社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媒介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媒介 ?⑴语言媒介(口头新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新闻传播形式。 典型事例:“马拉松的故事” ⑵信号媒介——以一种特定的形式表达一种特定的消息。 典型事例:“烽火戏诸侯”;鼓锣示警。 ⑶文字媒介 手写的书信、军报、官文书、唐朝的进奏院状、露布、牌报等。 ⑷印刷媒介 邸报、小报、《京报》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 ?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专门机构。 ?新闻活动基本是由统治阶级所垄断。 ?新闻活动规模小,传播速度慢。 ?新闻传播基本上是对特定对象进行的定向传播,不是面向全社会进行的公开收集和传递新闻的经常性社会活动。 总之,在中国古代社会只有新闻传播活动,没有产生真正的新闻事业。 三、新闻事业产生的条件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四章 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圣才出品】

第四章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 一、名词解释 1.新旧《火星报》 答:新旧《火星报》是指列宁创刊的《火星报》的两个不同阶段。1900年12月24日,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后为苏联的社会事业的宣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火星报》从52期起,《火星报》的领导权被孟什维克掌握,报纸因此而成为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工具,此后党内称52期以后的《火星报》为“新《火星报》”,52期之前的为“旧《火星报》”。新《火星报》于1905年停刊。 2.《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答:《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是列宁在《新生活报》第12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鲜明地指出了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指出: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应当是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党报所创办的报纸应当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要鲜明地宣传党的观点,接受党的监督,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这是对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打出的“代表人民利益口号”的旗号,主张报纸应当“无党性”的反击和回应。 3.《真理报》 答:《真理报》是1912年创办的共产党的机关报,在“8·19”事件后作为独立报纸恢复出版,报名旁边的列宁头像以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全部消失。由于经济困难,报社不得不解雇几百名工作人员、关闭几十个驻外记者站,四处招徕广告。1992年3月因经济原因停刊20天。后来有家希腊公司愿意出资合作,才于4月7日复刊。此后曾

经出版过名为《真理报5》的副刊,每星期五随报发行。以后由于同希腊公司发生矛盾,报社内部出现分歧,有一部分人分裂出去在希腊公司资助下独立出版《真理报5》;而其他人则依靠本国一些企业的支持继续出版《真理报》。目前《真理报》每周出5天,每天4版或8版,每期发行10多万份。政治上主要反映左派观点,同国内各共产党以及主张社会主义的组织与学者保持经常联系。 4.媒体寡头 答:媒体寡头是商业化经营引起的一个后果。寡头是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通常是指在私有化过程中聚敛了大量财富的金融资本家。这种人为了制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环境,往往通过投资、融资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传播媒介,形成为“媒体王国”,操纵舆论。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媒体寡头是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和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2000年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逐步采取措施,削弱媒体寡头的力量,以收复国内舆论阵地。 二、简答题 1.俄国近代报业是怎样诞生的?沙俄时期有哪些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报刊? 答:俄国近代报业的诞生过程和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报刊如下: (1)1703年沙皇彼得一世倡导出版的《新闻报》,标志着俄国近代报刊的产生,随后陆续出现了一些非官方报刊。然而沙皇政府对舆论的控制和对报刊出版的管制一直十分严格。1861年农奴制被废除后,这种控制有所松动,资产阶级报业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同封建专制统治进行斗争。早期资产阶级报刊可以分为两部分:革命民主主义派报刊和民粹派报刊。革命民主主义派由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组成,19世纪6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主要刊物有《同时代人》、《祖国纪事》等。民粹派是继革命民主主义派之后出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事业与社会整合)【圣才出品】

第三章 新闻事业与社会整合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报纸——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 1.报纸的产生 新闻事业的产生以现代报纸的出现为标志,现代报纸是西方的产物。 (1)西方首先出现报纸的原因 报纸的产生 报纸——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 现在报纸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新闻事业的社会位置特点 新闻事业的特点 新闻事业的活动特点 传播消息的功能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沟通意见的功能 社会一体化的功能 个人和社会特征 社会整合 新闻事业的社会整合功能 新闻媒介与社会整合 新闻传播与语言的社会整合作用 新闻传播与“社会仪式” 新闻 事业 与社 会整 合

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印刷品是一种商品,它只是为了付印而存在。即报纸这种印刷品只有在资本主义精神的推动下才会成为可以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满足了资本的增殖的需求,印刷品才能变为现代报纸。 (2)报纸的产生过程 ①现代报纸的萌芽是在16世纪,最初是在地中海沿岸特别是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一带,报纸的雏形——手抄新闻纸首先出现在这里。 ②l7世纪初金属活字印刷术开始广泛使用,出现了新闻书,然后是周刊、周报的兴起。最早出现的周刊是1609年在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通告—报道或新闻报》。 ③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出版了《莱比锡新闻》,初为周刊,后改为日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但它仍是书本形式的。 ④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出现在英国,1665年英国出版了一份单页、两面印刷的报纸,完全改变了书本形式,这就是《牛津公报》。 2.现在报纸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与地理大发现合拍,地理大发现使整个世界都成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料和商品市场,资本家要把他们的商品销往全世界,同时也要从世界其他地方获得廉价的原料,这要求从事经济贸易的人们了解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情况。 (2)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社会变动的速度也在加快,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及时了解各种情况。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有社会需求意味着存在赚钱的机会,报纸的出现首先是因为新闻是一种商品,可以满足资本增殖的要求。

外国新闻事业史

外国新闻事业史 1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最早的官方报纸。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该报后,内容拓展为会议记录、帝国政事、宗教祭祀、贵族的婚丧嫁娶、战争消息等。至公元330年止。 2近代报纸的产生: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国出现了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以及《报道》。每周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新到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3政党报刊与廉价报刊的含义及两者的不同,廉价报刊对现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政党报纸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原因在于政党自身政治目的的需要和报刊对政党经济上的依赖。 概念:政党报刊的存在大致从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由于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登上历史舞台和政党政治的成熟,这期间的报刊大都听命于某个资产阶级政党,成为不同政党的喉舌,因此叫做政党报刊。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廉价报纸 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④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⑤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⑥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廉价报刊对现代新闻业的影响。 (1)使新闻本位思想得到确立。这是与其商业化运作分不开的,廉价报刊没有政党或政府津贴,只有通过商业化运作来赢利,这就必须注重新闻本位思想以赢得受众的支持。为争取读者,新闻取代言论成为报刊主角,这一观念对现代新闻事业影响深远;(观点纸-新闻纸) (2)使新闻业对受众的地位开始认同。廉价报刊的出现,首次将受众的需求作为自身追求的价值取向,开始注重对受众的研究。 (3)给当代报刊留下新闻时效的观念。 (4)给当代报刊留下客观报道的观念。 廉价报刊的产生和繁荣过程是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因为:①廉价报刊是第一种真正建筑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上的近代报刊;②廉价报刊是资本主义现代商业化大众报刊的雏形,它奠定了当代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许多原则和基础。尽管廉价报刊因取悦读者而不择手段,以至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但它确立的“读者至上”、“为公众服务”的信条,是值得肯定并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六章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概说 (1)新闻通讯事业诞生于19世纪前期,是继报业之后问世的又一种大众传播事业。它的主体是新闻通讯机构,所以通常认为新闻通讯事业就是指各类新闻通讯机构及其业务活动。 (2)新闻通讯事业传播新闻的途径一般有以下两种:

①经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采用后再向广大公众传播。 ②直接向个人或团体订户传送。 (3)新闻通讯事业是整个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是各种大众媒介以及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新闻来源,人们常常称之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4)新闻通讯事业因活动范围和实力大小的不同,分为国际通讯社和国内通讯社两类。国内通讯社又有以下三种: ①全国性的,其中有些是国家经办或国家支持的,被称为国家通讯社。 ②地方性的,面向某一地区的用户,或是面向某一局部的用户。 ③专业性质的,如经济新闻社、体育新闻社等。 (5)新闻通讯社的体制(包括所有制以及相应的经营管理机制)主要有三类:①私人经营;②合作经;③国家经营。 (6)新闻通讯社从问世时就显示了明显的国际性特点,因为新闻通讯机构的业务比报纸更需要跨越国界。 二、首批新闻通讯社的诞生和竞争 1.通讯社的诞生背景 作为专业机构的新闻通讯社是19世纪前期欧美工业革命之后才诞生的。19世纪前期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情况如下: ①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飞跃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变革,人们对外地或外国信息的需要大为增长。 ②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大为发展,报纸越来越多;尤其是廉价报纸的出现,使报纸由

新闻学·习题及答案

1、新闻学为什么是一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社会科学 答:因为:a 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 b 已形成自己多层次的科学体系; c 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职业。 2、为什么要学习新闻学理论 因为: a ,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洞察力和历史洞察力。在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国内环境中,保持清醒地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胜任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 b ,深刻理解新闻活动的规律,全面熟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自觉地按新闻规律办事,既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能从根本上增强业务能力。 c ,能正确指导新闻策划,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 ,能为新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1、“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内涵有哪些 ①有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 ②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世界,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 ③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2、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答:①只有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②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③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④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1、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1)看某个事件是否能引起受众的兴趣; (2)看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重要程度的大小; (3)某些看来无关紧要的线索,是否可能导致发现重大新闻; (4)在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记者已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 2、新闻传播有哪些途径 新闻事实,可以通过三条途径传到受众:一是通过新闻机构——即通过大众传播工具;二是听别人告诉——即通过群体传播和亲身传播;三是自己亲自经历或亲眼目睹。 1、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 ①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的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 ②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 ③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④规模较大的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⑤第五,实现了传播方式由“点——点”到“点——面”的转变。 2、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技术进步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是制约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又一个基本条件。或者: 1、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2、必要的物质手段,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3、受众较高的文化素养,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科学技术进步,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①两种新闻事业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 ②两种新闻事业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各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③两种新闻事业分别宣传贯彻不同阶级的思想体系; ④两种新闻事业各自具有不同的新闻体制; ⑤两种新闻事业各自追求的目的不同。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七章 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简史)【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简史 一、名词解释 “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人大2005年研] 答:“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是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期间就新闻真实性问题而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真实和纯洁是报纸的本质”,报刊应当“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而不应当“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后来他又提出,写作必须“严格地以事实为依据”。马克思在办报实践中十分注意坚持真实性原则,在创办《莱茵报》期间严格坚持报纸要用事实说话,对任何不真实的报道都毫不留情,一旦发现失实报道,就立即让有关记者、编辑和通讯员作出检查、更正,严重的,还要终止其继续为报社撰稿。而《莱茵报》也因为始终坚持说真话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销量不断增加,影响越来越大。 二、简答题 1.简述《新莱茵报》的宣传特色。[南京师大2006年研] 答:《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1848年6月1日创刊于德国科伦,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共出301期。《新莱茵报》在无产阶级报刊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列宁曾称赞它是“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无与伦比的机关报”。它的宣传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 《新莱茵报》打出的虽然是民主派的旗帜,但是它时时处处强调自己的无产阶级性质,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分析问题。它不遗余力地宣传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德国革命制定的政治纲领和党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以此来武装群众、指导斗争。

与此同时,《新莱茵报》注意斗争策略,对不同对象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对专制制度、容克地主、贵族官僚和反动军阀,《新莱茵报》坚决抨击,深刻揭露;对大资产阶级的反动主张,报纸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小资产阶级,报纸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态度,支持他们与无产阶级一致的观点,维护他们与无产阶级相同的利益,而对于他们的动摇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则采取批评的态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联合了同盟军,孤立了敌人。 (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下,《新莱茵报》建立了广泛而灵活的通讯员网,各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普通的工人群众都成了它的耳目和朋友。这些通讯员遍布各个城市,与编辑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新莱茵报》能够及时获得有关运动的最新情况,并以比其他报纸更准确的信息赢得读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莱茵报》不仅是德国民主派的,而且是欧洲民主派的机关报。 《新莱茵报》十分重视读者来信,从中获取社会信息,了解群众情绪,据以撰写报道和述评。报纸每期刊发十几封读者来信,直接反映群众的呼声。同时,《新莱茵报》十分重视指导群众,给他们提供理论武器。报纸连载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用通俗的语言教育广大工人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为阶级的解放而战斗。报纸在革命发展各阶段及时发表的评论,提出的口号,都为群众指明了方向。 (3)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新莱茵报》是无产阶级的旗帜与号角,它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篇报道,都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浓缩着强烈的爱憎。文风鲜明生动、尖锐泼辣,特别是对敌人的讽刺揭露,更是犀利无比,战斗力极强。 正是因为《新莱茵报》具有以上特色,普鲁士王朝和与之勾结的资产阶级无比憎恨它,攻击它是“一切可恶报纸中最可恶的报纸”,并且想方设法加以迫害。1848年9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