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别离的场 合,泪总是适时 地挥洒而出,以 致“挥泪而别” 几乎成为一种具 有普遍意义的常 用语,绝大多数 别离者都难免 泪下沾巾。
古诗中泪的神奇效应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北周· 庾信《拟咏怀》 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 — 唐· 杨炯《送临津房少府》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 宋· 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辛弃疾《满江红》
李白《送殷溆》 有云:“相看不忍别, 更进手中杯。”因不 忍就此分别而再度干 杯,意在掩饰各自的 伤感之态。 贯休《古离别》 云:“离恨如旨酒, 古今饮皆醉。”索性 将离恨比作旨酒,说 二者都能醉倒古往今 来的任何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一种明知如此却不甘如此的挑
战!!
人总要往前走,前进是为了更 好的停留。人生如此,那我们不 如祝福——当时间走过,现在的 离别已为永远,变为一抹淡淡的 涩,衬托这现在纯淳的甜!记住, 前面有更美的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一:

蕴蓄的离思最深
“柳”者,留也。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带话, 别情无极。
—周邦彦《六丑》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采薇》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
灞陵桥
《三辅黄图》卷六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
惜别之情
高拂危楼低拂尘, 思量却是无情树, 灞桥攀折一何频。 不解迎人只送人。
[端正好]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 “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赠别二首》
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 牧
离别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 诞生之日以来的漫长岁月里,就一直是 文学、音乐以及戏曲表达的一个恒久主 题。 与其说离别之愁是古人留下的深深 印记,不如说是古人把人皆有之的离别 悲情化。
别离词大多涂抹着感伤的色彩,弥漫着 悲剧的气氛,但并不是所有的别离词都一味 作哀婉语、愁苦态。
正如即使在乌云布满天空时, 偶而也能看到一抹透过云隙的阳光
?
-王实甫 《长亭送别》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有陆上的送别之 地,就有水边的 送别之所 。 如“南浦”,由 于长期的民族文 化浸染,南浦已 成为水边送别之 地的一个专名了。

与子交手兮东行, 送美人兮南浦。


一、折柳赠别 二、芳草惜别 三、长亭饯别 四、歧路歌别
五、饮酒劝别 六、挥泪泣别 七、以水喻别


古典文学别离主题意象之八: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谢庄的《月赋》
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
白居易《琵琶行》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屈原《九歌 河伯》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一、折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赠别 二、芳草惜别 三、长亭饯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四:
歧路
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 往往把临别称为 “ 临歧 ” 。
送行的人,怀着离愁别恨, 依着乐曲节拍和声调, 在路口边唱歌辞,边传柳条, 此情此景则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有的兼用月、泪,如晚唐韦庄的《女 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 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 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有的兼用水、草、 南浦,如明代黄周星的 《满庭芳》:“新绿方浓, 残红尽落,多情正自凝眸。 不堪南浦,又复送归舟。 便请江郎作赋,也难写别 恨离愁。消魂久,斜阳芳 草,天际水悠悠。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金陵酒肆送别》
--白居易
阳光下翠绿的野草一路蔓延连接着荒城。又要送走了那出 门远行的友人,萋萋的芳草就象我们依依不绝的别情。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别的愁绪,让人 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一、折柳赠别 二、芳草惜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三:
长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柳永《雨霖铃》 语凝噎。


一、折柳赠别 二、芳草惜别 三、长亭饯别 四、歧路歌别
五、饮酒劝别 六、挥泪泣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七:

水的纤柔,象征着离情的缠绵; 水的悠长,象征着离思的绵邈。
宋代词人李之仪在一首《卜算子》词中写道: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这段几乎家喻户晓的名言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它以月之圆缺比喻人之离合,兼具诗情与哲理,曾激起古往 今来多少离人的强烈共鸣!


一、折柳赠别 二、芳草惜别 三、长亭饯别 四、歧路歌别
五、饮酒劝别 六、挥泪泣别 七、以水喻别 八、借月咏别


“柳”、“水”、“酒”、“月”、“泪”、 “草”、“长亭”、“灞桥”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 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 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诚挚的劝解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忍 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 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深情的慰勉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 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 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 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
——裴悦《柳》


一、折柳赠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二: 芳草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 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 之情。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
福建漳州芗城中学朱向青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黯然销魂者, 唯 而已矣!
——江淹《别赋》 作为至情至性 的诗人,面临与挚 友分别时,心中总 会产生一种不吐不 快的激情。
这种激情往 往借助某些具 有特定情感内 涵的意象得以 生发,这些意 象被不断袭用 来表达离别的 情感。
古人常借用 丝弦乐器演奏时 音韵谐调来比拟 情谊的深厚,从 “渭城”“阳关” 在唐诗中的频频 出现,可以窥见 当时歌别的流行 程度。
“我有阳关君未闻, 若闻亦应愁煞人”
--白居易
“旧人唯有何戡在, 更与殷勤唱渭城”
--刘禹锡《与歌者何戡》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一、折柳赠别 二、芳草惜别 三、长亭饯别 四、歧路歌别


古典文学别离 意象之五

饮酒送别是一种起源更早、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覆 盖面的习俗。古籍中经常提到的“祖送”、“祖席”、 “祖帐”、“祖筵”、“祖饯”等,都是对这一习俗的雅
化的异称。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 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刚劲、雄壮
-张元干《贺新郎》
我们听到的不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的凄惨之音,也不是“动离忧,泪 难收”(秦观《江城子》)的哀怨之语,而是“目尽青 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的金石之声——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者报国无门,却心志不灰, 我们既然怀着生死不渝的报国之心,又岂肯像一般的小 儿女那样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呢?于别离时不掩刚劲之 骨、雄壮之气,这正是此词的不同凡响处。
“劝君更进一杯酒”, 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也有对友人处境与心态的 深刻体察,同时还寓有前 途珍重的恳切祝愿。
酒之所以被后代作家 一再袭用为别离诗词的意 象之一,王维此句功莫
大焉!


一、折柳赠别 二、芳草惜别 三、长亭饯别 四、歧路歌别
五、饮酒劝别



古 典 文 学 别 离 意 象 之 六 :
从美学意义上说,别离词那哀婉、愁苦
的主旋律似乎属于阴柔之美,雄健、昂 扬的变奏曲则似乎属于阳刚之美。 它们表现为不同的审美类型,都能产生 强烈而持久的美感效应.

前者的哀婉与愁苦,显示了对生命中 的缺憾的被动的消极的喟叹; 后者的刚健与昂扬,则表现了对生命 中的缺憾的主动的积极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