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溶剂和缓冲盐截止波长

常用溶剂和缓冲盐截止波长
常用溶剂和缓冲盐截止波长

常用溶剂和缓冲盐截止波长

常用溶剂的性质

常用溶剂的性质 常用溶剂的性质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最大) >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异丙醚>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甲酰胺 分子式HCONH 2 ,透明油状液体,略有氨臭,具有吸湿性,可燃。能与水和乙醇混溶,微溶于苯、三氯甲烷和乙醚。相对密度1.133(20/4℃)。沸点210℃。熔点2.55℃。闪点175℃。折射率nD(25℃)1.4468。燃点>500℃。粘度(20℃)2.926mPa?s。 毒性本品低毒。对皮肤和粘膜有暂时刺激性。小鼠经口LD50大于1000mg/kg。 乙腈;甲基氰 结构式CH 3 CN。分子量41.05。无色透明液体,有醚的气味。相对密度(20℃/4℃)1. 7822,凝固点-43.8℃,沸点81.6℃、闪点5.6℃。折射率1.3441.粘度(20℃)0.35mPa?s,表面张力(20℃)19.10×10-3N/m,临界温度274.7℃,临界压力4.83MPa。能与水、甲醇、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丙酮、乙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以及各种不饱和烃相混溶。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易燃,爆炸极限3.0%-16%(vol)。有毒人LD503800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mg/m3。贮存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射。 甲醇 结构式为CH 3 OH,分子量32.04。无色澄清易挥发液体,相对密度(20℃ /4℃)0.7914,凝固点-97.49℃,沸点64.5℃.闪点(开口)16℃,燃点470℃,折射率1.3285,表面张力22.55×10-3N/m,蒸气压(20 ℃)12.265kPa,蒸气相对密度1.11,粘度(20℃)0.5945mP a?s,溶解度参数δ=14.8,能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等有机溶剂混溶,甲醇对金属特别是黄铜有轻微的腐蚀性。易燃,燃烧时有无光的谈蓝色火焰。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6.0%-36.5%(vol)。纯品略带乙醇味,粗品刺鼻难闻。有毒。饮用7-8g可导致失明,饮用30-100g就会死亡。空气中甲酵蒸气最高容许浓度5mg/m3。 乙醇 结构式为C 2H 5 OH,分子量46.07。无色透明液体,有酒的醉香气味,也有刺激性 的辛辣昧。工业乙醇含量为95%,相对密度(20℃/4℃)0.793。凝固点-114℃,沸点78.32℃,闪点(开口)16℃,燃点390-430 ℃.折射率1.3614,粘度(20℃)1.41mPa?s,表面张力(20℃)22.27×10-3N/m,比热容 (20 ℃)2.42kJ/(kgK),蒸气压(20 ℃)5.732kPa,溶解度参数δ=12.7。溶于苯、甲苯。与水、甲醇、乙醚、醋酸、氯仿任意比例混溶。能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和若干无机化合物。与铬酸、次氯酸钙、过氧化氢、硝酸、硝酸铂、过氮酸盐及氧化剂反应剧烈,爆炸极限4.3%-19.0%(vol)。具有吸湿性,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微毒,有麻醉性,饮入乙醇中毒剂量75-80g。致死剂量为250-500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880mg/m3。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 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 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 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 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 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除上述这三类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这些溶剂尚无基于每日允许剂量的毒理学资料,如需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溶剂,必须证明其合理性。

各种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各种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2011-07-12 18:34:35 来源:生物秀知道浏览次数:1196 网友评论0 条 磷酸盐缓冲液 取磷酸二氢钠38.0g,与磷酸氢二钠5.04g,加水使成10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2.0) 甲液:取磷酸16.6ml,加水至1000ml,摇匀。乙液:取磷酸氢二钠71.63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取上述甲液72.5ml与乙液27.5ml混合,摇匀,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2.5) 取磷酸二氢钾100g,加水800ml,用盐酸调节pH至2.5,用水稀释至1000ml。 磷酸盐缓冲液(pH5.0) 取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一定量,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5.0,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5.8) 取磷酸二氢钾8.34g与磷酸氢二钾0.87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6.5) 取磷酸二氢钾0.68g,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5.2ml,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6.6) 取磷酸二氢钠1.74g、磷酸氢二钠2.7g与氯化钠1.7g,加水使溶解成4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含胰酶)(pH6.8) 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酶10g,加水适量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6.8) 取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0ml,加0.2mol/L氢氧化钠溶液118ml,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pH标准溶液(pH6.86525) 分别称取先在110~130干燥2~3h的磷酸二氢钾(KH2PO4)3.388g和磷酸氢二钠(Na2HPO4)3.533g溶于水并在容量瓶中稀释至1L 磷酸盐缓冲液(pH7.0) 取磷酸二氢钾0.68g,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9.1ml,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2) 取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ml与0.2mol/L氢氧化钠溶液35ml,加新沸过的冷水稀释至200ml,摇匀,即得。磷酸盐缓冲液(pH7.3) 取磷酸氢二钠1.9734g与磷酸二氢钾0.2245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调节pH值至7.3,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4) 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6) 取磷酸二氢钾27.22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取50ml,加0.2mol/L氢氧化钠溶液42.4ml,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8) 甲液:取磷酸氢二钠35.9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 乙液:取磷酸二氢钠2.76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取上述甲液91.5ml与乙液8.5ml混合,摇匀,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8~8.0) 取磷酸氢二钾5.59g与磷酸二氢钾0.41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即得。 pH标准溶液(pH9.18025) 为了使晶体具有一定的组成应称取与饱和溴化钠(或氯化钠加蔗糖)溶液(室温)共同放置在干燥器中平衡两昼夜的硼砂3.80g溶于水并在容量瓶中稀释至lL。磷酸氢二钠应该用PH基准级的,是无水的.现在有卖现成的PH基准级混合磷酸盐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说课材料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一、第一类有机溶剂: 1、三氯甲烷 2、1,1,2,2,-四氯乙烷 3、四氯化碳 4、1,2二氯乙烯 5、1,2二氯乙烷 6、二硫化碳 7、三氯乙烯 8、苯 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二、第二类有机溶剂: 1、丙酮 2、异戊醇 3、异丁醇 4、异丙醇 5、乙醚 6、乙二醇乙醚 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8、乙二醇丁醚 9、乙二醇甲醚 10、邻—二氯苯 11、二甲苯 12、甲酚 13、氯苯 14、乙酸戊酯

15、乙酸异戊酯 16、乙酸异丁酯 17、乙酸异丙酯 18、乙酸乙酯 19、乙酸丙酯 20、乙酸丁酯 21、乙酸甲酯 22、苯乙烯 23、1,4—二氧杂环己烷 24、四氯乙烯 25、环己醇 26、环己酮 27、1—丁醇 28、2—丁醇 29、甲苯 30、二氯甲烷 31、甲醇 32、甲基异丁基甲酮 33、甲基环己醇 34、甲基环己酮 35、甲丁酮 36、1,1,1—三氯乙烷 37、1,1,2—三氯乙烷 38、丁酮 39、二甲基甲酰胺 40、四氢呋喃 41、正己烷

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三、第三类有机溶剂 1、汽油 2、煤焦油精 3、石油醚 4、石油精 5、轻油精 6、松节油 7、矿油精 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 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 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 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 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 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 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 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 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 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方法

磷酸盐缓冲液 取磷酸二氢钠38.0g,与磷酸氢二钠5.04g,加水使成10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2.0) 甲液:取磷酸16.6ml,加水至1000ml,摇匀。乙液:取磷酸氢二钠71.63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取上述甲液72.5ml与乙液27.5ml混合,摇匀,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2.5) 取磷酸二氢钾100g,加水800ml,用盐酸调节pH至2.5,用水稀释至1000ml。磷酸盐缓冲液(pH5.0) 取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一定量,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5.0,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5.8) 取磷酸二氢钾8.34g与磷酸氢二钾0.87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6.5) 取磷酸二氢钾0.68g,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5.2ml,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6.6)

取磷酸二氢钠1.74g、磷酸氢二钠2.7g与氯化钠1.7g,加水使溶解成4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含胰酶)(pH6.8) 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值至6.8;另取胰酶10g,加水适量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6.8) 取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0ml,加0.2mol/L氢氧化钠溶液118ml,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0) 取磷酸二氢钾0.68g,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9.1ml,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2) 取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ml与0.2mol/L氢氧化钠溶液35ml,加新沸过的冷水稀释至200ml,摇匀,即得。磷酸盐缓冲液(pH7.3) 取磷酸氢二钠1.9734g与磷酸二氢钾0.2245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调节pH值至7.3,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7.4)

各种溶剂的沸点表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与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就是多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就是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她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 一、烃类溶剂 1.烃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根据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根据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根据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根据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得到的成分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纯溶剂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 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分馏处理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根据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使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近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含的烃类成分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使用,如美国干洗业使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以及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书介绍的溶剂油是指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 (1)溶剂油按沸程分类根据分馏过程的沸程,溶剂油大致分为三类:把沸程在100℃凋以下的称为低沸点溶剂油,如工业上的6号抽提溶剂油,沸程为60~90℃;把沸程在100~150℃的称为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在80~120℃;把沸程高于150℃的称为高调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油墨溶剂油干点达360℃都属于高沸点溶剂油。从沸程范围看,溶剂油大多数属于汽油馏分。 (2)溶剂油的化学成分溶剂油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开链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由于烯烃化学性质活泼、安定性差,不适合作溶剂使用,所以一般溶剂油中含烯烃很少,成分以其他三类烃为主。 低沸程溶剂油,如6号抽提溶剂油,120号橡胶溶剂油,200号油漆溶剂油中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有时称为脂肪烃类溶剂,脂肪烃溶剂油成分有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由于不同结构烷烃的溶解性能不同,所以又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分进一步分类,如以支链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溶剂油,称为异构烷烃溶剂油,它的溶解性能优于一般脂肪烃溶剂油而高沸程溶剂油中甲苯、二甲苯等芳烃含量较大称为芳烃类溶剂油,如近年兴起的高沸点芳烃溶剂油主要成分就是分子中含9个碳原子的芳烃。 溶剂油的性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由于烃类的溶解能力顺序为:芳烃>环烷烃>链烷烃。所以相同沸程的溶剂油中含链烷烃、环烷烃多的比含芳烃较多的溶剂油苯胺点高、贝壳松脂丁醇值低,溶解能力差。 纯芳香烃溶剂油虽然溶解能力强,但毒性也大,因此目前工业上出现用高芳香烃溶剂油和低芳香烃溶剂油来代替苯、甲苯、二甲苯等纯芳香烃溶剂使用的趋势。这样虽然溶解能力稍有降低,但降低了溶剂油的毒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为降低溶剂油的毒性,各国对溶剂油中的芳香烃含量都作出限制,如油漆溶剂油中芳香烃的含量要求在15%以下。

磷酸盐缓冲液(PBS)配制方法

实验方案镧铈对铜胁迫下豌豆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1647419.html,(Ⅲ)、Ce(Ⅲ)对重金属胁迫下种子萌发影响的显效剂量筛选 (1)浓度梯度设计: LaCl3/ CeCl 3溶液配置:先配置1g?L-1的LaCl3/ CeCl 3溶液母液,然后将母液分别稀释成浓度为5、10、20、40,60 mg?L-1梯度浓度,调节PH(HCL/NAOH)至6.5,对照(CK)为PH调节至6.5的去离子水。 重金属Cuso4浓度的设置:10、25、50、100、200、400 mg?L-1,对照用蒸馏水。 (2)试材培养 种子预处理:选取均匀饱满的豌豆种子用0.1%HgCl2溶液消毒15min,分别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洗净,常温下晾干备用。 (3)实验设置:CK,La,Ce,Cu(共4组18个浓度57个样品) (4)试材处理: 选取LaCl3、CeCl3和CuSO4各个梯度溶液溶液,豌豆种子经预处理后用各个梯度溶液浸没处理,对照用蒸馏水,置于25±1℃浸种24h后,将处理后种子均匀排列在直径9cm、垫有2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处理加入一定量水培养(以没过种子2/3为标准),每处理3皿重复,每皿20粒。 指标测定方法: 种子发芽第三天测α—淀粉酶,第四天测发芽势,前三天测发芽指数和发芽率,第五天测量根长、茎长,第六天测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SOD、POD、CA T、MDA. 2.La(Ⅲ)和Ce(Ⅲ)对重金属胁迫下种子萌发及保护酶的影响 (1)试材培养 种子预处理:选取均匀饱满的豌豆种子用0.1%HgCl2溶液消毒15min,分别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洗净,常温下晾干备用。 (2)实验设置:在上一步骤中分别筛选出LaCl3、CeCl3的低剂量、适宜剂量、高剂量三个有效浓度和CuSO4的一个有效浓度,分别记为A1,A2,A3;B1,B2,B3;C。 (3)实验步骤:有以下几组: A+C:A1+C、A2+C、A3+C B+C:B1+C、B2+C、B3+C A+B+C:A1+B1+C 、A1+B2+C 、A1+B3+C、A2+B1+C、A2+B2+C、A2+B3+C、A3+B1+C 、A3+B2+C、A3+B3+C 酸盐缓冲液(PBS)配制方法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2M) pH 0.2M Na2HPO4/ml 0.2M NaH2PO4/ml 7.0 61.0 39.0 7.7 89.5 10.5 7.8 91.5 8.5 Na2HPO4·2H2O分子量=178.05 0.2M溶液含35.61g/L Na2HPO4·12 H2O分子量=358.22 0.2M溶液含71.64g/L NaH2PO4·H2O分子量=138.01 0.2M溶液含27.6g/L NaH2PO4·2H2O分子量=156.03 0.2M溶液含31.21g/L

最全的常用有机溶剂参数表

溶剂危害性分类 一类溶剂:应避免 致癌物;备受怀疑的致癌物;环境危害物 二类溶剂:设定残余量,限量使用 非基因性动物致癌物;可能导致不可逆中毒,比如神经性中毒,畸形;可能导致其他可逆性中毒 三类溶剂: 低毒 对人体有潜在毒性,可以接触,但不超过50mg/day。 Solvent Other Names Structure Class Acetic acid Ethanoic acid CH3COOH三类溶剂 2-Propanone Acetone CH3COCH3三类溶剂 Propan-2-one Acetonitrile CH3CN二类溶剂 Anisole Methoxybenzene三类溶剂 Benzene Benzol一类溶剂 n-Butyl alcohol 1-Butanol CH3(CH2)3OH三类溶剂 Butan-1-ol sec-Butyl alcohol 2-Butanol CH3CH2CH(OH)CH3三类溶剂 Butan-2-ol Butyl acetate Acetic acid butyl ester CH3COO(CH2)3CH3三类溶剂 tert-Butylmethyl ether2-Methoxy-2-methyl- propane(CH3)3COCH3三类溶剂Carbon tetrachloride Tetrachloromethane CCl4一类溶剂 Chlorobenzene二类溶剂Chloroform Trichloromethane CHCl3二类溶剂 Isopropylbenzene Cumene 三类溶剂 (1-Methyl)ethylbenzene Cyclohexane Hexamethylene二类溶剂 1,2-Dichloroethane sym-Dichloroethane CH2ClCH2Cl一类溶剂

各种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各种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PH=PKa+lg([a]/[b]) K1=7.52X10-3, K2=6.23X10-8, K3=2.20X10-13. ? 设磷酸磷酸二氢钾浓度为C1 磷酸氢二钾浓度为C2 pH=pK-lg(C1/C2)=7 这里的pK是7.2(这个值只适用于磷酸二氢根/磷酸氢根缓冲对,公式是通用的) 解得C1:C2=1.585(mol比)磷酸的二级电离常数)Ka,求出PKa,然后根据公式可以算出磷酸二氢钾与磷酸氢二钾的浓度比C1:C2。 这时混合物中P的质量分数为(31/136×1.585+31/174×1)/(1.585+1)=20.87% 混合盐的质量比136×1.585:174×1=215.56:174 10mg/20.87%=47.916mg (47.916/(215.56+174))×215.56=26.51mg (47.916/2.575)×174=21.40mg 应取磷酸二氢钾26.51mg 磷酸氢二钾21.40mg 用蒸馏水稀释至1L 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38.0g,与磷酸氢二钠5.04g,加水使成10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2.0) 甲液:取磷酸16.6ml,加水至1000ml,摇匀。乙液:取磷酸氢二钠71.63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取上述甲液72.5ml与乙液27.5ml混合,摇匀,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2.5) 取磷酸二氢钾100g,加水800ml,用盐酸调节pH至2.5,用水稀释至1000ml。 磷酸盐缓冲液(pH5.0) 取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一定量,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5.0,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5.8) 取磷酸二氢钾8.34g与磷酸氢二钾0.87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6.5) 取磷酸二氢钾0.68g,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5.2ml,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磷酸盐缓冲液(pH6.6) 取磷酸二氢钠1.74g、磷酸氢二钠2.7g与氯化钠1.7g,加水使溶解成400ml,即得。

常用溶剂沸点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二、定义色谱法(Chromatography):利用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 *经验性学科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不同以及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当两相相对移动时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重新分配结果使混合物得到分离。 两相中固定不动的一相称固定相(Stationaryphase)移动的一相称流动相(Mobilephase)携带样品流过整个系统的流体。 色谱发展史◆年前俄国的植物学家Tswett创立了色谱法。 由Tswett创立的色谱法分离效率低分离时间长根据样品的不同一般分离需要几小时至几天。 ◆世纪年代至年代初先后出现了纸色谱(paperchromatography,PC)和薄膜色谱法(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 特点:较经典色谱法简单、分离时间短样品量要求小。 ◆年James和Martin提出了气相色谱法(gaschromatography,GC)特点:以气体作为流动相。 应用范围广泛受到人们重视。 但对不易气化和热不稳定性差的化合物难以分离。 ◆世纪年代后期由于新型色谱柱填料的高压输液泵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的出现发展出了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

液相色谱: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适用于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析流动相具有运载样品分子和选择性分离的双重作用*LCGCCE:泳毛细管电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又叫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分析方法之一。 SFC:supercriticalfluidchromatography超临界流体色谱。 一、液固吸附色谱(一)分离原理(二)常用吸附剂(三)吸附剂和流动相的选择经典液相色谱(一)分离原理各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利用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吸附中心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而实现分离(二)常用吸附剂:多孔、微粒状物质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硅胶结构:内部硅氧交联结构→多孔结构表面有硅醇基→氢键作用→吸附活性中心特性:)与极性物质或不饱和化合物形成氢键物质极性↑吸附能力↑→强极性吸附中心不易洗脱)吸水→失活→~OC烘干分钟(可逆失水)→吸附力最大→OC烘干(不可逆失水)→活性丧失无吸附力适用:分析酸性或中性物质氧化铝碱性氧化铝pH~适于分析碱性、中性物质中性氧化铝pH>适于分析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酸性氧化铝pH~适于分析酸性、中性物质聚酰胺氢键作用氢键能力↑强组分越后出柱(三)吸附剂和流动相的选择:依据被测组分、吸附剂和流动相的性质被测组分性质(极性大小):烃<<羧酸醇吸附剂的活性:吸附剂的活性↑大对被测组分的吸附能力↑强强极性物质选择弱吸附剂弱极性物质选择强吸附剂流动相的极性:流动相极性↑大对被测组分的洗脱能力↑大“相似相溶”原则:根据组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48901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干燥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第三类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

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 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除上述这三类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这些溶剂尚无基于每日允许剂量的毒理学资料,如需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溶剂,必须证明其合理性。 一些溶剂因为种种原因总是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如果对溶剂的使用目的没有什么影响的话,可直接使用。可是在进行化学实验和进行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时,必须将杂质除去。虽然除去全部杂质是有困难的,但至少应该将杂质减少到对使用目的没有妨碍的限度。除去杂质的操作称为溶剂的精制,故溶剂的精制几乎都要进行脱水,其次再除去其他的杂质。 1.溶剂的脱水干燥: 溶剂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在溶剂制造,处理或者由于副反应时作为副产物带入的,其次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潮也会混入水分。水的存

常用有机溶剂沸点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猋??瓌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2埬q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4Z扖趹敍蠁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gi懩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_錣毬悭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腦吨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聮鬿杰廸竐 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员婷疋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抒潣鞦 ?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乽O 琳盬L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採 7麓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適赽K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e?糕€69C'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uo蓞乑棒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笒彠M 若烊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q=8v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狸僪 J>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鎓橌 蠿滗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淥曌瀕檙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圤覇?_H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陻t 5W=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崌鶫駱 皜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刣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眈踂鼀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秿?-+訑

常用溶剂极性表

常用溶剂极性表

二: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 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

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强刺激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 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水100 略略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一、第一类有机溶剂: 1、三氯甲烷 2、1,1,2,2,-四氯乙烷 3、四氯化碳 4、1,2二氯乙烯 5、1,2二氯乙烷 6、二硫化碳 7、三氯乙烯 8、苯 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1、丙酮 2、异戊醇 3、异丁醇 4、异丙醇 5、乙醚 6、乙二醇乙醚 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8、乙二醇丁醚 9、乙二醇甲醚 10、邻—二氯苯 11、二甲苯 12、甲酚 13、氯苯 14、乙酸戊酯

15、乙酸异戊酯 16、乙酸异丁酯 17、乙酸异丙酯 18、乙酸乙酯 19、乙酸丙酯 20、乙酸丁酯 21、乙酸甲酯 22、苯乙烯 23、1,4—二氧杂环己烷 24、四氯乙烯 25、环己醇 26、环己酮 27、1—丁醇 28、2—丁醇 29、甲苯 30、二氯甲烷 31、甲醇 32、甲基异丁基甲酮 33、甲基环己醇 34、甲基环己酮 35、甲丁酮 36、1,1,1—三氯乙烷 37、1,1,2—三氯乙烷 38、丁酮 39、二甲基甲酰胺 40、四氢呋喃 41、正己烷 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三、第三类有机溶剂 1、汽油 2、煤焦油精 3、石油醚 4、石油精 5、轻油精 6、松节油 7、矿油精 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 大类: 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 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 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 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 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 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 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 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 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配制

找本实验书一般都有 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2mol/L) pH值;0.2mol/LNa2HPO4溶液(mL);0.2mol/LNaH2PO4溶液(mL)5.8 ;8.0;92.0 5.9 ;10.0 ;90.0 6.0;12.3 ;8 7.7 6.1 ;15.0 ;85.0 6.2 ;18.5 ;81.5 6.3 ;22.5;7 7.5 6.4 ;26.5 ;73.5 6.5 ;31.5 ;68.5 6.6 ;3 7.5;62.5 6.7 ;43.5 ;56.5 6.8 ;49.0;51.0 6.9;55.0 ;45.0 7.0 ;61.0 ;39.0 7.1 ;67.0 ;33.0 7.2 ;72.0 ;28.0 7.3 ;77.0 ;23.0 7.4 ;81.0;19.0 7.5 ;84.0 ;16.0 7.6 ;87.0;13.0 7.7 ;89.5;10.5 7.8 ;91.5;8.5 7.9 ;93.5 ;7.5 8.0;94.7 ; 5.3 NaH2PO4?2H2O:Mr=178.05,0.2mol/L溶液为35.61g/L; NaHPO4?12H2O:Mr=358.22,0.2mol/L溶液为71.64g/L; NaH2PO4?2H2O:Mr=156.03,0.2mol/L溶液为31.21g/L; NaH2PO4?H2O:Mr=138.01,0.2mol/L溶液为27.6g/L。 1.甘氨酸-盐酸缓冲液(0.05M) X ml 0.2M甘氨酸+Y ml 0.2M盐酸再加水稀释至200ml pH X/ml Y/ml pH X/ml Y/ml 2.2 50 44.0 3.0 50 11.4 2.4 50 32.4 3.2 50 8.2 2.6 50 24.2 3.4 50 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