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市中医院庆祝建院五十八周年

有奖知识征答

1、本溪市中医院服务品牌是:

A 千年一脉

B 杏林春暖

C 继承创新

D 绿色医疗

E 以上都不对

2、中医学的基本特征是:

A 整体观念

B 辨证论治

C 急则治标

D 缓则治本

E 以上都包括

3、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金匮要略》

E 《千金要方》

4、中医药具有的特色优势是:

A 简单

B 方便

C 价廉

D 有效

E 以上全是

5、下列不属于中医五脏的是:

A 心

B 肺

C 肝

D 胃

E 肾

6、下列哪项是旧时对医生的称呼:

A 杏林

B 梅林

C 梨园

D 桃李

E 以上都不对

7、阴虚证患者的典型面色应是:

A 满面通红

B 两颧潮红

C 面红若妆

D 面青颊赤

E 面部发青

8、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

A 东罗马帝国时期

B 印度孔雀王朝

C 中国唐朝

D 日本德川时代

E 以上都不对

9、《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A 张仲景

B 扁鹊

C 华佗

D 孙思邈

E 李时珍

10、肾与膀胱病变可反映在舌的什么部位上:

A 舌尖

B 舌根

C 舌中

D 舌侧

E 以上都不对

11、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中医上认为这是: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

12、下列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 营气

B 卫气

C 宗气

D 元气

E 精气

13、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下午

C 后半夜

D 中午

E 傍晚

14、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

A 有无少气懒言

B 有无神疲乏力

C 是否出现寒象

D 小便是否清长

E 以上都不对

15、胃气上逆可导致的临床表现有:

A 呕吐

B 嗳气

C 呃逆

D 恶心

E 以上都是

16、从冬至到夏至的气候变化是:

A 阴长阳消

B 阴消阳长

C 阴阳互长

D 阴阳俱消

E 以上都不对

17、月经病的主要病因包括:

A 外感六淫

B 内伤七情

C 房劳多产

D 饮食不节

E 以上都包括

18、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 寒与热

B 上与下

C 动与静

D 邪与正

E 以上都适宜

19、下列何项不属于劳逸损伤:

A 劳力过度

B 饮食过度

C 安逸过度

D 劳神过度

E 以上都是

20、脉来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者为:

A 动脉

B 长脉

C 滑脉

D 数脉

E 弦脉

21、久病咳喘、痰清稀色白、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虚,证属:

A 肺阴不足

B 肺气虚

C 心气虚

D 脾气虚

E 肾气虚

22、病人口淡乏味,常提示:

A 肝肾阴虚

B 心气不足

C 脾胃气虚

D 胃阴不足

E 肺气不足

23、观察舌苔辨邪之深浅,主要依据是:

A 苔之厚薄

B 苔色之深浅

C 苔之腐腻

D 苔质老嫩

E 以上都不对

24、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为:

A 气滞

B 气闭

C 气脱

D 气陷

E 气虚

25、忧伤过度则易:

A 伤肾

B 伤肝

C 气下

D 气上

E 气结

26、中医常讲的"盗汗"是指:

A 入睡后不自觉地出汗

B 白天在没有劳动或活动时出汗

C 受惊吓出汗

D 出虚汗

E 以上都不对

27、"百岁神医"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他是用什么导尿的:

A 竹签

B 苇管

C 葱管

D 竹笋

E 秫秸

28、《内经》把中医分为两种:"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中医"治未病"的函义是:

A 没病时要注重疾病预防

B 生病要及时治疗防止加重

C 疾病痊愈后要防止复发

D 没病平时也要常吃中药

E A+B+C

29、情志郁结所致胁痛的表现是:

A 胀痛走窜

B 灼痛

C 绞痛

D 隐痛

E 酸痛

30、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证范畴,它常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包括:

A 吃得多

B 喝得多

C 尿得多

D 体重减少

E 以上都包括

31、下列不隶属传统中医学养生保健范畴的是:

A 太极拳

B 口服营养素

C 穴位按摩保健

D 气功

E 针灸减肥

32、人们常把中医学称为"岐黄之术",所谓"岐黄"实际是指:

A 两处地名

B 两个人名

C 两味中药

D 两种疗法

E 以上都不对

33、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其配伍关系是:

A 相须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恶

E 相反

34、中医医圣:

A 华佗

B 扁鹊

C 张仲景

D 吴谦

E 宋慈

35、中医补肾治疗时,对于肾阴虚患者可选用:

A 金匮肾气丸

B 归脾丸

C 逍遥丸

D 消渴丸

E 六味地黄丸

36、五味是指药物的:

A 五种作用

B 部分味道

C 最基本滋味

D 全部味道

E 以上都不对

37、下列哪个不是中医药的治疗手段:

A 针灸

B 推拿

C 刮痧

D 火罐

E 微创手术

38、下列有关中医药的言论哪个是正确的:

A 中医药是一门伪科学

B 继承中医药是中国人盲目崇古的心理

C 中医药有效都是因心理暗示作用

D 中药天然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E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数千年的劳动实践、与疾病抗争经验积累的结果,它是独特而系统的科学理论和诊疗方法

39、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是:

A 寒邪

B 湿邪

C 热邪

D 风邪

E 暑邪

40、甲型流感的临床症状是:

A 发热

B 咳嗽

C 疲劳

D 食欲不振

E 以上都是

41、钙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元素,一天中最好的补钙时间是:

A 上午

B 下午

C 晚上

D 中午

E 凌晨

42、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地龙"是指:

A 蜈蚣

B 蚯蚓

C 蛇

D 蝎子

E 以上都不是

43、对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在家庭的养生保健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 中医药简单方便的服务手段和方式适宜在社区为居民开展上门服务

C 中医药价廉有效,满足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

D 中医药在社区康复和老年性、慢性疾病的防治上具有明显特色优

E 广大群众普遍对中医药没有需求

44、预防肿瘤应该:

A 加强营养

B 多吃些保健品

C 定期检查身体,早发现,早治疗

D 预防性吃药;

E 注意起居;

45、具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是

A 香薷

B 紫苏

C 桂枝

D 生姜

E 天麻

46、下列果蔬中不具有滋润肌肤,消除皱纹作用的是:

A 丝瓜

B 西瓜皮

C 西红柿

D 冬瓜

47、下面几种吃法对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最高的是:

A 煮

B 蒸

C 冲泡

D 炒

E 生吃

48、下列不属于补血食品的是:

A 鸡血

B 鸡肝

C 黄鳝

D 金针菜

E 海蜇

49、亚硝胺是食品中致癌的因素,但是可以多吃什么来抑制人体对亚硝胺的吸收和合成:

A 鱼子酱

B 火腿

C 大白菜

D 花生

50、饭后用什么漱口,下列哪种说法科学准确:

A 用清水漱口

B 用茶水漱口

C用糖水漱口

D没有区别

E 以上都不适宜

51、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这六种药物,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是:

A 砂仁

B 厚朴

C 草豆蔻

D 白豆蔻

E A+D

52、吃饭喝汤比较科学的时间是:

A 饭前

B 饭后

C 饭中

D 不分先后

E 以上都不是

53、以下食物中不适合腹泻患者食用的是:

A 山药

B 乌梅

C 蚕豆

D 香蕉

E 石榴

54、通常,人们把哪种水果和冰糖蒸后食用,用以治疗咳嗽:

A 苹果

B 菠萝

C 梨

D 樱桃

E 苹果

55、踝关节扭伤,应该:

A 先热敷,后冷敷

B 先冷敷,后热敷

C 不分先后

D 只能冷敷

E 只能热敷

56、下列食物或药物不适合于风寒型咳嗽患者的是:

A 生姜

B 葱白

C 柿子

D 橘饼

E 金橘

57、熬骨头汤时加入少量什么调味品能增加骨中钙的溶解度:

A 糖

B 醋

C 味精

D 酱油

E 黄酒

58、咽喉肿痛患者不适合吃:

A 草莓

B 羊肉

C 鸭蛋

D 橄榄

E 萝卜

59、下列用于美白去斑的方法是:

A 白茯苓研末与蜂蜜调膏状,晚敷面晨洗

B 桃花阴干研末,加等量研末的冬瓜子粉,调适量蜂蜜敷脸

C 柠檬加糖水适量饮用

D 干净的茄子皮敷脸

E 以上都是

60、目赤肿痛患者不适合吃:

A 大蒜

B 田螺

C 苦瓜

D 地耳

E 芹菜

61、以下哪种食品不适于小儿冬季补益:

A 山楂

B 大枣

C 红小豆

D 茯苓

E 何首乌

62、糖尿病的报警信号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中医和中药传承

传承中医文化,弘扬民族特色 中医也叫汉医,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被世界所接受,传统中医和中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和中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和中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五千年以上,中医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研究中医药也就是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医药和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美术多学科密不可分,只要地球存在,只要中国存在,只要中国人存在,中医就要传承下去,努力加以研究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有“上工治未病”的记载,此后近两千年来,这一思想在医与儒、道、佛三家交叉、逐步发展,形成今天的养生学说。养生学说的内容丰富,为中国人种的繁衍、疾病预防、强身健体、健康长寿起到了重要作用,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以农村为重点”。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有八亿人口。农民的疾病得到治疗,才能讲中国人的疾病普遍得到治疗;农民

得到健康,才能讲中国人身体普遍健康。这一思想来源于毛泽东老人家,当为永恒之真理。 “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国农村的很多地方还不富裕,需要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中医的一些单方、验方和针灸、推拿按摩及民间的一些疗法,在临床上有着较好的疗效,方便价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仅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亦是今后研究的课题之一。 “中西医并重”。中西医两科是不同的科学体系,在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的理论和思维角度存在差异。西医在诊断、各科手术等方面存在优势。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各科理、法、方、药较为完备,遣方用药灵活,仅验方的数量就在数百首以上,内、外、妇、儿等各科多病种均有独到的治法与方剂,很多验方治愈率是西医无法达到的,例如妇科的调经、不孕,外科对疮痈、湿疹的治疗,皮科对扁平疣、牛皮癣的有效方剂等。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等很多领域,西医仍然是空白。两科在临床上互补,中西医结合,疾病的治愈率会远远高于纯西医。中医是国粹,虽然有些问题目前还解释不清楚,但要努力研究、传承下去,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得到合理的诠释。西医是世界性的,及时吸收国外西医在理论、治疗方法、药物和仪器上的最新科研成果,用于我国临床,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已是共识。“中西医并重”这一思想

中医药核心期刊汇总

中医药核心期刊汇总 中医药核心期刊有哪些?小编就将这段时间认真搜寻的得到的信息,汇总出来,呈现给大家,希望对给为亲们有所帮助! 1、中华医学杂志:【周刊,变为周刊以后影响因子有一定的下降,最新的为0.461,中文版本,英文摘要,杂志编辑委员会由生物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一般两个月内回复,加上审稿时间,周期较长】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为《医学争鸣》,双月刊,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0.385】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科技部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半月刊,影响因子0.538】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424,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药学和中国医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总体上来讲,军医大学学报所刊的论文内容差别不大】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主要报道本校各学科国内领先或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诊疗经验。月刊,影响因子0.513】 6、解放军医学杂志:【是全军卫生系统最高级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578】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由北京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双月刊,影响因子0.627】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刊发约300篇文章(不包括短篇报道),其中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占80%以上,影响因子0.402】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双月刊,影响因子0.481】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762】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半月刊,以国内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及新技术、新成果等为主要内容,影响因子0.400】 12、复旦学报。医学版:【复旦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518】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近期,千华翻译公司翻译了一批中医文献,现将我们搜集的部分有用的资料共享如下: 2007年1O月,世界卫生组织(WH0)西太区颁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Terminologies 011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Region)。这一标准的颁布,使得中医术语翻译的规范化进程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这一标准也将有助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传统医学发展的里程碑”。然而,从学科自身发展角度而言,这一新的国际术语标准并非一成不变,WHO有关官员表示在今后实践中将对此标准不断修改与完善,使术语的翻译能更准确地将中医文化体现出来。现从经络部分就中医术语的翻译和文化传承进行粗浅探索。 1 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经络部分的翻译和文化传承 1.1 十二经脉的翻译与文化传承:十二经脉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而命名的。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十二经脉的翻译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meridian(LI);足阳明胃经:stomachmeridian(ST);足太阴脾经:spleenmeridia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 meridian(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meridian(BL);足少阴。肾经:kidlleymeridia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PC);手少阳三焦经: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GB);足厥阴肝经:liver meridian(LR)。从上述翻译中可以看到,WH0西太区在翻译这些术语时,主要是由“脏腑名称”+“经脉名”构成。这种方法简便、方便交流,但这样翻译明显有遗漏。如“lung meridian(LU)”的翻译中,看不到“手太阴”的翻译。《灵枢·经脉》中对十二经脉的命名采用“脏/腑+手/足+阴/阳+脉”的形式命名。该命名形式,主要是在继承和保留“手/足+阴/阳+脉”格式的基础上,将脏腑名置于手足阴阳之前,增加了脏腑的元素,体现了经脉理论和脏腑理论的融合。所以,我们看到每一经脉的名称均依据分布于手足内外、所属脏器的名称和阴阳属性命名。为了准确、毫无遗漏的传递这些术语信息,笔者建议应以“脏或腑+经脉名称+of+手或者足+阴阳”的格式翻译,具体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 ofhand.taiyi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hand.yangming(LI):足阳明胃经:stomach meridian offoot.yangming(ST);足太阴脾经: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 ofhand.shaoyi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meridian ofhand.taiyang(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 meridianof foot.taiyang(BL):足少阴肾经:kidney meridian offoot.shaoyi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 ofhand-jueyin(PC);手少阳三焦经:sanjiao meridian ofhand.shaoyang(SJ);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 offood—shaoyang(GB):足厥阴肝经:livermeridian offood-jueyin(LR)。采用这样的格式英译十二经脉名,能够完整体现中医对十二经脉命名的全部信息。 另外,三焦的英译也与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不合。WHO西太区在《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将“手少阳三焦经”译为“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这里涉及一个很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术语“三焦”的翻译。三焦是一个特殊的“腑”,既是对人体胸腹部位及其所藏脏腑器官目的划分,又是对人体某些功能系统的概括。三焦分上、中、下三焦,主要

传承中医文化打造健康生活(精)

传承中医文化打造健康生活 ——市中医院举办第三届膏方节暨中医肿瘤科开诊大型义诊活动 11月8日,市中医院“第三届膏方节暨中医肿瘤科开诊大型义诊”在工人文化宫隆重举行,大批市民冒雨赶来参加这场传统中医药盛宴。本次膏方节得到了市领导和卫生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副市长苏梅林以及市卫生局党委书记罗祖均,局长周文萍等亲自参加该活动。在活动开幕仪式上,苏梅林副市长还现场为获得“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的中医院老专家冯文忠、严金林颁发证书,并宣布“黄石市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第三届膏方节暨中医肿瘤科开诊大型义诊活动”开始。 上午9时许,市民们就陆续来到设在工人文化宫的义诊现场。很快,冯文忠、祁朝香、罗运淑等知名老中医的诊桌前就排起了长队,夏元清、范华、何功名等十几名专家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通过“望、闻、问、切”,为每一位前来参加义诊的市民朋友量身打造他们的专属膏方。“我平时总怕冷,尤其冬天经常手脚冰凉,我这种情况膏方能调理好吗?”“我的孩子每年支气管炎发作好几次,吃膏方能有所改善么?”……咨询台前,一拨又一拨的市民纷纷驻足询问膏方的有关事宜,医务人员逐一详细解答。 据介绍,膏方历史文化悠久,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方剂,它是在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定的不同处方,经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工序,精制加工而成稠厚的膏剂,因其显著的滋补作用,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 作为传统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膏方可用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尤其是“冬令进补”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识和接受。市中医院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自2009年启动首届膏方节,大力推介中医药适宜技术,安排专人在重点时段对重点人群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精)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戴国文苏明霞许世雄王艳平李志强曾毅 (湖南省湘潭市中西结合医院湘潭 411300 我院中医整脊康复科成立于 2007年 6月, 2007年 11月成为湘潭市重点中医专科, 2008年 7月被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列为湖南省“ 十一五” 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单位。是湖南省首家中医整脊专科和全国中医整脊科示教单位。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 1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 1名, 主治医师 3名,医师 4名,副主任护师 1名,主管护师 2名, 护士 5名。现有病床 30张, 病床使用率在 90%以上。我科注重发扬中医整脊的特色优势,以中国整脊学的“ 一圆一说两论” 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无痛无创疗法, 采取上病下治, 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和医患合作八大应策,采用四维牵引调曲法诊治脊柱病及脊源性疾病患者上万人次,已成为一个中医特色突出,集中医整脊、物理治疗、针灸、康复训练于一体的特色中医专科。 一、推广整脊新理论、新技术的具体措施 1.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科建设工作。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2.重视省特色中医专科的创建和科研工作,明确了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继承人。成立了专科科研、创建办公室。 3.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9年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之机,投资 20余万元,将门诊四楼改造为专科诊室和治疗区,从布局上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为病人提供了舒适、优美的诊疗环境。 4.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培训。科室医生人手一本《中国整脊学》和一套《中国整脊学》系列教材。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配合科研课题的实施,加深对中医整脊的认识。形成严谨、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科室医生均参加了全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其中 3人次参加了中国整脊学师资班的学习。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复习课程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 王旭东,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申遗专家。主编出版《中医美学》、《医史与文明》、《中医文化导读》、《中医养生康复学》等著作与教材。在中医养生康复、中医文献、中医文化等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宗明:近些年来,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为何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问题不仅大众对此 不明,就是中医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您是中医申遗专家,

能否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王旭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进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留住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4年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2003年,我国的昆曲和古琴相继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目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正如陈至立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

传承中医国粹

传承中医国粹,共享健康生活 ——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活动金风玉露,秋高气爽,群扇挥舞,艾草飘香。为广泛普及宣传中医科学文化知识,为充分运用“中医中药中国行”的活动平台,全省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由山西省卫生厅,省中医学院主办,院团委学生会协办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园隆重举行。山西省中医学院的同学积极响应,本着“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中医,继承中医”的口号来我院积极宣传。 活动于10月27日在我院7号楼前小广场举行。场地周边中医宣传活动展板内容丰富,详细介绍了中医起源,治病理念,历史价值及特色优势。我院学生热情浏览,丰富了文化知识,了解了中医之道。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国际影响力。周恩来就曾说:“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活动现场,山西中医学院的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传统保健表演。如易筋经和八段锦等。身着武术锦服的表演者气沉丹田、飘逸大气、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断赢得在场同学热烈的掌声。伴随着《梁祝》《一剪梅》等名曲,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古典享受,古韵十足。在场同学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此同时,在临时搭建的体验场地中,我院学子纷纷参与,亲身体验了按摩、刮痧、针灸、理疗等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充分享受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场还有同学为大家讲解了人体穴位、按摩手法,治疗方法等。到场同学仔细聆听、热情咨询、活动气疯,其乐融

融。宣传人员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帮助同学了解中西医区别,祖国传统中医学,中医学的科学性等。使青年学子受益匪浅。 中医不仅是我们中华名族宝贵的科学遗产,而且是一门正在发展的东方科学。中医人士实在应为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而担忧,更为我国传统医疗产业而焦虑。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文化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像珍惜古迹那样珍惜中医,像保护国粹那样保护中医。 传承中医精髓,弘扬传统文化。通过这次活动,我院广大同学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并为大家体验我院传统中医学的博大精深提供了条件。此次活动成功的推进了我省中医药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我院同学对中华传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为推进“健康生活,和谐校园”的理念做出了重大努力!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摘要】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下仍有举足轻重的医学地位,其临床较高的实用性建立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础上。本文将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念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现代服务中的优势以及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现代发展相互结合。其次,拓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创新模式,内容包括建立中医药健康社区、保证公民主体性、提升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以及提高非政府部门的主动参与性四方面内容。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创新 伴随社会的进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与其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形成了我国医疗界独具一格的意识形态与生命观。保证当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扬,就要求我们孜孜不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方式进行创新,这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木本水源。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经历数千年的岁月

积淀不断传承并积极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与知识,将道家、儒家等各个领域的思想融会贯通,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不断升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自然观、生活观与健康观。我国中药局颁布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明确提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调和致与中天人合一等方面,其整体观可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概括[1]。创新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的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就是中医药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有价值的实践结果进行传播的 过程。不难看出,实践中的论证、启发与完善赋予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新的活力。中医药文化贯通古今,其核心价值包括医疗中的辨证论治、整体施治以及人文上的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等,育人以情,授之以渔,培养了古往今来中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 2.1 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 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始终将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作为主要内容,并补充了市场的配置。例如,中医院以及中医卫生社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公众使用与分享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公共产品作用界限进行明确规定。传统公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精)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市中医院庆祝建院五十八周年 有奖知识征答 1、本溪市中医院服务品牌是: A 千年一脉 B 杏林春暖 C 继承创新 D 绿色医疗 E 以上都不对 2、中医学的基本特征是: A 整体观念 B 辨证论治 C 急则治标 D 缓则治本 E 以上都包括 3、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金匮要略》 E 《千金要方》 4、中医药具有的特色优势是: A 简单 B 方便 C 价廉 D 有效 E 以上全是 5、下列不属于中医五脏的是: A 心 B 肺 C 肝 D 胃 E 肾 6、下列哪项是旧时对医生的称呼: A 杏林 B 梅林 C 梨园 D 桃李

E 以上都不对 7、阴虚证患者的典型面色应是: A 满面通红 B 两颧潮红 C 面红若妆 D 面青颊赤 E 面部发青 8、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 A 东罗马帝国时期 B 印度孔雀王朝 C 中国唐朝 D 日本德川时代 E 以上都不对 9、《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A 张仲景 B 扁鹊 C 华佗 D 孙思邈 E 李时珍

10、肾与膀胱病变可反映在舌的什么部位上: A 舌尖 B 舌根 C 舌中 D 舌侧 E 以上都不对 11、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中医上认为这是: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 12、下列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 营气 B 卫气 C 宗气 D 元气 E 精气

13、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下午 C 后半夜 D 中午 E 傍晚 14、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 A 有无少气懒言 B 有无神疲乏力 C 是否出现寒象 D 小便是否清长 E 以上都不对 15、胃气上逆可导致的临床表现有: A 呕吐 B 嗳气 C 呃逆 D 恶心 E 以上都是

2018年中医医院传承中医国粹不负青春年华演讲稿

2018年中医医院传承中医国粹不负青春年华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医国粹不负青春年华。 对于来自中医医院的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提到中医,我们会想到什么? 有人会想到东汉“外科圣手”华佗,有人会想到唐代尊为药王的孙思邈,有人会想到明代《本草纲目》的编撰者李时珍,还有人会想到针灸、火罐、三伏贴、膏方等等。没错,这就是,从古至今我们印象中的中医。 18年7月,当我第一次来到xx市中医医院时,“悬壶于此求济世,妙手到处祁回生”这两行字映入我的眼帘,这不就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最初的梦想吗?走进中医院,处处弥漫浓浓的医药文化底蕴,让人肃然起敬。能够让自己的青春与梦想沉浸在这里,我无比欣慰。正如中药,用时间和热情的“煎”与“熬”,发挥自己最大限度的价值,这不正是启示我们医务人员,需要用时间来沉淀自己、用青春见证梦想吗?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是我的梦想,也是每位医者的共同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铺开,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作为一名中医人,在这一历史时期,既见证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振兴发展之路,同时也见证了中医药深入基层的便民惠民之举。 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到张亭栋奠基砒霜治疗白血病摘得求是奖,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取得一次又一次突破,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医药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从中捷中医中心和中法中医药中心的成立,到加拿大针灸国际传承基地的设立,中医药东出西进,南征北战,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从习总书记考察西安中医馆到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热爱中医药的习总书记不仅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铁杆中医粉”的立场,更是将中医药当作了一张中国外交名片。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18年,要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迎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春风,唱着中医药振兴与发展的主旋律,我们中医医院也迎来了冲破发展瓶颈、大步跨越前进的春天。 18年,我院整合医疗资源,启动“三堂一室”建设和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中医文化意义及现状

中医传统文化对当今人们地生活地作用和意义 近一百多年来,面对列强地坚船利炮,国门轰然打开,国人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医地信心逐步丧失,乃至达到对传统进行不遗余力地批判并欲全盘西化地地步.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在批判传统文化地同时,亦对中医颇有微词,进行了抨击,并引发了几次中西医论争;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解放初期,中医也曾受到不公正地对待;乃至今天,近来竟有人在网上发起让中医退出医疗体制地签名活动,可见歧视、废止中医地活动在近现代中国一直未断.这一现象说明相当一部分国人还存在严重地文化自卑心理,中华民族地文化自觉、文化认同还远远没有形成共识.那么,作为仅存几项传统文化之一地中医学在今天其价值如何?究竟有无存在地必要?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回答,并进而探讨中医学地未来发展前景. 一、中医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复兴中地作用 作为中华文明瑰宝地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惟一地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地传统科学技术.中医学在发展地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地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自然和人文学科地知识,同时又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地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如果从阴阳地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中儒家突出乾阳刚健、自强不息地精神,偏重于“阳”;道家强调阴柔地归藏、包容功能,以贵柔尊、自然无为、致虚守静为“道”,偏于“阴”,

那么中医学则是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注重“阴阳和合”,阴阳并重,兼蓄儒道两家之精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传统文化地复兴离不开中医学地振兴,而中医学地复兴无疑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地一个重要途径,中医学能够重现昔日辉煌也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地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中医学地复兴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地复兴地一个引擎,能够为中华文化精神地复兴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而中华文化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地内核,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地源泉,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垂续至今地重要保证. 中医药学地科学体系融会医学、天文、地理、人文、哲学等知识,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其理论原理和方法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作用和价值.今天地中国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可以挺直腰杆做自己地主人,有足够地自信来面对自己地历史文化.自然,我们也应有足够地勇气面对中医现实存在地问题,直面中医今天所处地困境,以足够地时间、以宽容地态度来继承和发展中医.中医也将对人类文化地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它通过“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一浅显地道理向世人证明了文化多样性地合理性,让世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地魅力所在. 二、中医为人类提供另一种科学范式 在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中,最能充分体现传统系统思维特色地就是中医学.中医一开始就将人视为天地人大环境中地一个子系统,将人体本身视为一个有机地整体,看成是与天地自然相感应地小环境、小宇宙,这是

传承中医药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解说毛主席曾经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曾盛赞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推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最佳载体,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古老而神奇的中医药学,激发他们爱科学、懂科学,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共同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建成于2010年,占地面积6300㎡,陈列展出面积4100㎡,年接待量24000人次。博物馆由序厅、校史馆、中国医史馆、中药标本馆组成,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旨在弘扬华夏文化,展示国医辉煌,增加民族自信,启迪后昆智能,弘文励教,道业两昌。 走进博物馆,穿越神农尝百草、医圣张仲景、李时珍采药三幅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绘,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校史馆。校史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史料展示了我校在“厚德博学济世日新”的校训指引下,50多年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 走过五十年悠悠校史,中国医史馆以古朴、厚重的风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医史馆以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中国医史、安徽医药(北华佗,南新安)和芜湖近代医药发展三部分。中华医药起源于远古,经历了早期的医药卫生实践、初步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医药学的全面发展、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等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2009年,包括我省“新安医学”研究领域奠基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内科”第十四代传承人——李济仁在内的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包括民族医药)的老专家获得了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提起李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彰显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必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从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视扶持以及中医药人才储备培养现状着手,探讨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以及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医药人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 1 中医药文化概念及其建设和传承 何谓中医药文化?首次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含义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 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 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1]。 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陆续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我国在2008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010年针灸率 先申遗成功。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视的,而中医药也正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可。 2 中医药人才储备和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各级中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减小,部分中医医院领导

传承中医演讲稿

传承中医演讲稿 全民健康中医复兴人人知医天下无医 ---大医传承 导读:一直有人问我大医传承是什么?大医传承目的是什么?大医传承传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医传承?今天我把大医传承的演讲稿找了出来,相信大家读完以后会对大医传承有一个新的认识。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先生们:你们好! 我们必须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现实:全国人口总数的95%是有病的人!任何国家政府都无力支付这笔医疗费用!这种状况正在逐年增长。面对这个健康危机怎么办?这是人人的问题,人人都有责任去思考怎么办? 这个健康危机是从哪里来的?会是什么恶果?怎样去解决,政府在思考,医学界在思考,人民也在思考。今天我们没时间说造成健康危机的历史原因。我想只用一句话说:我们离开自然规律越远,我们的灾难便越多。医学离开生命规律越远,疾病便越来越多!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回归自然!我今天说的回归自然不是复古,不是离开文明!不是!是文化的复兴,人类文明的大发展,诠释生命本能的中医学问世。 提到中医,我们不能不提到近百年中医遭到的三次封杀,五十年改造。这四个事件看似没有联系,然而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有一股势力在操纵着这一切行为。今天我

不讨论这个问题。我只想问一句:全国中医院有多少位中医还在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治病?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朋友们对中医还留有几分自信?还有几分感情?我们今天也 不讨论这些。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今天中医的局面是昨天造成的。我们不知道昨天的原因怎么能知道如何改变今天、创造明天的新格局呢?请诸位注意:我们把精力放在创新,不在于惩旧! 这十数年来,特别是科技部贾谦教授开始做中医药发展及战略研究课题以来,我便听到“挽救中医”、“思考中医”、“救救中医”。其实,一个文化体系的兴衰,自有它自身内在的原因在,任何神仙皇帝也不可能生杀一个文化体系。中医也一样。封杀也罢,改造也罢,无论阴风鬼火,暗剑明枪,中医以其五千年的根文化,没有任何动心任性,在五十年默默的思考,在冻土中孕育着生机,等待着泰来,静待着春信。“构建和谐社会”,“科学治国”,“自主创新”,“春风”已经发动!一个新的中医体系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高疗效,低成本,无药源性疾病,无医源性疾病,无终身服药疾病,无不可治的疾病,而且一方多治、多人一方。中医出现了融合中医大小流派、各个辨证体系的,医家认识自己、能说明白自己,也能使人人明白中医是怎么治病、是怎么治愈病的系统理论。而且穿越地域,无分时序、国界、人种,世界人类所共同的生命本能医学。同时中医传统的传承方式比之分科

《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前言

《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 前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兴与盛、强与弱全在于不同文化的不同特质。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一脉如魂,历久弥新。其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代代相传,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和为贵”,贵在使社会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准则;“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等等。我们通常说的“仁和精诚”,就渗透在这些理念之中。 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深烙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印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充实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实际内容。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与儒学的仁义道德一致,称为“仁术”;儒家还以医家治病的道理与治国的道理相一致。韩愈《杂说》、顾炎武《日知录》都以医学之事比附天下政事。医学为儒家所看重,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甚

至有“十儒九医”之说。仅以宋代儒林为例,政治家王安石、文学家苏东坡、科学家沈括、理学大师朱熹等,皆通晓医学。 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展示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作为中医医院,我们责无旁贷。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医院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是医院全体员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观念。《大冶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编写指南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结合我院文化、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管理和大冶地域文化,编写而成。相信《读本》的问世,对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规范诊疗行为,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归属感,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将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编写《读本》之际,恰逢中央办公厅向社会公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对我们编写《读本》无疑是极大的帮助和提高,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进一步充实了《读本》的内容,提升了《读本》的含金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匆促, 《读本》存在错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以便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 【关键词】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就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但随着西医药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受到极大地影响和冲击,中医药理论、中医医疗模式、中医药灵验秘方及相关成果、中医药人才等面临严重挑战,特别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中医教育、科研、医疗模式、宏观管理等关键因素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1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失去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医药传承的根本。中医药理论是经历代医家的实践探索,系统总结而形成的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的完整医学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脱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谈中医药继承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教育是基础。目前,全国有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1],为国家培养约27万中医人才2],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发挥了先导和基地作用。但是,近些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受西医教育思想、模式的影响,基础教育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教育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据了解,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越来越趋同于西医院校,削减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弱化中医经典内容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已成为一种趋势。院校教育普遍重视外语、计算机、植物化学、解剖等课

程的教学。基础课程设置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比例越来越大,古汉语、中医传统理论(中医经典着作)等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低,并且将中医、中药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割裂了水乳交融的中医药学。中医院校这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改革实践,违背了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培养不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其结果只能造成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看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着作,望、闻、问、切等中医临床硬工夫更无从谈起。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医药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化。 2研究思路和方法背离了中医药科研的发展方向 中医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历经数千年临床实践的验证,其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科学。中医药历来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理论发展的未知领域,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理论反而受到质疑、创新性成果越来越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医药科研思路违背了自身发展规律。 近代科学在确立其主导和统治地位过程中,方法论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医学与西医学最根本的区别,是各自文化背景所导致的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医讲整体观、辨证论治,西医讲病因、病理、病位;中药讲性味归经,西药讲杀毒灭菌。中医药科研应按中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思维方式,确定正确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推进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做好中医药 文化的传承 沛县中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医院创建于 1956 年,医院开放床位700张,在职职工650人,其中卫技人员 529人,硕士研究生 17 人,高级职称 56 人,省市级名中医 4 人。开放床位 800 张,开设病区 18 个,建有层流手术室 8 间,ICU病房 1 个,血液净化中心 1 个。设置 26 个临床科室,13 个医技科室。拥有国家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1 个(康复科),省中医重点专科 1个(脑病科),市中医重点专科 3 个(肿瘤科、糖尿病科、肝病科)。先后荣获“全国中医医院典型单位”,“江苏省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州市文明单位”,“市、县两级人民满意医院”,“全县创先争优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院以黄绍峰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华佗馆”及治未病科室建设为契机,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下面是我院在华佗馆”及治未病科内涵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基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单用且面积 16平方,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观摩室单用且面积 20余平方,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单用且面积 30余平方,治未病科室有原来的2间诊室扩建为4个诊室。黄绍峰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华佗馆”及治未病科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等方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华佗馆配备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图书文献资料、望闻问切四诊中医示教仪器。治未病设备增加按摩床、针灸针、电针仪、灸盒、刮痧板、火罐、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颈椎牵引器等设备。 二、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情况 1、提炼黄绍峰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整理中风、偏头痛、痛风的临症心得,提炼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个。 2、建设期内发表多篇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相关论文。收集黄绍峰名老中医药专家医案、教案、讲稿、文稿、书稿、跟师笔记等30余篇。 3、治未病科室在原有开展项目的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TDP热疗、电针、针刺放血、中药敷贴等基础上新增了孕产妇盒灸、产后修复、“三伏”、“三九”穴位贴敷、微波治疗等项目。 三、人才培养情况 黄绍峰,主任中医师,从医40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症、疑难病,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现已培养形成 1 个传承梯队,由5人组成。张成贵,主任中医师,王复龙,主治中医师。孙文,主治中医师;赵欣,主治中医师;黄海强,主治中医师。卫飞,主治医师,担任治未病科负责人,擅长中医疗法各种治疗妇科疾病。 四、管理制度的建立及经费使用情况

传承中医演讲稿

传承中医演讲稿 篇一:大医传承中医文化运动演讲稿 大医传承中医文化运动演讲稿 全民健康中医复兴人人知医天下无医---大医传承 导读:一直有人问我大医传承是什么?大医传承目的是什么?大医传承传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医传承?今天我把大医传承的演讲稿找了出来,相信大家读完以后会对大医传承有一个新的认识。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先生们:你们好! 我们必须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现实:全国(世界)人口总数的95%是有病的人!任何国家政府都无力支付这笔医疗费用!这种状况正在逐年增长。(总人口95%以上是病人,每年有一千万个家庭因病返贫。)面对这个健康危机怎么办?这是人人的问题,人人都有责任去思考怎么办? 这个健康危机是从哪里来的?会是什么恶果怎样去解决,政府在思考,医学界在思考,人民也在思考。今天我们没时间说造成健康危机的历史原因。我想只用一句话说:我们离开自然规律越远,我们的灾难便越多。医学离开生命规律越远,疾病便越来越多!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回归自然!我今天说的回归自然不是复古,不是离开文明!不是!是文化的复兴,人类文明的大发展,诠释生命本能的中医学问世。

提到中医,我们不能不提到近百年中医遭到的三次封杀,五十年改造。这四个事件看似没有联系,然而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有一股势力在操纵着这一切行为。今天我不讨论这个问题。我只想问一句:全国中医院有多少位中医还在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治病?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朋友们对中医还留有几分自信?还有几分感情?我们今天也 不讨论这些。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今天中医的局面是昨天造成的。我们不知道昨天的原因怎么能知道如何改变今天、创造明天的新格局呢?请诸位注意:我们把精力放在创新,不在于惩旧! 这十数年来,特别是科技部贾谦教授开始做中医药发展及战略研究课题以来,我便听到“挽救中医”、“思考中医”、“救救中医”。其实,一个文化体系的兴衰,自有它自身内在的原因在,任何神仙皇帝也不可能生杀一个文化体系。中医也一样。封杀也罢,改造也罢,无论阴风鬼火,暗剑明枪,中医以其五千年的根文化,没有任何动心任性,在五十年默默的思考,在冻土中孕育着生机,等待着泰来,静待着春信。“构建和谐社会”,“科学治国”,“自主创新”,“春风”已经发动!一个新的中医体系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高疗效,低成本,无药源性疾病,无医源性疾病,无终身服药疾病,无不可治的疾病,而且一方多治、多人一方。中医出现了融合中医大小流派、各个辨证体系的,医家认识自己、能说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