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帆的设计理念与艺术思想二

戴帆的设计理念与艺术思想二
戴帆的设计理念与艺术思想二

戴帆的设计理念与艺术思想二

摧毁

1. 艺术就是要排除文化,不通过文化的途径来表达。文化是垂直线的产物,艺术来自水平线。艺术和死亡一样拥有自己的法规。

2. 喜欢我作品的人,其性格中必然有着冒险的意识。

3. 现代人劣币驱逐了良币;低级文化驱逐了高级文化。人们没有能力来判断什么是卑劣的、毫无价值的作品,什么是高级的、卓尔不群的作品,对于那些在艺术领域真正大胆探索如启示般闪烁的圣徒,人世间的态度是嫉妒的保留与审慎。然而对于我们期待解放的心灵,这些启示是如此的诚挚和亲近,他们构成了人类最为美妙的疯狂。

4. 不仅仅我的作品是艺术,我的所思所想,我的谈话,我的呼吸,我的目光,我的友谊与爱情,一切……,都属于艺术。我是我的实验;我是自己的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我是我自己的作品。

5. 每个人都是唯一和不可替代的,每个人都应该都可以把自己打造成艺术品。

6. 离开个体无法谈论设计和艺术,从集体出发去谈论设计与艺术除了证明集体的无能和自卑,本身就是自欺欺人的证据。

7. 每一件作品都应该创造它特有的形式,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代替这种连续的思考。作品只为它自己创造它自身的规律。设计和艺术的运动引导这些规律带入危险,或者带入毁灭,使它们破裂。每一件作品如同每一个真正的人,不是在遵守不变的形式和恒定的法则,而倾向于构筑它自己的运作规则。

8. 艺术的功能决不是为了阐明事先就明了的一个真理——或者甚至一个疑问,而是为世界产生一些还不甚明了的疑问。

9. 天才都反复说过,他们的眼睛非天才不看。

10. 与其说是思考,不如说是在旷野中被思想的闪电突然击中。

11. “死亡方程式”个展——数学有一种朴素的极端纯净的美,外表宁静冰冷的令人窒息,内部幽深复杂得让人绝望。

12. “进化批判”个展——机智、刺激、进取的智慧,追求全力突破的渴望,以及傲慢的个人主义,是邪恶和暴力的源泉,吊诡的是这些品质在人的内心中作为一种创造超越本能存在着。专横、暴虐、残

忍必须通过美丽、精致的消费经济合法化和戏剧化,惩罚与规训技术的进化与科技、权力技术的变化改进、消费经济的膨胀相互关联,如同富于变化的肌肉,来包裹住邪恶的骨架,刑罚的效果如同道德的训诫和警示不再运用于肉体,而是运用于灵魂。只有当一切达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只有当伤害中呈现的诗,将具体的象徵加温至白热化时,才有艺术。当生命填满了伤害,在虚无和相信之间进退两难的是人类,权力的机器将星尘碾碎,神光断臂的决绝只能成为烂漫、残忍的天真。

13. 设计的精神,就是反对权力对于个体表达的限制与没收。设计就是越界、走向外部,就是体验非理性,与人内心最深处、最隐秘的东西进行交流。必须制造和保持差异,使个体成为个体的一切东西进行强调。

14. 提出一个问题必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则需要从疏离的角度去审视时代的本身,

15. 与二十一世纪保持距离的人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

16. 设计就是使人摆脱文明的压抑,并把身体的潜力和思想的生长从知识打造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17. 不要读书,书是头脑的枷锁。知识在金钱和权力中织就了它的巣,知识给人类带来了那么多负担,所以今后无知应该毋庸置疑地被视为一种美德。自从我放弃了读书,放弃了和那些读书人交往之后,感觉好极了。知识的扩充和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使人变得伟大,而让人变得渺小。仅仅掌握很多知识,拥有很多文凭或者掌握很多技术的人永远不会真诚,因为他们对生命不会产生深刻的关注和猛烈的创造欲。他们所关心的,只是让生命在表面上闪闪发光,却不在乎它是否能照亮任何东西,更不会在乎它能激起何种回响。具备真正创造力的人必然未受过教育过多的污染,其意识源于一种虚空。

18. 圣僧如果不通过净化仪式就无法聆听释迦牟尼深奥难懂的神谕并明白其中奥义,人如果不净化自己就接触不到属于自己的真理。悉达多成佛之前,经过六年苦修身体变得骨瘦如柴到了崩溃的边缘,到尼连禅河中洗去了身上沉积六年的尘垢,人必须清洗并塑造自己的精神空间,社会肤浅的意识还有周围人的价值会变成你身上的污垢,你只能把他们从你的世界里清除掉。人只有在没有标准的状态中找到自己的标准,才会真正成人。灵魂、灵感是某种能够受到触动的动态的东西,应该避免让外在的某个东西控制它。一个人只有独自到达唯有他能达到,别人不能跟随他之地才能找到他自己的灵魂。当初跟随悉达多的五个苦行者以为他放弃了便都离他而去,他独自一人来到菩提迦耶的一棵毕波罗树下,断绝与外在的世界的联系,不去感觉,不为

身边所发生的事所动,盘腿而坐苦思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觉悟立身成佛,号称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展现的正是一种自身的退隐和对自己的关心与实践,人在别人眼里是可见的,但是人又是不在场的,人在别处。生活是一种区别于社会规范化和制度、禁律的艺术行为,抛弃掉那些思想包袱。生活就是艺术,一个杯子可以是艺术,为什么生活本身就不能是艺术呢?必须探索一种属于自己的生存风格,一个人一生当中不同的阶段也要探索不同的生存风格这种基于探索就是一种艺术的气质。人的价值,就在于他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因为人只有作为艺术现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将自己的作为一个艺术品来不断的塑造和实验。人必须掌握自己的灵魂,将自己的灵魂汇集,聚集在一起,人就是艺术品,是流动的、生成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

19. 艺术通过艺术家的智慧、技巧、心灵,会被证明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东西。人类只能用对永恒的嗜好来观察他们。

20. 快乐,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去生活,去呼吸,去说话。只有一种根本的快乐值得去拥有,这快乐在于拥有或思考某种更珍贵,更稀少,更坚固,更持久的事物。

21. 人的目光向内投向自身,动物与人之间之所以存在重大差别,原因在于动物不必关心它们自己。释迦牟尼是什么?他总是紧闭着双眼,

他心无旁骛,只是关心他自己的存在。全部循环和特立独行成了神圣要素的特点。这就是释迦牟尼的画像,也是人应该所具有的一个智慧的画像。人是为自己活着的,人就在自己的构造中,反思自己的本质,坚持自己应有的思想,与自己交谈,在这种反省观照自己的训练中,有某种让我们趋近于神的东西。

22. 艺术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传达知识、真理,也不是展现话语、权力;毋宁说,艺术就是要激发异质的感觉和体验。艺术的存在是时间的悬停,空间中空的空白。

23. 如果一件东西是漂亮的但不是昂贵的就不能称之为漂亮,一件漂亮的东西如果不是独一无二的将称不上奢侈。奢侈消费让产品摆脱了日常必然领域,进而摆脱了新陈代谢过程的主宰,而用于浪费,它能够实现和证明人的自主权以及人的本真存在。

24. 如果我非常厌恶某种事物,不在于它是否漂亮或者没有价值或者没有丝毫的创造力,而是在于其所透露的那股奴性让我感到对人类的绝望。

25. 设计的目标是要唤醒人追逐自由的勇气与行动。把自己交给了一个未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乃至禁区。我开始某件事情,是因为我不知道我将到达哪里,要在什么地方停顿,要在何时结束,如果预

先知道要在什么地方结束,就没有那种伴随着冒险的新鲜经验了,享受的是过程中带来的不能控制的新鲜奇妙的感觉。

26. 能创作非常奇特的人身上必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他也很容易发觉其他之人身上隐藏着的具备创造力的那些特质。而没有特殊之处的人却什么也发现不了,因为艺术只能识别艺术本身,识别天才的只能是天才。

27. 如果现在还有一种生活值得追求,那就是过度,过度的思考,过度的浪费,过度的放纵,过度的自我训练。

28. 我的设计从空无出发,绝不需要依靠作品之外任何东西的支撑。所有伟大的艺术都是不能用语言说得明白,也难以理性加以分析。

29. 人才遵循规则,天才创造规则。

30. 天才创造历史,因为天才处在历史之外,不会受到历史的局限。

31. 权力拥有者以及财富拥有者踌躇满志,最后都败给了艺术家,现在梵高家喻户晓,可谁又能记起梵高同时代的荷兰国王和荷兰首富呢?玄奥的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永恒彻底的征服时间和空间,只有艺术才能创造永恒,它是一种不同于权力体系的程序,人类如果缺

少了艺术如何能证明自己存在过呢?如同佛祖通过建筑、文字、图像的艺术来编织建构他的极乐世界一样,人类只能通过来艺术确认自身存在了。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文化的历史,思想的历史。只有艺术的迷狂才能让人类证明自己真正的存在过以至不朽。

32. 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艺术的无用——无所事事,无所企图和无忧无虑。艺术的状态极似于人类直立行走前如动物躺着无意识般混沌的深渊。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摘要: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以大量的文学著作、史书以及古物的发现为依据,对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提出见解,系统全面地整理了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脉络,并以插花的特征为纲,分为原始萌芽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兴盛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成熟完善阶段、衰微阶段及复苏阶段。虽经几度兴衰,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及人们的热爱,中国插花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风景园林插花综述中国发展史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1) 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

佐佐木叶二简介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师佐佐木叶二 ?Modern Japanese landscape architect Sasaki leaves two ?摘要: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师佐佐木叶二(以下简称“佐佐木”)。于1947年出生于奈良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是位著名的教育者和画家,哥哥是有名的诗人。 20世纪80~90年代新艺术运动的初期,他作为客座研究员在哈佛大学跟随现代极简主义景观大师彼得.沃克学习。在此期间,他在大阪设立了“风”环境咨询设计研究所。这些经验为佐佐木成功迈进景观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佐佐木叶二简介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师佐佐木叶二(以下简称“佐佐木”)。于1947年出生于奈良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是位著名的教育者和画家,哥哥是有名的诗人。1971年他于神户大学毕业后,又在大阪府立大学取得硕士学位。由于深受20世纪50~60年代大力提倡艺术景观的加勒特.爱克保的影响,佐佐木于1987年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大学学习,20世纪80~90年代新艺术运动的初期,他作为客座研究员在哈佛大学跟随现代极简主义景观大师彼得.沃克学习。在此期间,他在大阪设立了“风”环境咨询设计研究所。这些经验为佐佐木成功迈进景观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佐佐木的作品从城市公共空间到私人住宅环境,可谓多种多样,主要有:1994年基街克莱德(MotomachiCred)、1996年猿猴川艺术步道(EnkoRiverArtPromenade)、1998年HAT神户滩之滨?胁之滨(HATKobeNadanohama?wakinohama获“1999年绿色都市奖”)、1999年白雨馆(Hakun-kan)、1999年NTT武藏野研究开发中心总部( NTTMusashinoR&D cerrHills)。 佐佐木先生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 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建筑与环境除了功能、材料、物质技术等较为外在的层面,还包含文化、艺术等精神意识,及社会文脉方面的深远内涵。日本传统的枯山水园林受日本人苦行自律的性格影响,几乎摈弃了所有动态景观,也基本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鉴于此,佐佐木先生通过对传统造园元素的提炼,结合实际情况,用现代技术及造园手法,成功地创造了具有禅意的“新和风”景观。白色的条石、散置的块石、大片的沙砾、孤植的树木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场所的潜在价值被感性捕捉,并展现在众人面前,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可以说,在他的作品中,从石材到植物材料的使用,都能看到基于日本庭园的传统技术和历史记忆的强力表现。 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佐佐木先生曾经提出“景观环境为人所用、人与自然共生”的概念,这可以通过人与自然的对话来实现。在他的大部分作品里,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都被充分利用起来,以此增加使用者体验大自然魅力的场所和机会。伫立的块石,斑驳的树影,粼粼的水面,在四季流转变幻中,和着空气中植物的清香,带给人无法言状的感动,这也是佐佐木作品成功的法宝。 追求艺术化的景观深受极简主义艺术影响,佐佐木大胆使用条纹形、方形和圆形这些最简单的几何构图来进行景观塑造,并着眼于材料自身的丰富性和它们所展现的光影变幻来创造优雅的空间。在佐佐木先生看来,景观设计如同通过难以言状的语言诉说诗人内心悸动的诗歌,它能通过三维空间语言将不能言语的风景表达出来,是诗与造型合二为一的综合体。独到的设计观念及独特的表现手法使佐佐木的作品总是富有纯净隽永的诗意,无怪乎彼得?沃克曾这样通过难以言状的语言诉说诗人内心悸动的诗歌,它能通过三维空间语言将不能言语的风景表达出来,是诗与造型合二为一的综合体。独到的设计观念及独特的表现手法使佐佐木的作品总是富有纯净隽永的诗意,无怪乎彼得?沃克曾这样评价:“佐佐木的景观设计不是单纯地从机能上或生态学上创作作品,而是将景观设计看做是一种艺术刨作。” 追求人性化的景观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但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设计才是景观设计师应该追求的境界。佐佐木先生认为景观作品最终是要为使用者服务的,在表现城市特

艺术插花试题一

艺术插花试题一制题:杨宇鸿 一、填空题(共30空,×分/空,共30分) 1、按艺术表现手法,插花艺术可分为写实插法、写意插法、抽象插法三种类型。 2、插花三大基本技能:修剪、弯曲、固定。 3、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西方式插花起源于埃及,以欧美国家为代表 4.插花按花材性质分可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 5.任何造型都是由形态、质感、色彩三个要素组成。 4插花作品的命名有两种:规定命题命名、自由命题命名。 6、日本传统插花的主要花型有生花、立华、盛花、自由花。 7、中国最早的插花艺术专著叫花九锡,是唐朝朝文学家罗虬撰写的。 8、五大切花:唐菖蒲、月季、香石竹、菊花(非洲菊)、百合花 二、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植物萎蔫的主要外因是缺少(C) A.光照 B.养分 C.水分 D.乙烯 2、一般陈设在高处或几架上,需仰视观赏的插花花卉为(D)。 A.直立型插花 B.直上型插花 C.倾斜型插花 D.下垂型插花 3、剑山是( B )插花中常用的固定花材的工具。 A.日本式 B.东方式 C.西方式 4、适宜做焦点的材料是(A) A.百合 B.勿忘我 C.文心兰 D.满天星 5、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比例指(B) A. 1:1.5 B. 1:1.618 C. 1:2 D. 1:2.5 6、原始的花器是由(B )的容器和食具等器皿发展起来的。 A.舀水 B.盛水 C.灌水 7、以三主枝构图为例,若花器大小为20厘米,则第一主枝长度取( B )为宜。 A.15厘米 B.25厘米 C.35厘米 D. 45厘米 8、会议及宴会桌上的插花,高度不应超过(C )cm。

中华艺术宫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华艺术宫 这个暑假我来到了中华艺术宫(原中国馆),艺术宫共有六层,每一层都是一个精心雕琢长方体,每一层之间都用玻璃连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最底下一层用四根巨大的圆柱支撑,像巨型的四脚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艺术宫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 首先,我们参观了画展,作品的种类繁多,有油画,有水墨画,有速写······油画鲜艳亮丽,富有浓郁的中国风味的水墨画,展现了画家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黑白分明的速写,让人体会到了笔尖下的艺术之美…… 走廊里,中华艺术宫的标志让我感受颇深。中华艺术宫的馆标包含了繁体的“华”字,同时勾勒出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形象外观,东方红更是体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 向前走,就是我最期待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张择端作画,生动记录了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我走进展馆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让原作更加生动了起来。从白昼到黑夜,纤夫、官员、牛、驴、车、轿、城楼······无一不刻画得仔细。清晨在茫茫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穿着朴素的农夫,弯着身子,挑起沉甸

甸的两箩大米,向家的方向走去;官员策马扬鞭,激起尘埃,扬尘而去;车夫牵着驴子,拉着几麻袋的粮食,向城里走去······· 穿过走廊的尽头,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艺术宫。这一刻我感到充实而有意义。

赖特的设计理念

赖特的设计理念 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 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说蕴涵的文化。从一个建筑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 赖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赖特从小就生长在威斯康星峡谷的大自然环境之中,在农场赖特过起了日出而居,日落而歇的生活。想大自然索取的艰苦劳动中他了解了土地,感悟到蕴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和潜在的生命流,体会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和节奏。 赖特还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橱,浴厕和书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他的这一认识使他在新的住宅设计中把火炉置于住宅的核心位置,使它成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场所。赖特的观念和方法影响了他的建筑。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意义和它的表达,从由实体转向空间,从静态空间到流动和连续空间,在发展到四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戏剧性的空间。布鲁诺。塞维说如此评价赖特的贡献:“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动态,方位诱导,透视和生动明朗的创造,他的动态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动本身。 赖特提出了: 1.崇尚自然的建筑观。 赖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然的综合它们使住房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就日同人的生命。这样,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之中。他认为: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里的更为生动的人类状况。建筑就是人类受关注之处,人本性更高的表达形式,因此,建筑基本上是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 2.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 我们不应该无视后代的要求,但更应该寻求现时的欢乐和丰富的生活,革命不能无视过去的创造,但我们应该努力消化吸收使之进入我们的思想。赖特首先立足于吸收民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文化,一个例证是住宅的门廊,它最早源于瑞士和帝国的敞廊,后来出现在美国南部种植园主的住宅中,到十九世纪初,美国的住宅普遍采用了门廊作为一个娱乐休息的面积,赖特接受了这一传统构件,但在他的草原式住宅中他不是用门廊围绕住宅内部而是把它用来保持和延长住宅的平面构图,如温斯路住宅。还有一个就是十字行平面的运用,这原来是美国传统住宅的固有形式,这种平面有利于三面采光,赖特继承了这种形式,但他使空间向外伸展,上下穿差,从而产生新的空间效果。 3.活的有机的建筑 建筑师应与自然一样地去创造,一切概念意味着与基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使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赖特认为“只有当一切都是局部对整

城市综合体中公共空间设计的分析 难波公园六本木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Worksy2004@https://www.360docs.net/doc/fb7390213.html,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4)11-0129-05 要]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逐渐成为城市中心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给城市带来了特有的物质与文化景观,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购物娱乐休闲空间。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建筑群体项目只做到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忽略了自身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积极作用。该文通过对国外城市综合体案例的公共空间的分析,总结其特点,阐述其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贡献,以期为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城市公共空间 难波公园 六本木新城 [Abstract] [Abstract] A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ity complex which combines many function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part of the city, has brought particular materi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and provides people with more shopping entertainment leisure space, becomes the part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 However, most of the domestic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projects were designed to be only intensive and bene?t maximization, ignoring itself can play a positive and dynamic role to the whole of urban public spac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overseas urban complex public space, and sums up their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s urban complex public space development. [Key words] [Key words] City complex, Urban public space, Namba Parks, Roppongi Hills 城市综合体中公共空间设计的分析——以日本难波公园、六本木新城为例 The 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the City Complex: Taking Namba Parks and Roppongi Hills for Examples 施 瑛 Shi Ying 费 兰 Fei Lan ————————— 作者信息 施 瑛, 费 兰, 收稿日期:2013-12-23?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编号:2012KB26) ? 1 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 1.1 城市综合体的概念 从功能组合上来讲,“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集约化、高效率的城市建筑群[1]。其本质属性即为建筑功能上的集约高效。如果说建筑真正的目标是人的生活,是城市社会生活的载体,那城市综合体这一城市建筑群体则更是一个有机的城市社会多生态系统。 1.2 城市综合体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设计者们为了创造城市公共空间,不断开辟新城,开拓林荫大道、修建宏伟广场,例如巴黎的新城规划,广州的珠江新城等等,虽然确实创造出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间,但是这种仅仅依靠扩大城市土地来获取更多城市公共空间的做法有一定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每个城市。对于许多城市来说,更有价值的思路是如何利用现有城市用地来最大化地获取向所有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以及提升品质,使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集中呈现出城市的地方特色。作为建筑功能、土地利用均集约高效的一种项目类型,城市综合体在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品质方面,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城市综合体项目必须具备一个重要属性——城城乡规划 ? 园林景观 [Urban Planning · Gardens Landscape] DOI:10.13942/https://www.360docs.net/doc/fb7390213.html,ki.hzjz.2014.11.028

中国插花艺术的意境及艺术插花意境创作

中国插花艺术的意境及艺术插花意境创作中国插花艺术的意境及艺术插花意境创作 意境的诠释 中国插花艺术根据用途可以分成商用插花和艺术插花两种,商用插花大多讲究外型整齐,花色丰富数量多,以装饰为主要目的,外 型侧重于西方插花风格,不能作为中国插花的代表,而艺术插花则 突出了中国插花的特点,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典型代表。 中国艺术插花的重点就是意境的创作,“意境”原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性范畴,也是中国古典艺术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对意境理解,古代文人、 艺术家各有不同的理解,如宋代诗人苏轼之“意与境会”,《二十 四诗品》中提及的“思与境谐”、中国画所追求的“形似”之上的“神似”及书法艺术追求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等,说的都是 “意境”。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其说法有所差别,但可以统一到一点,那就是要求主体感情世界与客体物质世界的相通、契合,按照现代《辞海》的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 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两者是相符合的。中国艺 术插花或借鉴以上各种艺术的理论或借鉴创作手法作为基础,因此 可以将艺术插花中的意境理解为:插花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与按照主题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构成艺术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 依赖,缺一不可。 插花人人可为,而作品的效果却千差万别。在我们所能欣赏到的插花作品中,有的作品让人看了印象深刻,流连忘返;而有的作品却 不能给人留下印象。有的作品自然朴实,简单、素雅,却能让人有 美的感受;而有的作品虽然五彩缤纷,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也即意 境的差别所为。一件优秀的插花作品,必须有创新的造型。正如香 港著名插花艺术家钟玉冰所说的“插一盆好看的花并不难,因花朵

插花艺术赏析

插花艺术赏析 插花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适当地剪切整理及摆插,表现花材的活力和自然美。插花艺术是一门“高雅的造型艺术”、优美的“空间艺术”、“有生命的花卉艺术品”。 特点: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意在笔先,立意——构思——造型。插花的花:指广义的花,泛指植物体上具有观赏价值的器官。如花朵、枝、叶、果实,芽、根等统称为花。 插花艺术,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根据艺术风格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其中我比较喜欢西方式的风格。例如 图所示中的是西方餐厅中的场景,在餐桌上就有着一盆简单的插花作品。 该插花采取的是鲜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鲜花进行插制。它的主要特点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绚丽、花香四溢,饱含真实的生命力。 布局方面采取的是水平型,中央隆起,左右以瓶器来束缚以此体现优雅的曲

线,适合于多角度欣赏。 选材方面,该作品运用的是黄色与粉色的康乃馨。 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同时也有象征着财富和权利的意义。 而粉色则是表示娇嫩,热爱、亮丽给人以视觉上的放松,以此来安抚那颗焦躁的心。让人在漫长的等待中,享受一刻的平静。 同样的在欣赏作品时,不仅观看花材的美,还应看其插置安排和技巧的发挥,以及作品与花器、衬垫几架等的搭配等综合效果。所有这一切都是引发美感的重要依据。 想上图中透明的琉璃瓶就是一个很好的容器,以细口来约束花枝的摆放,从低到高,花附着瓶子来展开,呈开放性盛放,再由透明的瓶子中看到绿枝,如同雾里看花样,给人以朦胧的美感。黄色,粉色与绿色相互交衬,在以周围环境的高雅,宁静,舒适。给人一种安然的感觉,让人在享受美食中体会到那种回归静夜的安然,宁静中。 这就是插花技术在生活中运用的一种体现,它是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气、充满温馨祥和的环境气氛。与此同时,它也将大自然的美和生命力引入人们的生活中和心田里,使人们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获得美的享受。 这件作品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西方的插花大多是以明艳,追求绚烂色彩,着意于渲染浓郁气氛,追求全体表现力的特点。 而此图,则以高雅,舒适为主,有着东方插花艺术的优雅,线条美,自然美,有有着西方的整体协调美,将东西文化融合在一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很好的体现了插花这一技术的美感。 同时传统与现代插花文化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又使各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但作为艺术,会因创作者本身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在风格上产生

插花艺术的意境和种类特点

插花艺术的意境和种类特点 插花亦可称为插花艺术,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 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 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 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插花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现代艺术插花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搭配,但十分强调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用一种花材构图,也可以达到较好的 效果。不同的构图以及与不同花材花器的组合,达到的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就是艺 术插花的表现力。 艺术插花最讲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对花材和花器的选择几乎没有限制。插花构图注 重立体感和空间感,要留空白,以给人想象的余地。艺术插花通过搭配组合,可以把非常 不起眼的材料组织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艺术品。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是由于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间,进行艺术加工。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复,也不是对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经过作者精心 创作,具有独特个性和表现力的作品。艺术插花的作者,须善于观察自然,敏锐地捕捉自 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间,积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丰富语汇,具备一定的美学理 论基础知识,熟悉绘画音乐,这样才能不断地创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插花种类从形式上可分瓶插、盆插、悬挂式插花、异型花器插花、花篮插花、花架插花、人造花插花等。从风格上可分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现代自由式插花。 一东方式插花: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由于受东方各国传统文化和 习俗影响,它和东方园林一样特别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善于利用花材的自然 美来感人。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东方式插花选材讲究简练,以少而精的花材有机组 合取胜,造型注重自然,以流畅线条勾勒为主,形体小巧玲珑,色彩朴素淡雅,意境含蓄 深远,主题突出,耐人寻味。因而东方式插花以形式美和意境美著称于世。 日本插花:插花在日本称为花道,公元六世纪至七世纪初,日本飞鸟时代圣德太子派 小野妹子来中国隋朝建立邦交。作为遣情使节,小野妹子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 插花,回到日本后,将日本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池坊花道。它是日本插花史上 最为悠久的插花流派。中国插花进入日本后,经几代插花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已形成目前3000多个流派,其中的池坊流、草月流、宏道流、小原流,为日本著名四大插花流派。日本插花和中国插花均属东方式插花范畴,它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将人的思想转嫁到插花之中,表现东方人细腻、含蓄和富有内涵的特点。 二西方式插花以欧美各国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与东方式插花迥然不同。它受西方 人崇尚自然、开敞外露、热情奔放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影响,擅长用花材的人工美来表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 赖特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赖特 别墅设计 2005-3-21 物,是利用最好的技术完成的艺术品。”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筑大师赖特的奇思妙想造就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佳作,其设 计理念是对20世纪建筑和艺术的革新。作为举世公认的建筑大师,尽管 赖特已辞世将近半个世纪,但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力迄今犹存,许 多作品都是现代建筑师们争相模仿的不朽之作,不少革新派的建筑作品 也都打上了深深的赖特烙印。 【设计师简历】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年6月8日,在威斯康星州的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Richland Center出生;1959年4月9日,在亚利桑那州的Phoenix死去,享年91岁。他的父亲William Cary Wright是一个音乐家、传教士;他的母亲Anna Lloyd Jones来自一个位于威斯康星州的Spring Green附近的威尔士家庭,是一个老师;赖特有两个妹妹,Jane(生于1869年)和Maginel (生于1877年)。 早年,他们一家人过一种游牧式的生活,在1878年来到Madison之前,他们曾经在Rhode Island、Iowa、和Massachusetts住过。从11岁开始,赖特在Madison待了九年,他总是和他的叔叔James Lloyd Jones一起在Taliesin hill附近的农场里度过夏天。其时,他的父亲在Unitarian教堂里当牧师。这段早年在威斯康星州农村的生活经历对赖特的影响非常深刻1885年他的父母离婚了,那之后赖特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父亲。为了支持这个家庭,赖特开始为Allan Conover工作,此人是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赖特花了两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土木工程,同时他还为建筑师Joseph Lyman Silsbee画图、监督Unity小教堂的施工。 在芝加哥的日子:1887年赖特离开Madison,到芝加哥和Silsbee一起工作和几个月。在1888年,为自己在 Adler和Sullivan的事务所赢得一分画图的工作,并在Louis Sullivan手下工作了六年。Sullivan是少数对赖特 有影响的人之一。Sullivan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形式跟随功能”(或者说是“功能决定形式”),这个理论是来源于他完全基于自然的装修设计观念。后来,赖特对这个理论进行了修正,成为:“功能和形式是一体的”。

日本城市商业综合体7大经典案例

日本城市商业综合体7大经典案例 导读: 生活的更好,留在了城市。”正如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对城市多彩生活的概括,人们总是对方便、快捷的大城生活无限憧憬。如果说城市改变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那么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无疑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本期专题我们带来日本城市综合体特辑,为您介绍日本知名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期待能给国内的城市建设些许启示。 城市综合体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的六大业态H(hotel)酒店、O(office)办公室、P(park)公园、S(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congress)会所、A(apartment)公寓,组成了一个新的合生词——HOPSCA。HOPSCA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 日本城市综合体简介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利用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必然面临发展困境,于是日本较早的尝试了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模式进行城市再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日本比较成功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有:被誉为亚洲目前最成功的旧城改造典范之一的六本木新城,令人仿佛身在峡谷森林中进行购物体验的难波公园,东京文化艺术的新地标东京中城,充满欧式气息的惠比寿花园和以建筑中的人工运河、造型奇特的喷泉和夜间彩灯而得名的福冈博多运河城… 日本城市综合体案例

六本木之丘 项目介绍 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是日本国内都市再开发计划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项目,同时它也是亚洲目前最成功的旧城改造典范。项目由森集团主导开发,按照21世纪东京理想风貌而建,总占地面积约为11.6hm2,历经17年完成建设,由美国捷得建筑事务所,KPF等多家设计公司联合完成。六本木以打造“城市中的城市”为目标,并以展现其艺术、景观、生活独特的一面为发展重点,将大体量的高层建筑与宽阔的人行道、大量的露天空间交织在一起。建筑间与屋顶上大面积的园林景观,在拥挤的东京都成为举足轻重的绿化空间。 区位与交通 项目位于东京都港区六本木,毗邻新桥、虎门的商业街,霞官的政府机关街道,青山、赤坂的商业街,麻布、广尾的高档住宅区,交通十分便利,有四条轨道交通在此通过。游客可以乘坐地铁、公车;若开车前来,总体停车位2762辆,共计12个停车场,方便顾客就近停车。六本木还设有摩托车和自行车停车位,其中自行车免费。 规划与设计

插花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插花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学号: 姓名:崔瑞津 年级: 学院: 系别: 专业: 任课教师:李娟玲 完成日期:2014 年11 月17 日 摘要

【摘要】我们日常生活中,插花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即主题,最直观地来源于表现该内容的艺术形式。例如表现崇高、景仰、节操高洁、蒸蒸日上、顶天立地之类主题,常采用直立型的构图;表现奋勇前进、归心似箭、风吹浪打之类主题,则多采用倾斜式的构图;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常用盆景式的构图等。这样,形式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外在形态轮廓的美,即形式美;而且,透过外在的形态轮廓,反映出包孕在形式中的内容美,即艺术家热情讴歌的自然美和生活美,也就是意境美。在不同的地区与时代的文化背景下,所要表达的意境美是不同的,所以在形式的表达上有较大的差异。东方插花则更注重线条感,以幽雅见长。西方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给人以奔放热烈的印象。中国传统插花主张“天人合一”赋予作品更多精神上的意义。现代插花表现手法灵活多变,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插花基本造型形式;东方插花形式美与意境美;西方插花形式美与意境美;中国传统插花的形式美与意境美;现代插花形式美与意境美。 目录

1插花造型形式 (3) 1.1插花基本造型 (3) 1.2插花中的构图 (3) 2. 各不同文化背景下插花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4) 2.1东方式插花 (4) 2.2西方式插花 (4) 2.3中国传统插花 (5) 2.3现代插花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一、插花造型

(一)插花基本造型 1、水平型:设计重心强调横向延伸的水平造型 2、三角型: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外形简洁,安定,给人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 3、L型: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给人以开阔向上的感觉。 4、扇形: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 5、倒T型:纵线及左右横线的比例为2:1,给人以现代感。 6、垂直型:体形态呈垂直向上。 此外还有椭圆型、倾斜型、新月型、S型、圆球型、冠型等等。 (二)插花中的构图 1、插花的高度(即第一主枝高)不要超过插花容器高度的2.1.5-2倍。容器高度的计算是瓶口直径加本身高度。在第一主枝高度确定后,第二主枝高为第一主枝高的2/3,第三主枝高为第二主枝高的1/2,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凭经验目测就可以了。 2、第三主枝起着构图上的均衡作用。数量不限定。但大小、比例要协调。自然是插花花材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的配合必须恰当,做到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避免露脚、缩头、蓬乱。规则式插花和抽象式插花最好按黄金分割比例处理,也就是说,瓶高为3花材高为5,总高为8。比例3:5:8就可以了。花束也可按这个比例包扎。 3、插花色彩的配置。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对自然的写真,有是对自然的夸张,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浓重温暖的色调(红、橙、黄)适于喜庆集会、舞场餐厅、会场展厅;明快洁净的中性色调适用于书房、客厅和卧室;而冷色调(浅黄、绿、蓝、紫、白)常用于凭吊悼念场所。 4、花材的种类。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鲜明可人。自然式花艺以丽不乱性,艳不眩目的色彩为主,纵使无花,亦可用苍松翠柏作主角。而图案式花艺则以色彩浓厚,火爆热烈,亦可将反差强烈的颜色集于同一作品之中。 5、花材与容器的色彩配合。素色的细花瓶与淡雅的菊花有协调感;浓烈且具装饰形的大丽花,配釉色乌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犷的风姿;浅蓝色

赖特的设计理念

赖特的设计理念 建筑就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就是建筑本身的造型与内部的空间关系。 从建筑里您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与建筑说蕴涵的文化。从一个建筑瞧世界,您能从中领略到永恒。 赖特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赖特从小就生长在威斯康星峡谷的大自然环境之中,在农场赖特过起了日出而居,日落而歇的生活。想大自然索取的艰苦劳动中她了解了土地,感悟到蕴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与潜在的生命流,体会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与节奏。 赖特还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橱,浴厕与书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就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她的这一认识使她在新的住宅设计中把火炉置于住宅的核心位置,使它成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场所。赖特的观念与方法影响了她的建筑。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意义与它的表达,从由实体转向空间,从静态空间到流动与连续空间,在发展到四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戏剧性的空间。布鲁诺。塞维说如此评价赖特的贡献:“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动态,方位诱导,透视与生动明朗的创造,她的动态就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 就是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动本身。 赖特提出了: 1、崇尚自然的建筑观。 赖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与自然的综合它们使住房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就日同人的生命。这样,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之中。她认为: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里的更为生动的人类状况。建筑就就是人类受关注之处,人本性更高的表达形式,因此,建筑基本上就是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就是时代,地域与人的最忠实的记录。 2、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 我们不应该无视后代的要求,但更应该寻求现时的欢乐与丰富的生活,革命不能无视过去的创造,但我们应该努力消化吸收使之进入我们的思想。赖特首先立足于吸收民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文化,一个例证就是住宅的门廊,它最早源于瑞士与帝国的敞廊,后来出现在美国南部种植园主的住宅中,到十九世纪初,美国的住 宅普遍采用了门廊作为一个娱乐休息的面积,赖特接受了这一传统构件,但在她的草原式住宅中她不就是用门廊围绕住宅内部而就是把它用来保持与延长住宅的平面构图,如温斯路住宅。还有一个就就是十字行平面的运用,这原来就是美国传统住宅的固有形式,这种平面有利于三面采光,赖特继承了这种形式,但她使空间向外伸展,上下穿差,从而产生新的空间效果。 3、活的有机的建筑

浅谈中国式插花

浅谈中国式插花 建筑工程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1班 3011205170 凌授珺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株奇葩。 由于受东方地理位置、民族风格、文化背景、习俗、审美观念、宗教、哲学等的影响,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注重花枝的姿态与神韵,造型重视线条,优美自然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是在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涉足插花者多是文人墨客,能流传于世的插花作品主要以绘画的形式存在。传统插花的理论著作也主要出自诗人、画家、剧作家、文学家之手。如《瓶花三说》的作者高濂是明代诗人、戏曲家;《瓶花谱》的作者张谦德为明代画家,爱好书画;《瓶史》出自于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之手;《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是清代文学家、篆刻家和画家。另外,象南齐的谢赫(画家),唐代的白居易(诗人),宋代的杨万里(诗人)、陆游(诗人),明代的计成(造园家)等都喜爱插花。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书法、绘画、诗词的创作原则发展起来的,把诗词歌赋、乐曲的韵律感融入插花中,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插花的线条造型借鉴了书法、绘画中线条的艺术表

现手法。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写道:“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对花枝的剪裁取舍这样描述“以疏瘦古怪为佳。”《瓶花谱》“折枝”一节里也写道:“凡折花须择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两蟠台接,偃亚偏曲;或挺露一干中出,上簇下蕃...取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全得画家折枝花景象,方有天趣”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重视花枝的“形”,追求其姿态意韵,非常注重线条的表现和应用。花枝的线条有粗细、曲直、刚柔之分,有不同的表现力。 2.用花量较少,色彩清新淡雅 我国古代的插花,除了宫廷插花比较繁复隆重外,文人插花多用花量较少,色彩清新淡雅,这正是我国传统插花的典型代表。《瓶花谱》“插贮”一节说道:“瓶中插花,止可一种、二种,稍过多,便冗杂可厌。”《浮生六记》有这样的叙述:“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这正符合中国传统上儒学所追求的文质彬彬,斯文有礼,谦虚含蓄,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思想主张。然而,古人插花也并非绝对不用色彩鲜艳的花材,只是不以色彩的艳丽为追求目的,更注重追求花枝的姿态与神韵,以及插花的意境,而且花朵数量较少,不会显得炫耀刺眼罢了。 3.构图多为不对称的均衡,活泼多变 中国传统插花除宫廷插花的构图比较规则,造型比较丰满外,文人插花讲究构图简洁,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

插花艺术作品鉴赏(西农)

图一《怒放的生命》图三《幸福》 图二《寻找野菊》 一、作品鉴赏: 作品一(图一): 作品名称:《怒放的生命》 插花类别:西方式插花 赏析: 该作品属于典型的西方式插花。整体结构呈现半圆形,而且使用的花材比较娇艳,整体是对称的。这是非常的典型的西方式插花作品。从作品的架构而言,整体比较富雍,尤其是呈现出西方插花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共性,即讲究的是对称,整体为几何图形;从作品的色彩而言,完全呈现了插花艺术的技术成分,颜色上呈现出上轻下重、上散

下聚的艺术特点,而且也基本符合插花的色彩不宜超过三种这一基本原则;从花材的使用来看,该作品以中心的团块花作为该作品的焦点花,给人以画龙点睛的感觉。 就其寓意而言,乍看之下,给人感觉像怒放的生命一般,在作品中流露着积极,热情,向上的韵味,这一点也跟西方的思想文化切合的很好。 作品二(图二) 作品名称:《寻找野菊》 插花类别:东方式插花 赏析: 该作品属于典型的东方式插花。东方式插花主要是取材于自然、生活,作品主要是在呈现或者说回放自然,就这个作品而言,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将现实中的一株植物拍摄下来一样,跟自然的景物形似而神聚,从取材的方面来看,主要使用了以绿色(深色)为主的花材,这也映衬着东方那种比较崇尚自然的传统,显示出作品的清雅流畅;就该作品的构架来讲,布局高低错落,显示出完全与西方式插花不同的艺术特点;就该作品的艺术构思来讲,给人以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小小的几朵野菊花成了该作品的最大亮点,这也和西方式插花以团块,娇艳之花作为点睛之笔有着很大的区别。 就其寓意而言,我觉得这幅作品给人一种深思,《寻找野菊》这一题目给人一种任务或者是目的的感觉,然而野菊之小,不宜发现,或许作者在表达中国那种中庸或者是人性格的平淡,和内心深处的安

园林大师及其作品

一、美国 1、唐宁(1815--1852):论著《景观园林;理论与实践》 2、沃克斯(1824--1895):1858与奥姆斯特德合作完成纽约中央公园的规划方案。 3、奥姆斯特德(1822--1903):美国景观设计学奠基人,纽约中央公园“绿箭”方案。 布鲁克林希望公园与沃克斯合作。波士顿“绿宝石项链”公园。 4、威廉。罗宾逊(1838-1935):英国花园之父,自然园林风格倡导者。Gravetye庄园。 5、格特鲁德。杰吉尔(1843--1932):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强调多年生植物在规则式的布局中灵活应用。领主宅邸花园 6、贝伦斯(1868-01940):德国,达姆斯塔特住宅。朝功能主义方向发展。 7、弗莱彻。斯蒂尔:乔安特庄园瑙姆科吉小花园设计“蓝色阶梯” 8、托马斯。邱奇:“加州花园”唐纳花园、阿普妥斯花园。 9、杰弗里。吉利柯:《人类的景观造园》。撒顿场所、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 10、哈尔普林:美国第二代景观园林设计师。波特兰系列广场、西雅图高速路公园、 11、丹。克雷:美国米勒花园、杰弗逊纪念碑、达拉斯联合银行大厦广场、北卡国家银行广场。 12、巴西:布雷。马克思 大地艺术 1、克里斯托:包裹大师 2、罗伯特。史密斯:螺旋防波堤、断裂的圆环、螺旋山丘、 后现代主义: 1、玛莎。施瓦茨:美国。金县监狱庭院、法国巴黎大西洋花园、加州情景园、 2、理查德。哈格: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3、彼得。拉茨: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港岛煤矿码头改造再生。“景观句法” 4、彼得。沃克(极简主义):理性、形式主义。伯纳特花园、 5、矶崎新:日本日本筑波文化中心广场。 6、野口勇:加州情景园 解构主义: 1、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 2、丹尼尔。博斯金德: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庭院。 生态主义: 1、伊恩。迈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千层饼模式”、 2、西蒙兹:匹兹堡市梅隆广场、芝加哥植物园。《风景园林学:人类自然环境的形成》、《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21世纪花园城市》 3、俞孔坚:广东中山歧江公园 4、成都活水公园 批判主义 1、路易斯。巴拉干:墨西哥,拉斯。阿普乐达斯景观住区、los clubes景观、圣。克里斯特伯马厩与别墅

插花艺术之作品鉴赏及心得体会

插花艺术之作品鉴赏及心得体会 一、插花鉴赏的内容 1、整体效果 插花作品直观性可视性都很强,而在视觉审美上首先给人以强烈印象与感受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也就是说观众第一眼的视觉效果常常能看出作品整体形象(形体)的优劣。它包括作品的造型尺寸是否合理稳定,花材给合、容器的搭配等是否合理优美,整体色彩是否和谐等等。这些方面的综合状况,构成作品的整体效果。它们常常是引发评论者的美感进而将其作为评定作品优劣的首要依据,因此,可以说这是品评插花作品最直观的视觉效果。 2、构图造型效果 这是形式美的主要标志之一。它主要包括造型是否优美生动或别致新颖,是否符合构图原理,花材组合是否得体,各种技巧运用是否合理娴熟(如稳定感、层次感、节奏感等)。 3、主题表现 这是构成作品思想美,意境美的重要标志,也常常是体现作品是否有创意,内容题材是否深刻新颖,命题是否贴切,意境是否深邃、隽永,能否引人回味遐想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东方插花艺术作品中被视为作品的灵魂,无论是创作或欣赏都成为最注目的内容,因为它是最能引发美感与情思活动的。 4、设色效果 主要看整体色彩的搭配,即花材之间的色彩搭配,花材与容器之间色彩的搭配,以及作品与周围环境色彩的关系,是否协调美观,是否符合色彩学的原理。插花设色无论是华丽多彩或浅淡素雅,均以和谐为标准。 5、技巧运用 主要看构图中剪截、捆绑、包扎,花材固定,花插花泥的掩盖技巧,是否处理得干净利落及其熟练程度。 二、插花鉴赏的意义 1、插花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插花艺术具有很强的可视性与直觉性,极易引起人们的美感。这是由于它是以大自然中的最美、最富有生命力的花为素材进行创作的,花最醒目最诱人,欣赏花的艺术品就能更直接更快速地使人获得美感。 2、插花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如前所述,插花艺术是以饱含生命意义的自然植物材料为素材,并在创作中以充分展现花材原有的自然形态美为主导的。因此它是最富有表现自然和谐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它又是科学地艺术地将植物自然属性美转化为人格化的(理想化的)自然美的花卉艺术品,并蕴寓深广的内涵,赋予造型深邃的思想美和意境美。这种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美的作品,为插花艺术的审美活动增添了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以很强的美感和艺术享受。这一艺术美的创造在东方式的插花特别是中国传统插花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和深刻,因为热爱自然、崇尚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