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市区改善河道水质行动方案9.8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清水、活水”城市
行动方案
扬州市城乡建设局
二0一一年十月
建设“清水、活水”城市行动方案
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第71 号令《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我市治污工作的实际,经研究决定从2011年开始,利用3的时间,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河道整治为突破口,在全市开展“清洁水源、活化水系、生态修复”三年整治行动(简称“清水、活水”行动),对扬州市主城区23条河道全面实施“截污进网、河道整治、引水活水、控制面源、生态修复、科学监管”六位一体的水环境改善工作,力争到2013年,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逐年改善内河水质,为加快打造“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保障。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城市管理八字方针为指导,以建设排水达标小区、工厂为手段,发扬攻坚克难精神,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扬州市排水管网的正本清源,实现源头排水用户、小区排水、市政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有效解决排水系统现状存在的雨污混流、雨污合流、错接乱排问题,截断直接排放河流的城市污水,彻底消除劣五类水体;通过截污、清淤、搞活水系和生态、工程等措施,恢复河道自净功能,彻底改善城市水环境;实现河道“流畅、水清、岸绿、秀美、宜居、繁荣”的总目标。
二、工作目标
对主城区内流域性河道以及区域性骨干河道进行重点整治,对区域内一般内河进行水系沟通、疏浚和生态治理,三年内(2011~2014年)完成主城区内20条河道清淤整治和生态治理,其它河道五---十年整治完成,到2013年底污水厂集中处理率要达到80%以上,管网覆盖率95%以上,老城区雨污合流由35%缩减到20%, 在遏制面源和消除内源污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通过补水活水、生态治理等工程和生态措施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使城市85%内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五类水质标准,基本满足景观水质要求; 2020年底污水厂集中处理率为90%以上,管网覆盖率100%,雨污合流进一步缩减到只占污水总量的10%,通过加大面源污染监控力度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及河道生态修
复,恢复河道生态景观,城市内河全面达到水域功能标准。
三、工作思路
“清水、活水”行动由各区(管委会)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排水设施运营管理单位分工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彻底排查河道淤积、排污口及从排水户到雨污水排放口的排水管网的问题,精梳细理,不留盲点,排查一片,公布一批污染源整改名单;通过执法整改和工程措施双管齐下,彻底纠正雨污水错接乱排和促使雨污分流,全面建设排水达标小区;通过严格实行排水许可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小区、工厂在开展“碧水清源”行动时要和雨水调蓄利用相结合;“清水、活水”行动要与建设数字化城管结合起来,利用城管网络化管理资源加强城市排水管理;“清水、活水”行动要和老小区综合整治结合起来;“清水、活水”行动要和河道清淤整治结合起来。要达到辖区内“清水、活水、秀水、岸绿、通航(游船)”的现代城市水系的目标。
(一)截污进网
1.执法整改排水用户污水错接乱排。
各区(管委会)建设局需尽快成立排水专职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的河道、管网、泵站等排水设施的运行养护和入网排污户的监管工作。
上述工作要求在2012年4月底以前全部完成。
2.改造完善小区(片区)、工厂排水管网。
(1)住宅区排水管网改造完善任务。总体上要求2013年以前基本完成。
此项工作由各辖区(管委会)建设局组织实施,市排水处加强指导。
(2)大型独立管理片区排水管网改造完善任务。
广陵新城、邗江开发区、江阳工业园、物流园、蜀岗风景区、食品工业园等独立管理片区的管理单位应按照排水维护服务标准,开展片区排水正本清源及排水管道改造完善,建立片区排水管理长效机制。
此项工作各独立片区管理单位负责,2012年4月底以前全部完成。
3.梳理完善市政排水管网系统。
由市城乡建设局牵头,市规划局,各区(管委会、园区)建设、规划局配合,2011年底前完成扬州市排水规划的修编工作,形成符合现状及未来规划发展要求的排水管网、泵站详细规划,为扬州市的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完善工程的实施提
供指导。
由市城乡建设局、城控集团(公司)、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在2013年底前完成主城区范围内的排水管网系统改造完善工作。
(二)河道整治
河道水质不达标,其中底泥内源污染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古运河及城市内河均由闸门控制,水流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流动性很小,有不同程度的淤积,部分河段淤积严重。因此对淤积厚度达到15厘米以上的河道,需进行全面清淤整治,并建立长效清淤管理机制。
2012年五月底建成区力争完成30%河道的清淤,2013年五月底再完成40%河道的清淤,2014年五月底力争使建成区所有河道得到清淤,并于2015年开始对建成区河道实现长效清淤,清淤周期5-8年。
此项工作按“河长制”管理规定除市直管河道由城乡建设局负责外,其余属地负责。
(三)引水活水
1.由市城乡建设局新建官河引水泵站4m3/s(可利用原扬州电厂的泵站),新开官河至保障湖,解决老城区补水不足的问题。
2.由市水利局负责研究从槐泗河或利用老乌塔沟5m3/s引水泵站,通过沿山河解决西部新城西区、邗江、开发区生态补水问题。(长江枯水季节从瓜州站或从大寨河引长江水经仪扬河至老乌塔沟,利用老乌塔沟泵站提升至沿山河,为明月湖、赵家支沟、新城河提供新鲜水源,改善西部河道水质,再通过施桥支港河退水入京杭运河施桥闸下游。)
3.由市城乡建设局新建5m3/s曲江引水泵站解决东部引水问题。
4.由市水利局负责对杨庙、姚湾等西北坑塘水库进行扩容改造,拦蓄山洪,争取多蓄天然水源,补充沿山河、新城河、赵家支沟的活水水源。
2013年7月全部完成上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