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日必弹》浅谈琵琶常见指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每日必弹》浅谈琵琶常见指法

作者:喻可睿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琵琶大师、教育家刘德海先生编著琵琶练习曲《每日必弹》中,常见的弹挑、轮指、扫拂、速度等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在几种指法在经典曲目中的的运用思考进行探讨。

关键词:《每日必弹》常见;琵琶;指法;浅谈

【中图分类号】 G6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049-01

《每日必弹》由我国琵琶大师、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乐器系主任、副院长刘德海先生编著,是每个学习琵琶的人都值得拥有的基本功学练的“葵花宝典”。这本书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琵琶基本的左右手演奏技法、技巧。除了书中的四十五首练习曲,书后的“琵琶新思维99话题”,也给让人感受深刻。

我们常说“练曲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可见基本功的重要性。琵琶是民族器乐中难度最大的乐器,左右手十个指头的灵活性、力度、协调性都需要长期练习。基本功就像修房子是夯地基,只有基础打的牢固,才能弹出好听的乐曲。基本功训练难在坚持、承载坚持、贵在坚持。《每日必弹》是我们在练习基本功时很好的朋友,除了对每个技法针对性的练习以外,为了避免日复一日的练习枯燥,刘德海先生也提出了“以曲带功”的观念,选用简单旋律练习,以提高学习兴趣。2018年4月在西安举行的“敦煌国乐刘德海琵琶研修班”培训会上,刘德海先生也从《每日必彈》这本书开始,向我们介绍起琵琶学习的经验与技巧,并重点指导了其中练习中常见的问题,让听课学员受益匪浅。

刘老先生说琵琶美的核心是调和文化,琵琶的演奏也用该表现出风调雨顺的感觉。这里便提到琵琶弹挑的手型问题。琵琶弹挑的手型其实分为龙眼形、凤眼形和丝竹形。龙眼形的食指中关节和大指小关节稍稍隆起,两指交叉,此手型演奏出来的音色厚实,善慢善文善轻快;凤眼形的食指与大指稍稍伸直,两指交叉,此手型,音色坚挺,善慢善武,更善强善快速;丝竹形手腕趋平,掌心放松单靠手指发力。丝竹形综合了龙眼形和凤眼形,音色上可以营造出江南丝竹的风格。刘老先生也提出了琵琶的音色是丝竹声音,琵琶的母亲在江南这样的观点。如《诉——读唐诗有感》的主题一乐段中,我们就采用侧锋出弦的龙眼手型,让声音呈现流水的感觉;《陈隋》一曲中使用的更多的则是凤眼形的手法,坚挺的声音搭配低沉悲哀的意境。在实际演奏中,弹挑手型的选择并没有完全的正确或错误,更多的适合与不适合。通常更多的是“非龙非凤”的常态手型。而弹挑如何练习的统一也是我们练习中的重难点。为了达到音色的统一,我们通常采用重音换置法,同时应该加强连续单挑的训练,如《每日必弹》的《开门三件事》第一件事的弹挑练习的音乐,用单挑的训练。

轮指是琵琶演奏中最基础最常用也是最难的手法。轮指只有凤眼形和龙眼形两种手法,前刚后柔。龙眼形能文不能武,能弱不能强;凤眼形能文能武能弱能强。在练习的时候,我们用大指抵住弦,中间经过六公分的位置,这样可以达到固定手型的作用。轮速也是需要根据乐曲的需要的来进行调整,切不可一味的追求快速。轮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匀,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六连音节奏训练法”,使每个指头都得到一次独立的感觉。里弦轮是我们在乐曲中会较长遇见的一种轮指类型。在里弦轮时,怕碰击外弦、手指不敢放开、动作拘谨这是每个初学者都会碰到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采用偏向凤眼形的手型。弹挑与轮指音响的统一,也是我们在练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的就是要解决触弦点的问题,其次就是手型的搭配;龙眼形弹挑搭配龙眼形轮指,凤眼形弹挑搭配凤眼形轮指。

扫拂是琵琶中经典的技法之一。《十面埋伏》这一作品,想必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一首经典曲目。在练习过程中常采用第一二弦双弦双弹起步,逐渐递进到第三弦、第四弦。扫拂中以小臂和手腕合力为主,手指只起微调的作用。富有个性的扫拂是琵琶声音嘈杂的根源,更不适合初学者练习。过去,我们追求“大弦嘈嘈如急雨”般的扫拂,而随着音乐实践的不断发展,今时今日,琵琶的声音更加追求“江南丝竹”的感觉,追求尽可能的消除扫拂中带来的杂音,追求扫拂的美感,所以有了“扫拂就是弹挑”的新概念。面对诸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气氛性的武曲,不能为了强调“气氛”而将旋律演绎的过分嘈杂。扫拂的耐力和爆发力也是两个难点,训练耐力和爆发力则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日复一日的积累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快速”是我们在很多乐曲中都会碰见的段落,如何保证快速乐段的清晰,如何使左右手在同一个频率上,是我们在练习中必须压面对的问题。《每日必弹》中的《左追右》是众多练习曲中一个典型。该练习曲的就是训练左右手配合的实用之作。以前四拍的右手弹挑带动后四拍左手的动作。采用非龙非凤的手型,逐渐加速,并保证在快速下的清晰。这样的练习没有捷径,只有每日坚持练习,并且一定要掐着节拍器精确的演奏。

在西安的大师课上,中国音乐学院葛咏教授也跟我们讲了许多观念。美的声音需要好的方法支撑,手型对了,方法就对了,方法对了声音就好听了。我们在练习《每日必弹》的时候也需要有速度支撑,用丝竹的手型中速练习,大指与食指不开口,指腕并用。

刘德海先生在书中这样这样说到“每天不碰一下琵琶,我的心里总感到缺点什么似的”;“老师要求我记得很牢,回到家里赶紧按老师所说的要求在琴上练习一遍”,我们是这样的乐手吗?尽管我们暂时不弹琵琶,我们心里是否想着琵琶?这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了吗?琵琶的技术在随着时代与艺术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任何的技术都需要不断地开发与完善。琵琶的指法技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展,任何的技术都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琵琶演奏是一项磨练意志的考验。如何和这块有灵性的“木头”培养默契与感情,也是我们在开始琵琶练习之前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每日必弹》上海音乐出版社刘德海著 [2014-1]

[2] 琵琶的历史.中国古曲网 [2014-10-21]

[3] 琵琶的传派.中国古曲网 [2014-1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