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哈尼梯田稻鸭共生绿色综合技术示范推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江县哈尼梯田稻鸭共生绿色综合技术示范推广
作者:陈亮新张悦白秀芳
来源:《云南农业》 2018年第11期
摘要:将高产创建作为科技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开展水稻高产栽培与稻鸭共生技术示范推广,集中展示高产、优质、高抗水稻品种,集成推广先进稻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
综合防控等实用技术,推行“稻鸭共生结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是稳定全县水稻面积、提高粮
食单产、缓解粮食供给压力、保障全县粮食安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实现绿色生态、优质、高产、安全目标,构建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稻鸭共生;高产创建;集成推广水稻高产栽培;科学放养
1 项目背景
元江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现辖5 乡2 镇3街道1 农场,是一个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
和经济林果为主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

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 306.7 hm2,其中水稻常年
种植面积4087.9 hm2,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7.6%;水稻总产量2762.67 万 kg;种植区域主要分布
在羊街、那诺、因远等山区乡镇,由于海拔高差大、坡陡、地形复杂等原因,稻田多为梯田,地块形状大小不一,地块之间落差大,不利于机械操作,种粮具有劳动强度大、种植比较效益低的特点,水稻生产规模小、产量低。

2 技术目标及路线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关于下发2009 年粮食生产主要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农种植字[2009]6号)、《玉溪市农业局关于印发玉溪市2009 年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玉农发[2008]250号)、《玉溪市财政局农业局关于下达2009 年省级粮食生产资金和计划的通知》( 玉财农[2009]2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元江县水稻生产现状,以举办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
示范区水稻平均单产达650 kg 为任务目标,一是强化水稻关键技术集成推广,采取选用优质高
产水稻品种、实施集中育秧、规范化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水稻高产栽
培措施。

二是将有条件的稻田开展稻田养鸭技术示范。

三是举办示范样板、强化技术培训指导,通过样板带动大面积技术示范推广。

3 主要技术推广
3.1 集成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良种筛选。

为选出适宜元江县不同生态气候类型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2009—2017
年在元江那诺乡、羊街乡等开展了11 组29 个品种(系)的试验示范,对抗逆性、适应性、稳产
性和丰产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选用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2009 年前主栽品种为
合系41、大粒香、海陆红-2、滇杂35 等10 个品种,2010年后逐步更换为楚粳27、楚粳28、
云粳26 等品种;并筛选出近期内示范推广的储备品种楚粳37号、云粳39 号、塔粳3 号、玉
粳17 号、云资粳41 等,进一步促进了元江县水稻生产增产增收。

同时采取边试验、边示范、
边推广,进一步推动品种的新老交替,淘汰了蚂蚱谷等高秆易倒伏的老品种,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9 年来示范区累计推广水稻良种12 211.7 hm2, 占高产创建示范总面积12 370.6 hm2
的98.7%。

2) 集中育秧,培育壮秧。

核心示范区以村或小组为单位,统一实施集中育秧,确保苗壮苗齐。

2009—2017 年累计实施水稻集中育秧246.7 hm2,其中,湿润薄膜育秧120.3 hm2,旱育秧126.4 hm2。

3) 适时移栽,规范化种植。

移栽时间为5 月上旬,一般秧龄35 ~ 50 d,不宜栽老秧。

实行宽窄行或单行条栽,栽插规格为株行距13 cm×17 cm或10 cm×20 cm,每丛2 苗,每亩3 万~
3.3 万丛。

2009—2017 年累计完成规范化种植9962.5 hm2,占高产创建示范总面积12 370.6 hm2 的80.5%。

4)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核心示范方案,在施腐熟农家肥的基础上,高肥力田亩施尿素23 kg、普钙35 kg、氯化钾9 kg;中肥力田亩施尿素25 kg、普钙39 kg、氯化钾
10 kg;低肥力田亩施尿素27.8 kg、普钙43 kg、氯化钾11kg。

在耖犁最后一道田时,亩施腐熟
农家肥1000kg、农福旺牌有机肥40 kg 及普钙50 kg, 栽后7 ~ 10 d 亩施尿素12 ~ 13 kg
作分蘖肥,栽后30 d亩施尿素8 ~ 10 kg + 硫酸钾复合肥15 kg 作穗肥。

2009—2017 年累计
完成测土配方施肥9231.9 hm2,占高产创建示范总面积12 370.6 hm2 的74.6%。

5) 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确保水稻稳产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在防治核心区,稻瘟病亩用6% 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 g 对水
45 kg喷施;纹枯病亩用10% 井冈霉素水剂30 g 对水45kg 均匀喷施;螟虫亩用6.7% 氟虫双酰
胺和3.3%阿维菌素按比例混配的悬浮剂15 mL 对水45 kg 喷施;稻飞虱亩用0.3% 苦参碱60 g 或70% 吡虫啉9g 对水45 kg 喷施;同时悬挂黄色粘虫板进行虫害防控,改分户分散防控为统一
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以村、组为单位实施统防统治,有效提高了防控效果。

2009—2017 年累计完成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8250.7 hm2,占高产创建示范总面积12 370.6 hm2 的66.7%。

3.2 构建稻鸭共生结构
2009—2017 年,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共实施稻田养鸭981.4 hm2,经对示范户进行分户调
查结果表明,稻田养鸭每亩投放鸭龄45 d 左右的雏鸭15 只,按一只蛋鸭年平均产蛋80 枚计算,合计亩产鸭蛋1200 枚。

实施稻田养鸭981.4 hm2,共实现鸭蛋产值2093.87 万元,扣除雏鸭及
饲料费等成本1523.15 万元,实现新增纯收益570.72 万元。

实施稻鸭共生技术,不仅起到除草、防虫、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稻田环境的作用,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1)养鸭稻田及水稻品种选择。

养鸭稻田选择离家近、水肥条件好、水源有保证、土质保水
力强、浮游生物多的稻田;水稻品种选择抗逆性好、茎秆粗壮、叶片坚挺、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较强的云粳26 号、楚粳28 号等品种。

2) 鸭种选择。

结合哈尼梯田水稻栽培特点,稻田养鸭以推广蛋鸭、肉蛋兼用型鸭为主。


种选择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贵州绿壳蛋鸭、四川麻鸭等中小型优良鸭品种。

3) 科学放养。

一是注意入田时间。

根据水稻栽插计划,提前一周做好鸭种的订购工作,雏鸭选择45 日龄的壮鸭。

待水稻栽插返青后,趁晴天一般按每亩17 只(其中公鸭2 只)鸭数量放养。

二是田边应搭小型简易避风雨棚,便于小鸭躲风避雨和喂饲。

稻田四周用尼龙网或遮阳网围栏(离地高度为0.7 ~ 0.8 m),防鸭子外逃和遭受天敌伤害。

三是饲养管理。

白天让鸭子在稻田觅食,晚上回到棚舍。

稻田放养鸭子需根据实际情况人工补充饲料。

放养初期,每日早晚各喂1 次
碎玉米(麦)饲料;放养15 d 后,由于田间虫、草、萍等食料丰富,一般不补充饲料;放养中期,鸭
子食量需求增加,在傍晚每只鸭子添喂稻谷、玉米、饲草等饲料35 ~ 50 g。

杜绝用变质的饲料
喂养。

四是做好鸭病防疫。

雏鸭未开食前要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油乳疫苗;放养前再皮下注射鸭瘟疫苗;放养后定期查看鸭子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死鸭,必须立即隔离治疗或无害化处理。

保持鸭舍清洁卫生,并用2%的生石灰水消毒。

4)水层管理。

稻田养鸭期间2 个月田面要有浅水层,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浑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水稻营养生长期保持水层10 cm 以上;生殖生长期(7 月中旬出穗前20 d),为了抵御低温冷害保持水层20 cm 以上;出穗后开始灌10 cm 以下的浅水,以利改善根系的通气条件和提高水稻结实率。

5)病虫草害的无公害防治。

稻鸭共育期间尽可能不使用农药,如为害严重,可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或生物农药予以防治。

施药期间,暂时隔离鸭子,一律不使用除草剂。

6)及时捕鸭。

当水稻灌浆后,稻穗谷粒将要成熟变得饱满,为避免造成水稻损失,要及时将鸭子围养于田间舍内或家中鸭舍,并将公鸭上市作肉鸭出售,青年母鸭转移到已经收割的稻田继续放养,生产优质鸭蛋。

4 取得的成效
4.1 经济效益
2009-2017 年,元江县完成水稻高产创建面积12 370.6 hm2,综合平均亩产669.16 kg,比非示范区亩增产234.20 kg,增长53.84%;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相比,累计新增稻谷总产2420.79 万kg,新增总产值6382.4 万元,扣除种子、秧膜及推广费等成本支出493.4 万元,新增纯收益5889 万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见表1)。

4.2 社会效益
一是累计完成水稻高产栽培面积12 370.6hm2, 综合平均亩产669.16 kg, 获得稻谷总产12 416.87 万 kg,保障了粮食有效供给,确保了粮食安全。

二是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 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了全县水稻规模化发展,促进了山区增产增收,加快了脱贫步伐。

三是通过举办示范样板,强化技术培训指导,使群众对科学种粮、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

4.3 生态效益
在项目实施中,通过集成推广高产抗病新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技术措施,一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有效防止了因化肥、农药施用不当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

二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不施高残留剧毒农药,既实现了节本增效,又保护了有益生物,改善了生态条件。

推广“稻鸭共生”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一是鸭子为水稻提供了优质肥料—鸭粪。

二是鸭子在稻田中不断的活动觅食,起到了稻田耘田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表土通透性,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三是稻田为鸭子提供了活动场所及昆虫、杂草和其他水生动物等吃食,使鸭子不吃混合饲料,得以野育。

生产出优质鸭肉及鸭蛋。

稻鸭共生有效地控制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