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林果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河州林果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2008年12月23日在州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州林业局局长卫官祥
一、全州林果产业发展情况
“九五”以来,州人民政府认真总结林业发展的经验,结合全州实际,提出了“在继续抓好用材林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把经济林培育成继烟、糖之后的后续支柱产业”的林业发展新思路。
始终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把发展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围绕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两大目标,全州各县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林种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经营步伐得到加快。
林(竹)浆纸一体化、生物质能源林、特色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木材加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加工利用、森林生态旅游、生物药业八大产业建设得到了大发展,形成了以核桃、膏桐、草果、八角为主的一批初具规模的特色林果产业,呈现出大种经济林,开发绿色产业的可喜局面。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初步成形
截止2007年,全州经济林面积达376.74万亩,产值达23.99亿元。
与1998年经济林面积184.5万亩,产值2.6亿元相比,面积实现了翻番,产值大幅增长,实现了全州农民人均1亩经济林的目标。
绿春县人均突破5亩经济林。
林业产业已经成为全州广大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良好格局已基本形成。
初步形成了以北部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以元阳、红河为主的膏桐产业;以屏边、绿春为主的八角产业;以南部6县为主的桤木速生丰产林和林下草果产业等多个产业。
(二)突出发展重点,产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针对林果产业前期技术准备时间长及我州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坚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工作方针,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协调机制,突出了核桃、草果、八角等作为我州特色经济林果建设的重点。
2007年全州有核桃20.1万亩,产值1.4亿元;草果34.6万亩,产值2.76亿元,八角32万亩,产值0.33亿元(大多未到挂果期)。
同时,在技术储备的基础上为加快我州林果业的发展,形成优质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红河州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发展意见及规划,仅2008年,共争取到上级支持和州本级安排种植核桃50万亩,种植草果2.5万亩、膏桐12.5万亩的林果产业建设任务,全州特色林果产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重点区域建设得到加强,林果基地县和种植大户不断涌现
按照全州经济林果的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省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切实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推进力度,收到了显著成效。
争取到了弥勒、泸西、蒙自、石屏、建水、绿春、个旧7个省级核桃基地县,规划发展150万亩,占全州的75%,2008年7个县建设面积已达36万亩,占全州50万亩核桃建设任务的72%。
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得到了国家和省的重视,建成了元阳、红河、绿春、石屏、建水等11个国家和省木本油料原料林基地县,规划发展100万亩,全州累计发展面积已突破30万亩,项目实施对当地就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周边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建成了绿春、屏边2个八角基地县,发展面积达32万亩,有效带动了屏边、金平、绿春、元阳的草果种植面积发展,投
产面积稳步增加,产值、产量不断获得突破,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草果产区,年收入达5-10万元的,金平县有30户、绿春县有35户、屏边县有22户、元阳县有12户,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初步建成。
(四)农民收入得到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地方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使林农从中得到了实惠,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大,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转移到流通、加工、服务业领域,向二、三产业要收入。
生态效益的显现,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不断增加,提高了粮食产量,加快了山区脱贫致富步伐。
林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超过了30%,农林牧产品的稳定增长,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全州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石屏龙朋镇清水塘种植大户张官福等7人承包荒地450亩种植早实核桃11000株,实现产值20余万元。
自2003年开始,在弥勒县西三乡政府的支持下,由村委会每年主办一次核桃交易会,进行产品交易和产品评比。
吸引了来自贵州、石林、宜良、个旧及弥勒周边的乡镇客商。
每年的核桃交易量7-8万千克,交易金额近百万元。
绿春县平河乡新寨村是位于中越边境的瑶族村寨,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全村176户种草果,面积2000亩,2007年草果收达2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
(五)新树种、新品种试验推广获得突破,产业发展技术储备不断加强
在我州特色经济林果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储备,提高科技推广力度。
先后在泸西吉湾、建水坡头、元阳新城、红河架车等地开展了核桃丰产栽培和品种选择试验,对漾濞泡核桃、新疆早实核桃、本地核桃等在我州的栽培表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选择出了表现良好的“新早14号”、“新早27号”和“新早34号”作为我州核桃种植的主打品种;并开展了本地优良核桃品种的选优工作,对弥勒紫仁核桃、元阳新城小核桃等本地品种进行了驯化改良;对美国山核桃等品种新、价格高的稀有品种,在建水小关采取建立采穗圃、示范园、扩繁中心等手段,对其种植进行大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产业培植的效益,加强了对膏桐良种繁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2006年,在省林业厅和国家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争取到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支持,在元阳县南沙镇水塘村投资490万元建设“云南省膏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面积为1600亩,并在全州布设了4个典型适应性栽培试验示范点和10余个种植固定观察点,已引进州内及州外、省外及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种源200余个,并在其中初选出了8个含油率高、适生性强、抗逆性表现优良、高产稳产的优良种源,膏桐良种的选育工作,有望把我州膏桐生物柴油原料林单产从现在的150千克提高到450千克。
腰果、澳洲坚果、美国山核桃等一批名特优新树种在我州引种获得了成功,并分别在元阳、金平、红河、绿春、屏边等地进行了试点和推广,金平勐拉和老勐、元阳风口山、绿春大黑山的腰果试种试验示范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和产量均处于全球同纬度地区的前列,通过在红河大黑公、屏边湾塘进行推广示范,基本确定了腰果在我州的适生范围,取得了从种苗培植、丰产栽培、建园管理的一系列技术突破。
澳洲坚果在元阳、绿春等地引种推广效果良好,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5%以上。
外来树种、本地良种和优株选育工作获得的突破,为提高我州特色林果建设科技含量,显现我州林果特色、特点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一批林果产业建设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认真做好产业规划和布局,科学谋划发展
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先导,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依托乡土树种,按不同的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认真规划布局林果业的发展,先后完成了《红河州南部山区林业综合开发规划及“九五”实施计划》、《红河州经济林发展规划》、《红河州200万亩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红河州20万亩美国山核桃发展规划》、《红河州200万亩膏桐生物柴油原料林发展规划》、《红河州100万亩油茶发展规划》、《红河州草果现状及发展意见》等一系列规划和意见,并对确定的规划和布局常抓不懈,换班子不换思路,使得经济林产业得到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二)依托国家重点工程,促进林果业发展
红河州的经济林发展得力于“九五”以来国家重点工程的投入,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及省级实施的特色经济林建设等工程,对地方经济林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绿春县发展八角11.8万亩,金平县发展八角2.76万亩;屏边、金平、绿春、元阳在退耕地林下套种草果30余万亩。
依托防护林工程、天保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重点以核桃、膏桐、板栗等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可观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为主要造林树种,在今年全州新增中央投资防护林工程和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中央和省投资项目中,以核桃作为造林树种的面积超过了10万亩。
各县市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方针,结合重点工程的实施,一批有市场、有特色、有效益、既能绿山又能富民的地方特色经济林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增加、效益逐步显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
针对广大林农掌握的林业生产技术较少,林业生产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的现状,提高科技对生产强大推动作用的认识,从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入手,以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和良种推广作为突破口,对生产中急需的技术进行攻关,坚持标准化种植和管理,引进适生范围广、高产稳产、农户易于接受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
一是围绕特色经济林果各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制定《核桃造林技术规范》、《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范》、《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核桃采摘分级》、《膏桐育苗生产技术》、《草果丰产栽培技术》等各种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组织编写的《核桃丰产栽培管理手册》共印发了10000本。
二是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举办培训班、技术比武活动和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全面推行各种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规程。
三是建立各种良种采穗圃、繁育中心和试验示范点,确保每个县市有一个优良种苗基地,不少于500亩的试验示范点。
在蒙自县小东山建立州级良种繁育基地,在建水县小关建设云南省美国山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在泸西、弥勒、绿春建立核桃优良种源采穗圃,在元阳建设1600亩省级膏桐良种繁育中心,在蒙自杨柳井建设油茶良种繁育基地。
通过上述良种繁育和试验示范点的建设,对项目区起到了科技和试验示范辐射作用,各试验示范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打造多种经营模式
贫困和投入不足是影响我州林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加大林业资金投入,提高林业发展活力,始终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共同发展”的思路,
注重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大开放、大合作”,促进“大发展”。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林油一体化项目和英国阳光科技集团公司的木本油料林造林项目为主的招商引资造林,共引进资金8000万余元。
2008年争取到的中央新增投资造林项目,人工造林共投资800万元。
随着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注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州包括核桃、膏桐在内的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将掀起我州林果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促进公司+基地+农户、股份制、联合体、民营企业、专业承包等多种造林经营模式的形成,推动我州特色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严把种苗质量关,要求产业建设用苗必须做到品种、种源清楚,苗木要求健壮、无严重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坚决杜绝弱、病、残苗上山。
二是各县工程建设坚持高质量、高标准。
核桃建设要求落实“八个一”质量技术标准,即“一块好地、一株合格苗、一个标准塘、一担农家肥、一挑定根水、一块地膜覆盖、围一圈蔑笼,种一圈绿肥”。
三是完善监督和管理工作,做到施工有序、管理到位、技术合理。
建立了项目建设进度上报制度,进度上报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进度相关数据真实、可信、及时,避免了缺、漏和情况不明现象。
四是项目建设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各项目县林业局与州林业局签订了责任状,县林业局长是造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做法包括:实行招投标造林和专业队造林,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
县林业局做好项目实施的组织、指导、监督和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
实行造林合同制管理,通过招投标与造林施工单位签订造林合同,造林合同一经签订,不允许擅自转包或分包。
推行项目监理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督促和检查造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管理,对各工程队的资金拨付与实际完成的造林数量和质量挂钩,依据监理报告或造林检查验收结果分期分批拨付。
三、存在问题
(一)龙头企业建设滞后,经济拉动能力不强
由于基地规模分散,加之交通不便,原料产品集中有一定困难,加工企业建设相对滞后,很多产品主要靠出售原料,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短。
(二)科技支撑不足,经营管理粗放
由于地处边疆、山区、民族地区,劳动力素质不高,对资源价值认识不足,对林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三)投入不足,基地建设水平低
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贫困面大,资本积累不足,致使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水平低。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新的历史时期加快特色经济林果发展,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
今年,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大了对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决定开展新一轮山区综合开发,提出把云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的战略目标,并于近期与国家林业局签订了“共建云南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区的合作备忘录”,加大对核桃、膏桐、油茶等木本油料林建设的扶持力度,把云南建成中国首个1000万亩以上的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区。
结合这一历史机遇,下一步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认真整合林业项目资源,大力实施新一
轮山区综合开发,力争到2012年全州特色林产业面积达1000万亩,林业产值达50亿元,实现人均拥有2.5亩特色林的发展目标。
其中林果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利用丰富的旱地资源,实行林粮间种,加上四旁地种植,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从2009年起,年均新植核桃50万亩以上,使全州核桃面积达300万亩,成为山区群众增收受益最广的产业;认真做好油茶资源调查和筛选工作,加大良种选育和试验示范力度,结合石漠化治理和低产林改造做好产业规划工作,从2009年起,在全州适宜地区每年新植油茶50万亩,使基地面积达200万亩,成为山区群众致富的新产业;在红河、南盘江、李仙江、南溪河等海拔1200米以下干热河谷地区,发展膏桐产业,使膏桐面积达100万亩,建成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扶持企业建立生物柴油加工厂,打造绿色油田;利用良好自然条件培植林下种植草果、花椒、八角地方名优特色种植业,使其规模达100万亩。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资金投入体制
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发挥好部门在资金投入的支撑和宣传、发动、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三落实”。
一是组织落实。
做到党政统筹、部门协调配合,推动全州林果产业的发展。
二是资金落实。
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的机遇,认真整合项目资源,允许州、县财政资金、社会投资与中央、省财政资金项目进行整合,以提高造林单价和造林质量,提升产出效益。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加大对我州林果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广泛吸纳社会经济组织资金并鼓励群众投工投劳投资投入山区林业产业建设,逐步形成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为辅的新型林业产业投资体制。
三是责任落实。
通过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责任制,把责任要落实到乡镇、村、户、人,把工作做到家家户户、田边地头,推动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完善产业布局,建设规模林业
一是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突出产业重点,打破县域界限,以州为单位,完善全州的优势林业产业的规划布局,认真谋划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科技转化、商品效益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打造跨县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做大做强特色林业产业。
二是以规模化为目标,突出规模效应,以县为单位,完善县域林业产业的规划布局,在规划工作中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者素质、产品市场等,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旅游则旅游,因地制宜地打造县域林业支柱产业。
三是以特色化为目标,突出地方特色和林业文化内涵,打造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甚至一户一品,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广大林农脱贫致富。
(三)加强宣传推广,激发群众种植热情
群众积极参与是特色林果产业稳步推进的基础。
因此,必须积极深入乡镇、村组、农户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帮助农民算好一笔帐,让群众懂得“植树就是抓财源,植树就是抓市场,植树就是奔小康”,形成“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重点是林果”的共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我州特色林果产业建设的主体。
(四)加强科技支撑,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加强山区重点林业产业树种的实用技术推广,推广良种良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二是健全种苗生产供应机制,完善市、县、乡三级育苗栽培和技术服务体系,确保种苗的质量和数量。
三是强化林业科技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实施人才强林战略,鼓励科技人员投身山区林业重大科技项目的承包和有偿服务,创办科技服务
型经济实体,提高科技的转化水平。
四是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搞好林果栽培管理技术的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实用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种植管理能力,做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民。
五是通过推广严格的技术规程,加强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和认证工作,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单位效益,促进山区林业产业向集约经营、科学管理的高起点、高效益、高水平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特色经济林果的品质和效益。
(五)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拓宽销售领域
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的作用,加强对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好公司+基地+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林业龙头企业,使之做活一户企业、形成一个产业、带动一片山区农户发展。
大力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对农村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和农民经纪人的培养,依托“乡村流通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的建设,积极发展山区现代物流业,建设一批林业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搞活林副产品的流通,形成稳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每年在大中城市举办一至两次优质林产品推介会,鼓励并引导龙头企业以节、会为媒,采取网上宣传、产品展示展销、项目招商等方式不断扩大产品知名度,拓展市场销售空间。
鼓励营销企业设立直销点、专卖店等,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我州特色林果产品的市场份额。
(六)加强基地示范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特色林果示范基地建设,结合本地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在各县建立5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林抗旱等工程,大力推广林下种植,加强水土的保持和保护。
坚持将经济建设与林区的水土保持有效结合起来,引导林农采取合理的种植密度,林下、林内、林间合理套种其他树种,形成立体开发、综合利用、高效发展的特色林果发展模式。
林业森防、植保、农机等部门要将病虫害防治、高效农机具上山等结合起来,不断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