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评价
一.人文主义
中国的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其重民的思想中, 从盘庚的“重民”, 周公的“保民“, 孔
子的“爱民“到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直到以后形形色色的民本论.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提”“人本”“民本”都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含义。因为就君臣关系而言从来就不是民本而是君本。民在任何时候都是被怜悯的对象,只有君才是目的。统治者重视人, 其目的终究
是为了维护王权的有效统治, 正如荀子所说: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 不能利民, 而求民之亲爱己, 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 而求其为己用, 为己死, 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 不为己死, 而求兵之劲, 城之固, 不可得也。“应该说,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重民”的文化。在维护君主统治的前提下, 重视民的作用, 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而“重民”的原因就在于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专制王权建立的基础, 没有民的支持, 任何一个政权都无法维持, 孟子于是提出: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从思想体系上说, 民本论属于专制主义范畴。中国的一切民本论都未能从“君为民主”、“君为政本”的思路中走出来, 这就表明了“民为国本“是“君为民主”这一命题的附庸。重民的主体是君主, 民众只是政治的客体, 是君主施治、教化的对象。那么, 民本论导出的仅仅是统治者的得民之道、保民之道和治民之道。
二.民本主义
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实际是对民本思想的无情嘲弄。统治阶级虽然认识到自己和民
众是舟和水的关系,希望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实现“本固邦宁”的政治目标,但这种愿望在以阶级剥削为前提的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冲击下根本无法实现,民本思想在长期的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也就逐渐演变为一句“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空话。
民本思想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哺育了一大批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在承认专制君主权威至上的前提下,来观照“民”之为“邦本”的。这种内在矛盾是注定它无法实现其政治理念的根本症结。但是,“民惟邦本”的思想既然成为历代士大夫精英的政治信条,它不但哺育了一批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腐朽,它必然会促使其中一些人利用民本思想来反对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统治。早在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就猛烈抨击封建君主。黄宗羲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这种批判,已经触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要害,透露了近代民主启蒙的气息。
在近代中国,它被进步人士注入新的理论内容,与西方“民主”相嫁接,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社会主义中国将真正焕发出新的光辉。
三.和谐思想
和谐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中国古代自先秦以来,按照是肯定还是超越现实政治关系的政治和谐追求特点,出现了两条贯穿中国古代史的政治和谐追求思路。一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消极的浪漫主义政治和谐追求一无为以致和谐;二是孔子开创的积极的现实主义政治和谐追求—人治以致和谐,这又包括伦理型与法制型两种。这两种政治和谐追求思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老子眼中的“自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是事物自发状态的保持与延续的习惯与趋势,或者说是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老子所描绘的这种“自然”状态下的人类社会,统治者与老百姓之间自是互不干扰,相安自得,怡然自乐,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田园式理想状态。汉初实行这用“无为”的方式,实现人民休养生息,的确使国家政治出现过繁荣。但又不可否定,若单纯的实行这种“自然”“无为”的方式不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和谐是仁的理念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孔子的“礼”,“孝”,“恕”,“诚”等等,都是和谐之道的工具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
指人民的团结,人民齐心合力团结一致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条件。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无间,那么就会其乐融融,怡然自得。显然,儒家的和谐思想,很符合当今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的思想要求,为我们现在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反专制思想
中国反专制思想主要源于儒家思想。儒家倡导“仁爱”“以德治国”都是反专制思想,除此之外墨家的“兼爱”“非攻”也是反专制思想的体现。儒家反专制包括批判专制政治和和专制思想,批判社会暴力和社会腐败,强调王道理想,倡导德治礼治,反对霸政,谴责酷刑苛法,注重民本和教化,立足社会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以“儒道”为标准,接受小康,向往大同。在先秦,儒家还通过高扬民本思想来反专制,使有历史传统的民本思想成为当时颇具影响力的一种学说。儒家民本思想的一个含义是“民贵君轻”说。当然,这些反专制思想在当时封建的时代起到的效果不明显,但是,却对近代以后许多有志之士起到一定的启发,唤醒他们对民主的呼唤,也为后来的民主之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治国重道德
孔子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对封建制度下政治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由于很长时间的人治,是无法实行德治的,人治制度下的德治是会发生严重扭曲的,突出表现就是道德虚伪化。
德治是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在风云际会诸侯争霸,社会财富和秩序面临重新分配和组合的春秋时代,各国的君主当然不愿也不可能用几十、上百年的时间让孔子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求得德治的太平世界。所以,在列强环伺,诸侯争霸的年代,各国或求自保或求富强,只能求诸法家法治思想迅速打开局面取得实效。但从民众心理而言,温情脉脉的德治劝导总比冷酷无情的严刑峻法更易接受,对稳定人心缓和矛盾调剂冲突却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很多统治者也曾高举德治的大旗,但显然那只是道德的虚拟化罢了。
现在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我们已经有条件实行以德治国了,显然,我们倡导德治。但是,我们现在也离不开法治,那是因为单纯靠道德治理国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治理好国家既要重视道德,也要重视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