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能源消费特征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世界能源消费特征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2020中国能源格局变奏
世界第一之困
自2005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加近2亿吨标煤,2011年新增能源消费量达到2.3亿吨标煤。
这一数据相当于意大利或墨西哥一年的消费量,世界上也仅有13个国家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该数字。
“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转变依靠透支资源、环境的粗放发展方式,预计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可能超过55亿和75亿吨标煤。
这将过快地消耗掉我国未来的资源,过早地耗尽大部分发展潜力,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一次演讲中如是说。
中国工程院的预测更让人担忧:“如果我国能源消费保持前几年8.9%的增速,2020年能源消耗将达到79亿吨标煤,占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总量一半。
即使能持续实现每五年GDP单耗下降20%,但GDP继续保持9%以上年经济增长速度,2020年我国能耗将占目前世界能耗三成。
”
与高增长的能源消费对应的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7.5%。
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国内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透支,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撰文指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本世纪初的32%飙升至57%,进口量的80%经过马六甲海峡,38%经过霍尔木兹海峡,海上运输风险加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但是遗憾的是,大量能源消费所带来的产值并不高。
2011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8.6%,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9.3%。
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原因是经济增长过多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拉动,使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如是说。
以二产为主的产业结构,吞噬着数量惊人的能源。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47:43,单位增加值能耗比约为1:6:1.5,三次产业和生活用能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73%、14%和11%。
“我国需要科学评估能源需求,改变"以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的需求"的模式,实现"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基础上的供需平衡。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如是说。
能耗要设“天花板”
我国能源战略调整应该走怎样的发展路径?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这是下一个五年乃至未来十年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撰文称,“实现此目标需要坚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并重;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
具体而言,在保证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上,既要立足国内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增强供给保障能力,同时积极利用境外能源资源,合理调控对外依存度,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一位国家能源局官员介绍,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要实现6个方面转变的
目标:从偏保障供应的能源战略向科学引导消费转变,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驱动型转变,过度依赖煤炭向绿色多元发展转变;从偏重依靠国内资源向更加注重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转变;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向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协调发展转变;从各能源行业分散发展向系统协调发展转变。
中国工程院在上述研究报告中则提出,2050年后,我国将拥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能源新体系,中国将进入比较自由的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阶段。
而2020年前的10年,是上述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
“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结构应有显著变化,节能、提效、减排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并逐步建立能源供需新模式。
”杜祥琬如是说。
中国工程院所提出的能源战略由六大子战略组成:其一,能源科学发展必须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战略。
我国能源消费设置应设置“天花板”,基于科学产能和用能的能耗目标,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
其二,煤炭科学开发和洁净、高效利用战略。
中国工程院提出煤炭科学产能概念,指在安全、高效、洁净、环境友好的条件下生产煤炭。
根据科学产能要求,合理的煤炭安全产能应该控制在35亿吨标煤以内。
2050年煤炭在总能耗中的比例下降至40%甚至35%以下,其战略地位应调整为重要基础能源。
其三,确保石油、天然气的战略地位,把天然气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石油的战略方针是:大力节约,加强勘探,规模替代,积极进口,石油国产应控制在每年2亿吨左右。
同时,把天然气放在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上来,成为能源结构中的绿色支柱之一。
其四,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逐步提升,由目前的补充能源逐步上升为替代能源。
中国工程院预测,非水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2030年和2050年的总贡献有可能分别达到2亿标煤、4亿标煤和8亿标煤左右。
其五,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
2020年核电可望建成7000万千瓦,使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总和占到总能源的15%以上。
其六,发展中国特色的高效安全(智能)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和分布式开发、用电方式转变和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新能源将占15%
根据此前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5%。
但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达7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40个百分点。
非化石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不足10%。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已经不是一国意志,而是世界趋势。
许多国家制定了清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欧盟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20%的发展目标,其中德国、法国、英国的目标分别是18%、23%和15%。
日本在福岛核事故后,提出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电要满足20%电力需求的目标。
丹麦提出到2050年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宏伟战略,英国提出到2050年在1990年基础上二氧化碳减排80%的战略目标,确立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201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1.4%,并将这一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9.5%以上。
全部可再生能源的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4亿吨标准煤。
根据上述规划,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3.9亿千瓦,其中水电2.6亿千瓦、风电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1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13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12%。
到2020年,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2亿千瓦;并网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900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达到8亿平方米。
周大地说:“为实现15%的目标,水
电、核电发展就不能再有迟疑。
在做好
生态和移民工作同时,推进大型水电基
地建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核电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