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是有效测试和恰当衡量男女平等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也是完善和改进农村社会政治文明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参与仍处于弱势和边缘化的状态。

分析了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原因,并提出了推动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现状;制约因素
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和政策制定、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是公民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

它既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是指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运作过程中参与村庄公共生活,影响村庄公共权力运作的行为。

它是农村妇女与村庄政治系统发生直接的行为联系的过程,是农村妇女表达自己意愿于村庄政治体系之中的显性行为。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不仅是有效测试和恰当衡量男女平等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完善和改进农村社会政治文明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在村民自治中,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不仅是占农村人口半数的妇女权益的保障,更是对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一、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
由于受封建歧视的影响,中国的妇女一直处于社会弱势地位。

“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道德一直束缚广大女性,妇女在家中只能从属于男性。

家中的地位尚且如此低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妇女就更无地位可言,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妇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村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提供了机遇,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妇女在村级选举和村级治理中的政治参与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政治参与仍处于弱势和边缘化的状态,现状令人担忧:
1.广大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意识淡薄,政治效能感差。

很多农村妇女“参加选举”是因为“村里要求我参加”、“大家都去了”;对“选谁当村干部”,“随便”、“无所谓”;对自己“参不参加选举”,“不感兴趣”,认为“女性不适合当村干部,那是男人们的事”;在投票中带有明显的盲目性、从众性和随夫性,缺乏了解选举程序、监督选举过程的内在动力……可见,大多数农村妇女民主政治参与从意识到行为都缺乏自主性。

2.权利意识淡薄,主人翁责任不强。

当前,大部分农村妇女缺乏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她们过分强调自己的家庭功能,而忽视自己的社会功能,绝大多数妇女认识不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很少有人勇敢地说,除了传统角色自己还能胜任别的工作。

3.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妇女往往处于弱势。

在参与选举的竞争中,农村妇女地位低下,政治参与无力,选民对女性的要求远远高于男性。

由于种种原因,妇女的当选也呈现出“一小、一少、一低两多两少”现象,即比例小,人数少;当选比例低;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

4.选举产生的村委会组织机构中,妇女大都处于配角性的职位。

目前,在中国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村,村党支部、村委会中的女性比例很少,女一把手(女支部书记、女村主任)更是凤毛麟角,女性仍然很难进入农村政治的核心领域,广大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极为有限。

5.在同一县域或乡镇,女性担任村级权力机构“一把手”一般都比男的干的好,妇女的健康、教育、政治参与等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保障。

但女性的成功往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

二、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参与程度不高、从属型经济地位是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根本因素。

农村妇女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政治地位,经济参与程度决定了其政治参与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经济权利也有一定程度的保证。

但总体上来说,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绝大多数妇女主要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做家务和抚养孩子,在经济上仍然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这就必然使得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自主性的发挥受到严重的制约。

她们也有外出打工的,但她们从事的工作一般是服务员、保姆或个人做小生意。

从农村
妇女的从业结构上看,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且大多是低技能、简单劳动的行业。

这种低水平的经济参与状态直接影响了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水平,使她们无法通过经济参与提高自身的政治参与程度。

2.传统政治文化因素的制约。

任何政治体系及其中的政治活动都处在一定的政治文化的氛围中并受其熏陶和影响。

阿尔蒙德和西尼—维伯将政治文化划分为三种类型:地方性政治文化、臣民式政治文化、参与式政治文化。

我认为,现阶段我们广大农村地区的妇女介于地方性政治文化与臣民式政治文化之间。

也就是对政治系统认识有限、政治情感不强烈、无独立的政治价值评价体系以及对政治系统的输入严重缺乏。

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是维护男性的绝对权威和政治地位,排斥妇女参与政治,女性更多的作为弱者的形象和男性的附属。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使广大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传统观念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但“传统是历史的惰性力”,这种社会性别观念一直潜伏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仍有一定的生长土壤。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在农村社会中仍占据统治地位。

这种家庭观念是普遍为广大农村人们所接受的社会规则,而这种潜在规则正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形成现实的社会环境,束缚着农村妇女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发挥,甚至妇女自身也在不知不觉中恪守着这种传统政治文化的规则。

3.农村妇女自身不利因素的制约。

从妇女自身的角度看,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首先,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整体上偏低、不如男性。


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中国广大农村妇女受教育机会不均等、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以及农村“家庭条件差、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也导致了妇女的受教育程度。

这无疑就影响了妇女们自身政治素质,制约了其政治参与意识。

其次,妇女大多留在家里从事传统的农业劳动,整天围着锅台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很少与外界交流沟通,信息闭塞,见识不广和对工业文明的受益太少等,这就导致他们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极为有限。

农村中“男主外、女主内”的长期性别模式使大部分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缺乏自信心,对自身的能力认识不足,任何事情妇女总是习惯于让男人来做主,不能很好地抓住参与发展的机会。

这就造成了她们深厚的自卑感、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加之,大部分群众认为,妇女一般社会能力差,心胸狭窄,管理不好村里的事务。

而且村委会由妇女来参与,男人都要服从一个妇女干部的管理,会让男人很没有自尊心。

这些周围舆论也给农村的政治参与带来了无形的心理上的压力和矛盾。

4.妇女组织功能的弱化。

妇联作为中国农村最大的妇女组织,理应在政治参与中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农村妇女政治参与自主性成长的动力。

但长期以来,农村中妇联组织力量薄弱,整合妇女利益有限,甚至不起作用,难以为妇女参与政治提供有力支持。

由于妇联的政治资源(人事任免权)和经济资源(活动经费)均掌握在党支部手中,所以常被当做党的工作部门,作为群团组织的功能被忽视,作为妇联成员的农妇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很少得到满足,“妇联是妇女娘家
人”的说法成为一句空话。

加上缺乏活动资金、机制不健全等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妇联越来越被成员淡漠,作为群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渐失,其组织功能逐步弱化。

5.制度环境的制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保证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明确妇女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并对妇女的权益作了法律上的规定。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发》第九章就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中,妇女应当有适当名额。

”这为农村妇女提供了一个政治参与的合法途径;但该法条的规定因缺乏应有“刚性”而往往难以落到实处。

问题在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选举结构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等使得这些政策缺乏一系列可操作的制度和程序来落实,动员妇女参政的力度不够,未能为农村妇女参与政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政治气候。

此外,党和政府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提供专门渠道,保证了村级政权中妇女的比例,但由此形成了农村女性对国家政策的依赖,缺乏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这种依赖心理已经深深融入了农村妇女的现实生活中,养成了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消极等待而非主动竞争的习性。

而且,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提供专门渠道的做法,在实践中也形成了在为妇女设置的专门职务之外女性缺失的惯例,女性只能参与与女性有关的事务,女性之外的政治都与女性没有关系,从而使得妇女的参与停留在非主导性的层面。

参考文献:
[1]赵荣华.西部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分析[EB/OL].http//
/entry/4618636.
[2]李高东.临沂市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妇女参与问题[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潘萍.村民自治制度中的农村妇女参与[J].妇女研究论丛,2008,(1).
[4]邱尚琪,梁丽萍.山西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问题透视[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