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发表时间:2015-07-15T14:10:03.0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作者:霍元成[导读] 课堂探究性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霍元成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教研室718299 课堂探究性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

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探究性学习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方向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如在教学《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教师设计这样的情境:“海洋里召开一次鱼类运动会,小鲸鱼兴冲冲地跑动参加,谁知被守门的大鲨鱼拒之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天就当一次海洋动物学家,告诉小鲸鱼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首先以海洋动物学家的身份在小组中探究、讨论、交流一下。”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纷纷投入热烈地探究、讨论之中。小组交流过后,教师当小鲸鱼,请各位“海洋动物学家”给小鲸鱼解答,大家都非常热心地告诉小鲸鱼:“因为你是哺乳动物,不是鱼,所以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接着举出了“用肺呼吸”“胎生”等证据,细心地讲鲸的演化过程,他们说的头头是道,看来真正读懂课文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中去,时而讨论,时而深思,时而疾笔如飞,使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自主选择,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表现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1.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在一篇课文中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如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当学生已概括出武松有“豪爽、倔强、沉着机智、英勇无畏”的性格特点后,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最欣赏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这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各执己见,于是教师就来了个顺水推舟,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性格特点去探究。由于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自主选择的内容,因而探究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虽然现在教师们基本上都比较注重合作探究,但通常都是按前后座位编排的,这种合作内容的同学可以自由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

三、给予支持,重视探究过程

探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无限激情,拓宽思路,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确定丰富多彩的探究方式。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进行指导,确保探究过程井然有序地开展。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当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津津乐道时提出问题,把探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如果三天之内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各人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对课文人物的理解,纷纷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这样一来,诸葛亮肯定会大难临头,栽在周瑜手上;有的学生说,诸葛亮足智多谋,肯定会有化险为夷的计策……围绕着对诸葛亮命运的预测,学生的看法虽然不一致,但都言之有据,对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要热情地肯定学生这种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并鼓励学生课后结合课外阅读,对这一假设结局继续探讨。由于教师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因此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都关心一向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在此情境下命运会怎样。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思维发散中,主动去探究,去寻找答案。就这样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支持,予以引导,使探究越来为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知识在探究中被获得,思维在探究中被发展,素质在探究中被提高。

四、进行展示,享受探究乐趣

探究式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的、和谐的、互动的、多元的、综合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对问题也会出现独特的理解,即便是有缺漏的,失之偏颇的,教师也应肯定。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探究的成果,教师还该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或认真倾听学生的理解,或相互交流探究的结果,或激励独特的视角等等,总之,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带来的乐趣,以更大的激情投入探究。新课程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