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电子管品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述
1904年,英国人弗莱明发明的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电子二极管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无线电时代。

在半导体器件未得到广泛应用之前的半个多世纪中,胆管在无线电广播通讯、音频放大、仪器仪表和其他工业自动化控制方面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立下了“赫赫战功”。

许多人可能不知,1946年美国人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就是由18000多个胆管构成的。

西欧是胆管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生产胆管最集中的地方。

据不完全统计,鼎盛时期的西欧胆管品牌过百,每年生产的各类胆管遍及世界各地,多不胜数。

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广泛应用,西欧的胆管生产厂早在二十多年前已陆续停产。

众多的著名胆管品牌也因此或改弦易辙,或随之消失。

幸好如今还能在NOS管上一见其昔日的风采。

胆管逐渐淡出绝大部分应用领域后,一般的人只能在音频这块“绿洲”中还能见到胆管的“靓影”。

就音频用管而言,人们公认西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凡“年代”均指上世纪,下同)生产的胆管品质超群,无与伦比,一些发烧友更非“西胆”不听。

也许有人会
问,随着科技的进步,越近期的产品其质量应越好才是。

其实不然,胆管的生产工艺在那时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改进的余地很有限。

加上当时正值胆管火红的年代,各品牌之间竞争激烈。

在某些领域如国防、仪器仪表也需要高质量的胆管。

从七十年代起,胆管需求已逐渐衰落,生产成本能省则省,品质控制也大不如以前。

在西欧各胆管生产厂相继关闭后,一些品牌虽还在发行胆管,但产品已非原厂产,而是来自“五湖四海”,难循其踪,质量更是无法保证。

这种情况连一些著名品牌也未能幸免。

因此,玩胆者在搜罗胆管时,把目光投向早期的产品不无道理。

可惜因停产多年,这些NOS管存货日减而价格年复一年不断上涨。

某些牌子响、年份早的音频用管已属“古董”,不少拥有者只作收藏而不舍得上机。

其“天价”也并非一般胆友所能承受。

这也提示胆友,买NOS管时除了留意品牌外,还需看年份和产地。

胆管年份迟或产地不正宗,尽管是著名品牌,其价格也低一大截。

幸好西欧大部分产品的包装和管身均会标出产地如“Made in West Germany”、“British Made”等字样供辨认。

有些同品牌同型号的胆管,虽属早期产品,其内部结构(如屏极、除气环、支撑材料数量等)和外观却不尽相同,价格也有差异。

此外,著名品牌常有赝品,各位胆友
需留意。

为何许多西欧品牌的胆管(特别是小管)喜欢用白色、易被擦去的涂料在玻璃管身上标记型号、品牌和产地等,人称“粉字”。

这些管几经折腾后极易成为“光身”管,难辨真容。

因此,胆管的标记完好程度与其价值关系极大,说不定就这几行“粉字”就值个几百元。

也许当初人们并不像当代人那样在意这一点。

在众多品牌之间,均有互相贴牌生产的情况,某品牌的胆管不一定是其自己的工厂生产的。

另外,一些西欧胆管的管身和包装上可看见BV A字样,这是British Valve Association(英国电子管协会)的缩写,说明胆管的生产商是该协会成员。

协会各成员在生产胆管时需遵循协会的规矩。

二、胆管品牌
1. PHILIPS(Miniwatt)
Philips 飞利蒲这个响当当的品牌。

其照明灯具、小家电、音响电视和电脑配件等在我国几乎无处不在。

Philips的另一个古老产品——胆管。

Philips成立于1891年,早期以生产灯泡为主。

其后二三十年间,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灯泡生产厂家之一。

1918年,Philips开始在其灯泡厂中兼产胆管。

1920年,Philips预见胆管的市场潜力巨大,便另立公司,专门设厂生产。

1924年,Philips注册了“Miniwatt”(低耗电之意,)商标并一直延用了半个多世纪,直至停产为止。

1934年,由Philips主推的西欧胆管命名标准出笼,以期统一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的胆管型号。

人们熟悉的ECC83、EL34等均采用该标准命名。

这一标准虽未能被百分之百实行,但其基本方法被大多数品牌所采纳并一直使用。

从二十年代中起到八十年代止,Philips开展一系列的商业运作,在胆界中大施拳脚且连连得胜。

其收购或投资了几十家胆管公司或生产厂,足迹遍及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巴西、菲律宾和南斯拉夫等近二十个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胆管生产王国。

手中除了自创的“Ph ilips(Miniwatt)”品牌外,旗下还拥有Mullard、Valvo、Amperex、Dario、Adzam、Rogers 和Philips ECG等多个品牌。

Philips于五十年代初开发的EL34、EL84五极管至今仍有口皆碑;一些常见的音频用管如ECC81~ECC83、CCA、E88CC和SQ系列也有很高的声誉。

其在美国RCA胆管12AX7基础上改进、1953年前后由Mullard力推的ECC83,堪称
当时最优秀的同型号管。

Philips 旗下各家公司和工厂生产的管子都会在其侧面或底部加上两行ID码(即识别编码)用于表示该管的产地、生产年份和型号。

该编码一般刻蚀在玻璃表面,呈棕黑色,不易擦去。

因Philips(Miniwatt)、Valvo、Mullard 品牌的胆管出现得最多,人们常称之为PVM码。

其实一些Amperex和日本Matsushita品牌的胆管也有此编码。

一E80F的编码“VCB-2G5”。

Philips以“Philips”、“Miniwatt”或“Philips Miniwatt” 三种标推出市场的胆管大多产自其荷兰本土(Made in Holland),也有部分由其旗下的国外工厂贴牌生产。

这在其包装和管身的文字上可看出来。

Philips (Miniwatt)胆管的名气似乎没有Mullard和Amperex 的大,但其素质是毋容置疑的。

在市面上,还常可见到Philips ECG品牌的胆管,其来历大致如此:1959年,美国的GTE(General Telephone and Electronics)公司收购了Sylvania(美国一著名胆管品牌)公司。

七十年代,GTE按业务范围将Sylvania拆分为几个分公司,其中负责生产胆管的公司为ECG(Electronic Components Group)。

这样,该公司当时生产的胆管便
打上“Sylvania ECG”的品牌。

大约在1980年,Philips 在关闭其欧洲的生产厂后,为续占美国市场,从GTE 购买了Sylvania的ECG公司连同其生产厂。

胆管品牌Sylvania ECG也摇身变成了Philips ECG。

该厂直至1987年左右才停产。

此后一段时间,相传Philips 用完自产的库存管后,从其他生产厂买入胆管,继续以Philips ECG的品牌在销售。

许多人均认为Philips ECG 的胆管“不怎么样”。

笔者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四年前以每只三十多元的价格买了10只1983年产的白盒绿字Philips ECG JAN 6922。

成交时曾沾沾自喜,以为捡到了便宜。

回家测试才发现,管内的两组三极管参数差异很大且麦克风效应较严重。

用在SRPP电路上,有几只管的中点电压竟偏离理论值达7V以上!
2.MULLARD
Mullard译音为“麦拉迪”、“猫”(粤港地区),人们根据其胆管上的标记称之为大盾。

其实,常见的Mullard 胆管标记有两种,这是真正的“大盾”或称为“老盾”;七十年代后,被戏称为“笑口枣”。

当年,Mullard是英国屈指一数的胆管生产厂家。

Mullard由英国人Captain S.R. Mullard创建于1920年。

早年与其合伙公司主要为英国海军部、英国皇家空军和其他行业生产接收和发射胆管,以SR Mullard的品牌销售。

二十年代,随着英国广播通讯业的迅速发展,其生意日益增长。

这使Mullard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

因此,Mullard把他的一半股份卖给了Philips。

利用Philips的资源,Mullard推出了低功耗的PM (Philips-Mullard)系列管。

PM系列管采用Philips极力主张的由氮化物工艺生产的钡涂层灯丝。

该工艺生产的胆管有一个显著的缺点:玻璃管内部会严重发黑(如PM22)。

由于投资巨大,在其竞争对手均转向更先进的氧化物涂层工艺后几年,Mullard还一直在使用该工艺。

当其竞争对手炫耀他们的玻璃胆管内洁亮如新时,Philips-Mullard为“遮丑”,竟将其胆管表面涂上金光闪闪的油漆这也成为当时Mullard 管的一个特征,一段轶事。

此后至六十年代,Mullard还在生产这种玻璃表面涂有金、灰、红色的胆管。

其是否还是为了“遮丑”或另有其他目的(如屏蔽功能),笔者不敢妄断。

1927年,为了公司运作的便利,Mullard将剩余股份全部卖给Philips,但仍保留“Mullard”这个英国著名品牌。

直到八十年代,Philips才将此品牌转卖给美
国的Richardson Electronics 公司。

三十年代中后期,Mullard开始生产其拥有专利权的五极管。

EF36、EF37、EF37A、EF50、SP13、SP13C 和SP2等均是十分成功的管子。

特别是低噪音、低麦克风效应的EF37A,被作为高质量的音频电压放大管使用;高频五极管EF50则被广泛用于无线电收发装置如雷达和电视等。

进入五十年代后,Philips也许看到英国胆管市场巨大和竞争激烈而大力扶持Mullard的发展,一些最新型号的胆管Mullard均有量产。

1953年,Mullard推出了由Philips开发的EL34。

这只赫赫有名的功率五极管随之风靡全球几十年。

就是当今的生产厂家,也以标榜“音质最接近Mullard EL34”(不敢说超越)为荣。

Mullard早期的NOS音频用管如EF86、ECC32(≈6SN7GT)、ECC33(6SN7GT)、ECC35(CV569,6SL7GT)、ECC81、ECC82、ECC83、ECC88和EL34等个个都“身手不凡”。

其中五十年代初产的长屏棱纹方环、十字玻璃顶铜柱ECC83是同型号中最好的胆管之一。

当然其价格也早已是四位数了。

附有塑料管脚保护座的CV系列盒屏(多士屏)双三极管如CV455
(ECC81)、CV4003(M8136,12AU7WA)、和CV4004(M8137,12AX7WA)等也是Mullard的精品。

在市场上,还可见到标“IEC Mullard”的管子在销售。

IEC是美国的一家贴牌公司,于六七十年代买得Mullard品牌的使用权。

该品牌的管子来自世界各地:其KT66曾来源于GEC;ECC8X系列有来自印度的BEL和日本厂家。

因此品质参差不齐。

Mullard也推出过特别版本的10M系列胆管,最早见于六十年代初。

该系列胆管为长寿管(10000小时),低噪音和低麦克风效应且保用2年,属Mullard的另一杰作,非常少见。

人们称Mullard的胆管音色具有典型的“英国声”
3.valvo
V ALVO是一个有名的德国老牌公司,其中文译音为“瓦尔沃”,一些胆友给它取了个更好听的名字大富豪。

V ALVO早期生产的胆管质量完全可与Telefunken、Philips、Mullard和Siemens的产品媲美。

相传,Telefunken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开始向V ALVO订购一些胆管并打上自己的品牌在销售;1954年,
Telefunken推出的第一款金属座EL34就是V ALVO的翻版。

V ALVO源自C.H.F. Mueller GmbH Hamburg公司。

该公司早在1914年前就以生产X射线管而著称,人们称之为“Roentgen(伦琴)-Mueller”。

1916年,该公司开始涉足通用胆管的生产;1924年4月,Mueller成立了另一家兄弟公司Radio-Roehren-Fabrik GmbH (RRF GmbH),专门生产无线电用管。

1926年,RRF 改名为V ALVO并起用齿轮状商标。

“V ALVO”与胆管的英文单词“V ALVE”无论读音还是拼写均很相近,大概RRF从此获得灵感而将其公司改名。

1927年,C.H.F. Mueller GmbH Hamburg因财政方面出现问题而被Philips并购。

1932年,V ALVO重蹈兄弟“覆辙”,进入Philips集团,成为Philips境外胆管品牌的“三剑客”之一。

V ALVO的一些小管常采用印有商标的薄纸加瓦楞纸筒包装。

虽然V ALVO胆管的名气不算很大,但其早年的EL34、金脚E88CC和ECC81-83等音频用管也是有口皆碑的;其难得一见的E80CC“束腰”管(玻璃管身中上部凹入)更是人们收罗的对象。

4.AMPEREX
Amperex译音.安普雷斯”,原是美国Amperex Electronic Corp.的品牌。

该公司以生产接收、发射管和一些特种管而著称。

1955年,Amperex Electronic Corp.被Phillips所收购。

此后,Phillips一方面扩大和改进Amperex Electronic Corp.在美国的工厂,继续生产原有的品种;另一方面则借助Amperex的品牌在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的Hi-Fi市场销售其欧洲厂生产的优质胆管。

“Amperex”本身就是一个注册商标。

因此,Amperex 前期的多数胆管无论包装和管身均只打上“Amperex”和型号等标记。

如是高质量管(Premium Quality),则加上“PQ”标记。

PQ管是标准管的改进版本,噪音低、可靠性高和寿命长。

当时其主要用于工业如仪器仪表和电子计算机等。

大约在五十年代末,Amperex推出了脍炙人口的“Bugle Boy”(直译为:喇叭男孩)系列,持续时间约十年左右。

其图标是一个男孩(胆管的化身)用双手
在吹一支喇叭,这就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吹喇叭系列。

据资料介绍,“吹喇叭”管主要源于荷兰本土,少数出自Phillips的其他成员如英国的Mullard和法国的Dario厂。

在出厂前,每个胆管均进行24小时的满负荷老化,然后采用当时最好的频谱分析仪Hewlett Packard 3561A测试噪音和麦克风效应。

出厂时每个管均附有一张“出世纸”,标明该管的实测参数如屏流、栅流、跨导、麦克风效应、灯丝电流、总谐波失真等。

由此看来,“吹喇叭”NOS管如果没有“出世纸”,至少值得怀疑其是否正宗。

有此一说:Phillips以Amperex品牌推出高质量吹喇叭”系列胆管是为了和其竞争对手如Telefunken逐鹿巨大的美国Hi-Fi市场。

因此,该系列的胆管均是Phillips的顶级产品,且基本上是音频常用管。

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ECC83、ECC88和EL34。

1970年前后,Amperex的胆管改用橙色的“地球”标记,即常说的地球麦”,由于从七十年代起,胆管生产已开始逐渐萎缩。

Amperex后期“地球唛”管的来源也变得不明不白。

有些管标明是荷兰产,实际是日本Matsushita的货色。

但客观地说,日本的Matsushita
产品并不差到哪儿,因为其工厂是由Mullard建造的。

总的来说,Amperex的“地球唛”胆管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惊喜。

大约在1980年,Philips从IEC收回了Mullard品牌使用权,并将其在英国和荷兰的生产资产和Mullard、Amperex品牌卖给了美国的Richardson Electronics, Ltd.。

该公司继续生产、销售Amperex品牌的胆管,但其品质便更难说清楚了。

5.Telefunken
1903年5月27日,两个致力于无线电报业的竞争对手Slaby-Arco和Braun-Siemens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建议下联姻,成立了一个新的无线电报有限公司这就是Telefunken德律风根)的前身。

Telefunken由德文单词Tele(远距离)和funken(无线电通讯)组合而成。

是Telefunken两个不同时期的商标。

一个世纪来,Telefunken在无线电广播电视和通讯、航海导航系统、军用雷达系统、移动无线电系统、高频加热发生器、测量设备、电子听力系统、家用无线电装置、电子元器件生产等方面颇有建树。

这里略举几例大事:“一战”期间,Telefunken推出了第一款电
容话筒、第一个真正的真空胆管;建立了德国第一个广播电台。

在Telefunken供职的Hans Bredow 博士被称作无线电广播之父。

1928年展出了德国第一台电视机;1935年发明了第一台磁带录音机;1936年发明的电视摄像机用于柏林夏季奥运会直播引起轰动;1956年推出德国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Telefunken和Siemens并称德国电子行业的两大巨头。

胆管生产一直是Telefunken的业务主项。

“二战”期间,由于生产设备受到严重破坏,技术人员流失,生产曾一度停止。

1945年,Telefunken重开“炉灶”直至工厂停产为止。

在胆界,Telefunken品牌可谓如雷贯耳,无人不晓。

其音频用管的特点是音色甜润平衡细腻,富有音乐味;做工精细外观玲珑;可靠性高寿命长;噪音和麦克风效应低。

胆界公认Telefunken早年的ECC83是同型号中最靓声的胆管。

ECC801S、ECC802S、ECC803S、E88CC、ECC808、CCa、EF804S、EF806S、EL34、EL156……恰如一串璀璨的明珠,玩胆者无不为之眼亮心动。

可谓款款超凡脱俗,舍我其谁!据Telefunken 网站介绍,其EL34借鉴了EL156的设计精华,有更高的输出功率,散热特性好,长寿兼靓声,只有Mullard
的EL34能与之媲美。

用过Telefunken管,方知其“英雄本色”。

当然,对大多数胆友来说,Telefuken的NOS 管实属“梦中情人”,可望不可及:
有“Telefunken”标记的胆管不一定是Telefunken原厂产的,因为其有时会向其他厂家购入胆管打上自己的标记。

例如,Telefunken曾向Siemens订购过EZ81;向RFT定购过EL84。

笔者有一对E80F也是Philips 产的。

没有“Telefunken”标记的胆管却不一定不是Telefunken原厂产的,因为一些自己没有工厂的胆管销售公司或胆机厂如Dynaco、Fisher会向Telefunken 厂贴牌订购。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法商人假冒Telefunken的产品。

Telefunken原厂产的玻璃胆管其管脚面中间有一棱形“◇”标记,通常棱形一角指向管脚第一脚和最后一脚之间。

其实,这棱形本身就是Telefunken标记的缩影。

此外,许多Telefunken原厂管的管身底部玻璃有一圈蓝灰色的环带。

对“粉字”管,原厂的字迹极易擦去而一些赝品则不然。

6.Siemens
其中文名字叫西门子。

成立于1847年的Siemens从其同年发明生产的指针式电报机起家。

Siemens最初的主要业务是建造远距离的有线电报线路(包括敷设海底电缆)和工作站。

经过150多年的耕耘,Siemens由一个小作坊变成当今集自动化与控制、信息与通讯系统、电力、交通、照明、家用电器和医疗器械等多行业的顶尖跨国集团公司。

仅其在中国的员工就已超过2万人。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Siemens曾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电工学中的电导就是以“西门子”作单位的。

早在上世纪初,Siemens就涉足白炽灯泡的生产。

因为灯泡和胆管的生产有许多相通之处,Siemens当初介入胆管生产也是很自然的事。

其1936年推出的标记,与现在见到的略有不同。

从手头的资料和市面的情况来看,似乎Siemens当年生产的胆管数量并不是很大,一些常见的胆管型号也“缺项”,如6SN7,6SL7等。

但这并不影响Siemens成为西欧著名的胆管品牌之一。

Siemens胆管的玻璃透明度很好,制作细腻严谨,颇有“大哥大”Telefunken的风格。

这不奇怪,Siemens早年曾拥有Telefunken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可说两公司曾是“亲家”。

该公司在控制胆管的噪音和麦克风效应
方面也颇有心得。

Siemens的a管在我国很常见,价格也适中,笔者先后收藏了十来只。

这也是笔者最喜欢的同型号品牌。

且不说其音色音质出众,光看其沙状金脚、乌黑的大面积除气斑和小巧玲珑的外形,就足让人一见钟情。

Siemens在生产此类框架栅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1926年就开始为其海底电缆的放大器生产过框架栅管。

传说Siemens的CCa管生产时间比德律风根的要早得多,只是后者名气更大罢了。

此外,西门子的此类管在通电时灯丝会瞬间闪亮,有人称之为“爆烟花”。

其目的是使胆管阴极尽快达到正常的温度,减轻阴极“中毒”,提高管子寿命。

有这种特性的胆管特别适用于半导体整流电路(其他品牌的某些型号胆管也有此种特性)。

7 GEC、Marconi-Osram、Genelex……
1886年,两位德国侨民Byng和Hugo Hirst合伙在英国成立了The General Electric Apparatus Company),1889年改名为The General Electric Co. Ltd.(通用电子有限公司),即人们所称的GEC,总部设在英国伦敦。

1893 年,GEC 开始投资生产灯泡;1909年将其灯泡公司命名为OSRAM-GEC。

人们常将GEC和美国的
GE公司相混淆,其实他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公司。

GEC初期主要生产民用电子产品特别是灯泡和照明器材,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GEC都是军方无线电零器件和设备、照明器材等的主要供应商。

GEC旗下的Marconi-Osram Valve Company(马可尼-欧司朗电子管公司,简称MOV)则专门负责胆管业务。

从六十年代起,GEC连续收购、兼并了一系列公司如RAI、AEI(一胆管品牌)、English Electric等,成为集英国国防、民用轻重工业为一身的巨头。

1999年,GEC改名为Marconi plc,马可尼上市公司).
MOV由Marconi is Wireless Telegraph Co.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和GEC (Osram)于1919年在英国组建而成。

Marconi is Wireless Telegraph Company 是意大利人Marconi(马可尼)拥有的公司。

Marconi是现代无线电通讯的奠基人之一(另一位是前苏联的波波夫)。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他根据Maxwell(麦克斯韦)的理论,在Hertz(赫兹)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对电磁波无线通讯的实际运用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并获得成功。

1901年2月首先在大西洋两岸实现了远距离(198英里)的无线电传送。

1937年,Marconi去世时(63岁),
全世界的无线电台停播两分钟为之默哀。

“OSRAM”来源于Osmium(锇)和Wolfram(钨)两个英文单词。

锇钨是制造灯泡灯丝的金属材料。

“OSRAM”作为德国三家公司(AEG、Siemens & Halske AG、Auer-Gesellschaft)共同成立的灯泡公司的名称。

还能在市场上见到OSRAM牌子(为德国Siemens公司拥有)的灯泡和其他照明器材。

在MOV成立之前,GEC的胆管如最早期的R系列.由其OSRAM-GEC灯泡厂兼产。

后来,则由MOV专门营销。

从年份来看,MOV是最早涉足胆管生产的公司之一,其历史也是一部胆管的兴衰史,MOV为之增添了多姿多彩的一笔。

MOV的三只胆界皆知的KT系列束射四极管,更是其昔日辉煌的佐证。

MOV为何将其命名为KT,这里有一段小插曲:
三极管因极间电容较大不能工作于高频;栅极对屏极的屏蔽不完善也无法进一步提高放大系数。

后来人们发现在栅极和屏极间加入一网状电极(即帘栅极)可克服此缺点,这就是一般的四极管。

但这种四极管会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使屏极特性曲线起始段起伏不定,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

因此,人们又在帘栅极和屏极之间再加一网状电极(抑制栅极)来抑制“二次电
子发射”,使屏极特性曲线起始段变得平滑。

这种胆管称为五极管。

然而,还有一种管,它没有抑制栅极而是在管内加上两片与阴极相连的集射板,同样也能有效地抑制“二次电子发射”。

因为其工作时,阴极电子呈束射状飞向屏极,故被称为束射。

这种管比五极管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很适合作功率放。

GEC生产了最顶级的6V6束射四极管,其声色醇厚,甜美细腻,可惜现在已经存世不多,价格更是普通烧友望尘莫及。

在三十年代,Philips的Mullard拥有五极管的专利权;束射四极管先由GEC于1933年开发出来,但因当时生产困难无法量产而转给美国RCA发展。

因此,束射四极管生产权归GEC和RCA共同所有。

RCA大约于1935年推出束射四极管6L6后,GEC的MOV也不甘示弱,于1938年推出KT66与之抗衡;1957年推出KT88与美国TungSol的6550一争高低;1959年又推出KT77对抗Mullard的EL34。

据介绍,MOV的经典之作KT88是采用英国军方标准来生产的,足见其素质之高,难怪天下无敌。

GEC的KT88从1957年生产到大约1976年。

1982年曾一度复产,但质量“今非昔比”,最后于1988年“无疾而终”。

根据市场的需要,MOV的胆管以MOV、Marconi、Osram、MWTCo、GEC、Genelex、Marconiphone、Gold Lion作标记。

例如:标记为“Genelex”的KT88主要是销往美国的,目的是避免GEC与美国的GE品牌相混淆,涉嫌侵权。

8.STC Mazda、Brimar
英国STC (Standard Telephone & Cables Ltd.)的中文名称为“标准电话与电缆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如同其名,也是英国军方的主要供应商。

其与美国的GE、WE、RCA和英国的BTH等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1911年,STC就得到了美国GE公司生产钨丝的专利。

STC的胆管生产主要由其下属公司The Edison Swan Electric Co.Ltd.负责,以STC、Mazda、Ediswan 和Brimar(人称斑马)等品牌推出市场。

Mazda源自西域拜火教大神Ahura Mazda的名字;Ediswan由Edison(爱迪生)和Swan两人的名字组合而成;Brimar 则来自British Made American Range(英国生产,美国系列)。

从二十年代起,Mazda和Ediswan一直是STC的两大品牌;Brimar何时出现则无法确定,从一些资料来看,至少不迟于四十年代。

六十年代初起,
STC胆管生产业务归入Thorn-AEI Radio Valves and Tubes Ltd.运作。

STC在英国和法国均设有工厂。

早期的胆管大部分产自英国,后期的则多来于法国。

STC胆管的许多生产工艺和技术均来自另一胆管发祥地美国,加上军方的严格要求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其胆管素质在西欧也属一流。

当今深受好评的是Mazda的12AX7S、银屏12AX7、ECC802S、6V6G等;Brimar的6SN7GT、“T 字三角黄标”系列、CV系列和Flying Lead(柔性引线)SQ系列。

Brimar对其Flying Lead系列胆管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许多改进,管脚也别具一格采用柔性引线以提高可靠性。

该系列具有极低的噪音和麦克风效应,高可靠性,寿命超过1万小时。

典型的代表有CV4069(12AU7)、CV4035(12AX7)。

Brimar还推出过一只十分少见的ECC807,其跨导2.4 mA/V,放大系数150。

这是迄今为止笔者知道的放大系数最大的小九脚双三极管,在电路中可代替两只EF86作前置放大。

1951年,Brimar曾在一则广告中称“大部分英国最大的飞机均使用Brimar的胆管”,其实力可见一斑。

西欧乃胆管生产的藏龙卧虎之地,本文未提及的品
牌如德国的Lorenz和WF、英国的Teonex、Cossor和EEV、意大利的Fivre和ALE、瑞典的Ericsson、法国的RT等胆管品质也十分出众,只是在当今市场较少见而已。

还有一些公司的品牌,自己无生产厂,纯靠贴牌经营,胆管来自各方,也当不在此列。

此外,西欧前东德的RFT品牌在我国甚常见,但其与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阵营关系更密切,质量也被人们看低一档,无法与上述品牌匹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