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传染性贫血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性贫血病
【概述】
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感染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鸡的一种免疫抑制性和蛋传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结组织萎缩。本病于1974年首次在日本发现,随后在德国、瑞典、英国、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均有发现。CIAV感染鸡群可引起免疫机能障碍,造成免疫抑制,使鸡群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和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从而发生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流行病学】
鸡是本病的惟一自然宿主,各种日龄鸡均可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5周龄以内,尤以2~3周龄内雏鸡敏感性高,其后对本病的易感性迅速下降,有明显的年龄抵抗力,即随着日龄增加,易感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下降。肉鸡比蛋鸡易感,公鸡比母鸡易感,CIAV可经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后,可使雏鸡对传染性贫血因子的易感性增高,亦易使较大日龄的鸡失去对鸡传染性贫血的抵抗力。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萎顿,严重贫血,消瘦,冠、肉髯、喙、可视粘膜和脚部皮肤苍白,腹泻。发病2天后开始死亡,死亡率约10%,如有继发感染,死亡率即显著上升。
【剖检变化】
病鸡消瘦,肌肉、内脏器官苍白、贫血;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褪色,或淡黄色;胸腺、法氏囊萎缩。血液稀薄,血液红细胞比容降至0.10以下,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骨髓的变化最为特征,大腿骨的萎缩,红骨髓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白色或淡黄色或淡红色。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3周龄内雏鸡)及病鸡严重贫血,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骨髓呈黄白色以及中枢免疫器官萎缩的病理变化特征可作出初诊。结合血液学检测(红细胞压积在27%以下,红细胞数200万/ml 以下),分离病毒并对1日龄雏鸡作人工发病试验,或对病鸡的血清作中和试验、直接和间接荧光实验及ELISA试验检测有助于确诊。
本病应注意与球虫病、磺胺药物中毒相区别,球虫病引起贫血,并可见到血便,肠道点状出血明显。磺胺药物中毒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但肌肉及肠道有点状出血;同时鸡群有使用磺胺药的历史。根据各地的疫情,本病还
应注意与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腺病毒感染及真菌毒素等引起的贫血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
【防制措施】
加强和重视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措施,防止由环境因素及其他传染病导致的免疫抑制,及时接种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和马立克氏病疫苗。引进种鸡时,严禁从疫区引入种蛋、种苗,种鸡群要及时进行检疫,严格淘汰阳性鸡。本病是通过鸡蛋传染的,对于采用鸡胚或鸡胚细胞生产的疫苗及卵黄抗体等,要注意检测和防止污染CIAV。发病时可用抗生素防止细菌激发感染,应对病鸡群做严格的封锁和消毒等。
从病鸡群分离病毒,制备本场毒株的灭活苗对产蛋前1~4周的种鸡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种鸡带毒和子代鸡发病。另外,已经研制有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但该疫苗对雏鸡有一定的致病性并可经卵传播,故只能用于10周龄以上至产蛋前4周的后备种鸡,可使免疫种鸡群的后代获得一定的特异性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