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1

合集下载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1 地理位置与气候1.2 传统节日与习俗1.3 特色美食与手工艺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历史名人故事2.2 民间传说与神话2.3 地方艺术与建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讲解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

五、教学课时本章共计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我们的家乡(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与手工艺。

第二课时:我们的家乡(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

第三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故事。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名人。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六、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5 地方经济发展与变化2. 第九章:家乡的风土人情2.1 民俗活动与传统2.2 民间艺术与体育2.3 礼仪习惯与道德观念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参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人情风貌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善良、勤劳等特点。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乡风情调查,访问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课程内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等。

2. 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观察家乡的地理特征,制作地理知识卡片。

第三单元:家乡的特色文化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美食等。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如剪纸、泥塑、传统美食制作等,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第四单元:家乡的历史名人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

2. 教学活动:开展历史名人故事分享会,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第五单元:家乡的现代发展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现状。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了解家乡的现代发展成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家乡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地理知识卡片、历史名人故事分享、实践活动报告等。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篇一:地方课教案二年级】二年级人自然社会的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还要学好人、自然、社会知识。

人、自然、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好人、自然、社会课,特拟定如下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本册教材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新颁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26课,主要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主要内容有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经济、浙江文化、和谐浙江等五大主题内容。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人、自然、社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省教育厅将地方课程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两类。

地方课程中的“通用课程”主要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经济、浙江人文、和谐浙江。

旨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地方社会和文化的需要,是省内中小学教育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

每课的编写特点:由于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本册教材采用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组织编写,编写中突出教材是学生的学本,强调活动性与体验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知、感受、了解相关的知识,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

《人、自然、社会》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

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

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

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概况。

2. 第二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

3. 第三课时:探讨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家乡的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进步。

4. 第四课时:学习家乡的风俗习惯,如饮食、服饰、民居等,体验家乡的独特魅力。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历史文化等。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家乡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共同完成家乡特色文化的调查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合作评价: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态度、探究能力等。

3. 课程总结评价: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的总结发言,评价其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地方课》2. 教辅资料:相关家乡文化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4. 学生用具:笔记本、笔等。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5课时,每周一节,共计一学期。

2. 课程进度: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3. 教学活动:结合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4. 家乡的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2. 难点:家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优势和劣势。

4. 讨论家乡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背景2. 家乡的历史人物3. 家乡的历史事件4. 家乡的文化传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2. 难点:家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四、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家乡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介绍家乡的历史人物,评价其对家乡的贡献。

4. 分析家乡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迁。

5. 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2)培养学生尊重、珍惜和保护家乡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2)介绍家乡的地形地貌,如山脉、河流、湖泊等;(3)介绍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降水等;(4)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如名人、古迹、传说等;(2)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如节日、习俗、美食等;(3)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人文景观,培养尊重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资源类型、特点和利用状况;(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家乡资源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水资源等;(2)分析家乡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如丰富程度、开发利用程度等;(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资源的保护,培养珍惜和保护家乡资源的意识。

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优势产业等;(2)培养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产业结构,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2)分析家乡的优势产业,如特色产业、优势资源等;(3)引导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培养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教案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一、课题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地方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地方文化常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整理本地区相关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相关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本地区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组讨论,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3. 课堂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4.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实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开展“家乡美”主题绘画比赛,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家乡的美丽风光。

(3)举办“家乡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有趣故事。

6.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视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美丽的自然景观》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如黄山、长江、桂林山水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第八章:《多彩的民俗风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各地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3. 第十一章:《特色的美食文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展示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早茶等,引导学生了解各地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

4. 第十五章:《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包括城市建筑、交通、经济等方面,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我》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从自己做起,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六、第五章《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地域的特色文化,如齐鲁文化、江南文化、西藏文化等,探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方式。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人和物1. 第一课时:认识家乡的人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主要民族,认识家乡的名人。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

2. 第二课时:家乡的物产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主要物产,认识家乡的特色美食。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物展示、品尝体验、小组讨论。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3. 第三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地图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认识家乡的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实地考察所需的相关工具。

3. 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

2. 第二单元:2课时。

3. 第三单元:2课时。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五单元:家乡的社会生活5. 第五课时:家乡的传统节日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认识家乡的民俗活动。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1. 图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节日特色。

2. 讲解家乡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

3.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互相交流和学习。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节日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手工艺品、品尝节日美食等。

6. 第六课时: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1. 图片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新疆地方课程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疆地方课程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疆地⽅课程⼆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疆地⽅课程⼆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地⽅课程教学计划⼀、学情分析:⼆年级学⽣⼤多由于年纪⼩对⽣活的体会少,对⾝边事物的观察理解也有限。

⼆、本册教材内容:本册内容主要有新疆的⽓候、⼟地、⽔源、粮⾷、棉花、油料、蔬菜、⽠果、畜牧、养禽、⽔产、杨峰等。

三、学期教学⽬标:1、通过本学期地⽅课的教学,使学⽣对⾃⼰的家乡有进⼀步的了解。

2、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新疆丰富物产的了解,展现新疆的富饶和美丽。

3、增强学⽣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好好学习、建设家乡的豪情。

四、学期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新疆教学⼤纲,全⾯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备教法,教学⽬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段,课堂教学⼒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要严谨,符合学⽣的认识规律。

3、提⾼学⽣收集整理资料的能⼒。

4、积极⼤胆地使⽤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教学容量,提⾼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经常征求学⽣对⽼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教学效果,争取⼤⾯积的丰收。

五、教学进度表:第⼀单元:边塞处处赛江南第⼀课:新疆好地⽅教学内容:新疆的美丽、富饶。

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听《新疆好》,体验感受新疆的美丽、富饶的特点。

2、通过⼤量的图⽚让学⽣理解新疆的特点。

过程与⽅法利⽤多媒体课件,让学⽣观察图⽚,听歌曲了解新疆。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对祖国的热爱、对新疆的热爱,⽴志为新疆的繁荣富强作贡献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新疆的物产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量图⽚感受新疆的美丽、富饶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引⼊教学: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让学⽣体会新疆的美丽、富饶的特点。

⼆、新授导⼊1、初步感受新疆的美丽。

师: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并展⽰歌词。

教:请会唱的同学跟着歌曲⼀起唱,唱歌的同时看⼀下这⾸歌的歌词。

学:略,这⾸歌歌唱了我们可爱的新疆,对于新疆或许同学们还不了解它,或许同学们还未能⾛进它,它为什么是⼀个好地⽅呢?这节课⽼师就带领⼤家⾛进新疆,了解新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同学们⼀定会深深的爱上我们的新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第一课:身边的地理活动
教学目标
- 了解身边的地理活动和现象
- 提高对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认识
教学内容
1. 地理活动和现象的概念
2. 身边的地理活动和现象的举例
- 气候变化
- 地貌变迁
- 水资源利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地理活动和现象的概念
- 分享学生对地理活动和现象的理解和观察
-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可能存在的地理活动和现象
2. 介绍身边的地理活动和现象的举例
- 使用图片和实例展示气候变化、地貌变迁、水资源利用等地理活动和现象
-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地理活动和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3. 讨论和总结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身边的地理活动和现象,并进行讨论
- 总结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地理活动和现象的认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地理活动和现象,通过实例让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这些地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课堂设置了导入、举例和讨论总结等环节,通过互动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展示和讨论环节。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篇一: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二年级地方教案1、拒绝白色污染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

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调查工作,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活动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总1〕活动过程一、导入主题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这是怎么回事?二、确定小主题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2、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三个主题:〔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3、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第二课时〔总2〕活动过程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主题一、塑料袋有哪些危害?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4、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主题二: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1、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

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

〔现场实践〕2、上网查找资料。

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二、教师生成整合: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

了解“有偿使用”的含义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国家这个号召呢?〔讨论〕三、学生代表发言:关于现在孩子用塑料书面和自己家长小时候动手用旧挂历包书皮的情况分析,建议同学们用家中的废旧的挂历等纸张来包书面。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二年级地方课程中的一课。

本册地方课程是围绕“我家”的主题展开的,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博物馆导游活动,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博物馆的作用和功能。

(2)了解家乡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3)了解家乡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展品。

2. 需求与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博物馆的作用和功能。

(2)了解家乡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准备博物馆展品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

(2)准备家乡博物馆的介绍及相关资料。

(3)准备学生的课堂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博物馆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博物馆的作用和功能。

2. 学习(15分钟)a. 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如名称、位置、建筑特点等。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博物馆的设施和收藏品。

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展品。

b. 学生观看家乡博物馆的介绍视频,了解家乡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展示。

3. 活动(30分钟)a.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担任导游,其他组员扮演游客的角色,导游向游客介绍家乡博物馆中的某个历史文化展品。

学生可以根据博物馆展品图片及相关资料,进行自由发挥和展示。

b. 学生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的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博物馆展品,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评论。

4.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并提醒学生加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关注,并积极参观和了解家乡博物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居住的地方,了解地方特色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 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艺术、民俗等。

教学难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4. 第四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如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

教学难点: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5. 第五课时:家乡的环境保护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教学难点: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与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态度。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图片、视频、案例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2. 讲解与讨论: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了解和认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2. 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与资源4. 家乡的自然风光与旅游5. 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自然风光和民俗等方面知识。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热爱家乡,培养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自然风光和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讲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名人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

4. 讲解家乡的特色产业与资源:介绍家乡的支柱产业、特色产品、资源状况等,培养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认识。

5. 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与旅游:介绍家乡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激发学生对家乡旅游资源的兴趣。

6. 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介绍家乡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传统节日等,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社会文化。

7. 案例分析与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实例,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8.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1课窗户和阳台学习目标知道家中存在着窗户、阳台等安全隐患的处所,增强家庭安全意识。

懂得在窗户、阳台等地方活动的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背景知识1、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天,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楼房。

为了采光、通风等需要,窗户和阳台也越造越大,越造越美。

窗户从原先的普通窗发展到了落地窗,阳台也从普通的阳台发展到了露台。

特别是阳台,人们利用它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等自然优势,从晾晒台、杂物间变成了观景台、健身房、茶室、琴房、画室、书房、生态花园等功能多样的新一代阳台,成为人们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生活的一方特殊的小天地,也成为城市和乡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家庭事故的多发区。

随着人们对窗户和阳台的开发利用,人们在窗台和阳台活动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窗户和阳台也成了“家庭事故的多发区”。

有些家庭爱在窗台和阳台上种花,但由于缺乏防止花盆等物品坠落的防范措施,造成花盆等物品坠落而砸伤行人的事故;有些儿童在窗户边或阳台上看风景、做游戏,不小心翻落下去,造成摔伤、摔死等事故……据悉,高楼坠落已经成为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

教学建议本课是根据《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安全教育中“家居生活安全”第一条要求编写的,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板块:感受窗户和阳台的美丽,认识窗户边和阳台上的安全隐患,反思自己的危险行为,寻找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1、收集资料。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由于人们对在窗户边和阳台上活动安全意识的淡薄,生活中人或物从窗台、阳台上坠落而造成的事故较多。

教学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看报纸、看电视、问家人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的事故材料,使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中,结合教材“窗户和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享受,同时也带来了危险”这一内容,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材料。

这样,不仅能丰富课程的资源,还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认识到在窗户边和阳台上活动的危险性。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地方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地用汉字书写相应的地方名称。

2. 学会简单的描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并能够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表达。

3. 培养学生对地方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地方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汉字写法。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地方的描述。

教学准备:1. PPT或课件。

2. 地方的图片、地图等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几幅地方的图片,例如学校、家、公园、图书馆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的概念,并与他们先前所看到的地方图片进行联系和对比。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地方”的概念图片,并进行解释:“地方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它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家、公园等。

”2. 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自己所在的地方,并引导他们思考:“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3. 引导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帮助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地方。

Step 3:地方的认知(10分钟)1. 教师出示地方名称的图片,例如“学校”、“家”、“公园”等,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音和笔画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学生进行模仿书写,并互相帮助纠正错误。

3. 让学生通过听读、认读和书写的活动,巩固对地方汉字的记忆。

Step 4:地方的描述(10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描述,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这个地方,例如:“我的学校有很多老师和同学。

我们在学校里上课、玩耍和学习。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他们使用正确的词汇和灵活的表达方式。

Step 5: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 强调地方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的保护和美化活动。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不同的地方,并进行地方描述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拓宽视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美食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学会分享和品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第八章: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2.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家乡的美食: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分享品尝经验。

3. 分析民间艺术:让学生展示家乡的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美食和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对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态度和实际行动。

4. 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内容1. 第五章:家乡的自然风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2. 第九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二)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内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提问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讲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徐元杰。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徐元杰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千家诗》(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骈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2、寻找《声律启蒙》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续小儿语》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吕坤及其《续小儿语》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中华改良杂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改良杂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吕坤的哪些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增广贤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增广贤文》(二)
教学内容: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不说自己桶索短,
互动请小朋友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如;某个小朋友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不敢随便毁伤,即使是手臂上划一个口,父母都会担心的,何况大病父母会难过伤心的。现在社会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麻烦事,就要自杀,跳楼。没有替父母双亲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还没有报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会怎么样呢?身体有伤,只是让亲人为你担忧。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你要想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我们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资享受,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为我们伤心,为我们难过。为我们而感到羞愧!比如:有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你的家长会为你感到自豪吗?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原文及译文。背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千家诗》(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徐元杰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
《弟子规》(一)
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但怨人家箍井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