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现代花评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炙甘草汤证之病机为心之阴阳气血受损,以阴血亏虚为根本。治宜滋养阴血为主。使其血脉复常,营气得行,卫气得通。本方养阴复脉,贵在滋阴补血之中寓有宣通阳气之法,为补阴通阳法的代表方。故笔者认为,炙甘草汤当以生地黄为君,其理有三:一者,炙甘草汤证之病机乃以阴血亏虚为要;其二,方中以生地黄用量较多;再者,方中麦门冬、麻仁、阿胶之属相伍必彰生地黄之力。参考文献:

[1] 李冀,段凤丽.君臣佐使之辨当责“药力”论[J].中医药学报,

1992,17(3):4.

[2] 段丽梅.论复脉汤与加减复脉汤[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

(22):103.

[3] 李忠业.小议枟难经枠“损其心者调其荣卫”[J].广西中医药,

2005,12(6):31.

[4] 杨宏宝,张炳填.张仲景炙甘草汤立方本意之蠡测[J].湖南中医

学院学报,2002,12(4):36.

[5] 张尊如,曹占地.关于炙甘草汤君药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

学杂志,2004(4):14.

[6] 苑述刚.浅析炙甘草汤之君药[J].中医药通报,2005,8(4):31-

32.

[7] 黄海.枟伤寒论枠养阴保津法则初探[J].中国医药学报,2008,18

(3):160-161.

[8] 赵书锋,粟栗.段富津教授方剂学术思想探析[J].中医药信息,

2008,25(2):41-42.

[9] 宫健伟,叶蕾.试论方剂组成原则中的“君药”[J].中医研究,

2004(2):11-12.

[10] 姜冬云,刘兴隆.从“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新议炙甘草汤临床证

治[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4):511-512.

[11] 赵宝林.炙甘草汤之君药为生地黄论[J].中医文献杂志,2007

(4):41-42.

[12] 金海浩.炙甘草汤君药的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5(9):51.[13] 畅洪昇.枟伤寒论枠炙甘草汤发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3(2):11-12.

[14] 吴秀萍,高汉森.影响炙甘草汤药效的药物因素[J].中药药理

与临床,1994(特刊):4.

[15] 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400.

中药方剂现代化发展的评述

邢建月,刘广珍(指导)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摘 要:目的:推进中药方剂向现代化研究方向发展,掌握当前中药方剂现代化发展动态,分析目前存在

的问题,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以便为其现代化发展作好铺垫。方法:对近年来的中药方剂的现代化研究发展进行综述。结果:当前对中药方剂的剂型改革,药效机理等方面的现代化研究已有了很大进步,极大的推动了中药的现代化发展。结论:中药方剂的现代化研究是今后药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充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推进它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走向世界。关键词:中药方剂;现代化研究;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R2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06(2009)05-0089-04作者简介:邢建月(1982-),男,现为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07级研究

生,主要从事中药药理研究。

收稿日期:2009-04-13修回日期:2009-05-12

方剂是中医临床运用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方剂方面的现代研究进展,是中医药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使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唯一途径。近几十年来,国内各中医药院校及中医药研究机构,以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诸如日本、韩国等,都十分重视中医方剂的现代研究。但是,纵观近些年来的方剂研究情况,除了方剂剂型改革的研究进

展较快之外,方剂其他方面,诸如药效机理及临床规范

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则一直是进展缓慢[1]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不仅要得到很好的继承,更要大力发展,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在枟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2006—2020年)枠就确定了中药研究和中医研究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深化中药研究为目标,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把中药研究列入优先发展领域和重点任务中,遵循中医药理论,构建中药研究的创新思维,促进中药现代化,开展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学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并将中医药科

技合作纳入政府间交流计划,拓宽中医药合作领域;扶持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国际间重大研究计划的合作,积极学习、吸收、运用国际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增强中医药创新能力[2]。在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中,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对于中药方面,指出要更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着力提高中药产业水平。这为中药方剂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是中药方剂现代化发展的动力。

1 中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思路及基本框架

中药方剂在中国有着两千年的发展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的一部分,推进其现代化发展是一项艰巨任务。尤其方剂是一个复杂体系,研制一个好的方剂不容易,而从现代化科技层次上研究一个方剂就更加困难。

1.1 解析中药方剂现代化研究思路

对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一直是广大医药工作者所不懈追求的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研究内容多在药效学、药理学方面,而对复方独特疗效的物质性———有效成分研究很少,至今仍未有一个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法。马英丽等认为[3],其原因是人们所共知的两大难点,首先,是复方中的物质成分众多,种类复杂,使人不知如何着手,无从起步;第二,复方中这么多的物质成分在煎煮中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成分。这么多的成分之间,谁与谁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成什么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一定是复方中起药效的有效成分吗?因此,这些难点成为中药复方现代研究的思想障碍。现代科学对世界认识的基本出发点是世界的物质性,所以从现代科学角度认识中药复方,其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中药复方的物质性,其目的是弄清复方中对疾病起治疗作用的物质成分。所以中药复方的物质性研究,首先应是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研究,这是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关键是怎样去认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学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在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如提出了中药复方霰弹理论[4]。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中药复方是以多个小作用组成大作用,通过多途径治疗疾病。它的研究方法应包括复方全方研究,复方拆方研究,单味药有效成分研究,药物分析。其研究的先后顺序应是先全方后拆方,再单味药有效成分,最后是药物分析,两大难点的研究则按照对众多的物质成分采取以病定成分,以必不可少性取舍有效成分;对煎煮中的新成分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是否需要进行新成分的研究,按照其判断标准进行判断,这是霰弹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一理论的提出,为药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解决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思路。1.2 注重基础研究

世纪之交,以王永炎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由多学科学者组成的团队,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开展了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该项目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引进复杂性科学方法论,借鉴洋中药研究的经验,以5个古今名方为样本,以配伍配比为切入点,开展了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系统研究。经过五年的努力,创建了以“标准组分、组效关系、配伍配比优化设计”为技术特征的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新模式和相关技术,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并获得较高的评价[5]。

1.3 方剂的配伍规律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是配伍相关理论的研究[6]。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成原则,是方剂整体功效的结构基础。药对是相对固定的中药配伍形式,是方剂中最小的配伍单位,是研究方剂配伍重要的切入点之一。类方是药物组成上具有一定相似性方剂的集合,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派生而来。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是遣方用药的根本,对药性的选择取舍是治则治法的具体体现,是阐明君臣佐使关系的途径。因此,围绕方剂关键科学问题,以建立方剂物质分离分析、生物效应综合评价的关键方法与创新技术为先导,以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为突破口,以方剂的配伍配比为研究重点,构建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内容包括:①“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研究;②类方的共性规律研究;③药对的配伍机理研究;④中药药性理论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通过上述4个方面的研究,致力于探讨其配伍规律的深刻内涵[7]。

1.4 方剂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

1.4.1 方剂三层次化学成分的研究

方剂的研究包含三个层次的化学成分研究,复方、药材、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用生物效应指标追踪筛选。主要过程为:选择目标方剂,核定标准处方并确定标准汤剂的药效,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研究方剂的主要部位、组分、成分;以主要药效为指标建立多指标活性筛选体系对目标成分进行系统评估,筛选其有效和活性成分群,追踪分离目标活性成分并确定其化学结构,最终实现对方剂物质基础的确定[8~13]。

1.4.2 有效部位群研究

对方剂整体成分的分割分离方法,以药效为指标追踪有效部位群。采用液质联用或气质联用、多种色谱仪器联用的方法,确定复方血清成分谱,以原方的效应为指标,追踪血清中的有效组分,并研究其与原方效应的关系[14~22]。

1.4.3 有效成分的研究

用HPLC-MS和GC-MS等技术进行有效部位群指纹图谱测定,确定有效成分的变化特征;利用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