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电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பைடு நூலகம்
2、电气设计要点 在这个装配过程中,与电 气设计相关的主要是预制配电 管的敷设。以台湾为例,由于 台湾多发地震,为了避免地震 时配电管路错位,出线配电管 只要在预制的外墙上面的,通 常采用上配管方式。所谓上配 管,即配电管需预制在楼板的 75mm预制层内,到了外墙部分, 再与预制外墙板内的预制配电 管通过软管连接。另外,电气 设计人员还必须要了解该建筑 结构采用的是梁外墙、梁下墙 还是梁内墙。外墙与梁的位置 示意图如图2所示。
(4) 采用梁内墙结构的PC 建筑预制配电管敷设方式 如图6所示。
12
3、工程实例 以上海海港2号实验楼、浦江一期25号至29号楼为例介绍PC建筑的电气设计。了解到 这些建筑均为梁外墙结构,保温采用的是内保温。柱、梁、楼板及外墙均采用了预制件。 因此,按台湾要求,所有建筑的电气管线都应该采用上配管。但是,考虑到上海的地震 较少,而且上海的住户配电箱上方都有梁,如果配电管上配的话,住户配电箱上方会有 8~9根管穿梁,甚至可能贯穿整根梁。因此,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结构方面的 安全考虑,除了必须吸顶安装的照明 ( 包括灯具和开关) ,安防的煤气探测报警器等部 分弱电管线之外,其他配电管都采用下配管方式。 以浦江一期29号楼为例,配电管敷设示意图如图7所示。由于下配管在外墙部分走预 制外墙的内保温层,在楼板部分走楼板的85mm现浇层,故只需在外墙预制板上开10mm 的插座、接线盒凹槽(内保温层厚度为40mm,而接线盒、插座尺寸为 78mm×78mm×50mm) ,无需要预制配电管。内墙配电管走墙内预埋,也无需预制。上 配管穿在楼板的75mm预制层内,需要在工厂预制好接线凹槽,并预制配电管。如果建 筑采用外保温的话,因下配管在外墙部分不能走保温层,只能穿外墙预制板,故外墙内 需要预制好配电管,其他与内保温建筑相同。
8
三、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1、建筑的装配步骤 假设某PC建筑工程外墙(墙 板)、梁、柱、楼板等均采用 预制方式。其中,楼板采用的 是上固定、下滑动的方式,即 楼板分为75cm的预制层和85cm 的现浇层。如图1所示,PC建 筑的装配步骤为:第一步,吊 装预制柱;第二步,吊装预制 梁落在预制柱上;第三步,吊 装75cm预制楼板,并确保其与 梁、柱紧密结合; 第四步, 在75cm预制楼板上现浇85cm的 现浇楼板; 第五步,立外墙 (图中未画出)。
装配式建筑与电气的关系
一、装配式建筑的概念简介 二、现阶段对装配式建筑的疑问 三、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四、装配式建筑中电气配套技术存在的问题
1
一、装配式建筑的概念简介
1、预制装配式建筑 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 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称为预制装配式建筑。
2、装配率
(又称PC率)
建筑单体范围内,预制构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比率称为装配率。
通常按正负零以上部分核算,国家暂无统一的明确规定。
装配率指标反映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装配率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
3、装配化率
达到装配率要求的建筑单体的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比率。国家暂无统一的明确规定, 一般由地方政府或建筑主管部门在土地出让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管控。
2
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加以连接并现场浇筑混凝 土而形成整体的结构。
按当前业内成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水平构件采用叠合式构件,竖向构件采用现浇, 结构体系视为整体式结构体系,可符合抗震要求。
5、叠合式混凝土受弯构件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浇筑上部混凝土而形成整体的受弯构件。分叠合式混凝土板和
4
疑问二: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国内某大型PC构件厂,前几年投资几亿元建起的PC生产线,现在 几乎处于停产状态。“接不到活儿,目前产业链不完善,相关的设计、施工、验收等都 跟不上,房企对目前还处于成本高、技术不稳定的PC往往持只关注不行动的态度”。此 种窘况,在沈阳、哈尔滨、合肥、江苏等PC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都有出现。 事实上,相比传统方式建造的房子,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工期短、无噪 音、无粉尘、环保等,照道理装配式建筑市场应该形势一片大好,为何如今处境尴尬呢? “成本高是重要因素。”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据悉,PC工厂需要大面积堆场以及配套设备和工具,堆存成本高;PC的运输和吊装成本 也比较大;此外需要对配合安装的施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这块成本也不低。据沈阳某 企业的一份资料显示,其一个标准PC工厂项目,国内设备需10690万元,国外设备需 13290万元,土地投资需6610万元(不含绿建),总投资超过3亿元。 一些施工单位负责人坦言:“如果投个两三千万元就能建个PC厂还行,如果要上亿元, 那必须要好好考虑一下了。”根据沈阳某住宅小区的调研数据显示,采用PC构件(预制率 45%以上)的综合成本要比传统现浇高出不少,PC构件(外墙板、内墙板、楼梯综合价)一 立方米最起码要2300元,而现浇混凝土每立方米只需要1600~1800元。 万科集团总规划师傅志强结合万科集团近20年工业化建筑的实践认为:“目前阻碍工业化 建筑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成本高,如果做了这个装配式建筑,成本却要高出1000元/ 平方米的话,这就没有竞争力了。”
5
疑问三:装配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吗?
现在,有一些人认为建筑装配化就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或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把几个概 念混为一谈。其实,三者相关联,又有所不同。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特点是大 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 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而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而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 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 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那什么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处长叶明的理解,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 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 质量。 叶明认为,“装配化”仅仅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个特征表现,或者说,仅仅是工业 化生产方式的一种生产手段、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路径,不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最终 目的和全部。
3
二、现阶段对装配式建筑的疑问
疑问一:建筑质量安全有无保证? 看上去很简单的“搭积木”,其实没那么简单,还有诸多疑问待解。 关于装配式建筑,有媒体这样表述:“这种采取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的建筑,不仅可 省时、省工、省钱,还无污水、无噪音、无粉尘,符合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 而且完全达到传统建筑的防震、安全、耐用要求。”——这是实事求是的评价呢,还是 夸大其词,值得推敲。尤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质量安全,装配式建筑真的令人放心吗? 装配式建筑一大标志就是使用PC。PC(Precast Concrete),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的简称。现 在业内所说的PC,通常是指是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以及部分现 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而这种装配式的结构体系其实已经在我国由来已久。据专家介绍,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广装配式房屋的发展,其中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发展 得较为迅速。但装配式大板住宅房屋的质量和抗震性能不足,住宅样式较为单一,上世 纪80年代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在我国推行的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那么,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的房子质量安全是否可靠呢?专家介绍,采用此 种结构体系,构件之间的连接以现浇节点为主,将预制PC构件的钢筋伸入现浇构件中锚 固连接,保证了房屋的整体性,相比装配式大板结构,质量有明显进步。然而,即使目 前PC结构连接方式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构件之间连接点的质量隐患并没有随之挥 去。“项目封顶后,很难检查连接节点的质量到底如何。而且目前我国的施工队伍的专 业水平还难以保证连接节点的施工工艺完全做到保质保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建 设及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正忠一直为此担忧。
10
下面以最基础的外墙预制为例进行说明。 (1) 采用梁外墙结构的PC建筑预制配 电管有两种敷设方式,如图3所示。
•
(2) 采用梁下墙结构 ( 墙在梁下外侧) 的PC 建筑预制配电管敷设方 式如图4所示。
11
•
(3) 采用梁下墙结构 ( 墙 在梁下内侧) 的PC建筑 预制配电管有两种敷设 方式,如图5所示。
7
疑问五:是追求PC率还是社会效益?
截至2014年,全国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推进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政策,甚 至明文规定了PC的建筑面积比例,有不低于20%的、25%的、30%的,也有要求不低于 50%的。“PC率”,成为一些地方政府衡量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叶明担心地说:“PC在国内已经过热了,现在各地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只 盯着PC率。住宅产业化虽然离不开PC,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不能等同于PC,我们不能 走进过度强调PC率的误区。在专业化分工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大量做PC连找设计机构、 审图机构都不好找,千万不能一哄而上。” 发展装配式建筑,我们究竟要的是PC率还是社会效益?“一些装配式住宅项目虽然在结 构上采用了预制构件,但从整体上来看没有达到节能目的。甚至某些建筑采用了各种技 术后虽然达到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是实际在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依然会造成极大的 浪费和污染。这些现象都值得行业深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 主任文林峰指出。 “搭积木”,没那么简单。目前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在顶层设计、技术标准、全产业 链打造、关键技术等方面仍存缺陷,这是全行业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中国建筑标准设 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认为,大力创建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建筑通用体系与部品技 术,发展装配式建筑,突破传统生产建设模式、促进建筑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应当成为 当前我国建设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科技攻关目标。
6
疑问四:配套“软件”是否到位了?
作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和路径,建筑装配化无疑是需要鼓励推广的, 但目前相关技术标准是否完善、相关鼓励政策是否就位了呢?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这些配套“软件”有缺陷,还需升级完善。
首先是技术体系仍不完备。目前行业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框架结 构及其他房屋类型的装配式结构发展并不均衡,无法支撑整个预制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技术标准滞后也是装配式建筑规模化推广的一大拦路虎。传统施工方法,大到钢筋上 下分配的比例、楼板荷载的具体重量,小到一个房间里面几个插座几个门窗,都有具体的计 算公式。而装配式建筑的梁、柱钢筋如何配比,水、电设施如何安装等,目前没有统一标准 体系。虽然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装配式建筑的 实施提供了工程设计和验收的技术支撑。但业内人士指出,从标准体系而言,还需不断研究 加以完善,尤其是有关传统的监管措施不适应新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是行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不良。一个行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与行业内的企业是否有持 续的盈利能力有关。目前来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本身的造价一定时期内不会低于现浇剪力 墙,在不考虑政策补贴的情况下,此种技术是很难发展的。此外,降低成本、培育上下游相 关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是推进建筑装配化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建筑装配化尚未形 成“规划-设计-制造-施工-管理”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即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相当出色的企业和 产品,但缺乏统一的整合平台。 第三,鼓励政策尚不够完善。全国有许多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政策,在各项 政策中,面积或容积率奖励最为直接,各地基本为按装配式建筑面积奖励开发商3%的容积率 (不支付土地出让金或很少的费用)。虽然多个省市出台了类似政策,但目前3%奖励真正落地 的寥寥无几。政策不完善的另一个方面,是所有奖励均给予开发商,对设计、施工等缺乏考 虑。鼓励政策应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行业,而不仅仅是开发商。国家住宅工程 中心建筑设计部主任卢鹏就直言,如果把建筑装配化比作是一棵今后要长成参天大树的“幼苗”, 虽然现在不缺外部的呼声、需求和政策的支持这些“雨水”,但设计、建筑、安装环节等“土壤” 还不足。
叠合式混凝土梁等。
6、预制保温墙体 由保温层、内外层混凝土墙板以及FRP连接件组成的一种夹芯式墙体。该墙体在预 制构件厂制作生产,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使用。
7、纤维增强塑料(FRP)连接件 用于连接预制保温墙体内、外层混凝土墙板,传递墙板剪力以使内、外层墙板形成 整体的连接器。连接件材料为纤维增强复合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