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子波的地质解读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子波的地质解读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专业:理工,地矿类及部分地质学类和地球物理学类
所属课程:地震勘探原理
适用对象:地矿类及部分地质学类和地球物理学类本科生
主讲人:林年添
所属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1教学背景
学生初次听到地震勘探原理,特别是“地震子波”概念,总会感觉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对于其定义,往往只能死记硬背,即使后续课程到了一定阶段,也还有学生对地震子波所携带的时间和形状变化信息与要解决的地质问题未能建立起感性的认识。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一开始就能更好理解这一概念。针对这一问题,本教学环节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各类球(本微课以
篮球为例)运行的方式进行类比教学。将在地下传播的无形的“地震子波”形象地比喻成一个球,地震子波在地下传播遇到岩层再返回地面被接收,犹如篮球离开持球人接触地面再回到持球人或者他人的过程,有运行轨迹及运行时间;而地震子波在地下传播遇到岩层再返回地面被接收时其形态发生变化是与地下介质或所遇岩性界面吸收等有关,犹如篮球接触地面再回到持球人或者他人时发生损耗一样。如此,通过这一情境的设计,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地震传播理论与解决地质问题的理念。b5E2RGbC
2教学内容
基于上述教学背景或学情,根据题意,设计教学内容如:通过类比方式(即把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过程与篮球的传递过程进行类比)深入浅出地诠释“地震勘
探的原理一一利用地震子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回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形状变化的信息,用以推断地下的地层构造和岩性”,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理解如何利用勘探地震方法探测深部地质结构,甚至于地层岩性分布等问题。
plEanqFD
3教学目标
①将无形的或抽象的“地震子波”概念形象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和认知度;
②对于地质学类本科生而言,通过本教学环节的学习,能将具象化的认知
(野外地质观察)与相对抽象化的知识(地震勘探的理论)初步建立关系;DXDiTa9E
③对于地球物理勘探类的本科生而言,通过本教学环节的学习,能将以往
所学的相对抽象化的数、理方面的知识初步融合到解决地质问题上来,提高感性认识;RTCrpUDG
④本教学环节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受众体也可起到科普作用。
4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教学环节借助于PPT,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和学生互动(提问)兼顾,通过启发性教学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性
认知与感性认知相结合的能力。5PCZVD7H
5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6教学评价和总结
本环节所提供的课件对本环节的教学帮助很大,通过环节的授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很大提高,启发性教学能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面对抽象概念时能产生更多联想,使学习不枯燥。jLBHr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