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的不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王维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的不同

【摘要】:王维山水田园诗和陶渊明田园诗都在当时的诗坛上居于显著的代表性地位,但由于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不同,因此二者所表现出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影响就各有千秋。【关键词】:陶渊明; 王维; 山水田园诗; 不同

引言

陶渊明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有着相同之处,同样也有着一些不同的地方。陶渊明开拓了这一新的领域,王维有所继承并发展了这一领域,并在这一领域有了极高的成就。陶诗真率自然,意深语淡;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陶诗语言精准,善用白描;王维精雕细刻,有如工笔画。

一、生活经历和时代环境对二者诗歌的影响差异

(一)、陶渊明:进退两难,归隐田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陶潜生活在东晋时代,政治腐败,门阀制度发展到了极致,门阀势力占据了高官要职,寒门庶族的人才遭到了排挤和压抑。当时,司马道子、元显等人专权,王国宝乱政,王恭、殷仲堪起兵,桓玄夺位,刘裕势力兴起,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陶潜的曾祖父陶侃虽曾因功取得高官,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到了陶潜一代,家世已经败落。陶渊明本为实现济世志向而出仕,然而黑暗的政治形势使他自知无力回天,欲守拙归园田,又“母老子幼,就养勤匮”,必须禄仕求生,此种身为形役的矛盾,一直不断地使内心冲突而深受折磨,最后毅然弃官归田,内心始得平静。

陶潜无法施展抱负的愤懑不平与王维相比,尤为强烈,即使归隐田园,也时刻不忘忧国忧民。“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对他有着很深的影响,既然不能施展抱负,那就归隐田园独善其身吧!正如他在《感士不遇赋》中所言;“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他的逃禄而归耕,实出于形势所迫,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

(二)、王维:亦官亦隐,参禅信佛,一种物我共赏的超然境界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王维的人生历程,可以“安史之乱”而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王维系官僚贵族子弟,年少才高、诗艺杰着,开

元初到长安就受到上层社会的青睐。“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被叛军所拘。两

京收复后,责授太子中允。历尽劫难,身心受辱,王维的自尊心受到致命一击。加之当时朝廷纲纪紊乱,君臣昏庸,因之更加消沉、苦闷。于是,王维回归自然、向往山林,自性内照、远离红尘,在随遇而安的自然和谐中,尽享恬适、

雅致、平淡的人生。

王维因佛老思想崇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有非无,有即是无”,加上坎坷仕途,参破红尘,求心静、求超脱的思想有甚于陶潜;他追求顿悟,

向往空灵,从某种程度上说,近于消极颓废。

他把自然山水始终看成是知己,在对自然山水的仔细理解中,融入了深沉的、带有禅味的情感,这种禅风流溢的情感,又与他极端个性化的生活情趣水

乳交融、合为一体。这样,在他的诗中,诗理禅理相通,诗趣禅趣盎然。

二、思想内容精神追求方面

陶渊明侧重写日常的农村的田园生活的田园诗,王维则侧重于闲情雅致的

山水诗。他们虽然都写田园山水诗,可是写的内容却不尽相同。

(一)、陶渊明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

然自得的心境

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采

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在陶渊明笔下无

不化为美妙的诗歌。

陶渊明田园诗还真实地描写自己的躬耕生活,宁肯力耕而不肯同流合污,

平静乐观,怡然自得,劳动成了艺术化的诗化了的行为:“晨兴理荒秽,带月

荷锄归。”在陶渊明之前,没有诗人有此感受,在他之后却成为诗文创作的一

个重要题材。

(二)、王维的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

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诗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

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如《山中》中:“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有点幽寂冷清,荒凉萧索,可是却

又是诗意绵绵,耐人回味。

王维从小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丧妻后独自修身参禅,中年后的宦海沉

浮使他潜入空门,直至晚年完全倾心于佛,终日事佛诵禅。他在《饭覆釜山僧》中明确地说:“一生寂为乐,此身闲有余”。可见,他是有意将自己一生的烦

恼痛苦消除泯灭在佛教这个精神世界和幽静的山水田园之中。胡应麟说王维的

辋川诸作“字字入禅”,读后使人“名言两忘,色相俱泯”。

三、艺术风格方面

(一)、陶诗真性、自然;王诗空灵、虚静

1.陶诗质朴、真性、自然

陶潜坚决反对“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的绮丽雕饰的诗风,尽可

能地使用清新、质朴的口语以及白描写意的手法,风格平淡、冲和、自然,景

中见情,情中见理,相互交融;作者态度十分鲜明,富于启发性。诗中语言浅

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只要是稍读诗书的人,都能准确理解,被其中情景所

感染。

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虽然动荡不安,但并不阻碍人尽情自由的思考,这便

使他能够决定和选着相对自由和真率的生活方式。“真”就是他所追求的真实

自由的生活。如《归田园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

李罗堂前。”这些少被人们留意的平常食物,在陶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生动真实。这也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真挚情感,毫无造作之感。

2.王诗鲜艳、空灵、虚静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则常以工笔画的手法进行摹像,客观地刻画出田园山

川之形、之色、之声,目之所及,笔之所至,处处写实;所写之实均笼罩在

“虚静”之下,读之悟之,心情悄悄地接受感染。其语言比陶诗讲究,朴素之

中不乏鲜艳明亮的色彩。

王维所描摹的山水田园,应该说,就是一种最佳的参禅诵经的环境。故而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充满了禅意,甚至可以说,是他对佛教的实践体验。王诗中

的禅意集中表现为空与寂的境界。一方面是“心以静寂”,躲进深山求得心灵

的安静;另一方面是“境因心寂”,心如止水,便寄兴于空山寂林,到大自然

中去寻求不生不灭坦然寂静的境界。所以他的田园诗有耐人寻味的禅意。

(二)、无我与有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