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新史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理论家 刘知幾
年代 代表作 主要理论 唐
章学诚
清
《史通》 《文史通义》 三长说 史德说
刘知幾认为,史学人才需要有才、学、识三方面的擅长: 才,是编撰史书、叙述史事的能力; 学,是丰富的史料、渊博的知识; 识,是独到的见解和秉笔直书的精神 “夫有____无_____,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籝,而使愚 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 如有____而无____ ,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 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 这三方面的擅长,得一不易,兼有更难,所以世上多文士而 少良史。” 对于史识的内涵,刘知幾说“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 贼臣所以知惧”,其中包含了史德之因素
传统史学的特点:
近代新史学特点 历史进化的观点
1、历史观念: 复古、循环
2、历史重心: 皇族、王朝、英雄人物 3、研究内容、治史目的: 政治、军事、外交, 为帝王个人提供借鉴 4、研究方法: 史料考证、重在叙史
以国民群体为历史重心
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 研究历史要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 跨学科研究、多重证据互证
优良的史学传统
1 以史为鉴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 古为鉴,可以知兴替。” 2 爱国忧民 3 博观约取 搜集史料:宁失于繁,勿失于略 编撰成书:删削冗长,举撮机要 4 史文并重
历史循环论 《孟子· 尽心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其间必有名世者。” 《孟子· 公孙丑下》:“由尧舜至于汤,五 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 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岁。” 邹衍:“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 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史记· 孟子 荀卿列传》)
二、甲骨学与敦煌学
甲骨学:1899年首次被发现,迄今已出土十五万片以上; 是商王占卜的刻辞,但涉及商朝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王国维运用“二重证据法”,以甲骨卜辞 证实《史记》所载商王世系基本正确,为古史研究提供 了新史料和新方法。 敦煌学:1900年以后,在敦煌莫高窟陆续发现了数以万 计的古写本、古文书;属于4-11世纪的历史文献,包 括佛教经书、汉文典籍、官府档案、私人契约和寺院文 书等;敦煌文献的发现,推进了与中亚、中国相关的历 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 等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以发掘、整理、研究、保护敦 煌文献为宗旨的综合性学科——敦煌学。
曹墓之争 1、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 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以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 由此引发了各界热议。 材料一 学者质疑的主要理由 •刻有“魏武王”的石枕 是从盗墓者手中缴获的; •曹操生前常把自用的石 枕等赐予近臣; •文献中对曹墓方位的记 载十分复杂 ,与该墓所 处 的 地 貌、 地形不太相 符。 材料二 学者持有的另一种意见 此项研究在众多证据的支 持下公布学术成果,似乎并 无不妥。之所以招来众多质 疑,是因为学界存在抄袭造 假的现象,影响了公众对学 术成果的信任度。 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 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 文)
梁启超1901发表《中国史叙论》;次年,发表《新史 学》
旧史的“四弊”和“二病” “四弊” “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 “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 “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二病”: “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 “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
上世史:自黄帝至秦朝统一,“是为中国之中国,即 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竞自团结之时代也”; 中世史:自秦统一至清乾隆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 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 也”; 近世史:自乾隆末年至其所处时代,“是为世界之中 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 时代”。(《中国史叙论》)
四、新史料的发现
甲骨文、金文史料 汉晋简牍 敦煌石室书卷 清内阁大库档案文献 古代少数民族文字史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影响: 梁启超“新史学”的主张,在史学界获得了广泛响应, 促成了一股新史学的思潮 不少史家身体力行,撰述新型的史学著作,一批反映 “新史学”思想和宗旨等的史学著作相继问世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 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 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 从司马迁到司马光:社会背景上,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体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对史学编纂的控翻不断 强化:治史目的上,从探索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转向 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取材和体裁上,从百科全书 式的人物纪传转向以政治军事为主的、以朝代兴亡 为主线的历史编 年,治史立场日益转向统治者。 从司马光到梁启超:社会背景上,20世纪初中国社 会变革转型。历史学亦由传统史学。 向现代史学 转变:治史目的上,从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转向为 一般民众提供借鉴:取材更强调多样化,强调历史 进化观,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
三、考古学的诞生
背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西方的考古学 理论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和提倡。 诞生: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 仰韶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启动了中 国考古学的田野发掘,推动了传统金石学向现代 考古学的转型。 概念:是根据实物材料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考 古学家通过田野调查、科学发掘等工作方式来寻 找发现各种遗迹和遗物,进而探索古代的社会状 况及物质文化面貌。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史德》中说: “虽刘氏之所谓才学识,犹未足以尽其理也”, 于是就提出“能具史识者,必具史德”以补充刘知 幾“史才三长论” 何谓“史德”?章学诚说,史德就是“著书者之 心术”,指:史家能否忠实于客观史实,作到善恶 褒贬,务求公正的良好品德;治史者的道德修养和 道德观念对史学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年代 代表作 主要理论 唐
章学诚
清
《史通》 《文史通义》 三长说 史德说
刘知幾认为,史学人才需要有才、学、识三方面的擅长: 才,是编撰史书、叙述史事的能力; 学,是丰富的史料、渊博的知识; 识,是独到的见解和秉笔直书的精神 “夫有____无_____,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籝,而使愚 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 如有____而无____ ,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 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 这三方面的擅长,得一不易,兼有更难,所以世上多文士而 少良史。” 对于史识的内涵,刘知幾说“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 贼臣所以知惧”,其中包含了史德之因素
传统史学的特点:
近代新史学特点 历史进化的观点
1、历史观念: 复古、循环
2、历史重心: 皇族、王朝、英雄人物 3、研究内容、治史目的: 政治、军事、外交, 为帝王个人提供借鉴 4、研究方法: 史料考证、重在叙史
以国民群体为历史重心
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 研究历史要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 跨学科研究、多重证据互证
优良的史学传统
1 以史为鉴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 古为鉴,可以知兴替。” 2 爱国忧民 3 博观约取 搜集史料:宁失于繁,勿失于略 编撰成书:删削冗长,举撮机要 4 史文并重
历史循环论 《孟子· 尽心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其间必有名世者。” 《孟子· 公孙丑下》:“由尧舜至于汤,五 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 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岁。” 邹衍:“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 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史记· 孟子 荀卿列传》)
二、甲骨学与敦煌学
甲骨学:1899年首次被发现,迄今已出土十五万片以上; 是商王占卜的刻辞,但涉及商朝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王国维运用“二重证据法”,以甲骨卜辞 证实《史记》所载商王世系基本正确,为古史研究提供 了新史料和新方法。 敦煌学:1900年以后,在敦煌莫高窟陆续发现了数以万 计的古写本、古文书;属于4-11世纪的历史文献,包 括佛教经书、汉文典籍、官府档案、私人契约和寺院文 书等;敦煌文献的发现,推进了与中亚、中国相关的历 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 等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以发掘、整理、研究、保护敦 煌文献为宗旨的综合性学科——敦煌学。
曹墓之争 1、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 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以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 由此引发了各界热议。 材料一 学者质疑的主要理由 •刻有“魏武王”的石枕 是从盗墓者手中缴获的; •曹操生前常把自用的石 枕等赐予近臣; •文献中对曹墓方位的记 载十分复杂 ,与该墓所 处 的 地 貌、 地形不太相 符。 材料二 学者持有的另一种意见 此项研究在众多证据的支 持下公布学术成果,似乎并 无不妥。之所以招来众多质 疑,是因为学界存在抄袭造 假的现象,影响了公众对学 术成果的信任度。 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 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 文)
梁启超1901发表《中国史叙论》;次年,发表《新史 学》
旧史的“四弊”和“二病” “四弊” “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 “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 “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二病”: “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 “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
上世史:自黄帝至秦朝统一,“是为中国之中国,即 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竞自团结之时代也”; 中世史:自秦统一至清乾隆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 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 也”; 近世史:自乾隆末年至其所处时代,“是为世界之中 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 时代”。(《中国史叙论》)
四、新史料的发现
甲骨文、金文史料 汉晋简牍 敦煌石室书卷 清内阁大库档案文献 古代少数民族文字史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影响: 梁启超“新史学”的主张,在史学界获得了广泛响应, 促成了一股新史学的思潮 不少史家身体力行,撰述新型的史学著作,一批反映 “新史学”思想和宗旨等的史学著作相继问世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 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 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 从司马迁到司马光:社会背景上,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体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对史学编纂的控翻不断 强化:治史目的上,从探索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转向 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取材和体裁上,从百科全书 式的人物纪传转向以政治军事为主的、以朝代兴亡 为主线的历史编 年,治史立场日益转向统治者。 从司马光到梁启超:社会背景上,20世纪初中国社 会变革转型。历史学亦由传统史学。 向现代史学 转变:治史目的上,从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转向为 一般民众提供借鉴:取材更强调多样化,强调历史 进化观,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
三、考古学的诞生
背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西方的考古学 理论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和提倡。 诞生: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 仰韶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启动了中 国考古学的田野发掘,推动了传统金石学向现代 考古学的转型。 概念:是根据实物材料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考 古学家通过田野调查、科学发掘等工作方式来寻 找发现各种遗迹和遗物,进而探索古代的社会状 况及物质文化面貌。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史德》中说: “虽刘氏之所谓才学识,犹未足以尽其理也”, 于是就提出“能具史识者,必具史德”以补充刘知 幾“史才三长论” 何谓“史德”?章学诚说,史德就是“著书者之 心术”,指:史家能否忠实于客观史实,作到善恶 褒贬,务求公正的良好品德;治史者的道德修养和 道德观念对史学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