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申报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申请单位:**********
一、项目背景、意义和必要性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以及“十二五”期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顺应了我国职业教育从数量和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和内涵提高的现实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中央对教育工作做出的战略部署。近年来,经历从跳出教育看教育,到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再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几个过程。
我们认为,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其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其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
1.意义和必要性
现代职业教育办出质量特色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一线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过程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企业的生产实际,只有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学校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经济发展
需要的专门人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以及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由此可看见,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是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要和企业加强合作,充分依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区域经济扩大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办学特色等都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水平的制约。对于区域经济来说,各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能够为区域输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并且可以扩大区域人力资源的储备,提升区域人才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到
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职业院校只有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才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适应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合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校企合作是基础,工学结合是目标,顶岗实习是手段。
在理论层面,相关研究重复性的多,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少。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理论,为我国职业教育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问题尚缺乏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及界定,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与开发。本文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存在的问题并剖析深层次的原因,据此提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对于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在实践层面,浅层次的、总结性的多,深层次的、引领示范的少。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推进校企双方深入开展合
作,促进职业教育加快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对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在深入开展合作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国际比较,合理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中已有的先进模式与经验,并在当前政策形势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学校与企业各方改进工作、完善措施、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咨询意见,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以此来推动我国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与创新,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2. 项目研究背景情况
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问题的研究,国外出现较早,早在20世纪初便有了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尝试。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展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校企合作问题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产生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制度,形成了较为全面、规范、丰富的职业教育理论及实践。如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英国BTEC、北美CBE等等,这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已经成为今天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源。
回顾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在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职业院校也已经充分地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紧迫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开始探索合作办学的新路子、新模式,并获得了理想的合作办学效果。然而,从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现状来看,仍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依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涉及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学生等重要主体,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其中,政府的协调主导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主动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还不高。对于职业院校自身来说,也存在着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专业设置缺少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开发不够灵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合作模式及其关系缺乏稳定性,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与严格的制度保障体系等等问题。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仍需尽快建立起来,尤其是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研究还要加强,具有普遍适用性、创新性、有效性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