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黎明前的黑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百欣中学高一(11)班:吴志辉郭伟豪陈泽铠郑泽鑫林沐生
林锐斌周群煜吕浩杰许润钦
指导老师:肖烁
课题背景
201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

而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日本右翼势力却处心积虑为日本侵略翻案,美化侵略战争,编造歪曲历史事实的中学《新历史教科书》,企图修改《和平宪法》,严重伤害了世界人民的感情。

历史是不容篡改的!历史是不容忘却的!我们必须牢记这段历史!
有人说:“战争带来的是伤亡,灾难,痛苦,不值一提。

”但是,战争表现了人类社会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展示了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又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也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战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探索二战,感悟二战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帮助同学们认知有关的信息和内容,了解相关的历史事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在这一段历史中得到启迪,倡导和平。

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参考文献:《全球通史》《世界上下五千年》《二战风云》
●调查研究法
由小组相关成员制作调查问卷,对同学们进行调查;访问一
些同学和老师。

●历史研究法
研究成果
Ⅰ.二战的起因
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一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㈡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

巴黎会议名义上有2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但会议被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首相克理孟梭“三巨头”操控。

对徳合约是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

经过长时间争吵,1919年6月28日,对徳合约即《凡尔赛合约》在凡尔赛宫签字。

其主要内容有:
一,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他合并,承认波兰独立,并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波兰。

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其中非洲和中东大多归英法等国,日本借机“合法”占有中国山东以及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

三,军备上,德国受到严格限制。

德国要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不得保留进攻性武器,例:军用飞机,潜艇等。

四,德国需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约价值200亿金马克的物资,并且承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

这一和约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独立和完整,加重了德国人民的负担,激起了德国人民的仇视。

㈢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股市大暴跌,经济危机爆发。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

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19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难道真的是“生产过剩”,东西太多了吗?
根本不是!广大的劳动者这时正缺吃少穿,挨饿受冻,过着极端贫苦的生活。

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300多万工人失业;还有刚从学校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两手空空的农民以及退伍的老兵。

他们饥肠辘辘,衣裳破烂,流落街头。

多么奇怪的现象:劳动者缺吃少穿在挨饿受冻,而资本家却在把大量的粮食肉奶和棉花羊毛毁掉。

这不是“真正过剩”。

因为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一方面加紧进行生产,一方面加强剥削;广大劳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无钱来购买足够的食物用品,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于广大劳动者的“相对过剩”。

那么,资本家为什么不把这些产品廉价卖给劳动者,而要毁掉它们呢?
资本家要追求利润。

产品毁掉后,“物以稀为贵”,资本家就能保证产品高价,保持高额利润。

资本产主制度的腐朽和罪恶,资产阶级的虚伪和残忍,在此赤裸裸地表露出来!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这次经济危机,从1929年秋天开始,首先向美国,随后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席卷而来。

直到1933年,持续了4年之久,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总计约2500亿美元。

欧美各主要工业国家经济瘫痪,生产倒退了20多年。

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危机。

失业工人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在职工人开展罢工,反对资本家,反对政府。

资产阶级政府如坐针毡,竭力寻找出路。

一些国家,如美国等,宣布实行“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利用旧市场,开辟国内新产业来缓和经济危机。

另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等,为获取新市场,用
战争掠夺殖民地人民的物资和廉价劳动力,建立起了法西斯政权,疯狂地扩军备战,
为重新瓜分世界而挥舞起了血腥的屠刀。

于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形成了。

战争的阴云开始飘向世界。

-节选自《世界上下五千年》
㈣其他原因:
1.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
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

英法美企图祸水东引。


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
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
史称"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英法绥靖主义者作了法西斯的帮凶,把世
界推向战争的边缘。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可谓二战爆发的催化剂。

2.国联的无为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及平息国际纠纷。

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
联合国所取代。

3.虽然世界各国人民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
配合起来,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是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Ⅱ.走向战争
⏹1919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

⏹1921年9月,正式建立法西斯党。

⏹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
开始建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

⏹1932年夏天,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

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
德国共产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加强了法
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兰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

⏹1936年2月26日,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
强。

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
轴心”形成不久,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大战
迫在眉睫。

⏹1938年3月15日,德国派兵占领了奥地利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内维尔·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
德国慕尼黑开会,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会议结束后才让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签字。

“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1939年3月15日,德国威胁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23日,德苏两国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
约》,苏德延寇松线瓜分波兰和东欧。

Ⅲ.全面爆发
✧波兰战役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0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闪击战”的威力。

1939年9月3日,英国与法国对德国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开始。

1939年9月,由于英法军队宣而不战,最终波兰的军队还是被装备精良、战术强大并数倍于己的德军击败。

华沙陷落,波兰覆亡,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从地图上消失了。

与此同时,苏联趁火打劫,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

小知识:闪击战,也称闪电战,是由德国名将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

闪电战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
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

✧入侵北欧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史称“白色闪电”。

1940年4月9日德国展开威瑟堡演习,计划攻占丹麦和挪威。

6月,挪威被德国占领。

德军还顺道占领了丹麦。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下旬,德军直逼英吉利海峡,把40万英法联军逼迫到敦刻尔克港附
近的一小块地方,英法联军在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这次的撤退虽为英国避免了全
军覆没的悲剧,保留了反攻的有生力量,但也丧失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士气一
度低落。


1940年6月,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6月22日,法国投降,法国沦陷。

法国戴高乐将军流亡到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

✧不列颠空战
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

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整个战争期间,德军动用了2000架左右飞机,飞行4.6万多架次,投掷了6万吨炸弹,给英国造成重大损失。

首都伦敦破坏严重,形势严峻。

几乎所有的英国工业重
镇遭到袭击,伦敦更是从9月7日到11月3日连续57个夜晚遭受轰炸,其他受袭击
的城市还包括工业城市考文垂和伯明翰,以及一些港口和海军基地等。

英国首相丘吉尔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德军无法实现战
役目的,同时希特勒的注意力也转向东方准备进攻苏联。

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
策划《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并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定完毕。

10月,希特勒取消入侵英国计划,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9月30日,德国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闪击战,妄图在
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

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
定了基础。

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
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
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

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打击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
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
的计划破产,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

使德军再也无力在全线发动进攻,是德
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

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奠定
了基础。

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
必须团结的国家,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

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Ⅳ.黎明的曙光
太平洋战争
◆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六艘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
潜艇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珍珠港海军基地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以损失6艘潜艇和29架飞机微小的代价击沉击伤美军8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260余架飞机,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次日下午,英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846年美墨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中途岛战役:1942年6月4日,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
军驻守的中途岛。

中途岛战役前夕,美军利用已经截获的日军电报密码,破获了日本进攻中途岛的全部情报,对日军的行动了如指掌。

因此,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大西洋宪章》与《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大西洋宪章》又称《罗斯福丘吉尔联合宣言》,于1941年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

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
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

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
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

在13日签署了《大西洋宪章》,14日正式公布。

该文件全文共8条,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
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
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国必须放弃武力削
减军备,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

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
主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
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同时,“机会均等”、“海
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地位”。

同年9月,苏联等国表示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
邦和南斯拉夫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
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
西斯盟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第一个共同纲领性文件。

《联合国共同宣言》的发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创建联合国组织奠定了基础。

欧洲战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

苏联红军反击,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

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
的局势,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式的转变,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

◆库尔斯克会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中,德国与苏联于1943年7月在库尔
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50万名士兵和6000多辆坦克,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之一和单日空战。

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军已做好严密防务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最后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不得不抽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撤退。

此次战役后,苏军用人海战术发动一连串巨型攻势,歼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且赶出苏联领土,德军再也无法对苏军产生威胁。

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
英军。

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

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

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

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拉曼地区。

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0月英军在
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

阿拉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1943年,北非的德意军队投降。

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

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垮台。

9月8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Ⅴ.最后的较量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

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
西斯无条件投降。

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
必须归还中国。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
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

会议决
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战役”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1944年6月6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

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
国法西斯的灭亡。

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
规模的登陆战。

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153万人,
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

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数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

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

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
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

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使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并对战后
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加快取
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的
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
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二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
远影响。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同时,苏军为尽快结束欧洲战争发起了
柏林战役,以损失40余万人为代价攻克柏林。

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
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另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
自行火炮,当面之敌为德军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
化师、6个装甲师。

]共80万人,700门火炮和迫击炮,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42架作战飞机。

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先后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线。

25日
对柏林形成包围。

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苏军壮士开始强攻国会大厦。

1945年4月30日,希特
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法西斯德国宣告灭亡。

苏军攻占柏林,当日21时50分,苏军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

1945年5月2日柏林会战结束。

1945年5月9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柏林会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苏军有生力量将
战争拖延下去的图谋,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
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
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
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
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内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
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Ⅵ.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
最大的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