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化的中国因素_以高杉晋作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上海的特殊地位和幕府四次遣使上海 。上 丸 ”,从长崎出发 , 6月 3日到达上海 。第一次遣使
海是中国第一批对西方列强开放的门户 ,是当时对 上海可以视作近代日本直接观察晚清社会及中国
日交 往 的 中 心 口 岸 、中 日 间 最 早 的 信 息 交 流 中 与西方关系的开端 。透过这个首批开放的海港城
海出版了大量的汉译西书和报纸 ,成为向日本提供 中贸易 、清军与太平军作战形势 、西方列强入侵状
信息的基地 ,给幕末社会以决定性的冲击 。东方各 况及中国政府与民间的反应作了具体考察 。原计
国把它看作通往西方最近的“入口 ”,也是作为西 划访问其他地方未果 ,遂于 7月 31日从上海返回 ,
56
历史学研究
心 。〔1〕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直到日本近代资本主 市 ,幕府使节团广为探查了清末社会的各个层面 :
义真正开始走上轨道之前 ,上海在所有方面都一直 经济 、政治 、军事 、文化 、社会诸侧面 ,对第二次鸦片
领导东亚的现代化 ,承担着“策源地 ”的功能 。上 战争后上海的社情 、风俗 、典章制度 、市场商情及日

又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中 ,曾经于 1862年赴上海考察 ,有感于中国的内忧外患 ,毅然投身于倒幕维新的近代
○六
化事业之中 。在他身上折射出一代武士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中国印记 。

关键词 :高杉晋作 ;日本近代化 ;中国因素 ;上海

中图分类号 : K 313. 3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8263 (2006) 010 - 0055 - 06
遂组织“奇兵队 ”,自任总督 。 1864 年因极力反对 基地 ,拥有各种各样的现代“机能 ”,这种存在本身
藩内激进派盲目进军京都 、以武力胁迫幕府交权而 就引起日本方面巨大的关注 。来上海调查情况 ,可
离藩上京 ,却被藩政府开除士籍 ,并囚于野山狱中 。 以说是对“西洋情况 ”的一种“探索 ”,而且来自作
后出任明伦馆的舍长 , 1861年做了藩世子的侍从 ,
55
历史学研究 [ SOC AI L SC IENCES NI NANJ NI G No. 10 O ct. 2006
开始自己的藩士生涯 。 1862年参加了幕府组织的 方列强向日本发展的中转站和基地及日本通往西
贸易使团到中国上海 ,大大开阔了眼界 ,回国后即 洋的最近“入口 ”和“出发港口 ”。实际上直到明治
十 期
近代欧美资本主义文明对近代日本的发展曾 起过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而日本近代化又对中国产 生过巨大影响 。反观之 ,中国也曾对日本近代化产 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晚清中国的内忧外患

(一 )高杉晋作其人
京 社
高杉晋作 ,日本幕末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和 会
军事家 。名春风 ,字畅夫 ,号东行 、西海一狂生 ,通 科 称晋作 、东一 、和助 ,别名谷梅之助 、谷潜藏 。 1839 学
后四国舰队炮击下关 ,长州藩无力抵抗 ,唯有妥协 为“半殖民地 ”的这片土地的情报 ,对于分别在“开
议和 。此时见邦国于危难中 ,借助亲友的帮助刚刚 国 ”和“攘夷 ”这两条道路上探索的幕府和倒幕维
获释而在隐居中的高杉晋作无法继续置身事外 ,担 新志士来说 ,都是必不可少的 。〔2〕

负起与列强和谈的重任 。1864年 8月幕府发动了
和市民 、农民建立统一战线而完成了这个任务 。在 遗志 ,矢志尊王攘夷 。 1860 年初应父母要求娶了
这样一个大变革中 ,政治中心由高级武士转到了中 町奉行井上平右门卫的次女雅子为妻 ,并进入军舰
下级武士 ,在他们中间产生了一大批杰出人物 ,高 教授所学习航海术 ,不久又到东北地方去游学 。随
杉晋作就是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
二 、中国之行对高杉晋作的影响 19世纪 60 年代日本政局瞬息万变 。以中下 级武士为核心的倒幕势力几经反复 ,从尊王攘夷派 转变为武力倒幕派 。在他们的领导下 ,终于推翻统 治日本长达两个半世纪之久的德川幕府 ,建立了明 治新政府 。在这个决定性的政局大转变中 ,倒幕派 的形成具有关键意义 。倒幕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列强入侵中国和中国人 民的反抗斗争以及由此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 即来自中国正 、反两方面的影响 ,是促使尊攘派走 上武力倒幕道路的原因之一 。在这一点上 ,武力倒 幕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高杉晋作认识上的转变与 成长过程颇有典型意义 。在他身上折射出一代武 士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中国印记 。 (一 )对西方势力在中国的猖獗和太平天国革 命的亲身感触 ,成为高杉晋作的思想从尊王攘夷发 展到倒幕维新的重要触媒 自高杉晋作踏上中国的土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列强蹂躏中国主权的悲惨图景就展现在他面前 。 他看到的不仅是港口城市畸形繁荣的商业贸易 ,更
投身于尊王攘夷运动 。 1863年 1月与其他同志火 维新前后 ,幕府和各藩的遣欧使节团和留学生很多
烧江户品川御殿山正在建设中的英国公使馆 ,成为 都是到上海换乘定期航船去欧洲 。在这个意义上 ,
攘夷运动的先发部队 。 1863年 6月长州藩炮击通 上海体验就是“西洋体验 ”的第一步 ,在这里的见
过下关的外国军舰遭致报复 ,被起用为下关奉行 , 闻对他们以后的行动有极大的影响 。作为西洋的
Ζ SOC AI L SC IENCES NI NANJ NI G No. 10 O ct. 2006
8月 9日到达长崎 。上海两月 ,忧国忧民的藩士们 进行了各方面的调查 ,留下数量浩繁的纪行文字 , 展示了他们“以清为鉴 ”,寻求开国 、维新之路的心 迹 。深怀忧患意识的高杉晋作实地探察了上海的 山川形势 、社会状态 、经济生活 、军事部署 、欧美列 强的渗入情形等 ,归日后撰成《航海日录 》《长崎淹 留杂录 》《上海淹留日录 》《内情探索录 》《外情探 索录 》,合为《游清五录 》,是幕末遣使上海诸人中 留下纪行文字最丰富 、所作思考最深邃的一位 。他 一直仰慕中国 ,与清官员笔谈时称“常钦慕贵邦奇 士王守仁之为人 ”,〔3〕受过中国传统的儒学及文化 熏陶 ,汉学造诣相当深厚 ,是礼赞日本接受中国文 化教育的支持者 ,故对中国比较友好和同情 。但他 也目睹晚清腐敗的一面 ,所以这些日记对他向来崇 拜的中华帝国之腐败现象多所批评 ,随处充满着对 中国的失望 ,导致他原来所持的中国观有所转变 。 他亲见西方列强动向 ,清国衰弱状态及原因 ,扩大 了国际视野 ,国家危机意识得以增强 ,富国强兵目 标趋于明确 ,从而强化了开国倒幕的决心 。
是其背后的西方列强的横行霸道和中国民众被欺
凌压迫及贫困无依的遭遇 。当时吴淞炮台无炮
(鸦片战争时被英国侵略军所夺 ) ,而吴淞口外 ,黄 浦江畔 ,所见之处皆抛锚停泊着欧美各国的商船军 舰 ,“樯花如林 ”,“此支那第一繁津港 ,欧罗波诸邦 商船军舰数千艘碇泊 ,樯花林森 ,欲埋津口 。陆上 诸邦商馆粉壁千尺 ,殆如城阁 ,其广大严烈 ,不可以 纸笔尽也 。”〔4〕吴淞江上的桥梁为英国人所架设 , 桥中间可向两侧打开 ,“唐船往来 ,英人必收取银 钱一枚方可通过 ”。英国建的“新大桥 ”(今外白渡
桥 ) ,“今去七年前 ,防守 ,七处城门均由英法军队
“防御 ”。由此可见 ,西方列强控制着上海的经济 、
军事 。尤令高杉晋作感到震惊的是 ,祭孔的文庙竟

被占据成了英国干涉军的兵营 ,晾衣 、烧饭 、饮酒 。 ○
“庙堂中 ,兵卒枕铳炮卧 ,观之不堪慨叹也 。”〔6〕他 ○六
也注意到中国官民对洋人横行上海的反应 :“观上
会 科
外界人所弁役 ,可怜 ,我邦遂不得不如此 ,务防是 学
祈 。”〔8〕上述情景给高杉晋作以极深的刺激 ,使他
认识到“这决非隔岸观火 ”,“谁能断言我日本国不
会发生这种事态 ? 太危险了 ”。他的结论是“清国
如此衰微 ,原因何在 ? 这乃是由于它不知防外夷于
海外的方法 。证据是它既不造能渡万里海涛的军
舰和运输船 ,也不造防敌数十里外的大炮 。徒唱简 陋之说 ,因循苟且 ,空渡岁月 ,无断然革除太平观念 而树立建造军舰大炮 、御敌于敌地的大政策 ,故致 如此衰微 。”由此 ,他联想到日本的形势及幕府媚 外投降的政策 , 深感“我日本也已有重蹈覆辙之 兆 ”,进而认识到欲免除民族危亡 ,则非打倒幕府 不可 。并担心清国的形势不久将再现于日本 。〔9〕
而德川幕府也于 4 月第二次下令征长 。 1866 年 1
月桂小五郎与西乡隆盛等人缔结萨长讨幕同盟 。6
鉴中国的情势 。中国已先期为列强入侵 ,上海又是 其重点 ,故来沪日本使节团格外注意于列强在华情
月战争正式开始 ,他指挥藩兵与幕府军作战而取得 状 ,以及中国官民对此的反应 ,这对日本近代化的
胜利 ,为后来的萨长联盟打下很好的基础 。 1867 启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年 5月 17日 ,在倒幕维新运动高潮中 ,因肺結核在
2. 高杉晋作出访上海概况 。 1862 年 5 月 27
下关病逝 ,年仅 28岁 。
日高杉晋作以长州藩士的身份 ,作为随从参加幕府
(二 )上海之行
第一次向中国派遣的使节团 , 乘坐贸易船“千岁
○ 第一次征伐长州的战争 , 12 月 9 日长州藩以向幕
○六 府表示恭顺 。藩内的保守派势力乘机借助幕府的
年 第
支持把持政权 ,不但解散了奇兵队 ,更对倒幕志士
十 追捕迫害 。高杉晋作早以患病为由辞去官职 ,遂逃
期 往筑前 。1865年 1月 14日夜仅带领 80余人在下

关功山寺武装起义 ,得到了长州士农工商各级人民
年在好友久坂玄瑞的介绍下师从知名的思想家和
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倒幕维新过程中 ,由于 教育家吉田松阴 ,虽然学习时间不长 ,但终生受其
资本主义的不发达 ,推翻幕府 、建立新政权 、完成资 影响 。因见识卓越而闻名 ,和以才华著称的久坂玄
产阶级革命任务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在了武士阶级 瑞并称“松门双璧 ”。随后四处游学 ,不仅增长了
年 第
海之形势 ,支那人尽充为外国人之弁役 。英法之人 十
步行街市 ,清人皆避旁让道 。实上海之地虽属支 期
那 ,为英法属地 ,又可也 。北京去此三百里 ,必可存

wk.baidu.com
中国之风 ,使亲近及此地 ,嗟亦可为慨叹矣 。因忆 , 京
吕蒙正谏宋太宗 ,以亲近 ,不及远 ,岂不宜也 ? 虽我 社
邦人 ,可不须心也 ,非支那之事也 。”〔7〕“支那人为
京 的支持 ,原奇兵队等诸队成员纷纷拿起武器参加起
日本锁国体制被打破后 ,由于当时幕府也面临 封建统治的危机 ,对清朝统治者同病相怜 ,很关心 中国国内战争情况和清政权的安危 ,表现出对太平 天国极大的不安 ,甚至忧虑中国革命波及日本 ,曾 多次下令探听 、收集有关太平天国的情报 。还通过 日本的漂流民和朝鲜以及向荷兰商船了解中国的 情况 ,甚至向美国 、英国 、俄国军舰探听 。同时 ,幕 府逐渐把对外贸易作为富国强兵的基础来考量 ,而
历史学研究
Ζ SOC AI L SC IENCES NI NANJ NI G No. 10 O ct. 2006
日本近代化的中国因素 :以高杉晋作为例
罗立东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 成都 610064)

摘要 :高杉晋作作为倒幕维新时期的杰出人物 ,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曾经起过巨大作用 。在其短暂而
社 义 。在其出色的指挥之下连战连捷 ,短短一个半月 近邻中国无疑是主要贸易对象 。到幕府被推翻为
会 科
就夺取了藩政权 。他与桂小五郎等领导人决定以
止 ,幕府前后共 4次向中国上海直接派出了贸易使
学 武力倒幕为方针 ,进行藩政改革 ,实行强藩割据 。 节团 。使团既为设法达成中日贸易 ,也为了考察借
给日本有效的警示 。本文拟以在日本近代化过程 年 9月 12日出生于长州藩一中级武士家庭 ,祖父
中代表人物 、倒幕维新志士 ———高杉晋作作为一个 和父亲曾担任过长州藩的最高长官 。青少年时期
典型案例来考察中国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
受过良好教育 , 15 岁时就读于藩校明伦馆 。 1857
一 、高杉晋作的上海之行
的肩上 ,他们起了组织和领导的作用 ,其中又以中 见识 ,也结识了许多的社会名人 。不久吉田松阴在
下级武士和浪人为核心 ,特别是萨 、长 、土 、肥四藩 “安政大狱 ”中被害 ,这非但没有打垮其门下的热
的中下级武士和浪人起了极其重要的组织和领导 血青年 ,反而刺激了以高杉晋作等为代表的长州青
作用 。武士阶级在和商人阶级联盟的基础上 ,通过 年才俊决心投入到救国运动中来 ,决心继承先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