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束赋形工作原理及对TD-LTE测试的影响

波束赋形工作原理及对TD-LTE测试的影响
波束赋形工作原理及对TD-LTE测试的影响

波束赋形?工作原理及对TD-LTE测试的影响 !

1 波束赋形基础知识"

? ? “波束赋形”?一词有时会被滥?用,从?而引起混淆。从技术上来说,波束赋形和波束导向?一样简单,即

两个或更多的天线以受控的延迟或相位偏移来发射信号,从?而创造出定向的建设性?干涉波瓣(见图1)。!

!

图1 简单波束导向创建的波瓣

? ?TD-LTE系统中所?用的波束赋形是?一个相对更加复杂的命题,部分原因是终端设备具有移动的特性。?一种称为Eigen波束赋形的技术会使?用关于RF信道的信息从统计上对发射天线组件的幅度和相位参数进?行加权判断。虽然 Eigen波束赋形并?非计算最密集的波束赋形类型(还有?一种称为最?大?比率发送的?方法也会执?行相同类型的权重判断,但只针对每个?子载波),但当它被?用于组件数较?高的8 × n MIMO

系统时,?无论是在实施中,还是在系统开发的验证阶段中,都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命题。

!

2 TD-LTE与8×n MIMO"

? ? 多数计划中的TD-LTE部署都是围绕8个天线组件的发射天线?而设计的(见图2)。在这些系统中,4个有?一定距离间隔的天线组件被物理指向某个?角度。另外,4个组件的布置?方式是,每个都分别与前4个天线组件同轴,?而且后4个天线组件中每?一个都指向其各?自的配对组件。

图2 ?一个8×2波束赋形系统创造出的垂直极化波束

? ? 由4个?方向类似的组件组成的每?一组都形成了?一个可以瞄准某个特定?方向的波束。这4个?无线电链路之间的关联程度很?高,?而两个垂直极化波束则显?示出较低程度的相互关联,形成类似2×n MIMO 的系统,因此也就可以发射多层或多个数据流。因此,这样的系统在实现MIMO系统数据速率最?大化优势的同时,还可充分发挥波束赋形优化特定?方向信号强度。这种系统通常被称为双层波束赋形系统,其中的每?一层都可以代表?一个独?立的数据流。

? ? 双层MIMO波束赋形系统既可?用作单?用户MIMO系统(SU-MIMO),即两个数据流都被分配给单个?用户终端,也可以?用作多?用户(MU-MIMO)系统,即个数据流均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终端。这样为?网络运营商提供巨?大的灵活性,使之能够选择性地部署覆盖能?力最?大的系统,或者是单个?用户数据吞吐量最?大的系统。

!

3 波束赋形?工作原理"

? ? 在任何?一种波束赋形系统中,系统都必须能够估计?目标?用户终端的?方向。在FDD系统中,这是?用户终端 以预编码矩阵指标(PMI)的形式进?行反馈的功能,?而TD-LTE的信道互易性取消了这?一要求。在TD-LTE系统中,?用户终端会向基站发送?一个信道报告信号,基站通过检查相同极化天线之间的相对相位差,能估计出?用户终端的到达?方向(DoA)。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种估计是在上?行链路中执?行的,基站仍可利?用信道互易性,根据对上?行链路的估计在下?行链路中执?行发送任务。

? ?接下来,根据估计出的DoA,基站会动态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组件的“天线权重”(相对幅度和相位),将波束引向所期望的?用户,并且/或者将零信号引导?至不需要?干涉所在的?方向。图 1显?示的便是这?一基本概念。

? ? 上?面的场景事实上只是简单的波束导向。Eigen波束赋形会加?入?一些智能处理,但其期望的基本效果是相同的:系统会利?用互易性对下?行信道的参数做出估计并据此调整天线权重(见图3)。

图3 ?自适应式波束赋形系统

!

4 测试波束赋形"

? ? 在实验室中创建真实MIMO测试平台时可能遇到各种挑战,?而其中很多都已在过去被?人们发现并得到了解决。由于波束和MIMO链路组件的空间特性,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测试必须实施正确的极化和真实的天线?方向图才能创造出有效的测试环境。

? ? TD-LTE则增加了超出简单MIMO测试的更多要求:上?行和下?行链路必须在衰退和传输功能特性?方?面表现出互易性。在测试实验室中,这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现代信道仿真器必须由单向RF信道组成。要想精确仿真互易信道,就需要在产?生同步的、精确重复衰退?方?面下?大量的功夫。在多数测试中表现良好的信道仿真器并不?一定适?用于TD-LTE测试,除?非它能够在上?行和下?行链路中?生成?几乎完全相同的信道条件。

? ? 另外?一个关键的关注领域就是相位精度和校准。近?几个?月中,?人们在这个看似神秘的话题?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基于实验室的最新型RF信道仿真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实践中,相位校准会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 ? **调整信道功率?水平。

? ? ** 调整信噪?比 。

? ? ** 改变信道模型。

? ? ** 调整频率。

? ? ** 断电重启。

? ? 尽管SISO和?非波束赋形MIMO系统对于这些过程造成的轻微相位偏移并不敏感 ,但MIMO波束赋形对与相位有关的精度不良现象尤为敏感。

? ? 图4显?示的是?一个DoA错误为&epSILon;度的典型8天线统?一线性阵列的辐射模式。8度的错误会导致波束赋形增益出现10 dB的损失,?而当错误达到14度时,整个链路都将损失殆尽。

图4 相位错误及其对波束赋形增益的影响(8天线线性阵列)

? ? 因此,要想对MIMO波束赋形进?行精确的测试,就必须对系统执?行定期的相位校准。虽然也可对?用于测试MIMO波束赋形的信道仿真系统进?行?手动相位校准,但?用户在这种校准中所花的时间可能为测试所需时间的5~8倍。更重要的是,?手动相位校准需要断开并重新连接多个RF连接器,这将会对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解决的办法就是?自动化相位校准,将该能?力和动态环境以及?几何信道模型作为现代信道仿真器的“必备”能?力。先进的信道仿真系统现在已经能够提供?自动化的相位校准?而?无需?手动?干预,这在很?大程度

应归功于原型8×n MIMO波束赋形系统基础研究?方?面的进步。在?一个?自动化相位校准系统中,只需?一个按键或轻点?鼠标,就可以准确地调整系统所?用每个?无线电链路的相位精度,?而且?无需断开电缆。更重要的是,这种作法将有效确保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精确度。

波束成形

第四章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简介 4.1 引言 智能天线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空间资源利用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由一些学者提出后,近年来在无线通信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是在微波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等多学科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技术。智能天线技术从实质上讲是利用不同信号在空间上的差异,对信号进行空间上的处理。与FDMA,TDMA及CDMA相对应,智能天线技术可以认为是一种空分多址SDMA技术,它使通信资源不再局限于时域、频域和码域,而是拓展到了空间域。它能够在相同时隙、相同频率和相同地址码情况下,根据用户信号在空域上的差异来区分不同的用户。智能天线技术与其它通信技术有机相结合,可以增加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改善系统的通信质量,增大系统的覆盖范围以及提供高数据率传输服务等。 4.2 智能天线技术及其优点 智能天线,即具有一定程度智能性的自适应天线阵,自适应天线阵能够在干扰方向未知的情况下,自动调节阵列中各个阵元的信号加权值的大小,使阵列天线方向图的零点对准干扰方向而抑制干扰,增强系统有用信号的检测能力,优化天线方向图,并能有效地跟踪有用信号,抑制和消除干扰及噪声,即使在干扰和信号同频率的情况下,也能成功地抑制干扰。如果天线的阵元数增加,还可以增加零点数来同时抑制不同方向上的几个干扰源。实际干扰抑制的效果,一般可达25--30dB以上。智能天线以多个高增益的动态窄波束分别跟踪多个移动用户,同时抑制来自窄波束以外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使系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智能天线利用空域自适应滤波原理,依靠阵列信号处理和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发展起来,它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对来自移动台发射的多径电波方向进行到达角(DOA)估计,并进行空间滤波,抑制其它移动台的干扰;二是对基站发送信号进行数字波束形成,使基站发送信号能够沿着移动电波的到达方向发送回移动台,从而降低发射功率,减少对其它移动台的干扰。在普遍采用扩频技术的CDMA系统中,采用智能天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 基站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各天线单元和收信机接收到的信号之和,如果采

苏轼《前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窈窕(yǎoti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 B.嫠(lí)妇愀(qiū)然酾(shī)酒 C.横槊(shu?) 江渚(zhǔ)蜉蝣(fúy?u) D.无尽藏(zàng)枕藉(jia)壬(r?n)戌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属zhǔ酾shī枕藉jiè)) A.壬戌(xū)属(shǔ)客冯(píng)虚御风 B.泝(sù)流水嫠(lì)妇相缪(liáo) C.酾(lì)酒横槊(shu?)扁(piān)舟 D.狼籍(jí)枕藉(jí)无尽藏(zàng)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ha,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倚:循、依。) A.举酒属客属:寄,劝 B.冯虚御风冯:乘御:驾 C.倚歌而和之倚:靠,依 D.盈虚青如彼盈:满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①和②均为名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6.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A.少焉。B.所如。C. 知不可乎骤得)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横(弥漫,充溢)纵(任)如(往) 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渺渺(悠远的样子) 倚(循,依)和(唱和)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危(端正)固(本来) 须臾(片刻)骤得(多得) 曾(竟)一瞬(一眨眼)适(指享有) 枕藉(互相枕着垫着)缪(通“缭”,缭绕,盘绕)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 ..乎如冯虚 ..御风渺渺 ..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 ..乎舟中山川相缪. 8.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⑴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无实义)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9.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意动用法 10.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⑵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⑶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第 1 页共3 页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GOB算法与EBB算法比较

目前比较常用的波束赋形算法有2种:GOB算法和EBB算法。GOB算法是一种固定波束扫描的方法,对于固定位置的用户,其波束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宽度也随天 线阵元数目而确定。当用户在小区中移动时,它通过测向确定用户信号DOA,然后根据信号DOA选取预先设定的波束赋形系数进行加权,将方向图的主瓣指向用户方向,从而提高用户的信噪比。EBB算法是一种自适应的波束赋形算法,方向图没有固定的形状,随着信号及干扰而变化。其原则是使期望用户接收功率最大 的同时,还要满足对其他用户干扰最小。 实际设备中采用了EBB算法,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仅下行有波束赋形技术,上行方向,手机天线无法进行波束赋形,基站多个天线此时主要用于分集接收。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天线阵的运用,上行信号到达每个天线的时间是不一致的,但天线之间的相差是可以预知的,只要将每个天线上的上行信号做一个加权处理,所得信号将是同相信号,将天线阵上的信号相加,即可增加10logN*N db(此处应为10logN db——本人注)的信噪比;同理下行时,首先根据上行信号估计 空间特性,然后在天线阵上发送具有相差的信号,使各个天线下行信号到达接受机的信号同相。上下行中相位的加权运算就是波束赋形。 注解:波束赋形工作由基站完成 GOB 与EBB算法的区别 目前智能天线的赋形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GOB(Grid Of Beam)算法(又称波束扫描法):它是基于参数模型(利用信道的空域参数)的算法,使基站实现下行指向性发射。 GOB算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将整个空间分为L个区域,并为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初始角度。以各个区域的初始角度的方向向量为加权系数,计算接收信号功率,然后找到最大功率对应的区域,再将该区域的初始角度当作估计的到达角。利用上下行信道对称的特点,确定赋形角度。 二、EBB(Eigenvalue Based Beamforming)算法(即特征向量法):通过对空间

波束赋形工作原理及对TD-LTE测试的影响

波束赋形?工作原理及对TD-LTE测试的影响 ! 1 波束赋形基础知识" ? ? “波束赋形”?一词有时会被滥?用,从?而引起混淆。从技术上来说,波束赋形和波束导向?一样简单,即 两个或更多的天线以受控的延迟或相位偏移来发射信号,从?而创造出定向的建设性?干涉波瓣(见图1)。! ! 图1 简单波束导向创建的波瓣 ? ?TD-LTE系统中所?用的波束赋形是?一个相对更加复杂的命题,部分原因是终端设备具有移动的特性。?一种称为Eigen波束赋形的技术会使?用关于RF信道的信息从统计上对发射天线组件的幅度和相位参数进?行加权判断。虽然 Eigen波束赋形并?非计算最密集的波束赋形类型(还有?一种称为最?大?比率发送的?方法也会执?行相同类型的权重判断,但只针对每个?子载波),但当它被?用于组件数较?高的8 × n MIMO 系统时,?无论是在实施中,还是在系统开发的验证阶段中,都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命题。 ! 2 TD-LTE与8×n MIMO" ? ? 多数计划中的TD-LTE部署都是围绕8个天线组件的发射天线?而设计的(见图2)。在这些系统中,4个有?一定距离间隔的天线组件被物理指向某个?角度。另外,4个组件的布置?方式是,每个都分别与前4个天线组件同轴,?而且后4个天线组件中每?一个都指向其各?自的配对组件。

图2 ?一个8×2波束赋形系统创造出的垂直极化波束 ? ? 由4个?方向类似的组件组成的每?一组都形成了?一个可以瞄准某个特定?方向的波束。这4个?无线电链路之间的关联程度很?高,?而两个垂直极化波束则显?示出较低程度的相互关联,形成类似2×n MIMO 的系统,因此也就可以发射多层或多个数据流。因此,这样的系统在实现MIMO系统数据速率最?大化优势的同时,还可充分发挥波束赋形优化特定?方向信号强度。这种系统通常被称为双层波束赋形系统,其中的每?一层都可以代表?一个独?立的数据流。 ? ? 双层MIMO波束赋形系统既可?用作单?用户MIMO系统(SU-MIMO),即两个数据流都被分配给单个?用户终端,也可以?用作多?用户(MU-MIMO)系统,即个数据流均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终端。这样为?网络运营商提供巨?大的灵活性,使之能够选择性地部署覆盖能?力最?大的系统,或者是单个?用户数据吞吐量最?大的系统。 ! 3 波束赋形?工作原理" ? ? 在任何?一种波束赋形系统中,系统都必须能够估计?目标?用户终端的?方向。在FDD系统中,这是?用户终端 以预编码矩阵指标(PMI)的形式进?行反馈的功能,?而TD-LTE的信道互易性取消了这?一要求。在TD-LTE系统中,?用户终端会向基站发送?一个信道报告信号,基站通过检查相同极化天线之间的相对相位差,能估计出?用户终端的到达?方向(DoA)。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种估计是在上?行链路中执?行的,基站仍可利?用信道互易性,根据对上?行链路的估计在下?行链路中执?行发送任务。 ? ?接下来,根据估计出的DoA,基站会动态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组件的“天线权重”(相对幅度和相位),将波束引向所期望的?用户,并且/或者将零信号引导?至不需要?干涉所在的?方向。图 1显?示的便是这?一基本概念。 ? ? 上?面的场景事实上只是简单的波束导向。Eigen波束赋形会加?入?一些智能处理,但其期望的基本效果是相同的:系统会利?用互易性对下?行信道的参数做出估计并据此调整天线权重(见图3)。 图3 ?自适应式波束赋形系统 ! 4 测试波束赋形"

赤壁赋练习题(附上答案)

# 赤壁赋练习题(附上答案) 姓名:班级:分数: 基础知识(74分) 注音(14分) 窈窕()冯()虚桂棹()酾()酒属()客 嫠()妇愀()然横槊( ) 江渚()蜉蝣() 】 无尽藏()枕藉()壬( )戌扁()舟 (二)解释加点字(18分) 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 乌雀南飞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不绝如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 举酒属客酾酒临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相与枕藉乎舟中 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横槊赋诗 ~ 词类活用(11分) 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歌窈窕之章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下江陵不知东方之既白 正襟危坐歌窈窕之章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18分) ⑴.之(6分)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 ⑵.于(4分)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⑶.其(4分) 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其破荆州 < ⑷.而(4分)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五)重要句式(13分)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3.客有吹洞箫者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渺渺兮予怀8、凌万顷之茫然 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10.而又何羡乎 11.固一世之雄也 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二、选择题。(4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 B.纵一苇之所如起如厕 " C.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 D.举匏樽以相属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 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 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波束形成基础原理总结

波束赋形算法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的波束赋形算法研究。即研究如何加强感兴趣信号,提高信道处理增益,研究的是一 般的波束赋形问题。 2.鲁棒性波束赋形算法研究。研究在智能天线阵列非理想情况下,即当阵元存在位置偏差、 角度估计误差、各阵元到达基带通路的不一致性、天线校准误差等情况下,如何保证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算法的有效性问题。 3.零陷算法研究。研究在恶劣的通信环境下,即当存在强干扰情况下,如何保证对感兴趣信 号增益不变,而在强干扰源方向形成零陷,从而消除干扰,达到有效地估计出感兴趣信号的目的。 阵列天线基本概念(见《基站天线波束赋形及其应用研究_ 白晓平》) 阵列天线(又称天线阵)是由若干离散的具有不同的振幅和相位的辐射单元按一定规律排列并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的天线系统。利用电磁波的干扰与叠加,阵列天线可以加强在所需方向的辐射信号,并减少在非期望方向的电磁波干扰,因此它具有较强的辐射方向性。组成天线阵的辐射单元称为天线元或阵元。相邻天线元间的距离称为阵间距。按照天线元的排列方式,天线阵可分为直线阵,平面阵和立体阵。 阵列天线的方向性理论主要包括阵列方向性分析和阵列方向性综合。前者是指在已知阵元排列方式、阵元数目、阵间距、阵元电流的幅度、相位分布的情况下分析得出天线阵方向性的过程;后者是指定预期的阵列方向图,通过算法寻求对应于该方向图的阵元个数、阵间距、阵元电流分布规律等。对于无源阵,一般来说分析和综合是可逆的。 阵列天线分析方法 天线的远区场特性是通常所说的天线辐射特性。天线的近、远区场的划分比较复杂,一般而言,以场源为中心,在三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三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因此,在分析天线辐射特性时观察点距离应远大于天线总尺寸及三倍的工作波长。阵列天线的辐射特性取决于阵元因素和阵列因素。阵元因素包括阵元的激励电流幅度相位、电压驻波比、增益、方

赤壁赋练习题

《赤壁赋》练习 语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壬.(r?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B.渺渺 ..(身体斜着坐)..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 C.击空明 ..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 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 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 ..之间 B.白露 ..横江 C.凌万顷之茫然 ..

2020届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一)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文化都以时空认知为起点。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这个时间,是自然时间。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为了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自己拟订一种“纪序”参照系,这就是定义时间。今天人们所“感知”的日期,就是一种全球约定的定义时间。定义时间在自然时间面前只是一个微量,但它已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人类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甲子,是世界时间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定义。从1911年发现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甲子作为一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天干源于纪日,地支源于一年十二个月,用日、月与地球的视运行关系来记述人类活动时间,就是甲子时间纪序的本质。甲子纪序,是先民对自然时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摹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取时思想。 关于时间的本质,柏拉图认为时间是理念永恒性的摹本,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既不是运动,又不能脱离运动,是运动的数。伽利略指出,时间具有向同性、均匀性和无限性。后来,爱因斯坦提出时空不是互相独立而是一个整体的四维空时连续区。至此,时间在其永恒与无限的直观视界中,与运动、空间的同一性本质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定。而研究者发现,甲子既定义了时间与运动的同一性,也定义了时间的永恒性和无限性,同时又定义了时空一体性。细究甲子的定义内涵,其所体现出来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对时间本质的描述非常一致。 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不同的生存模式,从而也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及价值选择。时间文化的形成,同样受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路径的影响;这种不同的时间文化又会“反哺”于社会生活,形成不同的文化效应。在西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成为思想与探究的主要对象。这种对“时间是什么”的连续追问与解答,直接导致了以哥白尼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诞生,并为牛顿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正是由此,时空与运动才成为当代科学最为关注的前沿问题,并引发了新一轮宇宙时空探索的科学时尚。可以说,当今科学主宰世界的文化潮流,其起点就是“时间”问题的解决。在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把人“放大”到与天地齐一,天地的存在与人事的价值目标相互统一。这种与西方迥异的思维方

LTE-TDD波束赋形

波束赋形 波束赋形原理 波束赋形的目标是根据系统性能指标,形成对基带(中频)信号的最佳组合或者分配。具体地说,其主要任务是补偿无线传播过程中由空间损耗、多径效应等因素引入的信号衰落与失真,同时降低同信道用户间的干扰。因此,首先需要建立系统模型,描述系统中各处的信号,而后才可能根据系统性能要求,将信号的组合或分配表述为一个数学问题,寻求其最优解。 1.系统模型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一般可以将波束赋形算法分为上行链路应用以及下行链路应用。无论是哪种情况,总可以用一个时变矢量(MIMO)信道来描述用户端与基站端的信号关系,如图2所示。对于上行链路,多个发射信号实质上是K个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的信号,基站则使用多个天线单元接收信号,对其进行处理和检测,这时发送端的信号分配仅在各个支路分别进行;对于下行链路,基站仍可能使用多个天线单元向特定用户发射信号,但用户设备使用单天线检测与其有关的信号,这时接收部分降为一维,信号组合也仅对于单路信号进行。 根据图2的系统模型,就可以描述发送端的原始信号与接收端实际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通常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对于原始信号以及实际接收信号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定义。对于波束赋形技术,一般其研究的范围从发送端扩谱与调制单元的输出端,到接收端解扩与解调单元的输入端,而研究过程中又常将信号分配单元输出端到信号组合单元输入端之间的部分合并,统称为无线移动信道,由于无线移动通信环境的极度复杂,无法得到其输入输出关系的确切描述,一般采用大量测量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有限的参数描述该信道。采用这种方法后,就可以得到受干扰有噪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关系,并据此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信号。因此,波束赋形的一般过程为: ⑴根据系统性能指标(如误码率、误帧率)的要求确定优化准则(代价函数),一般这是权重矢量与一些参数的函数; ⑵采用一定的方法获得需要的参数; ⑶选用一定的算法求解该优化准则下的最佳解,得到权重矢量的值。 可以发现,由于通信环境复杂,上述过程的每一阶段都可有不同的实现方案,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波束赋形算法,如何衡量和比较其性能也成为波束赋形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2.波束赋形算法的性能

赤壁赋练习题及 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一·文学常识(×4=2) 苏轼与苏洵、苏澈合成“三苏”,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二·字音(×27=) 1.壬.戌 2.举酒属.客 3.窈窕 .. 4.斗.牛之间 5.冯.虚御风 6.扣舷. 7.余音袅袅. 8.倚.歌 9.幽壑. 10.嫠.妇 11.愀.然 12.相缪. 13.舳舻 .. 14.旌.旗 15.酾.酒 16.横槊. 17.渔樵. 18.江渚. 19.麋.鹿 20.匏.樽 21.蜉.蝣 22.一粟. 23.须臾. 24.肴.核 25.枕藉. 三·通假字(1×3=3) 1.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3.山川相缪通“缭”盘绕 四·虚词(1×19=19)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转折(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转折(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修饰(4)侣鱼虾而友麋鹿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修饰 之 (1)纵一苇之所如到(2)凌万顷之茫然的 (3)哀吾生之须臾主谓之间(4)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之间 (5)苟非吾之所有的(6)耳得之而为声的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8)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标志“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标志“从”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标志 (4)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标志“在”

五·古今异义(1×4=4)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星宿名 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思慕的人君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六·词类活用(×9=)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3.不知东方之既白.变白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 5.扣舷而歌.之唱歌 6.顺流而东.也东进 七·重点实词(1×23=23) 1.七月既望过了 2.纵一苇之所如任;小船 3.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4.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空明;逆流而上;江面浮动的月光 5.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6.余音袅袅声音婉转悠长 7.舞幽壑之潜蛟深谷 8.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9.正襟危坐端坐 10.方其破荆州当 11.下江陵攻占 12舳舻千里首尾相连的船只 13.寄蜉蝣于天地人生短促14.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 15.托遗响于悲风余音 16.卒莫消长到底;消减和增长17.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18.杯盘狼藉凌乱 19.相与枕藉枕着垫着 八·特殊句式(1×9=9)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2.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4.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 5.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6.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 7.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 9.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九·翻译(13)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 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谷粒。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 要是从他们变得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会发生变化。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 多么辽阔像是乘风飞去,不知道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好像变成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界。

波束赋形

TD-LTE双流波束赋形天线技术 双流波束赋形技术是TD-LTE的多天线增强型技术,是TD-LTE建网的主流技术,结合了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空间复用技术,是中国移动和大唐移动共同创新的成果,也是中国通信产业技术能力的体现。 一、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引入需求分析 多天线技术是天线技术发展趋势,现有TD-SCDMA已经引入了8天线,TD- LTE也引入了8发2收的天线配置,到LTE-A则将引入8发8收的天线配置。 考虑到提升覆盖能力和降低引入TD-LTE的CAPEX,TD-LTE系统中引入了8天线方案。另外,引入8天线还可以使TD-SCDMA平滑演进到TD-LTE,同时继续沿用并充分发挥TDD 系统在赋形方面的优势。 1.系统平滑演进需求 目前,TD-SCDMA网络正在全国迅速铺开。与此同时,TD-SCDMA演进技术TD-LTE也被提上了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日程。如何在进行TD-SCDMA网络建设的同时保证能够向TD-LTE实现平滑演进已经成为了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出于系统平滑演进的考虑,大唐移动提出了产品设备共平台设计的解决方案,有效的保护网络建设现有投资,保证网络升级的快速便捷。在主设备实现平滑演进的同时,从节约建网成本、降低建站难度等角度出发,需要尽可能保持TD-SCDMA网络已部署的天线系统不变,且可以在TD-LTE中继续使用。为实现天线系统的平滑演进,TD-SCDMA网络中进行宏覆盖主要采用的8天线,需要在TD- LTE网络中继续使用。 2.技术演进需求 波束赋形技术是一种基于小间距天线阵列的线性预处理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信道特性进行波束赋形,具有扩大覆盖、提高系统容量、降低干扰的能力。作为TD-SCDMA的核心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已在中国移动3G网络中广泛使用。 在LTE技术规范Release 8版本中,引入了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对于提高小区平均吞吐量及边缘吞吐量、降低小区间干扰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面对LTE Release 9以及LTE-Advanced系统的更高速率需求,有必要对波束赋形技术加以扩展。以LTE定义的最大发天线数8天线为例,由多天线理论可知,8×2天线系统的单用户MIMO至多可以同时传输两个数据流,这就意味着LTE Release 8规范中的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并没有充分开发信道容量。根据信道容量相关理论可知,信道容量为信噪比的对数函数,随着信噪比提升,容量增加趋势越来越缓;在高信噪比情况下,将某个数据流的功率降低一半并不会导致该数据流容量大幅降低,此种情况利用另一半功率来发送一个新的数据流将会极大地提升传输容量。 为满足TD-LTE系统中使用8天线以及扩展波束赋形技术以提升容量的需求,中国移动和大唐移动共同推出了采用8天线配置的双流波束赋形技术。 二、双流波束赋形技术介绍 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应用于信号散射体比较充分的条件下,是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即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和MIMO空间复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在TD-LTE系统中,利用TDD信道的对称性,同时传输两个赋形数据流来实现空间复用,并且能够保持传统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广覆盖、提高小区容量和减少干扰的特性,既可以提高边缘用户的可靠性,同时可有效提升小区中心用户的吞吐量。 根据多天线理论可知,接收天线数不能小于空间复用的数据流数。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使用,接收端至少需要有2根天线。 根据调度用户的情况不同,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可以分为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和多用户双

赤壁赋课后练习题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窈窕 ..(yǎo ti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扁.(biǎn)舟 B.嫠.(lí)妇酾.(lì)酒愀.(qiǎo)然相缪.(liáo) C.横槊.(shuò)属.(zhǔ)客扣舷.(xuán)蜉蝣 ..(fúyóu) D.无尽藏.(zàng)舳舻 ..(rén xū) ..(zhúlú)枕藉.(jiè)壬戌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hè,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下:攻占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D ) A.徘徊于斗牛 ..之间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 B.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C.渺渺兮予.怀予:我 D.方.其破荆州方:刚方:当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 A.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B.渺渺 ..(身体斜着坐)(端正地坐着)..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水而上)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 A.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 B.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使动用法)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活用作动词)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苟非吾之所有 ③惟江上之清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即使 C.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即使 D.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虽然 7、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纵一苇之所如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B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作)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古代一种文体)

《赤壁赋》阅读试题及答案

《赤壁赋》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 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 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 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 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 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酒属客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B.纵一苇之所如 如:好像。 C.正襟危坐 危:端正。 D.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 耳得之而为声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惟江上之清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寄蜉蝣于天地 9.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 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 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 写得具 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 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 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10.翻译下列句子
1/5

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LMS、RLS、VSSLMS分解

传统的通信系统中,基站天线通常是全向天线,此时,基站在向某一个用户发射或接收信号时,不仅会造成发射功率的浪费,还会对处于其他方位的用户产生干扰。 然而,虽然阵列天线的方向图是全向的,但是通过一定技术对阵列的输出进行适当的加权后,可以使阵列天线对特定的一个或多个空间目标产生方向性波束,即“波束成形”,且波束的方向性可控。波束成形技术可以使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波束指向所需要用户,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干扰。 传统的波束成形算法通常是根据用户信号波达方向(DOA)的估计值构造阵列天线的加权向量,且用户信号DOA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改变。然而,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的空间位置是时变的,此时,波束成形权向量需要根据用户当前位置进行实时更新。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本毕业设计将对阵列信号处理中的波束成形技术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自适应波束成形技术。要求理解掌握波束成形的基本原理,掌握几种典型的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熟练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并使用MA TLAB仿真软件对所研究的算法进行仿真和分析,评估算法性能。 (一)波束成形: 波束成形,源于自适应天线的一个概念。接收端的信号处理,可以通过对多天线阵元接收到的各路信号进行加权合成,形成所需的理想信号。从天线方向图(pattern)视角来看,这样做相当于形成了规定指向上的波束。例如,将原来全方位的接收方向图转换成了有零点、有最大指向的波瓣方向图。同样原理也适用用于发射端。对天线阵元馈电进行幅度和相位调整,可形成所需形状的方向图。 波束成形技术属于阵列信号处理的主要问题:使阵列方向图的主瓣指向所需的方向。 在阵列信号处理的范畴内,波束形成就是从传感器阵列重构源信号。虽然阵列天线的方向图是全方向的,但阵列的输出经过加权求和后,却可以被调整到阵列接收的方向增益聚集在一个方向上,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波束”。 波束形成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将各阵元输出进行加权求和,在一时间内将天线阵列波束“导向”到一个方向上,对期望信号得到最大输出功率的导向位置即给出波达方向估计。 “导向”作用是通过调整加权系数完成的。对于不同的权向量,上式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电波便有不同的响应,从而形成不同方向的空间波束。

赤壁赋小练习

《赤壁赋》练习题(学生版) 姓名:班级:分数: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B.渺渺 ..(身体斜着坐) ..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 ..(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最终)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 B.纵一苇之所如.起如.厕 C.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 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 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 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徘徊于斗牛 .. D.挟飞仙以遨游 .. ..横江 C.凌万顷之茫然 ..之间 B.白露 9、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2分)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 A.白露横江 B.水光接天 C.旌旗蔽空 D.冯虚御风 10、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2分) 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11.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2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知不可乎骤得 D.郁乎苍苍 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2分)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N110071751A】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10061.3 (22)申请日 2019.03.19 (71)申请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 (72)发明人 郭漪 美耸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代理人 黄伟洪 (51)Int.Cl. H04B 7/06(2006.01) H04B 7/08(2006.01) (54)发明名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是对理想数字波束赋形结果的一种逼近,以最小化混合波束矩阵和理想数字波束赋形矩阵的欧氏距离求解最优的混合波束赋形参数;本发明通过两个单位向量之和来实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在满足移相器恒模约束下,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在求解过程中可取任意复数,因此性能函数不再为非凸函数;相对于传统的采用迭代搜索算法求解波束赋形参数的算法,可以直接通过SVD分解求解混合波束赋形参数, 并且结果性能更优。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CN 110071751 A 2019.07.30 C N 110071751 A

1.一种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对理想的纯数字波束赋形参数的一种逼近,通过最小化混合波束矩阵和纯数字波束赋形矩阵之差的欧氏距离求解最优的混合波束赋形参数;用两个单位向量之和表示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在满足移相器恒模约束条件下,令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在求解过程中可取任意复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的求解混合波束赋形和求解混合合并矩阵包括;首先对理想数字波束赋形矩阵进行子阵划分,然后对每个子阵进行SVD分解,取分解得到的奇异值的最大值及对应的左右奇异向量为子阵的混合波束赋形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的求解混合波束赋形和求解混合合并矩阵具体包括: 1)计算混合波束赋形向量: 对每个子阵T i ,进行SVD分解,T i =U i Σi V i H ,取最大的奇异值λimax 对应的左右奇异向量U imax 、V imax ,右奇异向量作为子阵的数字波束赋形参数f bbi ,即f bbi =V imax ,左奇异向量乘以最大奇异值作为模拟波束赋形向量f rfi ,即f rfi =λimax U imax ; 2)对模拟域波束赋形向量元素进行归一化: 对每个子阵得到的模拟域波束赋形向量 选择模值最大的波束赋形向量元素, 以其模值的倍为归一化因子,模拟域波束赋形向量除以该归一化因子,数字域波束赋形向量乘以该因子; 3)将每个模拟域波束赋形矩阵元素向量分解为两个恒模复数之和: f opt =f 1+f 2是模值小于等于的复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模值为 的复数之和, 4.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 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的大规模天线控制系统。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10071751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