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束赋形

波束赋形
波束赋形

TD-LTE双流波束赋形天线技术

双流波束赋形技术是TD-LTE的多天线增强型技术,是TD-LTE建网的主流技术,结合了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空间复用技术,是中国移动和大唐移动共同创新的成果,也是中国通信产业技术能力的体现。

一、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引入需求分析

多天线技术是天线技术发展趋势,现有TD-SCDMA已经引入了8天线,TD- LTE也引入了8发2收的天线配置,到LTE-A则将引入8发8收的天线配置。

考虑到提升覆盖能力和降低引入TD-LTE的CAPEX,TD-LTE系统中引入了8天线方案。另外,引入8天线还可以使TD-SCDMA平滑演进到TD-LTE,同时继续沿用并充分发挥TDD 系统在赋形方面的优势。

1.系统平滑演进需求

目前,TD-SCDMA网络正在全国迅速铺开。与此同时,TD-SCDMA演进技术TD-LTE也被提上了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日程。如何在进行TD-SCDMA网络建设的同时保证能够向TD-LTE实现平滑演进已经成为了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出于系统平滑演进的考虑,大唐移动提出了产品设备共平台设计的解决方案,有效的保护网络建设现有投资,保证网络升级的快速便捷。在主设备实现平滑演进的同时,从节约建网成本、降低建站难度等角度出发,需要尽可能保持TD-SCDMA网络已部署的天线系统不变,且可以在TD-LTE中继续使用。为实现天线系统的平滑演进,TD-SCDMA网络中进行宏覆盖主要采用的8天线,需要在TD- LTE网络中继续使用。

2.技术演进需求

波束赋形技术是一种基于小间距天线阵列的线性预处理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信道特性进行波束赋形,具有扩大覆盖、提高系统容量、降低干扰的能力。作为TD-SCDMA的核心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已在中国移动3G网络中广泛使用。

在LTE技术规范Release 8版本中,引入了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对于提高小区平均吞吐量及边缘吞吐量、降低小区间干扰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面对LTE Release 9以及LTE-Advanced系统的更高速率需求,有必要对波束赋形技术加以扩展。以LTE定义的最大发天线数8天线为例,由多天线理论可知,8×2天线系统的单用户MIMO至多可以同时传输两个数据流,这就意味着LTE Release 8规范中的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并没有充分开发信道容量。根据信道容量相关理论可知,信道容量为信噪比的对数函数,随着信噪比提升,容量增加趋势越来越缓;在高信噪比情况下,将某个数据流的功率降低一半并不会导致该数据流容量大幅降低,此种情况利用另一半功率来发送一个新的数据流将会极大地提升传输容量。

为满足TD-LTE系统中使用8天线以及扩展波束赋形技术以提升容量的需求,中国移动和大唐移动共同推出了采用8天线配置的双流波束赋形技术。

二、双流波束赋形技术介绍

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应用于信号散射体比较充分的条件下,是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即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和MIMO空间复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在TD-LTE系统中,利用TDD信道的对称性,同时传输两个赋形数据流来实现空间复用,并且能够保持传统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广覆盖、提高小区容量和减少干扰的特性,既可以提高边缘用户的可靠性,同时可有效提升小区中心用户的吞吐量。

根据多天线理论可知,接收天线数不能小于空间复用的数据流数。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使用,接收端至少需要有2根天线。

根据调度用户的情况不同,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可以分为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和多用户双

流波束赋形技术。

1.单用户

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由基站测量上行信道,得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后,基站根据上行信道信息计算两个赋形矢量,利用该赋形矢量对要发射的两个数据流进行下行赋形。

采用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形技术,使得单个用户在某一时刻可以进行两个数据流传输,同时获得赋形增益和空间复用增益,可以获得比单流波束赋形技术更大的传输速率,进而提高系统容量。

2.多用户

多用户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基站根据上行信道信息或者UE反馈的结果进行多用户匹配,多用户匹配完成后,按照一定的准则生成波束赋形矢量,利用得到的波束赋形矢量为每一个UE、每一个流进行赋形。

多用户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利用了智能天线的波束定向原理,实现多用户的空分多址。

3.标准进展

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标准化进程是中国移动和大唐移动共同努力推动的过程。

2007~2008年,中国移动和大唐移动在IMT-Advanced技术组和标准子组上分别提交了关于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都获得了通过。

在3GPP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立项之前,大唐移动从2008年6月开始在LTE- Advanced (Release 10)技术范围内开始推动该技术。

2009年3月,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在3GPP完成立项,相关标准化工作在RAN 1展开讨论。2009年12月,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相关协议规范(TS 36.211、TS 36.212、TS 36.213、TS 36.331等)已在12月发布的最新版本中包括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相关标准内容,目前仅剩下射频相关指标未完成标准化,预计会在2010年一季度完成。4.具体实现

4+4双极化天线是一种典型的8天线形态,其天线形态适合使用双流波束赋形技术。TD-SCDMA现有网络中的4+4双极化天线支持F+A+E频段,若今后在此频段内支持TD-LTE,则现有4+4双极化天线可以实现由TD- SCDMA向TD-LTE的平滑演进,可在TD-LTE系统中继续使用。

分析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实现难易度。从研究角度来看,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可认为就是多天线信道奇异值分解算法的典型应用,并没有太多新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从信号处理的角度来看,其实现机制基本已经成熟,更多的工作是算法优化问题。由上可知,基于现有的理论研究和信号处理技术,基于大唐移动对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的深入理解,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实现非常简单,可以很快的应用于TD-LTE 系统。

5.应用场景

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是TD-LTE建网的主要技术,应用于室外场景的宏小区覆盖,可以有效的增加空间隔离度,降低数据流之间的干扰。

大唐移动提出TD-LTE的组网方案如图所示。利用4+4双极化天线,使用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实现室外宏小区覆盖。采用1+1双极化天线进行室外街道站的覆盖,作为宏覆盖的补盲。在室内采用2×2 MIMO进行微小区覆盖。

三、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优势

1.系统吞吐量提升,构建高品质TD-LTE网络

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TD-LTE系统的吞吐量性能。相比于TD-LTE 的基本天线配置方式2×2 MIMO,采用8×2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在扇区吞吐量和边缘吞吐量都有较大提升。根据IMT-Advanced的评估结果可知,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相比于2 天线MIMO扇区吞吐量最大提升约80%,边缘吞吐量最大提升约130%。

2.小区半径提升,降低建网CAPEX投入

由TD-LTE覆盖理论分析可知,TD-LTE 2天线的覆盖能力受限于上行业务信道。根据仿真评估,以上行业务信道边缘速率64Kbps为前提,TD-LTE 8天线的小区覆盖半径约为TD-LTE 2天线的2倍。相比于TD-LTE 2天线的网络建设,8天线的使用有效降低了TD-LTE 站点数量,降低了TD-LTE建网CAPEX。

TD-LTE采用8天线的覆盖半径与TD-SCDMA覆盖半径相当,可以实现与TD-SCDMA共覆盖、共站址。在TD-SCDMA向TD-LTE平滑演进的过程中,现有的站址、天馈系统等资源都可以复用,进一步降低TD-LTE建网CAPEX。

根据TD-SCDMA网络建设经验可知,实际建网时的单站覆盖半径可能只有500米甚至更小。以TD-SCDMA实际覆盖半径作为TD-LTE的覆盖评估前提,分析TD-LTE 2天线和8天线的覆盖性能。

根据仿真评估可知,TD-LTE 8天线可以有效的改善受限问题,在提高边缘速率的同时,有效地扩大覆盖半径。

TD-LTE 2天线和8天线覆盖能力分析如上图所示。当覆盖半径为500米时,TD-LTE 8天线的上行边缘速率为500kbps,2天线的上行边缘速率为64Kbps。可知,在实现与TD-SCDMA实际覆盖半径相同时,TD-LTE 8天线的边缘速率相对于TD-LTE 2天线有明显优势,而TD-LTE 2天线的边缘速率相比于TD-SCDMA却并没有明显提高。TD-LTE 2天线若要实现500kbps的边缘速率,其覆盖半径只有280米左右,无法实现与TD-SCDMA 系统的共站址、共覆盖。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TD-LTE采用8天线可以极大提升覆盖能力,在保证与TD-SCDMA共覆盖的前提下体现TD-LTE高速率的特点。

四、大唐移动率先发布双流波束赋形技术

2009年12月,大唐移动在大唐电信集团北京总部举行了以“创新技术,成就梦想” 为主题的TD-LTE新技术发布会,在业内率先发布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建设了TD-LTE演示网,进行了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性能演示。

TD-LTE发布会演示网,其覆盖范围是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从学院桥到学知桥的路段。具体演示方案是在演示车的行驶过程中,随着实时信道环境的变化,体验TD-LTE 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相比于2天线MIMO技术的吞吐量性能优势。

在演示过程中,可以明显体验到8天线的覆盖能力好于2天线。在演示路段的两端,已经接近2天线的覆盖边缘,此时2天线的吞吐量性能受到影响发生衰落,8天线依然保持平稳数值。当演示车行驶在演示路段边缘的立交桥下时,受到桥体遮挡,信号接收受到影响,2天线发生严重衰落,吞吐量下降明显。8天线也受到一定影响,但吞吐量性能只是略有降低,

仍保持稳定数值。

统计整个演示过程中的数值变化可知,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相比于2天线MIMO,频谱效率平均优势约为40~50%。

五、结束语

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引入,为实现TD-SCDMA系统向TD-LTE系统的平滑演进提供了技术保障。其有效提升吞吐量和边缘覆盖的性能优势也使其成为TD-LTE创新技术中备受关注的亮点。

波束成形

第四章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简介 4.1 引言 智能天线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空间资源利用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由一些学者提出后,近年来在无线通信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是在微波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等多学科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技术。智能天线技术从实质上讲是利用不同信号在空间上的差异,对信号进行空间上的处理。与FDMA,TDMA及CDMA相对应,智能天线技术可以认为是一种空分多址SDMA技术,它使通信资源不再局限于时域、频域和码域,而是拓展到了空间域。它能够在相同时隙、相同频率和相同地址码情况下,根据用户信号在空域上的差异来区分不同的用户。智能天线技术与其它通信技术有机相结合,可以增加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改善系统的通信质量,增大系统的覆盖范围以及提供高数据率传输服务等。 4.2 智能天线技术及其优点 智能天线,即具有一定程度智能性的自适应天线阵,自适应天线阵能够在干扰方向未知的情况下,自动调节阵列中各个阵元的信号加权值的大小,使阵列天线方向图的零点对准干扰方向而抑制干扰,增强系统有用信号的检测能力,优化天线方向图,并能有效地跟踪有用信号,抑制和消除干扰及噪声,即使在干扰和信号同频率的情况下,也能成功地抑制干扰。如果天线的阵元数增加,还可以增加零点数来同时抑制不同方向上的几个干扰源。实际干扰抑制的效果,一般可达25--30dB以上。智能天线以多个高增益的动态窄波束分别跟踪多个移动用户,同时抑制来自窄波束以外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使系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智能天线利用空域自适应滤波原理,依靠阵列信号处理和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发展起来,它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对来自移动台发射的多径电波方向进行到达角(DOA)估计,并进行空间滤波,抑制其它移动台的干扰;二是对基站发送信号进行数字波束形成,使基站发送信号能够沿着移动电波的到达方向发送回移动台,从而降低发射功率,减少对其它移动台的干扰。在普遍采用扩频技术的CDMA系统中,采用智能天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 基站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各天线单元和收信机接收到的信号之和,如果采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GOB算法与EBB算法比较

目前比较常用的波束赋形算法有2种:GOB算法和EBB算法。GOB算法是一种固定波束扫描的方法,对于固定位置的用户,其波束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宽度也随天 线阵元数目而确定。当用户在小区中移动时,它通过测向确定用户信号DOA,然后根据信号DOA选取预先设定的波束赋形系数进行加权,将方向图的主瓣指向用户方向,从而提高用户的信噪比。EBB算法是一种自适应的波束赋形算法,方向图没有固定的形状,随着信号及干扰而变化。其原则是使期望用户接收功率最大 的同时,还要满足对其他用户干扰最小。 实际设备中采用了EBB算法,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仅下行有波束赋形技术,上行方向,手机天线无法进行波束赋形,基站多个天线此时主要用于分集接收。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天线阵的运用,上行信号到达每个天线的时间是不一致的,但天线之间的相差是可以预知的,只要将每个天线上的上行信号做一个加权处理,所得信号将是同相信号,将天线阵上的信号相加,即可增加10logN*N db(此处应为10logN db——本人注)的信噪比;同理下行时,首先根据上行信号估计 空间特性,然后在天线阵上发送具有相差的信号,使各个天线下行信号到达接受机的信号同相。上下行中相位的加权运算就是波束赋形。 注解:波束赋形工作由基站完成 GOB 与EBB算法的区别 目前智能天线的赋形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GOB(Grid Of Beam)算法(又称波束扫描法):它是基于参数模型(利用信道的空域参数)的算法,使基站实现下行指向性发射。 GOB算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将整个空间分为L个区域,并为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初始角度。以各个区域的初始角度的方向向量为加权系数,计算接收信号功率,然后找到最大功率对应的区域,再将该区域的初始角度当作估计的到达角。利用上下行信道对称的特点,确定赋形角度。 二、EBB(Eigenvalue Based Beamforming)算法(即特征向量法):通过对空间

波束赋形工作原理及对TD-LTE测试的影响

波束赋形?工作原理及对TD-LTE测试的影响 ! 1 波束赋形基础知识" ? ? “波束赋形”?一词有时会被滥?用,从?而引起混淆。从技术上来说,波束赋形和波束导向?一样简单,即 两个或更多的天线以受控的延迟或相位偏移来发射信号,从?而创造出定向的建设性?干涉波瓣(见图1)。! ! 图1 简单波束导向创建的波瓣 ? ?TD-LTE系统中所?用的波束赋形是?一个相对更加复杂的命题,部分原因是终端设备具有移动的特性。?一种称为Eigen波束赋形的技术会使?用关于RF信道的信息从统计上对发射天线组件的幅度和相位参数进?行加权判断。虽然 Eigen波束赋形并?非计算最密集的波束赋形类型(还有?一种称为最?大?比率发送的?方法也会执?行相同类型的权重判断,但只针对每个?子载波),但当它被?用于组件数较?高的8 × n MIMO 系统时,?无论是在实施中,还是在系统开发的验证阶段中,都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命题。 ! 2 TD-LTE与8×n MIMO" ? ? 多数计划中的TD-LTE部署都是围绕8个天线组件的发射天线?而设计的(见图2)。在这些系统中,4个有?一定距离间隔的天线组件被物理指向某个?角度。另外,4个组件的布置?方式是,每个都分别与前4个天线组件同轴,?而且后4个天线组件中每?一个都指向其各?自的配对组件。

图2 ?一个8×2波束赋形系统创造出的垂直极化波束 ? ? 由4个?方向类似的组件组成的每?一组都形成了?一个可以瞄准某个特定?方向的波束。这4个?无线电链路之间的关联程度很?高,?而两个垂直极化波束则显?示出较低程度的相互关联,形成类似2×n MIMO 的系统,因此也就可以发射多层或多个数据流。因此,这样的系统在实现MIMO系统数据速率最?大化优势的同时,还可充分发挥波束赋形优化特定?方向信号强度。这种系统通常被称为双层波束赋形系统,其中的每?一层都可以代表?一个独?立的数据流。 ? ? 双层MIMO波束赋形系统既可?用作单?用户MIMO系统(SU-MIMO),即两个数据流都被分配给单个?用户终端,也可以?用作多?用户(MU-MIMO)系统,即个数据流均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终端。这样为?网络运营商提供巨?大的灵活性,使之能够选择性地部署覆盖能?力最?大的系统,或者是单个?用户数据吞吐量最?大的系统。 ! 3 波束赋形?工作原理" ? ? 在任何?一种波束赋形系统中,系统都必须能够估计?目标?用户终端的?方向。在FDD系统中,这是?用户终端 以预编码矩阵指标(PMI)的形式进?行反馈的功能,?而TD-LTE的信道互易性取消了这?一要求。在TD-LTE系统中,?用户终端会向基站发送?一个信道报告信号,基站通过检查相同极化天线之间的相对相位差,能估计出?用户终端的到达?方向(DoA)。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种估计是在上?行链路中执?行的,基站仍可利?用信道互易性,根据对上?行链路的估计在下?行链路中执?行发送任务。 ? ?接下来,根据估计出的DoA,基站会动态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组件的“天线权重”(相对幅度和相位),将波束引向所期望的?用户,并且/或者将零信号引导?至不需要?干涉所在的?方向。图 1显?示的便是这?一基本概念。 ? ? 上?面的场景事实上只是简单的波束导向。Eigen波束赋形会加?入?一些智能处理,但其期望的基本效果是相同的:系统会利?用互易性对下?行信道的参数做出估计并据此调整天线权重(见图3)。 图3 ?自适应式波束赋形系统 ! 4 测试波束赋形"

波束形成基础原理总结

波束赋形算法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的波束赋形算法研究。即研究如何加强感兴趣信号,提高信道处理增益,研究的是一 般的波束赋形问题。 2.鲁棒性波束赋形算法研究。研究在智能天线阵列非理想情况下,即当阵元存在位置偏差、 角度估计误差、各阵元到达基带通路的不一致性、天线校准误差等情况下,如何保证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算法的有效性问题。 3.零陷算法研究。研究在恶劣的通信环境下,即当存在强干扰情况下,如何保证对感兴趣信 号增益不变,而在强干扰源方向形成零陷,从而消除干扰,达到有效地估计出感兴趣信号的目的。 阵列天线基本概念(见《基站天线波束赋形及其应用研究_ 白晓平》) 阵列天线(又称天线阵)是由若干离散的具有不同的振幅和相位的辐射单元按一定规律排列并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的天线系统。利用电磁波的干扰与叠加,阵列天线可以加强在所需方向的辐射信号,并减少在非期望方向的电磁波干扰,因此它具有较强的辐射方向性。组成天线阵的辐射单元称为天线元或阵元。相邻天线元间的距离称为阵间距。按照天线元的排列方式,天线阵可分为直线阵,平面阵和立体阵。 阵列天线的方向性理论主要包括阵列方向性分析和阵列方向性综合。前者是指在已知阵元排列方式、阵元数目、阵间距、阵元电流的幅度、相位分布的情况下分析得出天线阵方向性的过程;后者是指定预期的阵列方向图,通过算法寻求对应于该方向图的阵元个数、阵间距、阵元电流分布规律等。对于无源阵,一般来说分析和综合是可逆的。 阵列天线分析方法 天线的远区场特性是通常所说的天线辐射特性。天线的近、远区场的划分比较复杂,一般而言,以场源为中心,在三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三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因此,在分析天线辐射特性时观察点距离应远大于天线总尺寸及三倍的工作波长。阵列天线的辐射特性取决于阵元因素和阵列因素。阵元因素包括阵元的激励电流幅度相位、电压驻波比、增益、方

2020届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一)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文化都以时空认知为起点。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这个时间,是自然时间。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为了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自己拟订一种“纪序”参照系,这就是定义时间。今天人们所“感知”的日期,就是一种全球约定的定义时间。定义时间在自然时间面前只是一个微量,但它已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人类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甲子,是世界时间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定义。从1911年发现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甲子作为一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天干源于纪日,地支源于一年十二个月,用日、月与地球的视运行关系来记述人类活动时间,就是甲子时间纪序的本质。甲子纪序,是先民对自然时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摹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取时思想。 关于时间的本质,柏拉图认为时间是理念永恒性的摹本,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既不是运动,又不能脱离运动,是运动的数。伽利略指出,时间具有向同性、均匀性和无限性。后来,爱因斯坦提出时空不是互相独立而是一个整体的四维空时连续区。至此,时间在其永恒与无限的直观视界中,与运动、空间的同一性本质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定。而研究者发现,甲子既定义了时间与运动的同一性,也定义了时间的永恒性和无限性,同时又定义了时空一体性。细究甲子的定义内涵,其所体现出来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对时间本质的描述非常一致。 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不同的生存模式,从而也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及价值选择。时间文化的形成,同样受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路径的影响;这种不同的时间文化又会“反哺”于社会生活,形成不同的文化效应。在西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成为思想与探究的主要对象。这种对“时间是什么”的连续追问与解答,直接导致了以哥白尼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诞生,并为牛顿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正是由此,时空与运动才成为当代科学最为关注的前沿问题,并引发了新一轮宇宙时空探索的科学时尚。可以说,当今科学主宰世界的文化潮流,其起点就是“时间”问题的解决。在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把人“放大”到与天地齐一,天地的存在与人事的价值目标相互统一。这种与西方迥异的思维方

LTE-TDD波束赋形

波束赋形 波束赋形原理 波束赋形的目标是根据系统性能指标,形成对基带(中频)信号的最佳组合或者分配。具体地说,其主要任务是补偿无线传播过程中由空间损耗、多径效应等因素引入的信号衰落与失真,同时降低同信道用户间的干扰。因此,首先需要建立系统模型,描述系统中各处的信号,而后才可能根据系统性能要求,将信号的组合或分配表述为一个数学问题,寻求其最优解。 1.系统模型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一般可以将波束赋形算法分为上行链路应用以及下行链路应用。无论是哪种情况,总可以用一个时变矢量(MIMO)信道来描述用户端与基站端的信号关系,如图2所示。对于上行链路,多个发射信号实质上是K个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的信号,基站则使用多个天线单元接收信号,对其进行处理和检测,这时发送端的信号分配仅在各个支路分别进行;对于下行链路,基站仍可能使用多个天线单元向特定用户发射信号,但用户设备使用单天线检测与其有关的信号,这时接收部分降为一维,信号组合也仅对于单路信号进行。 根据图2的系统模型,就可以描述发送端的原始信号与接收端实际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通常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对于原始信号以及实际接收信号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定义。对于波束赋形技术,一般其研究的范围从发送端扩谱与调制单元的输出端,到接收端解扩与解调单元的输入端,而研究过程中又常将信号分配单元输出端到信号组合单元输入端之间的部分合并,统称为无线移动信道,由于无线移动通信环境的极度复杂,无法得到其输入输出关系的确切描述,一般采用大量测量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有限的参数描述该信道。采用这种方法后,就可以得到受干扰有噪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关系,并据此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信号。因此,波束赋形的一般过程为: ⑴根据系统性能指标(如误码率、误帧率)的要求确定优化准则(代价函数),一般这是权重矢量与一些参数的函数; ⑵采用一定的方法获得需要的参数; ⑶选用一定的算法求解该优化准则下的最佳解,得到权重矢量的值。 可以发现,由于通信环境复杂,上述过程的每一阶段都可有不同的实现方案,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波束赋形算法,如何衡量和比较其性能也成为波束赋形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2.波束赋形算法的性能

波束赋形

TD-LTE双流波束赋形天线技术 双流波束赋形技术是TD-LTE的多天线增强型技术,是TD-LTE建网的主流技术,结合了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空间复用技术,是中国移动和大唐移动共同创新的成果,也是中国通信产业技术能力的体现。 一、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引入需求分析 多天线技术是天线技术发展趋势,现有TD-SCDMA已经引入了8天线,TD- LTE也引入了8发2收的天线配置,到LTE-A则将引入8发8收的天线配置。 考虑到提升覆盖能力和降低引入TD-LTE的CAPEX,TD-LTE系统中引入了8天线方案。另外,引入8天线还可以使TD-SCDMA平滑演进到TD-LTE,同时继续沿用并充分发挥TDD 系统在赋形方面的优势。 1.系统平滑演进需求 目前,TD-SCDMA网络正在全国迅速铺开。与此同时,TD-SCDMA演进技术TD-LTE也被提上了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日程。如何在进行TD-SCDMA网络建设的同时保证能够向TD-LTE实现平滑演进已经成为了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出于系统平滑演进的考虑,大唐移动提出了产品设备共平台设计的解决方案,有效的保护网络建设现有投资,保证网络升级的快速便捷。在主设备实现平滑演进的同时,从节约建网成本、降低建站难度等角度出发,需要尽可能保持TD-SCDMA网络已部署的天线系统不变,且可以在TD-LTE中继续使用。为实现天线系统的平滑演进,TD-SCDMA网络中进行宏覆盖主要采用的8天线,需要在TD- LTE网络中继续使用。 2.技术演进需求 波束赋形技术是一种基于小间距天线阵列的线性预处理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信道特性进行波束赋形,具有扩大覆盖、提高系统容量、降低干扰的能力。作为TD-SCDMA的核心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已在中国移动3G网络中广泛使用。 在LTE技术规范Release 8版本中,引入了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对于提高小区平均吞吐量及边缘吞吐量、降低小区间干扰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面对LTE Release 9以及LTE-Advanced系统的更高速率需求,有必要对波束赋形技术加以扩展。以LTE定义的最大发天线数8天线为例,由多天线理论可知,8×2天线系统的单用户MIMO至多可以同时传输两个数据流,这就意味着LTE Release 8规范中的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并没有充分开发信道容量。根据信道容量相关理论可知,信道容量为信噪比的对数函数,随着信噪比提升,容量增加趋势越来越缓;在高信噪比情况下,将某个数据流的功率降低一半并不会导致该数据流容量大幅降低,此种情况利用另一半功率来发送一个新的数据流将会极大地提升传输容量。 为满足TD-LTE系统中使用8天线以及扩展波束赋形技术以提升容量的需求,中国移动和大唐移动共同推出了采用8天线配置的双流波束赋形技术。 二、双流波束赋形技术介绍 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应用于信号散射体比较充分的条件下,是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即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和MIMO空间复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在TD-LTE系统中,利用TDD信道的对称性,同时传输两个赋形数据流来实现空间复用,并且能够保持传统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广覆盖、提高小区容量和减少干扰的特性,既可以提高边缘用户的可靠性,同时可有效提升小区中心用户的吞吐量。 根据多天线理论可知,接收天线数不能小于空间复用的数据流数。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使用,接收端至少需要有2根天线。 根据调度用户的情况不同,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可以分为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和多用户双

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LMS、RLS、VSSLMS分解

传统的通信系统中,基站天线通常是全向天线,此时,基站在向某一个用户发射或接收信号时,不仅会造成发射功率的浪费,还会对处于其他方位的用户产生干扰。 然而,虽然阵列天线的方向图是全向的,但是通过一定技术对阵列的输出进行适当的加权后,可以使阵列天线对特定的一个或多个空间目标产生方向性波束,即“波束成形”,且波束的方向性可控。波束成形技术可以使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波束指向所需要用户,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干扰。 传统的波束成形算法通常是根据用户信号波达方向(DOA)的估计值构造阵列天线的加权向量,且用户信号DOA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改变。然而,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的空间位置是时变的,此时,波束成形权向量需要根据用户当前位置进行实时更新。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本毕业设计将对阵列信号处理中的波束成形技术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自适应波束成形技术。要求理解掌握波束成形的基本原理,掌握几种典型的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熟练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并使用MA TLAB仿真软件对所研究的算法进行仿真和分析,评估算法性能。 (一)波束成形: 波束成形,源于自适应天线的一个概念。接收端的信号处理,可以通过对多天线阵元接收到的各路信号进行加权合成,形成所需的理想信号。从天线方向图(pattern)视角来看,这样做相当于形成了规定指向上的波束。例如,将原来全方位的接收方向图转换成了有零点、有最大指向的波瓣方向图。同样原理也适用用于发射端。对天线阵元馈电进行幅度和相位调整,可形成所需形状的方向图。 波束成形技术属于阵列信号处理的主要问题:使阵列方向图的主瓣指向所需的方向。 在阵列信号处理的范畴内,波束形成就是从传感器阵列重构源信号。虽然阵列天线的方向图是全方向的,但阵列的输出经过加权求和后,却可以被调整到阵列接收的方向增益聚集在一个方向上,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波束”。 波束形成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将各阵元输出进行加权求和,在一时间内将天线阵列波束“导向”到一个方向上,对期望信号得到最大输出功率的导向位置即给出波达方向估计。 “导向”作用是通过调整加权系数完成的。对于不同的权向量,上式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电波便有不同的响应,从而形成不同方向的空间波束。

【CN110071751A】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10061.3 (22)申请日 2019.03.19 (71)申请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 (72)发明人 郭漪 美耸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代理人 黄伟洪 (51)Int.Cl. H04B 7/06(2006.01) H04B 7/08(2006.01) (54)发明名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是对理想数字波束赋形结果的一种逼近,以最小化混合波束矩阵和理想数字波束赋形矩阵的欧氏距离求解最优的混合波束赋形参数;本发明通过两个单位向量之和来实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在满足移相器恒模约束下,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在求解过程中可取任意复数,因此性能函数不再为非凸函数;相对于传统的采用迭代搜索算法求解波束赋形参数的算法,可以直接通过SVD分解求解混合波束赋形参数, 并且结果性能更优。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CN 110071751 A 2019.07.30 C N 110071751 A

1.一种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对理想的纯数字波束赋形参数的一种逼近,通过最小化混合波束矩阵和纯数字波束赋形矩阵之差的欧氏距离求解最优的混合波束赋形参数;用两个单位向量之和表示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在满足移相器恒模约束条件下,令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在求解过程中可取任意复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的求解混合波束赋形和求解混合合并矩阵包括;首先对理想数字波束赋形矩阵进行子阵划分,然后对每个子阵进行SVD分解,取分解得到的奇异值的最大值及对应的左右奇异向量为子阵的混合波束赋形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的求解混合波束赋形和求解混合合并矩阵具体包括: 1)计算混合波束赋形向量: 对每个子阵T i ,进行SVD分解,T i =U i Σi V i H ,取最大的奇异值λimax 对应的左右奇异向量U imax 、V imax ,右奇异向量作为子阵的数字波束赋形参数f bbi ,即f bbi =V imax ,左奇异向量乘以最大奇异值作为模拟波束赋形向量f rfi ,即f rfi =λimax U imax ; 2)对模拟域波束赋形向量元素进行归一化: 对每个子阵得到的模拟域波束赋形向量 选择模值最大的波束赋形向量元素, 以其模值的倍为归一化因子,模拟域波束赋形向量除以该归一化因子,数字域波束赋形向量乘以该因子; 3)将每个模拟域波束赋形矩阵元素向量分解为两个恒模复数之和: f opt =f 1+f 2是模值小于等于的复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模值为 的复数之和, 4.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 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模拟域波束赋形参数非恒模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方法的大规模天线控制系统。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10071751 A

TD-LTE双流波束赋形天线技术创新

TD-LTE双流波束赋形天线技术创新 双流波束赋形技术是TD-LTE的多天线增强型技术,是TD-LTE建网的主流技术,结合了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空间复用技术,是中国移动和大唐移动共同创新的成果,也是中国通信产业技术能力的体现。 一、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引入需求分析 多天线技术是天线技术发展趋势,现有TD-SCDMA已经引入了8天线,TD- LTE也引入了8发2收的天线配置,到LTE-A则将引入8发8收的天线配置。 考虑到提升覆盖能力和降低引入TD-LTE的CAPEX,TD-LTE 系统中引入了8天线方案。另外,引入8天线还可以使TD-SCDMA 平滑演进到TD-LTE,同时继续沿用并充分发挥TDD系统在赋形方面的优势。 1.系统平滑演进需求 目前,TD-SCDMA网络正在全国迅速铺开。与此同时, TD-SCDMA演进技术TD-LTE也被提上了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日程。如何在进行TD-SCDMA网络建设的同时保证能够向 TD-LTE实现平滑演进已经成为了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出于系统平滑演进的考虑,大唐移动提出了产品设备共平台设计

的解决方案,有效的保护网络建设现有投资,保证网络升级的快速便捷。在主设备实现平滑演进的同时,从节约建网成本、降低建站难度等角度出发,需要尽可能保持TD-SCDMA网络已部署的天线系统不变,且可以在TD-LTE中继续使用。为实现天线系统的平滑演进,TD-SCDMA网络中进行宏覆盖主要采用的8天线,需要在TD- LTE 网络中继续使用。 2.技术演进需求 波束赋形技术是一种基于小间距天线阵列的线性预处理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信道特性进行波束赋形,具有扩大覆盖、提高系统容量、降低干扰的能力。作为TD-SCDMA的核心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已在中国移动3G网络中广泛使用。 在LTE技术规范Release 8版本中,引入了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对于提高小区平均吞吐量及边缘吞吐量、降低小区间干扰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面对LTE Release 9以及LTE-Advanced系统的更高速率需求,有必要对波束赋形技术加以扩展。以LTE定义的最大发天线数8天线为例,由多天线理论可知,8×2天线系统的单用户MIMO至多可以同时传输两个数据流,这就意味着LTE Release 8规范中的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并没有充分开发信道容量。根据信道容量相关理论可知,信道容量为信噪比的对数函数,随着信噪比提升,容量增加趋势越来越缓;在高信噪比情况下,将某个数据流的功率降低一半并不会导致该数据流容量大幅降低,此种情况利用另一半功率来发送一个新

5G TF 波束赋形功能测试的 OTA 设置

是德科技 5G TF 波束赋形功能测试的 OTA 设置 白皮书 摘要—本白皮书提出了一种实现多到达角(AoA)波束赋形空 中(OTA)测试的新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使用现有的 6 GHz 以 下网络仿真器、毫米波射频前端和双极化喇叭天线,对多个同时 传输的下行链路波束进行空中测试。

传统的 3GPP 无线接入技术(RAT),例如 WCDMA 和 LTE,在 6 GHz 以下频段中运行,而支持对这些 RAT 进行功能测试的网络仿真器平台则主要关注所执行的设置。然而,Verizon 5G 技术论坛(5G TF)和 3GPP 5G 新空口(NR)等新标准将在更高的毫米波(mmWave)频率下运行,如 28 GHz,并且将采用波束赋形作为支柱性技术之一。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利用同时传输的多个下行链路波束的多个到达角(AoA)来执行波束赋形空中(OTA)测试。这种新方法结合 6 GHz 以下频段网络仿真器、毫米波射频前端和双极化喇叭天线,可以很好地解决波束赋形 OTA 测试难题。 采用毫米波无线技术(如 5G TF 和 3GPP 5G NR 所指定的无线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有望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因为它们能够解决网络容量增加所导致的带宽不足的问题。然而,信号在高频电磁波中传输时,其传播损耗、衍射、叶簇和结构穿透损耗都显著增加。为了克服这种较高的路径损耗,并为信元边缘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运营商可以传输经过波束赋形的信号,这种信号在指定的方向上有很高的方向性。 从概念上来说,波束赋形是通过对天线单元阵列发射的波形进行相位和增益调整来实现的,这样做可以在特定的空间方向上提供高增益。数字、模拟或混合波束赋形的实现方法在控制波束形状和方向性、波束数量、成本/复杂性以及可实现的 MIMO 配置等方面提供了不同的灵活度。 图 1. 通过在不同的波束/AoA 上发射信号,实现对不同用户的多路复用

麦克风波束成形的基本原理

启拓专业手拉手会议,矩阵切换厂商-全球抗干扰专家 麦克风波束成形的基本原理 麦克风波束成形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课题。所有MEMS麦克风都具有全向拾音响应,也就是能够均等地响应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多个麦克风可以配置成阵列,形成定向响应或波束场型。经过设计,波束成形麦克风阵列可以对来自一个或多个特定方向的声音更敏感。本应用笔记仅讨论基本概念和阵列配置,包括宽边求和阵列和差分端射阵列,内容涵盖设计考虑、空间和频率响应以及差分阵列配置的优缺点。 阵列和差分端射阵列,内容涵盖设计考虑、空间和频率响应以及差分阵列配置的优缺点。 空气中声波的频率与波长的关系 方向性和极坐标图 方向性描述麦克风或阵列的输出电平随消声空间中声源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模式。ADI 公司的所有MEMS麦克风都是全向麦克风,即它们对来自所有方向的声音都同样敏感,与麦克风所处的方位无关。图2所示为全向麦克风响应的2轴极坐标图。无论麦克风的收音孔位于

x-y平面、x-z平面还是y-z平面,此图看起来都相同。 全向麦克风响应图 本应用笔记中,阵列的“前方”称为轴上方向,指拾取目标音频的方向,在极坐标图上标为0°;“后方”为180°方向;“侧边”指前后方之间的空间,中心方向分别位于90°和270°。本应用笔记中的所有极坐标图均归一化到0°响应水平。 涉及声音频率和波长的所有公式都使用以下关系式:c = f ×λ,其中c为343 m/s,即声音在20℃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图1显示了这些条件下声波的频率与波长的关系。本应用笔记末尾的“设计参数计算公式”列出了本文所用阵列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 宽边阵列 宽边麦克风阵列是指一系列麦克风的排列方向与要拾取的声波方向垂直(见图3)。图中,d是阵列中两个麦克风元件的间距。来自阵列宽边的声音通常就是要拾取的声音。

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研究与应用

阵列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研究与应用 ⑧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皇直江本 论文评阅人1: 评阅人2: 评阅人3: 评阅人4: 评阅人5: 答辩委员会主席: 委员l: 委员2: 委员3: 委员4: 委员5: 答辩日期:2014年3月9日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浙江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敝作者签名:惕扶%签字日期:沙、f年_;月∽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浙江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浙江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伤双巧}导师签名:重甫姐;寿 签字日期:签字日期:训lf年弓月I3日)移f今年弓月l驴日 致谢 时光飞逝,又到了毕业季。在浙江大学本科四年以及研究生两年半的求学生涯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领悟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浙大“求是,创新”的校训一直陪伴我的成长,在我毕业之后,“求是,创新”也将一直作为我为人处事的准则。两年半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过往,自己在学习、生活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离不开来自家人、老师、同学及朋友的帮助。在此,衷心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皇甫江涛老师和冉立新老师对我学业上的帮助,感谢他们为我指点未来的科研之路,帮助我选择毕业之后出国深

Altera-FPGA详解

Altera中文资料 FPGA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 介绍 软件无线电(SDR)是具有可重配置硬件平台的无线设备,可以跨多种通信标准。它们因为更低的成本、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性能,迅速称为军事、公共安全和商用无线领域的事实标准。SDR成为商用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能够对多种波形进行基带处理和数字中频(IF)处理。IF处理将数字信号处理的领域从基带扩展到RF。支持基带和中频处理的能力增加了系统灵活性,同时减小了制造成本。 基带处理 无线标准不断地发展,通过先进的基带处理技术如自适应调制编码、空时编码(STC)、波束赋形和多入多出(MIMO)天线技术,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基带信号处理器件需要巨大的处理带宽,以支持这些技术中大计算量的算法。例如,美国军事联合战术无线系统(JTRS)定义了军事无线中20多种不同的无线波形。一些更复杂的波形所需的计算能力在标准处理器上是每秒数百万条指令(MIPS),或者如果在FPGA实现是数千个逻辑单元。 协处理器特性 SDR基带处理通常需要处理器和FPGA。在这类应用中,处理器处理系统控制和配置功能,而FPGA实现大计算量的信号处理数据通道和控制,让系统延迟最小。当需要从一种标准切换至另一种标准时,处理器能够动态地在软件的主要部分间切换,而FPGA能够根据需要完全重新配置,实现特定标准的数据通道。 FPGA可以作为协处理器同DSP和通用处理相连,这样具有更高的系统性能和更低的系统成本。自由地选择在哪实现基带处理算法为实现SDR算法提供了另一种方式的灵活性。 基带部件也需要足够灵活让所需的SDR功能支持在同一种标准增强版本之间的移植,并能够支持完全不同的标准。可编程逻辑结合软核处理器和IP,具有了提供在

麦克风波束成形的基本原理

麦克风波束成形的基本原理 2012/04/06 简介 所有MEMS麦克风都具有全向拾音响应,也就是能够均等地响应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多个麦克风可以配置成阵列,形成定向响应或波束场型。经过设计,波束成形麦克风阵列可以对来自一个或多个特定方向的声音更敏感。 麦克风波束成形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课题。本应用笔记仅讨论基本概念和阵列配置,包括宽边求和阵列和差分端射阵列,内容涵盖设计考虑、空间和频率响应以及差分阵列配置的优缺点。 图1:空气中声波的频率与波长的关系 方向性和极坐标图 方向性描述麦克风或阵列的输出电平随消声空间中声源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模式。ADI公司的所有MEMS麦克风都是全向麦克风,即它们对来自所有方向的声音都同样敏感,与麦克风所处的方位无关。图2所示为全向麦克风响应的2轴极坐标图。无论麦克风的收音孔位于x-y平面、x-z平面还是y-z平面,此图看起来都相同。 图2:全向麦克风响应图本应用笔记中,阵列的"前方"称为轴上方向,指拾取目标音频的方向,在极坐标图上标为0°;"后方"为180°方向;"侧边"指前后方之间的空间,中心方向分别位于90°和270°。本应用笔记中的所有极坐标图均归一化到0°响应水平。 涉及声音频率和波长的所有公式都使用以下关系式:c = f × λ,其中c为343 m/s,即声音在20℃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图1显示了这些条件下声波的频率与波长的关系。本应用笔记末尾的"设计参数计算公式"列出了本文所用阵列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 宽边阵列 宽边麦克风阵列是指一系列麦克风的排列方向与要拾取的声波方向垂直(见图3)。图中,d是阵列中两个麦克风元件的间距。来自阵列宽边的声音通常就是要拾取的声音。

无线局域网技术-波束成形

无线局域网技术:波束成形 近年来,通信运营商竞相提高无线局域网(WLAN)的地位,不仅视其为有线宽带接入的辅助手段,更不吝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提升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之一波束成形(Beamforming),包括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背景由来 波束成形是天线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结合,目的用于定向信号传输或接收。波束成形,并非新名词,其实它是一项经典的传统天线技术。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采用天线分集接收的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对抗、相控阵雷达、声纳等通信设备中得到了高度重视。基于数字波束形成(DBF)的自适应阵列干扰置零技术,能够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新一代军用雷达必用的关键技术。定位通信系统通过传声器阵列获取声场信息,使用波束成形和功率谱估计原理,对信号进行处理,确定信号来波方向,从而可对信源进行精确定向。只不过,由于早年半导体技术还处在微米级,所以它没有在民用通信中发挥到理想的状态。 而发展到WLAN阶段,特别是应用在个人通信中,信号传输距离和信道质量以及无线通信的抗干扰问题便成为瓶颈。支持高吞吐是WLAN技术发展历程的关键。802.11n主要是结合物理层和MAC层的优化,来充分提高WLAN技术的吞吐。此时,波束成形又有了用武之地。 基本原理 波束成形,源于自适应天线的一个概念。接收端的信号处理,可以通过对多天线阵元接收到的各路信号进行加权合成,形成所需的理想信号。从天线方向图(pattern)视角来看,这样做相当于形成了规定指向上的波束。例如,将原来全方位的接收方向图转换成了有零点、有最大指向的波瓣方向图。同样原理也适用用于发射端。对天线阵元馈电进行幅度和相位调整,可形成所需形状的方向图。 如果要采用波束成形技术,前提是必须采用多天线系统。例如,多进多出(MIMO),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