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历史

古罗马的历史
古罗马的历史

古罗马历史

第一节伊达拉里亚文明和王政时代的罗马

历史概况:

大约从公元1000年起,意大利进入了铁器时代。早期的铁器文化以维兰诺瓦文化为代表。公元前8世纪起,又有新的移民浪潮涌向意大利。先是伊达拉里亚人来到意大利,后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又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建立了许多殖民城邦。

伊达拉里亚文明:伊达拉里亚人从公元前8世纪起来到意大利半岛,起初活动于亚努河和第伯河之间的地区,后又向外扩展势力。伊达拉里亚人的语言不属于印欧语系,公元前7世纪起,伊达拉里亚人出现了城市国家,重要的有卡勒、塔奎尼、伏尓西、维图洛尼亚、沃尔西尼和维爱等。国王称作卢库摩。后来卢库摩被季拉特(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取代。伊达拉里亚人始终没有建立统一国家,各个城市国家各自为政。

传说伊达拉里亚人在6世纪强大,并曾入主罗马建立了塔克文王朝。但是在公元前524年和公元前474年两次丘米战争中败于希腊人。后来萨莫奈人又攻占了他们的重要据点卡普亚,伊达拉里亚人退出了意大利中部地区。罗马兴起后伊达拉里亚城市国家被全部兼并。

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城邦开始了大举的殖民活动。希腊人在意大利最早建立的殖民地是那不勒斯湾北面的皮特库赛岛,它是由优卑亚人在公元前760年建立的。希腊人战胜了伊达拉里亚人和入侵西西里岛城邦希墨拉的迦太基人。但是由于希腊城邦的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被罗马所吞并。

罗马的起源和王政时代:传说,罗马人的始祖是特洛伊城的王子埃涅阿斯。希腊人攻占了特洛伊之后,埃涅阿斯逃了出来,最后渡海到了意大利,其后代罗慕路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城。从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建城到公元前510年高傲者塔克文被推翻前后有七个王统治罗马,这个时期被称为王政时代。王政并非统一的制度,王政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王政时代传说有7位王分别是:罗慕路斯、努玛、图努斯、安库斯、老塔克文、塞尔维乌斯、小塔克文。据说第一和第三是拉丁人,第二和第四是萨宾人,后三位是伊达拉里亚人。前四王统治时期,罗马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之下。罗马的公社包括3个特里布斯,每个特里布斯分为十个库里亚。元老院是王的咨询机构,发挥顾问作用。库里亚大会则是全体公民的大会,决定公社一切重大问题。

塞尔维乌斯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调整内部关系,塞尔维乌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内容有(1)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氏族部落。将罗马分为4个城区部落,又把罗马乡村分成15个乡村部落。(2)对人民的财产进行普查,按照财产的多寡将人民分成五个等级。第一等级中的富有者组成18个骑兵森都利亚。(3)创设森都里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库路亚大会从此丧失了在政治上的作用。森都里亚大会实行集体投票制,每个森都里亚大会只有一个表决权。投票顺序先是骑兵,后是五个等级依次进行。

第二节早期罗马共和国

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10年,贵族联合平民的力量,终于驱逐了塔克文及其家族,继而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474年伊达拉里亚人在丘米海战中败于希腊,罗马才彻底摆脱其影响。废除王政之后,执掌国家政权的是两个执法官,后被称为执政官。两个执政官权力相等,彼此拥有否决权,执政一年。他们主持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共和初期,元老院有300人,成为了贵族势力的堡垒。由于元老是终身任职地位显赫,这就使得执政官听从于元老院。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由于平民无权,因而在共和国建立不久罗马平民就展开了反对贵族专权的斗争。通常斗争的方式是平民联合起来进行撤离运动,称平民撤离运动。公元前494年平民因为不堪忍受债务奴役举行了第一次撤离运动。贵族被迫妥协,容许平民每年选出两个保民官。到了公元前474年,平民按特里布斯召集的会议获得了承认,称为平民会议(特里布斯会议),通过的议案称为平民决议。平民为了限制贵族的职权滥用,成立了制定法律的十人团。在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公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但是法律的编订成立了明确的条文,这在一定基础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行为。公元前449年瓦列里乌斯和荷拉提乌斯当选为执政官,实施了一项重要的法案:规定全体公民必须遵守平民决议,增设特里布斯大会为新的公民大会。公元前445年,根据坎努利优斯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通婚的禁令。次年设立了军政官,初为3人后为6人,平民亦可担任。公元前367年著名的李锡尼和绥克图斯法案规定:所有债务的已付债息折作本金计算,尚欠部分三年还清;占有公地的最高限额是500犹格;取消军政官,重选执政官,两执政官之一要由平民担任。公元前326年通过了波提利阿法,禁止人身抵债,废止了债务奴隶制。公元前287年,平民举行了最后一次撤离运动。平民出身的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独裁官,颁布了法律重申了平民决议对全体公民都有法律效力,称霍腾西阿法。这一事件标志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

对意大利的征服和统治政策:罗马人经过三次维爱战争,在终于在公元前396年攻陷伊达拉里亚城市维爱。不久高卢人入侵罗马,罗马元气大伤。后来罗马日益强大向南扩张。通过第一次萨莫奈战争,罗马占领了坎佩尼亚重镇卡普亚。接着,拉丁同盟城市反抗罗马,爆发拉丁战争,罗马获胜。后又经过第二、三次萨莫奈战争,罗马控制了整个意大利中部。后罗马向南扩张,与希腊城邦他林敦发生战争,称他林敦战争。在贝尼温敦之战中击败他林敦国王皮洛士。公元前272年他林敦投降罗马。意大利被罗马统治以后,罗马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进行统治。将被征服地区分成(1)罗马公民殖民地,(2)有投票权的拉丁自治市,(3)无投票权的非拉丁自治市,(4)拉丁殖民地,(5)同盟者地区,(6)迫降地区。通过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产生了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罗马统治。

罗马军队:罗马在长期征服意大利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军事组织。塞尔维乌斯改革时期,引进了重装步兵方阵。而且按照地域和公民财产原则建立了公民兵制。共和初期罗马沿袭了公民兵制和重装步兵方阵,将原来的军队分成两个军团,分属两个执政官指挥。公元前4世纪罗马进行了军事改革,史称卡米路斯改革。卡米路斯实行了军饷制,改进了军团组织和战斗阵型。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军团,和平时期2个军团,战时增至4个。军团的指挥官是6位军事保民官,他们也实行轮值制。罗马军队作战,即使只过一夜,也要建造营地,这是和皮洛士的希腊军队学来的。对于临阵脱逃的队伍,执行“十一抽杀律”令全体列队,按抽签法十人杀一。

政治制度:在罗马国家如遇到非常情况,元老院可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由执政官宣布任命独裁官,独裁官拥有绝对权力,任期半年。罗马第一次任命独裁官是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43年设立了两位督察官,公元前366年添加了一名执法官,在公元前242年又增至两人。保民官人数在公元前471年增至4人,到公元前449年有十人之多。保民官由于主持平民会议,地位日益提高,成为罗马的特殊监督机构。公元前326年开始对率领军队的执政官和执法官实行卸职留权,在共和国后期产生了重要影响。监察官将卸任的高级官员选入元老院逐渐称为定制,到公元前4世纪末通过了奥维乌尼斯法,使其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平民大会在共和国期间有很大权力。

第三节罗马在地中海的统治和社会后果布匿战争和对西地中海的征服:罗马的扩张引起了与另一个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的战争,史称布匿战争。两国在公元前364年至公元前146年进行了三次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是因为争夺西西里岛引起的。最终罗马获胜,西西里成为罗马的第一个行省。在公元前218年迦太基东山再起,名将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在特拉西美诺湖畔大胜罗马军队。特拉西美诺湖之战的失败,震撼了罗马。元老院任命费边为独裁官,费边采取拖延政策,尾随汉尼拔,牵制敌人。但后来罗马抛弃费边的战略在公元前216年进行了坎尼会战,结果罗马大败。后来罗马延续费边的战略,在公元前209年派斯奇比奥攻克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在公元前204年,斯奇比奥在北非登陆,汉尼拔回师救援。在扎玛之战中汉尼拔战败,迦太基投降,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公元前149年罗马挑起第三次布匿战争,攻陷迦太基,将其置为阿非利加行省。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设置了近西班牙和远西班牙两个行省。至此罗马控制了西地中海。

对东地中海的征服: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马其顿和迦太基结为联盟。结果发生第一次马其顿战争,没分胜负。公元前197年弗拉弥尼乌斯统帅罗马军队和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在辛诺塞法利(狗头山)进行决战,罗马胜利,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结束。塞疏古国王安条克三世乘机扩张,公元前192年罗马与塞疏古发生战争,罗马又胜。公元前189年,安条克三世在马格尼西亚之战中大败于罗马,塞疏古从此一蹶不振。腓力五世之子,百尔修进行反罗马行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爆发。结果马其顿大败,被分为四个自治区。公元前149年马其顿又爆发反罗马的运动,结果领导者安德里斯库斯被处死,马其顿称为罗马行省。后来帕加马爆发阿里斯东尼克起义,起义失败后,帕加马成为了罗马的亚细亚行省。罗马至此基本完成了对东地中海的征服。

行省制度:到公元前2世纪30年代,罗马共设置了7个行省:西西里、撒丁尼亚和科西嘉、近西班牙、远西班牙、马其顿、阿非利加、亚细亚。每个行省都派总督管理,起初总督由高级官员兼任,后由元老院委任卸任的执政官或执法官担任。行省总督任期1年,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罗马在行省中实行包税制,使得承包商和行省官员大发横财。

奴隶制的发展:长期的对外征服使得罗马有了大量的金钱和土地,也得到了大批的奴隶。奴隶制出现繁荣,奴隶制被适用于各个领域,奴隶成为了主要的生产者。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罗马的不断扩张使得大土地所有制空前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大量使用奴隶的庄园的出先,使得小农经济被排挤,小农大量失去土地。农民破产后大多数进入城市,成为手工业者或无业游民。他们依靠国家赈济或富人施舍过活,成为罗马社会的一个寄生阶层。伴随着海外扩张,罗马的海外贸易发展起来,商人暴富。在罗马设会中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的阶层即骑士。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转变,阶级关系日益复杂。矛盾交错,最终导致了共和国后期的激烈的社会斗争。

第四节罗马共和国的危机和覆亡西西里奴隶起义: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矛盾逐渐升级,终于酿成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公元前137年在攸努斯的领导下西西里岛奴隶起义拉开帷幕,随后由奴隶克勒翁领导的奴隶也投入进来。但是最终失败。不久西西里第二次奴隶起义爆发,公元前104年在奴隶萨维阿斯的带领下进行起义。很快由铁奥尼达领导下的队伍与其在特里奥卡拉城会师。公元前101年,执政官阿克维里乌斯镇压了这次起义。

格拉古兄弟改革:由于农民破产十分严重,一场由格拉古兄弟领导的土地改革在罗马城展开。公元前133年提比略·格拉古就任保民官提出土地法案,法案规定:每户占有公有地不得超过500犹格,超占部分由国家收回。收回的土地划分为30犹格,分给无地农民,称之为份地。份地不得出卖或转让。法案引起元老贵族的不满,最终提比略·格拉古被杀。公元前133年和公元前132年提比略之弟盖约连任两届保民官。盖约继续土地改革,并提出在海外建立殖民地解决土地问题。元老院贵族反对改革,另一保民官德鲁苏提出在意大利建立殖民地的法案,但是意大利已无土地。这项德鲁苏法案是破坏改革之法。公元前122年,盖约到北非筹建殖民地。盖约返回罗马城之后,斗争日益激烈。盖约采取坚决措施,提出公民权法案,要求授予拉丁同盟者罗马公民权,意大利同盟者以拉丁公民权。但是法案得到极大反对。盖约最终被杀,改革失败。

马略军事改革:格拉古兄弟改革之后罗马内部分成了民主派和贵族派。双方在朱古达战争期间,展开激烈斗争。当时努米底亚王室发生内讧,朱古达趁机占领塞尔塔城,反对罗马。罗马在公元前111年向朱古达宣战。结果战争伊始罗马军队大败。此时,军人出身的马略崭露头角。在公元前107年马略当选为执政官,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改革内容:由原来的公民兵制改为改为募兵制,取消了参军的财产限制。规定士兵装备由国家供应,并且在服役期满之后还可以领取份地。同时改革军团组织,在军团中推行联队制。同时加强训练,由于马略军中的士兵要背负极重的装备被称为“马略骡子”。通过马略的军事改革,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在公元前105年结束了朱古达战争。这次改革使得募兵制代替公民兵制,使得无业游民加入军队,稳定了社会。

同盟者战争:公元前91~前88年,意大利同盟者争取罗马公民权、反对罗马统治者的战争。在同盟者战争之前,公元前125年执政官弗拉库斯就曾提出授予同盟者以公民权,但没有成功。意大利同盟者以马尔西人为核心,秘密结成反罗马同盟。前91年,奥斯库伦城首先发动起义,除伊达拉里亚人和翁布里亚人以外,几乎所有的意大利同盟者都卷入了起义,起义的同盟者建立联盟共和国。起义遍及全意大利,以中、南部势力最强。起义者以科菲尼乌姆为首都建立国家,称意大利。其主要领导人为马尔西人庞皮狄乌斯和萨莫奈人巴比乌斯。起义军斗志昂扬,经过一年的顽强战斗,在南方和北方取得明显优势。前90年,罗马统治者感到事态严重,派执政官及马略、苏拉等将领率军团全力镇压;受挫后改变策略,采取分化手段瓦解起义队伍,并颁布法令宣布给予未参加起义或在限期内放下武器者以罗马公民权。史称“尤利乌斯法”。同盟者军队逐渐瓦解。前88年,坚持战斗的马尔西人和萨莫奈人两支起义军被镇压,科菲尼乌姆陷落,战争基本结束。

苏拉独裁:正当罗马和同盟者酣战之时,在小亚细亚发生了密特里达提战争。本都国王密特里达提六世进军亚细亚行省,罗马在东方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同盟者战争结束后,罗马抽出力量对付东方,但在派遣战争的统帅人选上,贵族派和民主派发生了争执。公元前88年,担任当年执政官的苏拉抽签获得了指挥权。可是,苏拉的军队尚未离开意大利,马略和保民官卢福斯结盟,在公民大会通过提案,免除苏拉的指挥权而代之以马略。苏拉旋即带兵向罗马进军,开创了罗马人进攻自己祖国的先例。苏拉攻下罗马后,杀害了卢福斯和大批民主派分子,并宣布马略等人为“公敌”。还废除民主派法律,规定任何议案不经元老院批准,不得提交公民大会表决,所有议案一律提到森都利亚大会。公元前83年,苏拉最终率领大军战胜民主派。罗马稳定局势后,苏拉开始实行所谓宪政改革。他授意摄政弗拉库斯恢复独裁官职位,并将此法案提到公民大会通过,批准苏拉为独裁官,任期不限。无限期独裁官职务使

苏拉集国家大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他从忠于自己的骑士中,选拔300人补充元老院,使元老名额增至600人。保民官的权力被剥夺殆尽。苏拉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设立了7个常设刑事法庭,制定了审判程序。苏拉独裁是在罗马奴隶制城邦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元老贵族企图挽救其衰败命运而采取的个人军事专政。因为苏拉独裁在共和体制规范内实施,目的在于恢复和巩固元老贵族统治地位,所以,其政策措施带有保守甚至反动的性质,尽管迫于形势需要,也作了某些调整和改革。苏拉建立独裁统治,并没有解决当时罗马面临的问题,反而使局势更加恶化了。公元前79年苏拉放弃独裁官职位隐退,次年死去。在苏拉死后不久,他所颁布的法律随即被废弃了。但是,苏拉依靠军队实行独裁统治,给予共和制度以沉重打击,为日后凯撒等人的独裁开了先河。

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73年至前71年,在斯巴达克这个奴隶英雄的领导下,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著名的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在斯巴达克的领导下70多名角斗奴杀死卫兵,开始起义。他们先逃到了维苏威火山,随后大量奴隶加入斯巴达克起义的队伍。但是在辗转意大利各地之后,斯巴达克起义最终失败。起义军没有一个联合广大被剥削群众的总纲领。然而,斯巴达克起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起义的本身,它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统治阶级,加剧了罗马奴隶制的经济危机,加速了罗马政权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过渡。斯巴达克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人民群众争取社会解放斗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迹。

前三头同盟和凯撒独裁:公元前73年,罗马爆发了斯巴达克斯奴隶大起义。在镇压这次起义过程中,苏拉的两位部将克拉苏和庞培一度成了罗马的风云人物。但是他们因为和元老院的冲突而废除了苏拉留下的制度。公元前60年,克拉苏、庞培与盖厄斯·儒略·凯撒结成秘密的政治同盟,一起反对元老院,史称“前三头同盟”。为了巩固这一同盟,凯撒把自己女儿嫁给了庞培。在克拉苏和庞培的支持下,凯撒于当选前59年的执政官。后来三方又有争议,后经过路卡会晤,达成共识。公元前58年,凯撒赴任山南高卢总督,经三年苦战,占领了大部分高卢的领土。凯撒的声望和势力都大增,引起了庞培嫉妒和戒心。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对安息的战争中失败阵亡,“三头”剩下了“二头”。这时,庞培便与元老院相勾结反对凯撒。公元前49年,元老院作出决议凯撒在高卢总督任满后必须解散军队。如果拒绝,他将被宣布为祖国之敌。这样,庞培与凯撒之间的关系完全破裂。凯撒进军罗马,引发内战,庞培在帕萨卢斯战败,继而仓促逃往希腊。凯撒占领了罗马,被任命为独裁官。但是凯撒放弃了这一临时性的职位,而当选了前48年的执政官。凯撒很快实行了独裁统治,他改组元老院,将元老院增加到900人。同时增加了高级官职的数目。他改善行省管理制度,提高各城市的自治权。扩大罗马公民权的范围。建立大量殖民地。

后三头同盟和共和国的覆灭:凯撒死后,罗马政局又趋动荡。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行为并未受到欢呼,反而受到众多民众的指责,以致于在罗马竟难以容身,不得不连夜出逃。这时罗马政坛上又出现了3位重要人物:恺撒的大将安东尼、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骑兵长官雷必达。安东尼和雷必达依靠的是强大的罗马军团,属实力派人物,屋大维当时正当青年,但他胸怀大志,颇具政治头脑,他依靠的是恺撒的财产和

声望,经几度纵横捭阖之后,三人于公元前43年,在波伦尼亚会晤结成政治同盟,史称“后三头同盟”。三方协议分治天下5年: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与撒丁尼亚;雷必达得西班牙;意大利和罗马则由三人共治。至于东方,由于尚在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控制之中,归安东尼与屋大维处置。这种瓜分统治范围的秘密协议后来由罗马公民大会予以正式批准,他们获得了“建设国家的三头”之衔。从此,这种违反共和原则的“三头政治”具有公开法定的性质。公元前36年,屋大维肃清了庞培之子小庞培在西西里和撒丁尼亚的势力,又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至此变成两头对峙。最终在公元前31年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大败于亚克兴海角之战中。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赠给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正式确立了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代。

第五节罗马帝国的繁荣

元首制的建立:屋大维在公元前29年获得元首称号,在公元前27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从而确立了元首制。屋大维提高了元老院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但是削弱了其实际权力。公元前28年他改组了元老院,将元老名额由原来的1000人减少到800人,后又将其人数减少到600人。此时的屋大维开始创设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经过屋大维40多年的经营在罗马建立了元首制。

屋大维的内外政策:屋大维依靠元老和骑士两大奴隶主统治阶级,他规定元老必须出身贵族。而且只有元老才能担任执政官、行省总督等要职。次于元老的骑士,其财产资格为40万塞斯退斯(元老为100万塞斯退斯)。骑士可以候选元老,元老之子可以在进入元老院之前任骑士。这两大阶级成为了罗马社会元首制的统治基础。屋大维对于平民则软硬兼施,一方面严格限制其政治活动,另一方面采用各种施舍来拉拢他们。屋大维改善了行省的管理制度,他继承了凯撒的政策在行省中推行自治市制度。城市依次分为罗马殖民地、自治市、享有拉丁权的城市和纳税城市。屋大维将60多个军团精简为28个精锐军团。屋大维使得罗马军队完成了向职业常备军的过渡。对外他积极扩张建立了里底亚、诺里克、潘诺尼亚和米西亚行省。公元前12年他还越过莱茵河建立了日耳曼行省。但是公元9年罗马统帅发鲁斯在条陶堡森林之战中被日耳曼人击败。

专制统治的加强和人民斗争:屋大维死后有他的养子提比略继位。从提比略,经卡里古拉、克劳狄到尼禄,四个皇帝相继执政,称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在位时期他继承屋大维的政策。提比略恢复了“侮辱罗马人民尊严法”,制裁对皇帝本人的抨击,还将近卫军集中到罗马,从提比略时代开始宫廷阴谋和政变的恐怖气氛笼罩罗马。卡里古拉死于政变。克劳狄继位后,初步建立了一套官僚体系,同时兴建了一批大型的公共工程。他还继续对外扩张征服了北非的毛里塔尼亚和不列颠南部,置为行省。后克劳狄死于政变,尼禄上台后杀死其母阿格里皮娜,后施行暴政,最终自杀身亡。

帝国的鼎盛:尼禄死后,行省军团纷纷拥立皇帝,形成所谓四皇时代。最后由韦柏芗战胜其他皇帝,建立了弗拉维王朝。在韦柏芗统治时期行省大奴隶主广泛参政任职,成为帝国的重要支柱。韦柏芗死后其子提图斯继位,提图斯继位两年就病死。公元81年图密善继位,结果在政变中被杀。元老院推举涅尔瓦为皇帝开始了安敦尼王朝的统治(公元96—192年)。从涅尔瓦起,历经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马可·奥勒略和康茂德。前五位皇帝,被称为五贤帝。在安敦尼王朝统治时期,罗马帝国达到鼎盛。涅尔瓦登位后,将战功赫赫的图拉真为养子,开创了以过继为基础的新的皇位继承制度的先河。图拉真继位后积极推行扩张政策,将帝国疆土扩展到极致。图拉真两次进军达西亚,同时远征阿拉伯北部,置阿拉伯行省。统治末期甚至一度攻下安息首都泰西封。哈德良致力于内政建设,在他统治期间皇权进一步加强。官僚机构进一步完善,元首顾问会议最终定型。哈德良委任著名法学家萨尔维乌斯·尤利安努斯将以前的行政长官的一切敕令汇编成册,批准为“永久敕令”。哈德良时期广泛吸收东方行省的奴隶主充实元老院,并广泛授予行省居民罗马公民权。行省居民和罗马公民的区别也渐渐消失。但是马可·奥勒略统治时期帝国由盛转衰,其子康茂德被杀罗马帝国已经临近3世纪大危机。

帝国前期经济的发展:公元1至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安定局面。经济得到发展,农村中普遍采用轮作制,各地盛产的粮食可销往各处。意大利的手工业、多瑙河地区的金矿、不列颠的矿产都得到开采。

奴隶制的危机和隶农制的发展:罗马帝国尽管显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奴隶制的危机已经有所显现。意大利的农业开始出现衰落现象,大地产的兼并也日益严重。奴隶制大庄园盛行与意大利,但是由于战争的基本停止奴隶的来源越来越少。奴隶的价格上涨,奴隶怠工、破坏工具的现象时有发生。隶农制应运而生了。隶农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最初指的是承租别人土地的佃户。他们都是享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到了1至2世纪由于奴隶制危机的出现,隶农制在帝国盛行起来。后来随着大庄园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萎缩,隶农的负担加重,地位也随之改变。隶农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成为了中世纪农奴的先驱。

第六节罗马的3世纪危机和基督教的兴起

奴隶制的危机:从公元2世纪至公元3世纪罗马爆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史称“3世纪危机”。危机的表现为农业萎缩,商业萧条,财政枯竭,政治混乱,以及奴隶不断起义和蛮族不断入侵。其根源是由于奴隶制的衰落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造成的。同时自由民鄙视生产劳动,流氓无产者与日剧增。奴隶主阶级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同时日耳曼蛮族大量迁徙进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已经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

政治危机:康茂德死后,罗马发生内战,经过四年混战,塞维鲁得胜,建立了塞维鲁王朝。后来塞维鲁死于不列颠战争中,其子卡拉卡拉继位。卡拉卡拉在公元212年发布敕令,将罗马公民权授予帝国境内的全体自由民,史称“卡拉卡拉敕令”。敕令的主要目的是扩大税源,使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都要负担遗产税和其他捐税。在当时已无实际意义。217年卡拉卡拉被杀,玛科里努斯代之而起,但也很快死去。到亚

历山大·塞维鲁统治时期,向元老院让步,元老院组成了特别委员会,采取了挽救危机的措施。但是由于士兵哗变,亚历山大被杀,塞维鲁王朝灭亡。塞维鲁王朝灭亡后,政治一度陷入混乱。在戴基乌斯统治时期,边境受到蛮族的严重威胁,戴基乌斯死于战场。之后伽路斯为皇帝,在252年与哥特人签订了屈辱性的合约暂时保住了边境。伽路斯之后的艾米丽亚努斯仅在位3个月就被瓦勒良击败。瓦勒良继位后,任命其子加里恩努斯为共治者。后瓦勒良在260年被波斯人俘虏,后死于异国。加里恩努斯成为唯一执政者后,各地出现叛乱,出现了所谓的“三十僭主”。加里恩努斯被杀之后,由骑兵长官克劳狄继承皇位,克劳狄及其三位继任者都是伊利里亚人,崛起于行伍之间,史称“伊利里亚诸帝”。他们联合元老院贵族采用以蛮制蛮的办法,吸收大量的蛮族人加入军队,逐渐控制了满族入侵的势头。罗马的政治危机暂时出现缓和。

人民反抗和蛮族入侵:罗马的3世纪危机使得广大劳动群众受到深重苦难。人民反抗斗争最大的就是巴高达运动。巴高达意为战士,为罗马皇帝奥列良努斯扑灭。但是到3世纪80年代,巴高达运动再次兴起,最终被戴克里先的共治帝马克西米安所镇压。3世纪中叶法兰克人摧毁了罗马在莱茵河中下游的防线,进入高卢地区,罗马军队也日益蛮族化,为进一步的蛮族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

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1至5世纪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基督教最早是作为犹太教的一个支派或“异端”而出现的。它继承了犹太教的一神论和救世主的观念以及创世纪神话。同时称犹太教的《圣经》为《旧约》。它与犹太教的不同在于,信奉耶稣为救世主,说他是上帝之子,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教产生之后由于它和犹太教相抵触,被犹太教逐出教门。原始基督教的根本特点是打破了民族宗教的狭隘性,建立了一种新的世界性的信仰。基督教吸纳了许多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人。在基督教早期阶段,基督教会曾实行财产共有,外界视其为一种秘密性的宗教组织。犹太人视教会为离经叛道的异端,常常向罗马当局控告他们。罗马政府认为基督教只是犹太教的一支,从公元60年代中期罗马政府的迫害就开始了。当时教徒普遍不分种族及社会阶层,就连当时的奴隶在信主以后亦可即时被接纳为弟兄。

基督教的演变和发展:基督教的产生给当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人民一剂良药。他们旧的宗教信仰发生危机,纷纷转向基督教寻求精神安慰。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其教徒的成分也日益复杂,上层社会的人士,也开始信奉基督教。他们使得原始基督教的组织和教义发生了变化。他们在教会中取得了领导地位。在基督教内部出现了以彼得为代表的犹太基督徒和以保罗为代表的非犹太基督徒。他们对于基督教教义的解释存在分歧,结果保罗派占据上风。保罗派成员中有不少上层人士,他们大量的吸收了希腊罗马的庸俗哲学,特别是斐洛学说和新斯多噶派的思想。他们将斐洛学说中的逻各斯和救世主的思想结合起来,演化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新约全书》中体现了保罗派的思想。从此基督教吸纳了逆来顺受、爱仇如己的思想,到帝国后期基督教完全丧失了被压迫者宗教的性质,蜕化成为奴隶主进行统治思想的工具。

第七节罗马帝国的衰亡

戴克里先的专制统治:284年戴克里先登上了皇帝位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国家机器。在他统治期间皇帝的称号由元首改为“多米努斯”。正式确立了君主制。他推行“四帝共治”。在292年,戴克里先正式推行此制,并任命自己为东部帝国主皇帝,马克西米安为西部帝国主皇帝。皇帝权位正式一分为二。两帝分别建立新都,无一人以罗马为都。当两位主皇帝统治帝国的权力被增加时,罗马元老院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减至只局限于前首都罗马境内。在293年,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各自指定一位凯撒(分别为加莱里乌斯与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克洛卢斯),并正式任命其为继承人。然而其并不只是继承人,四位皇帝各自统治著四分之一的帝国。罗马作为特别行政区依然为帝国首都,但也不再是皇帝驻地。戴克里先将军队由四十万人增至超过四十五万人并将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边防军与作为后备的野战军。大约三分之二的军队为边防军。而其他为野战军,由奥古斯都与凯撒在其领土里直接控制。因为其与权力核心更为接近,其发动政变的可能性更大,所以野战军的待遇较边防军为高。这使得边防军产生怨恨,并使帝国在其后陷入危机。戴克里先亦进行了经济改革。在301年,戴克里先尝试制止第三世纪的通涨情况恶化,并创立限制最高价格法。这个限制价格于固定位置的方法适用于过千种货品与工资,并对违例的商人处以死刑。然而其无法制止通涨恶化,最终被人们忽略,但其是一份了解古罗马经济的重要文件。

君士坦丁的统治和基督教的质变:公元305年戴克里先退位,323年君士坦丁继位。330年君士坦丁将帝国首都迁移到东方的拜占庭,取名君士坦丁堡,号为新罗马。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发布了“米兰敕令”,正式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性,而基督教也开始与帝国政权合流。公元323年,君士坦丁在尼西亚召开大会,这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结。尼西亚大会制定了基督教徒必须遵守的教义即“尼西亚信条”。三位一体成为了正统,阿里乌斯派被革除教籍,这次大会标志着原始基督教质变的最后完成。到392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一世颁布法令,关闭一切异教神庙。历史上以此年作为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国教之年。

罗马帝国的衰亡:提奥多西一世死后,帝国分裂成了两部分,395年罗马非为东罗马和西罗马。4世纪下半叶匈奴人入侵欧洲,引发了日耳曼诸族的大迁徙。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率领军队横行与帝国。公元410年阿拉里克攻陷罗马城。在419年建立了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在455年攻陷罗马。称“汪达尔主义“。451年匈奴大军进入高卢在沙龙(沙龙之战)城与罗马日耳曼联军激战,阿提拉退兵。西罗马帝国的皇帝成为了傀儡,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除了西罗马最后一任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最后灭亡。

第八节古罗马的文化

共和时期的文化:宗教方面罗马的原始宗教是多神教。罗马宗教受希腊宗教的影响较大,符合希腊时期的神人同形同性论。罗马人也同样建造神庙,制订宗教节日。

公元前3世纪罗马文学出现。罗马的第一个诗人是安德罗尼库斯,他将荷马史诗《奥德赛》译成了拉丁文,同时改编了希腊的悲剧和喜剧。诗人尼维阿斯和埃涅库斯创作了罗马的历史剧和杂体诗。公元前2世纪罗马戏剧出现繁荣。著名的悲剧大师阿克齐乌斯和喜剧大师普罗塔斯,创作了很多作品。拉丁散文的开创者是加图,他的著作《创始记》只保留了残片。可是《农业志》保存了下来。

史学:历史著作直到布匿战争时期才出现。第一位罗马史家是法比乌斯·皮克托,他用希腊文写了一部《罗马史》。罗马史学的奠基人是加图,他的《创始记》共7卷,描绘了布匿战争以及之前的历史。杰出的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著作有《通史》。记录了公元前218年到公元前146年的历史。共和末期的史学家萨鲁斯提乌斯,著有《喀提林的阴谋》和《朱古达战争》。同时凯撒的《高卢战记》和《内战记》,也是重要的史料。在哲学方面,罗马人成就不像希腊人那样突出。西塞罗和卢克莱修是重要哲学家,西塞罗的《论善与恶的定义》、《神性论》、《图斯库兰讨论集》和卢克莱修的《物性论》都是重要著作。卢克莱修继承并发展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并按物质本身所特有的规律发展。在法学方面,公民法适用于罗马本国公民,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罗马法都属于公民法。罗马最古老的成文法是公元前5世纪制订的《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世纪末,弗拉维尤斯把诉讼程序和法庭术语汇编成册,并公布了法庭开庭日和不开庭日,这就完全打破了贵族祭祀对于世俗法的垄断。而万民法则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

帝国时期的文化:文学方面,屋大维统治时期是罗马文学的黄金时期。罗马诗坛的维吉尔、贺拉西和奥维德是最著名的三位诗人。维吉尔的12卷巨篇史诗《埃涅阿斯纪》,是重要的文学史诗。奥维德的《变形记》和贺拉西的《牧歌》和《诗简》,都是文学的精品。史学界的名家辈出:李维的著作《罗马建成以来的历史》和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是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文献。普鲁塔克和斯韦东尼阿斯的著作,开创了西方史学纪传体的先河。普鲁塔克的著作《希腊罗马名人传》,记述了50位名人事迹。斯韦东尼阿斯的著作《罗马十二凯撒传》也是了解罗马政治的文献之一。阿庇安用希腊文写了《罗马史》共有24卷,今仅存11卷,记述从王政时代到图拉真时代的历史,他在编写体例上按国别或重大事件来命篇,叙述其前因后果,算是西方史学中“纪事本末体”的创始人。阿里安著有《亚历山大远征记》。法学方面著名的法学家拉比奥和卡皮托分别对罗马法进行整理,他们的弟子还形成路罗库路斯派和萨比卢斯派,长期进行激烈争论。2世纪的法学家盖约著有《法学阶梯》,在二三世纪之交出现了5大著名法学家:盖约、巴比尼安、包鲁斯、乌尔比安和莫迪斯蒂努斯。3世纪末和4世纪初,法学家编著了《格里哥里安法》和《赫尔摩格尼安法》。到了提奥多西二世时颁布了《提奥多西法典》,这是帝国最早的一部官方法典。

在哲学方面,新斯多噶派和新柏拉图派盛行。新斯多噶派抛弃了早期斯多噶派的唯物论因素,宣扬宿命论和禁欲主义。主张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得社会和谐。代表人物辛尼加是尼禄的老师。他的著作《道德论集》,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同时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略的《沉思录》强调人要遵循自然的规律,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公元1世纪的斐洛在埃及的城市亚

历山大里亚,创建了逻各斯理论,成为了后来基督教的渊源之一。普罗提诺斯是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而唯物主义的代表是疏善,著作有《神的对话》。自然科学方面有希腊人斯特拉波的《地理学》,共17卷。托勒密所著的《天文学大全》,完善了地心说,他的谬论统治欧洲1400多年。同时医学界的盖伦是著名的解剖学家。老普林尼的《自然史》是研究罗马自然科学的重要文献。建筑艺术方面最著名的就是韦柏芗至提图斯时代建造的大圆形竞技场。

浅谈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的异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的异同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西欧古典文明,它们关系密切,人们也总是将二者相提并论。“光辉的希腊,伟大的罗马”,这是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特点的高度概括。如果说古代中国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源头,那么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却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头,罗马文化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 古希腊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足可见其文化内涵的深刻性。希腊是城联邦,各城即是独立的奴隶制国家,没有统一的政体。所谓的希腊文明是个包罗万象的文明,主要是包括雅典文明、特洛伊文明、斯巴达文明等等。比较注重文学、哲学、数学、天文学等科学,总得来说都是比较先进。 古罗马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罗马文明更为复杂,一般我们说的古罗马文明好象说的是罗马第一帝国以及此前的罗马共和国。罗马从政体上看是统一的,实行联邦民主制度。较早地开创和实践了民主的概念。政体上很像现在的美国。与希腊文明相比较,罗马是个强大的国家,但文明远落后与希腊。因此罗马的文明是从希腊继承来的。这点与我国古代元、清等朝代有相似之处。古罗马受斯巴达很大,崇尚意志,有一种潜在的唯心哲学的雏形。另外,罗马的疆土的广大,使得罗马文明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包括继承吸收了希腊文明、迦太基文明、绯尼基文明、日尔曼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明等等。典型的强式文化,影响力大、多样、开放。在哲学、文学、建筑等方面,为全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比他们的不同: 一、政治与民主 一谈到民主,我们就会想到当代西方的“人权”社会,但民主这个字眼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希腊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给予几百人或几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与自由民参与政事的权力。当时希腊民主的要义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虽然此时的民主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只是对于公民的民主,但在几千年前,这种观点己远远超越了它的那个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的民主,我认为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虽然当代西方政界口口声声说的是“人人平等,维护人权”,可是这种民主真实存在吗?比如美国,它的政治还是掌握在少数有钱有权的大资本家手中,体现在表象上是一个由其资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国总统。处于中,下层的公民在很多时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于“民主”的假象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民主和古希腊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 古罗马早期的政治体制是仿照希腊的,后期从奥古斯都·凯撒起,“民主”便不存在了,转为君主专制,直到它的灭亡。罗马人最大的贡献是立法。在贵族

浅谈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浅谈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对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逐渐建立罗马文化。纵观这两个在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希腊是罗马的老师,罗马的法律来自希腊雅典;罗马神话基本都是来自希腊神话;罗马的政体吸收了希腊成分。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前146年被罗马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在雅典的领导下,成功抗击了波斯的侵略,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继续繁荣发展。 在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腊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有些古希腊城邦如斯巴达一样奉行君主制,将统治权集中在国王手中;有些城邦则如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由少数人控制的议会进行统治。虽然古希腊所处地域狭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广泛的时间上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发展。仅就政体来分古希腊就经历了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的演变。尤其突出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类对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尝试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形态与民族特性我们在探讨古罗马文化形态时,不得不涉及到古罗马文明的起源。根据英国大史学家阿诺德·约·汤因比的“母文明”与“子文明”学说,只有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才属于母文明,其他都属于子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理所当然地应当纳入子文明的范畴之中。 罗马国家是以罗马城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张而形成的地跨欧、亚、非三州的奴隶制大帝国。罗马城位于意大利半岛,而半岛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是伊达拉里亚人。伊达拉里亚人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便是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它通过商业贸易,外交往来,战争征服等等方式对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施加影响。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同属于地中海文明。在同一片海洋孕育下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从生活习性到社会变迁甚至是思想发展自然会有其相同之处。罗马人自称是特洛伊人埃涅阿斯的后代,当然这个可能只是罗马人抬高身价的做法。罗马人属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拉丁人的一支,之后融合了萨宾人。埃特鲁底亚人等意大利古民族,之后肯定还有希腊人,因为希腊人一直住在意大利南部,称大希腊地区。在罗马公民权普遍授于外省人后成分就更复杂了。 一.政治方面

浅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浅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10历教1班肖芳 26 摘要: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则展现着欧罗巴文明的辉煌。古希腊的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从兴起到成就的顶峰,发展成自己的建筑风格—和谐、完美、崇高。而古罗马在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的同时,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因此,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字: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柱式 一、古希腊的建筑 古风时期,古希腊的建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式:爱奥尼亚人城邦形成了爱奥尼亚式建筑,风格秀雅;多立安人城邦形成了多立克式建筑,风格雄健有力。到公元前6世纪,这两种建筑都有了系统的做法,称为“柱式”,柱式体系是古希腊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①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最意味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亚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建筑规的风格。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的建筑。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神殿莫属。古希腊人认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人更加完美,他们认为供给神居住的地方也不过是比普通人更加高级的住宅。所以,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称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并且正立面和侧立面的柱子的关系为N和2N+1。建筑作为一门有原理、有规则,有计算的科学,是在希腊人手中建立的。古希腊人又是一个追求美得民族,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他们这里得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统一。在地中海的下,他们的神庙熠熠生辉,他们就在这样的广场、剧场、城市中谈论哲学、欣赏悲剧、实现留给人类历史的一段传奇。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9世纪起,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在公元5世纪的古典文化时期达到成熟,产生了雅典卫城这一伟大的、永恒的杰作。 公元前5世纪在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造的雅典卫城,达到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的最高水平,是西方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建筑界、考古界、艺术界人士以及热爱古典文化的人们的顶礼膜拜的圣地,也是现代希腊人的骄傲。雅典卫城,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的石灰岩山岗上,是祭祀雅典

古罗马与古希腊城市特点

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城市特点 摘要:古罗马与古希腊都是孕育欧洲文明的两大古国,而且其城市规划也一直为后人所借用,是现今城市规划的启蒙者。这两个国家传统文化上有相似也有不同,此篇文章则描述了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城市特点。 关键词:城市、文化、希腊、罗马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到拜占庭和中世纪时期,希腊又是东方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汇点。悠久的文明给后代留下了绚丽灿烂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希腊人的,也是全人类的无价瑰宝。希腊文明诞生于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域。与起源于大河流域尽享水土之利的民族相比,这里的自然条件可谓恶劣。 古风时期的希腊城市(雅典、科林斯)为防止来自海上的侵袭,大都与远离海岸,而城堡一般都依靠陡峭地势。希腊的城市往往由两个中心,一个是以城堡、市场和卫城为中心,它们作为城市的管理中心,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地势上也处于城市的高地,另一个是以广场和市场为中心,它位于城市边缘或者处于低地,作为城邦公民集会的场所。此外,在希腊还有其他类型的城市,譬如一些宗教和文化中心。 希腊语"Polis",愿意就是城邦,它是指一座自治城市,但也可能由多座城市组成。地中海天然的山地地形使人们自然的围绕着山体建设城市,城市的最主要活动的中心,城市全 部实在的精华,便是卫城,因为卫城首先是城市神的家园, 自然和历史流传下来的各种神圣职司也都设立在这里,雅典卫城只局限于自身那些高大的建筑物。 希腊城市的城墙与街道都依地势而筑,城市的中心一方面是神庙,另外还有广场(Agora),它具备政治、法庭、宗教仪式和集市等多重用途,并依广场建有一系列公共建筑。在希腊的本土城市的结构因规划而各异,而与此同时的殖民城市却鲜有规划可言,直至波斯战争后,米利都被毁后重建,采用了棋盘式规划。古希腊的城市规划已经不是简单的加法了,已经能明显的看出规划中将私人和公共用地及建筑分离的思想,而广场和公共建筑大部分都是位于街道交叉的空旷地带。 古希腊人口不多,规模不大,城市形成统一整体,无封闭,独立区域,功能分区不明确,广场剧院只是一种特殊点,居住区无等级之分,都能达到公共区。城市分三个部分,建居住区,祭祀区,公共活动区之间并无明确界限。国家体现全 体利益和公共区管理,祭祀区是景观观赏区,因此应有一定距离。城市力争与自然取得平衡,建筑整体用不规划达到与不规划的自然协调。古典时期以前,古希腊城市的发展基本没有规划,城市规划理论十分有限,善于创造、富有天赋的希腊人并没有创造出城市规划的方式,没有刻意地去创建一座新城市,而是自由地任其发展。 罗马地处于地中海亚平宁半岛且农业条件好与希腊,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罗马人不断开疆拓土,随着一系列政府扩张,罗马将整个希腊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其文化成就对后世的欧洲有深远的影响,使之成为古典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世文艺复兴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在古罗马之前,城市是神和人的城市,那么古罗马之后,城市就转变为君主的城市。当古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以后,古罗马的统治者就以空前的城市建设规模、形式众多的建筑炫耀其国力的强盛。所以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干道”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城市广场

罗马发展历史简介

罗马发展历史简介 说起罗马,有人脑中立即闪出古竞技场、万神殿、许愿泉、圣彼得大教堂和西班牙广场等壮丽建筑的姿容,有人会忆起好莱坞电影「宾汉」、「埃及艳后」、「罗马假日……片中关於这座永恒之都的种种画面。 古罗马位于欧洲南部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南临地中海。。 着名建筑:凯旋门、万神殿和圆形竞技场,多用柱子和拱型结构,庄严厚重、雄伟壮观。其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席卷西方,影响深远。 今天的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 不论古代罗马帝国或今日的义大利共和国,都是以罗马为国都,因此又有「永恒之都」的称呼。罗马是一做古城,建於西元前753年4月21日,当时在义大利南部以农业为主的拉丁族兴建这座城市,并且在它的四周建了一道围墙,用以保护他们免於受其他部族的侵犯。城墙完成后,罗马城也就诞生了。 一.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王政时代(约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前六世纪); 2.共和时代(约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 3.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二.发展过程: 1.罗马城的起源 据古罗马作家瓦罗(前116―前27)推算,罗马城奠基的日期应该是公元前754-753年间。以后,古罗马人习惯以公元前753年 4月21日为纪元。 古罗马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它延续了1200年,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政时代,版图不断扩张,横跨欧洲和北非,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工商业和高利贷业兴盛,奴隶制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对后世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影响。威廉·麦克尼尔说:“罗马政府是个集贵族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成分于一体的奇特混合物。”而马文·佩里则说:“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这里我们先说说古罗马王政时代。 如果说尼罗河是埃及人民的生命之源,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摇篮,那么台伯河就是罗马人民的母亲之河。 罗马建城立国有一段优美的传说,说的是古希腊人攻破特洛伊城后,特洛伊人伊利亚德带领着一帮人逃了出来。逃亡者的船只在大海里漂泊了很久,最后海风把他们吹到岸边,疲惫不堪的逃亡者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这里是意大利东岸的台伯河畔拉丁姆区。伊利亚德的儿子在拉丁姆区建立了一座城市,取名为亚尔巴·龙伽城。此后王位代代相传,至国王努米托尔时,王位被其弟阿穆略篡夺。为了防止哥哥的后代向他复仇,阿穆略强迫努米托尔的女儿西尔维亚做了女祭司,由于女祭司是不准结婚的,所以阿穆略认为哥哥不会再有后代,不会有人向他报仇了。 然而战神马尔斯却爱上了西尔维亚,并让她生下了一对双胞胎。阿穆略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恨又怕,他马上派人杀死了西尔维亚,并让女奴把两个婴儿装到篮子里扔到台伯河里去。由于当时台伯河正在泛滥,白浪滔天,战战兢兢的女奴把篮子放在河边转身就走了。 没想到篮子被河水冲到岸边的一根树枝上,一头到河边饮水的母狼循着孩子的哭声走了过来,这头母狼刚刚失去幼崽,伟大的母爱不仅没有让它吃掉这两个孩子,反而用狼奶喂养了他们。刚好看到这一幕的牧人于是在母狼离开后,就把这两个小孩带回了家,给他们取名罗慕洛和勒莫。后来兄弟俩在明白了他们的身世后,一起领导了亚尔巴·龙伽城人民起义,杀死了残暴的阿穆略,又找到隐居乡间的外公,把政权还给了他。 罗慕洛和勒莫做完这些事后,不愿再留在亚尔巴·龙伽城,他们决定在台伯河旁的

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

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txt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灯灭时,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 9W-24E,36-45N,我们看到地中海的淼淼烟渚之上悠然泊着“三叶扁舟”。从东往西,它们分别叫做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这三个半岛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地域,它们都曾经作为“世界”的中心[1],无限风光:最早的是巴尔干,这里升起了古希腊文明的荣光;紧随其后的是亚平宁,古罗马文明钟情于它;最后轮到伊比利亚,它开启了乘风破浪的大航海时代。在这里,我们来谈一谈其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西欧古典文明,它们关系密切,人们也总是将二者相提并论。然而古希腊与古罗马之间却存有一道鸿沟。譬如橄榄枝与凯旋门——我认为这两个典型的意象能很好的反映它们各自代表的文明的特色,至少能表达其文明进程中一些主流的情绪:希腊向往和平,罗马热衷战争;希腊渴望与自然的血脉相亲相融,罗马梦想在交绕着各种复杂关系的人类社会里披荆斩棘。当然,用橄榄枝与凯旋门来类比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精神差异,这尽管是简便而直观的,但也是危险的。因为那容易使人误以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完全是孑然对立的。而真实的情形当然不是这样。 首先,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不同在于它们文明基调的不同,而这主要源自它们地理位置的差异所造成的各自文明形成初期对东方文化的汲收程度不同。 历史上溯到前三千纪,倘若说,那时的西方人自己已经有了一粒文明的种子,但还需要空气、阳光、土壤和水才能萌发,那么慷慨赠与西方人这些珍贵的生命因子的就是近东的两大文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确,西欧古典文明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东两大文明向外辐射的产物。在遥远的上古,希腊地区在地理上比亚平宁和伊比利亚更显优势,一则希腊的岛屿、良港众多,海上交通非常便利,二则希腊非常靠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样,希腊可以频繁地、充分地与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交流,从而在后者的浸润与滋养下率先成长起来。而罗马位于地中海中部,虽然这在后来有利于它的军事扩张,但在文明之初,这种地理上远离近东文明策源地的情况使它只能依赖希腊的带动来发展自身。这样,希腊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罗马则向希腊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换言之,如果说希腊已经是对东方文化的“二度审美”,那么罗马就只能算是对这个“二度审美”的“二度审美“了[2]。这样“审”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有很大差别——希腊文明的东方色彩浓烈一些;罗马文明的东方色彩淡薄一些。而我们知道,东方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那么希腊与罗马之间在文明基调上的不同就因各自身上所挟之东方色彩之强弱而显现了出来:前者与东方人一样,甚至更加强烈地追求着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后者则比较质朴、粗犷、务实和倾向武力。所以如果要给这样两个文明涂抹颜色,我会为希腊选择如梦如幻的蓝色,为罗马选择如火如荼的红色。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西方政治制度这门课的学习中,我接触了许多不同国家,以及他们不同时间段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不过要说对于哪部分最感兴趣,我想就是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了。自由,平等这几乎是所有人,无论平民还是许多政客终其一生所奋斗或者所希望的。而在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学习中,我从中看到了自由和平等的种子,而在如此长的时间以前,就有一个国度对于自由和平等有了那么好的体现也让我感到非常佩大学网服。 古代希腊、罗马是世界闻名的中心之一,以各自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古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航海民族”之誉的特性以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赋予了希腊文明独特的魅力,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的努力,雅典民主政治臻于鼎盛。继希腊之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文明中心,而罗马法又构成这一文明的重要内核。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严格界定了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阐明了相关法理,为人们提供了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依据。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古希腊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雅典城邦的民主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古代一位诗人说:光

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如果说希腊的光荣体现在其城邦民主制度的话,那么古代罗马的伟大又体现在何处?罗马本来是一个弹丸小国,后来却形成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罗马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血与火的历史,罗马的兴衰成败已经成为过去,但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仍千古犹存。关于古罗马起源的传说有这样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特洛伊城在火光和叫喊中陷落了,全城遭到大屠杀,幸免于死的人全都沦为奴隶。混乱之中只有特洛伊国王的驸马阿伊尼逃出来,他的后人建立了一个王国。后来有一个公主,但公主的叔父在篡夺了王位后,为了防止公主结婚生子威胁自己的王位,便任命未婚的公主为巫女。这是主管祭神的职位,像修女一样不得结婚,美丽的公主和战神玛尔斯一见钟情,生了双胞胎,起名罗莫路和勒莫。叔父闻知此事大怒,将公主投入大牢,又把那双胞胎放在篮子里抛入台伯河,指望那篮子飘入大海将那双胞胎淹死。再说那兄弟俩的篮子被河口附近茂密的灌木丛构住而停了下来,两人的哭声引来了一只过路的母狼。意大利的狼都带点慈悲心,不但没 吃掉双胞胎,反用自己的奶去喂养他们。后来一个放养人经过,发现了兄弟俩,将他们抱了回去抚养成人。这两人便是罗马的建造者。 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中叶,据罗马人推算是公元前75年,罗慕路斯在

古罗马和古希腊主要神话人物

古罗马和古希腊主要神话人物 古罗马神话对欧洲文化影响较深,天上诸星座原来都是希腊人以神话人物和诸神命名的,但目前学术界使用的都是罗马名。 雅努斯 Janus 门神,具有前后两个面孔或四方四个面孔,象征开始。 朱庇特 Jupiter 神王。木星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宙斯Zeus. (木星位置处于中心地位唯我独尊) 朱诺 Juno 神后,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赫拉Hera. 墨邱利 Mercury 神的使者,水银水星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赫耳墨斯Hermes. 手持盘蛇杖(水银无孔不入神通广大) 维纳斯 Vénus 美神、爱神,金星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佛洛狄德Aphrodite。 玛尔斯 Mars 战神,三月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瑞斯Ares。但形象较阿瑞斯正面许多。(三月由来:三月是古罗马年历的第一月,在这月常举办祭奠Mars的活动) 萨敦 Saturn 朱庇特的父亲,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科罗努斯Kronus。 玛亚 Maia 墨邱利的母亲,花神。 狄安娜 Diane 月亮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 阿波罗 Apollo 太阳神,希腊和罗马名字相同。 米诺娃 Minerve智慧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雅典娜Athena。 赛尔斯 Cérès 谷物和丰收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狄蜜特Demeter。 伏尔肯 Vulcain 火神,维纳斯的丈夫,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赫斐斯托斯Hephaestus。 尼普敦 Neptune 海王神,海王星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波赛东Posidon,朱庇特的弟弟。 普鲁托 Pluton 冥神,冥王星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哈底斯Hades,朱庇特的弟弟。 邱比特 Cupid 小爱神,维纳斯的儿子,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爱罗斯Eros 萨杜恩Saturne农神土星铅播种之神,将葡萄种植业引入罗马古代炼金术的铅 阿特拉斯Atlas地图册古希腊巨神受罚用肩顶住天穹 地图册由来:16世纪地图册封面常用Atlas的形象。 弗尔图娜Fortune 古罗马命运女神 弗洛拉Flore 古罗马花卉女神植物志

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对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逐渐建立罗马文化。 纵观这两个在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同属于地中海文明。在同一片海洋孕育下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从生活习性到社会变迁甚至是思想发展自然会有其相同之处。 罗马人自称是特洛伊人埃涅阿斯的后代,当然这个可能只是罗马人抬高身价的做法。罗马人属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拉丁人的一支(当然是说“纯种”的罗马人)。之后融合了萨宾人。埃特鲁底亚人等意大利古民族,之后肯定还有希腊人,因为希腊人一直住在意大利南部,称大希腊地区。在罗马公民权普遍授于外省人后成分就更复杂了。 希腊是罗马的老师,罗马的法律来自希腊雅典;罗马神话基本都是来自希腊神话;罗马的政体吸收了希腊成分;整个罗马时期,罗马人虽然不愿意接受希腊对戏剧,竞技的爱好,但是很多艺术,文学,还有哲学却仍然来自希腊。 一、政治方面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雅典民主政治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同时也要理解其无法逾越的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性;罗马法为罗马文明的内核,有力的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世的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启示。 1.就政治文明拓展的方式而言,古希腊是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来拓展希腊文明的;而古罗马却是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来拓展罗马文明。 2.就国家的形式而言,古希腊是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古罗马实行统一的集权制,采取行省制度,实行总督统治。 3.就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而言,古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而古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始全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古希腊与古罗马

谈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城市建设 一.古希腊与古罗马思想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对比 1.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与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人本主义是古希腊时期最主要的社会思潮。因此城市的规划建设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所有的民族一样,早期的古希脂人也因为认知 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有限对于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用人格化的欲望创造 了许多神。但是希腊人认为人和神的秉性是无本质区别的(神折射出的是深 层的人性),这是希腊人的智慧之处。这种观念在城市设计中则表现为古希 腊在城市和建筑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以人 的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人的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与这种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社会形态对应的是雅典卫城式的城市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关注市民公共活动的需要,以营造平等自由的圣地和纪 念胜利的地标为空间理念,以市民自发的热情和奴隶的劳动为实施方式, 以常年的实地考察和现场建造为设计方法。 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的城市设计思想也集中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政 治和人本主义。他所规划的米利都城(Hi1etuS)和普南城(Priene)都采用方 格形道路网、城市的中心广场(Agora)是市民活动的中心。他在空间设计上 追求几何形体的和谐、秩序、不对称的均衡。这和中国封建都城的轴线对 称是完全不同的设计手法,极大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的尊重和理解。 2.大帝国时代与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如果说在古罗马之前,城市是神和人的城市,那么古罗马之后,城市就转变为君主的城市。当古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以后,古罗马的统治者就 以空前的城市建设规模、形式众多的建筑炫耀其国力的强盛。所以古罗马 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 要干道”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城市 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理念,以为宣扬 和肯定现存制度服务。 罗马广场就是日益扩大的君主集权思想的表现。它地处城市的中心地带,通常位于两条交通干道的交汇处,是一片开阔的长方形空地。城市 愈大,其广场规模愈宏大。在空旷的广场周边,分布着城市官方奉祀的神 庙和与公众生活相关联的法院、市场等重要建筑和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 与繁荣,众多纪念性建筑的修建使广场得到扩展和修饰,并成为展示中央 权威的一种显著标志。自罗马成为疆域覆盖从西班牙到小亚细亚的帝国首 都后,诸位皇帝(尤其是从公元1世纪施行统治的奥古斯都到图拉真)均扩 建了罗马广场,他们所建的广场都比其前任皇帝所建广场的规模更宏大, 装饰也更加精致。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君主集权思想对城市设计的影 响。 二.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典型城市设计的对比 1.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及雅典卫城 古希腊时期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传世之作毫无疑问当属雅典及雅典卫城。 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呈一种不规则的自由状态,广场无定型,建筑排列因地制宜,无轴线关系。城市中心为卫城,居民定居点和城市就是从 卫城山脚下逐步向外发展形成的。雅典卫城是当时雅典城宗教的圣地和 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也是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雅典卫城建于城内的 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米的山顶台地上,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 处为130米,山势险要。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 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 们长时期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卫城内各个建筑物均处于空间的重 要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1940年,著名希腊学者道 萨迪斯(Doxiadis)曾分析雅典卫城,发现其中建筑布置、人口与各部分 的角度都有一定关系,并证明它合乎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分析。 雅典卫城建立于一个山冈上。周围是一些居民点。卫城是附近居民遇到外敌入侵时的避难所和宗教祭祀的地方,后成为巴赛勒斯的驻地。最初, 雅典卫城与阿提卡其他地区的城堡同步发展。雅典城市即是从雅典卫城发 展而来的。 2.罗马的庞贝古城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之比较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之比较 古希腊文化是指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在这一时期内,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等诸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古罗马文化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它是罗马人在广泛吸收四邻各族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古代希腊人的卓越文化成就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创造出来的自己独特的文化,为世界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同时,又由于不同的民族性格、政治环境、经济形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古希腊海湾、海岛众多,航海业和商业发达,因此希腊民族形成了一种敢于冒险、积极进取、机智、开放的特色。这也成为了其进步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奴隶制经济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是因为如此,古希腊的哲人们才会萌发出对世界本原的思索,古希腊的哲学思想才得以在那时代碰撞,擦出耀眼的火花。但在古罗马哲学体系中,其哲学思想都有着深厚的宗教气息和宿命论色彩,这也恰是罗马这以农为本的内陆民族所具有的狭隘、保守的民族性格的反映。 在政治制度方面,雅典的日益发展的民主政治制度使古希腊的文化也随之繁荣起来。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公民拥有相对自由的言论权、创作权等,使当时的文化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公民素质得以提高。但古罗马虽然在文化方面多师承于古希腊,但因为其政治环境不同,因此,在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下,使其文化作品也充斥着政治色彩和宗教色彩。 或者就是由于这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使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有所不同。希腊的宗教来自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希腊神话,希腊神话具有一种“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因此希腊人在创作思想上,不会受到宗教思想的强烈约束,其作品内容也充满了人情味,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点。所以,可以说,希腊文化是比较自由的。然而,古罗马文化虽然是在吸收东方文明和希腊文化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由于受其自身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文化成就上,只是在建筑和法学方面取得了较为杰出的成就。古罗马的法学成果后来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传扬广泛,至今仍是各国制定法律的重要参考。 总体来说,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都各有其闪耀之处。古罗马文化是在继承古希腊文化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虽古罗马文化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但也对其进行了扬弃。因此,可以看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虽然都有其相同之处,都含有多元文化的成分,可由于其自身的特性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古罗马的历史

古罗马历史 第一节伊达拉里亚文明和王政时代的罗马 历史概况: 大约从公元1000年起,意大利进入了铁器时代。早期的铁器文化以维兰诺瓦文化为代表。公元前8世纪起,又有新的移民浪潮涌向意大利。先是伊达拉里亚人来到意大利,后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又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建立了许多殖民城邦。 伊达拉里亚文明:伊达拉里亚人从公元前8世纪起来到意大利半岛,起初活动于亚努河和第伯河之间的地区,后又向外扩展势力。伊达拉里亚人的语言不属于印欧语系,公元前7世纪起,伊达拉里亚人出现了城市国家,重要的有卡勒、塔奎尼、伏尓西、维图洛尼亚、沃尔西尼和维爱等。国王称作卢库摩。后来卢库摩被季拉特(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取代。伊达拉里亚人始终没有建立统一国家,各个城市国家各自为政。 传说伊达拉里亚人在6世纪强大,并曾入主罗马建立了塔克文王朝。但是在公元前524年和公元前474年两次丘米战争中败于希腊人。后来萨莫奈人又攻占了他们的重要据点卡普亚,伊达拉里亚人退出了意大利中部地区。罗马兴起后伊达拉里亚城市国家被全部兼并。 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城邦开始了大举的殖民活动。希腊人在意大利最早建立的殖民地是那不勒斯湾北面的皮特库赛岛,它是由优卑亚人在公元前760年建立的。希腊人战胜了伊达拉里亚人和入侵西西里岛城邦希墨拉的迦太基人。但是由于希腊城邦的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被罗马所吞并。 罗马的起源和王政时代:传说,罗马人的始祖是特洛伊城的王子埃涅阿斯。希腊人攻占了特洛伊之后,埃涅阿斯逃了出来,最后渡海到了意大利,其后代罗慕路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城。从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建城到公元前510年高傲者塔克文被推翻前后有七个王统治罗马,这个时期被称为王政时代。王政并非统一的制度,王政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王政时代传说有7位王分别是:罗慕路斯、努玛、图努斯、安库斯、老塔克文、塞尔维乌斯、小塔克文。据说第一和第三是拉丁人,第二和第四是萨宾人,后三位是伊达拉里亚人。前四王统治时期,罗马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之下。罗马的公社包括3个特里布斯,每个特里布斯分为十个库里亚。元老院是王的咨询机构,发挥顾问作用。库里亚大会则是全体公民的大会,决定公社一切重大问题。 塞尔维乌斯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调整内部关系,塞尔维乌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内容有(1)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氏族部落。将罗马分为4个城区部落,又把罗马乡村分成15个乡村部落。(2)对人民的财产进行普查,按照财产的多寡将人民分成五个等级。第一等级中的富有者组成18个骑兵森都利亚。(3)创设森都里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库路亚大会从此丧失了在政治上的作用。森都里亚大会实行集体投票制,每个森都里亚大会只有一个表决权。投票顺序先是骑兵,后是五个等级依次进行。 第二节早期罗马共和国 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10年,贵族联合平民的力量,终于驱逐了塔克文及其家族,继而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474年伊达拉里亚人在丘米海战中败于希腊,罗马才彻底摆脱其影响。废除王政之后,执掌国家政权的是两个执法官,后被称为执政官。两个执政官权力相等,彼此拥有否决权,执政一年。他们主持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共和初期,元老院有300人,成为了贵族势力的堡垒。由于元老是终身任职地位显赫,这就使得执政官听从于元老院。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比较

解析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形式特点 姓名:李春丽 班级:艺设082班 学号:200810079 指导老师:刘珊 日期:2011.6.6

解析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形式特点 摘要:古希腊建筑艺术经过四个时期发展到巅峰状态,形成了以柱式为主要结构、以神庙为主要样式的建筑体系。古希腊建筑被评论家称之为“非建筑的”,而且还可以被看作是“大型雕塑”,它是欧洲建筑的开拓者。古罗马建筑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建筑,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古罗马建筑的非凡创造达到了古典时期建筑的最高峰。 关键词: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继承 前言: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摇篮,所创造的柱式影响了整个世界,雅典卫城更是古希腊建筑群的代表作,而古罗马的建筑是古希腊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以其辉煌的拱券和公共建筑向世界展示她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古罗马将柱式与拱券完美的结合,至今令人回味无穷。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 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型制脱胎于贵族宫殿的正厅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为保护墙面而形成柱廊。古希腊建筑形式主要以柱式为主,早期较粗大但已有一定的智识和技能.石墙有三类一是乱石砌墙法二是条石砌枪法三是多边石砌墙法;海赉聂克时期形成柱梁式建筑结构简单化、直线化自然的把发圈、拱顶、园顶复杂性,由是消灭。希腊房屋构造以简单和谐为原则且对光的幻影有深的研究并发展创造了三大柱有:多立克(象征男性)、爱奥尼克(象征女性)、科林斯(象征有钱人)。其三大柱式因此希腊的艺术演变有三阶段——宏伟、精美、对称。古罗马建筑:而古罗马建筑式样则是在古希腊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除了古希腊那三种柱式之外还还衍生出了自己的式样塔斯干式柱和组合式柱式。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发展曷脱洛利亚人的圈拱顶圆顶形成混合式建筑。最显著高仅砌墙的材料是石和三合土。 古希腊柱式:柱式一般由檐部、柱子、基座三部分组成,有时只包括前两部分。檐口、檐壁、柱头等部位常有各种雕刻装饰,各部分交接处常有各种线脚。 多立克(Doric)柱式: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的。,柱身有尖棱角的凹槽,柱身收分、卷杀较明显,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较厚重,线脚较少,多为直面。总体上,力求刚劲、,柱身有尖棱角的凹槽,柱身收分、卷杀较明显,没有柱础,直接

雅典、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关系

雅典、古希腊和古罗马の关系 江苏骆新强 世界史学习对初三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尤其是世界古代史。笔者在教学の时候发现,很多同学搞不清楚雅典、古希腊和古罗马三者之间の关系,或者弄清楚了很快就忘记了,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下面笔者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の归纳梳理。 雅典和希腊の关系 一、现在の希腊是一个主权国家,古希腊是一个地区,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の许多小岛。古希腊地区有100多个大大小小の城邦国家,雅典是其中之一,这些城邦国家の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二、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最重要の两个城邦国家,雅典是古希腊文明の代表。笔者听一位老教师上课时这样讲:古希腊地区有100多个城邦,好比草地上有100多只羊,雅典和斯巴达是个头最大の两个,是羊群里の两头牛。这么一解释,化难为易,攻克了一个教学难点,收到了意想不到の效果 希腊和罗马の关系 现在の罗马是一座城市,是今天意大利の首都,古罗马是一个国家。他先后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从意大利半岛中部台伯河畔の一个城邦国家发展成横跨欧、亚、非三洲の大帝国。人们常常将古希腊和古罗马相提并论,初三学生学习の时候也容易发生混淆,二者の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掌握: 一、古希腊是一个地区,古罗马是一个国家。古希腊地区包括巴尔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の许多小岛,地理范围相对固定。古罗马の版图随着罗马国家の军事扩张处于不断变动之中。最初,古罗马の地理范围仅限于台伯

河畔の罗马城,后来扩展到整个意大利半岛,最终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の大帝国,但意大利半岛始终是罗马国家の统治重心。 二、从时间顺序来看,古希腊文明出现在前,古罗马文明发展在后,希腊人是罗马人の老师,古罗马文明是在向古希腊人学习の基础上发展起来の。具体来说,古希腊文明存在の时间是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先后经历了爱琴文明时代(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12世纪)、黑暗时代(公元前12到公元前8纪)和城邦时代(公元前8纪到公元前4纪)。古罗马文明存在の时间是公元前8纪到公元4世纪,先后经历了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前509)、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前27)和帝国时代(公元前27~公元476)。(半亩历史19期用) 作者简介:骆新强,江苏响水县中学历史教师,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从教三年来,先后承担了初一、初二、初三、高一和高二年级の历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の教学经验。

历史必修一(古希腊与古罗马)

古希腊 一、古希腊的历史分期 1、爱琴文明时代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BC2000-BC1400) (BC2000-BC1200)(君主制) 迈锡尼文明(BC1400-BC1200) 2、黑暗时代(BC1200-BC900) 3、城邦政治时代(形成时间:BC800-BC600) 城邦含义: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地理因素梭伦改革(引上轨道BC594) 经济因素条件确立过程克里斯提尼(确立BC509,陶片放逐法)政治因素(背景)伯利克里时期(鼎盛) 文化因素 1、政体创新 2、促进经济雅典民主政治人民主权 政治文化繁荣积极基本特点轮番而治 “伟大文明的+法律之上、公民意识、直接民主 催化剂” 公民大会 评价内容权利构成五百人议事会 1、少数人民主民众法庭 2、抑制社会 另一部分人发展消极运行方式: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 “社会不公的(管理形式)比例代表制、差额选举制 暴力机器”

雅典民主与近代西方民主的比较: 1、古代雅典民主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提供思想渊源 2、雅典民主是直接参与式民主;近代则是代议制民主 古罗马 古罗马历史分期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前753年古罗马建城 习惯法 城邦王政时期(君主制) 起源 公元前509 成文法 公元前452-前451年“十铜表” 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450年《十二铜表法》 (贵族共和制)公元前286年阿奎利亚法 公民法 公元前27年发展 罗马帝国时期万民法 西罗马(395-476) 公元395年 东罗马(395-1453)公元7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完善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十二铜表法》的意义: 1、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2、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的好处,但它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法律判决和量 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 3、《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评价罗马法: 1、主要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积极: Ⅰ、对罗马: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维护了社会秩序 Ⅱ、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影响 ①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要求发展资本主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关系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关系 基本上是同一时期的,不过在希腊风光的时候,罗马还是处于穷乡僻野的小山村。 希腊:有名的城邦有雅典,斯巴达,科林斯,底比斯,塔兰顿(南亚平宁),叙拉古(西西里)。这些城邦里有民主的、有专制的;有尚武的、由崇文的,彼此相互攻击,很像中国的战国时代。希波战争后,希腊繁荣发展,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但是很快伯罗奔尼撒战争将所有城邦都拖入了黑暗的深渊。就在这时,北方的马其顿兴起了,在菲利二世及其儿子亚历山大的文治武功的统治下,希腊诸国臣服了,埃及帝国臣服了,波斯帝国灭亡了,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当然马其顿也是希腊世界中的一员,理所当然地将希腊文化向世界传播,这就是著名的“希腊化时期”。但是天妒英才,亚历山大的早死使得他的帝国四分五裂——埃及的托勒密、叙利亚的塞流古、希腊本土的马其顿,统治着地中海东岸,但是也是同样的互相敌对。 这时在地中海西岸,同时兴起了两个国家——罗马与迦太基(今突尼斯)。罗马共和初期还不知道什么是文明,曾向希腊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并融合自己的特点建立国家。前三世纪初基本统一了亚平宁中部地区,不可避免地与难亚平宁的塔兰顿等国发生冲突,塔兰顿等国不是对手,便向伊僻鲁斯国王皮鲁斯求援(希腊世界有一点很好,在遭遇外敌时能抛弃前嫌,联手抗敌,值得我们学习,想想小日本是如何轻松占领中国的吧)。这个皮鲁斯是当时希腊世界的第一名将,但是他也没能阻挡罗马的攻势,罗马征服了南亚平宁。同时叙拉古等国在西西里遭到迦太基的进攻,同样向皮鲁斯求援,皮鲁斯同样没有取得胜利,这样地中海的霸权就要由罗马或迦太基中产生了。经过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被消灭,罗马则国力蒸蒸日上,接连击败马其顿和塞流古,现在希腊世界中只剩下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了。征服埃及的任务就交给了伟大的凯撒,保卫埃及的克利奥帕特拉(埃及艳后)又分别对凯撒和安东尼实施美人计,企图保卫国土。但是在火眼金睛的奥古斯都面前,女王只能选择自杀了。这样,随着希腊世界最后一个王国被消灭,罗马帝国诞生了,奥古斯都成为第一任皇帝,罗马的时代开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