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1)实验室简介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是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的开拓者和摇篮。 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数据-模型-软件-系统”一体化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体系,对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学科导向、应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与目标: 1) 建立融图形思维、模型计算、知识推理于一体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论,形成时空数据挖掘、地理系统格局与过程分析的方法体系,发展国际一流的时空数据分析模型,服务于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2) 研究多源遥感信息的时空融合方法,建立高精度、定量化、高效率遥感智能计算与遥感地学分析模型,实现全国覆盖、高时序的地表参数反演与特征分析,服务于国家资源环境管理与生态建设; 3)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时空信息可视化系统软件,为国家地学信息格网建设和公众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4) 建立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并发展成为国家级地学数据集成与共享中心,实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网络共享,服务于地学科研环境的信息化; 5) 构建以数据平台、地学模型平台、地学计算平台和虚拟可视化平台为基础的区域环境模拟网络平台,实现地学分析的超级计算和地学过程的动态模拟,服务于国家宏观管理、应急响应和科学决策; 6) 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建立和发展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与示范系统,促进地球信息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深化。

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0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主管部门为国家科技部,现任实验室名誉主任为哈佛大学Charles M. Lieber 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顾秉林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张清杰教授。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领域为: (1)原位复合技术与精细复合材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反应聚合、反应烧结等原位复合技术,制备力学性能和物理功能优异的精细复合材料; (2)梯度复合技术与梯度功能材料:采用梯度复合技术,制备组分、结构、功能呈梯度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3)纳米复合技术与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陶瓷、有机与无机纳米复合技术,分子、离子、纳米粒子自组技术,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复合结构与材料; (4)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在不同尺度上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包括:量子化学在材料中的应用,晶体结构与性能的计算机模拟;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定量描述,梯度材料设计等。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 1989 年9月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吉林大学建设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11月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崔田教授任实验室主任,邹广田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硬材料和新型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技术;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超硬材料的物理基础和应用。实验室始终坚持材料研究与物理研究相结合,基础问题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高温高压合成机制与触媒机理、金刚石薄膜和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制备及应用、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高压物理和超高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简介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简介 (1)总体定位 从东亚大陆环境演变入手,向全球拓展,迎接“圈层动力过程整合时代”的到来,为地球科学下一个新理论做好科学储备;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造就一支国际高水平的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队伍。 (2)研究方向 以我国及其邻区的代表性新生代陆相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地层学、地貌学、地球化学、古生态学、古气候学、地质年代学等多学科交叉集成,研究亚洲新生代地质环境的形成、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动力关联以及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季风-干旱系统形成演化、构造变动与环境效应、古生态与环境考古、地质环境过程模拟。 1)季风-干旱系统形成演化 通过风尘沉积、河湖相沉积、沙丘沉积、湖泊沉积、洞穴碳酸盐沉积、树轮的多学科研究,重建不同时间尺度新生代气候-环境演化序列,阐明季风-干旱气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揭示环境系统阶段性分异及其对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率的调制作用,探讨季风-干旱系统形成演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 2)构造变动与环境效应

通过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副特提斯海地区新生代岩石和沉积的多学科研究,分析新生代重大构造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期次,研究青藏高原火山活动温室气体排放与深部碳循环之间的联系,剖析构造变动引起的风化剥蚀过程和机理,探讨气候、环境事件与高原/山地隆升、海陆分布变化之间的关联,揭示岩石圈变动影响地球表层环境演化的动力过程。 3)古生态与环境考古 将传统古生物学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等手段相结合,建立不同环境单元生物演替序列,揭示亚洲地区草原植被出现和扩张等重大生态事件的发生时间和过程,探讨重大气候-环境事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演化的影响。建立农作物及其亲缘野生植物的鉴定标准,对重要古文化遗迹开展农业起源和古环境研究,揭示农业起源、传播及其与环境关系。 4)地质环境过程模拟 开展地质环境变化的物理动力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观测和模拟研究。通过现代过程观测,建立地球化学、生物学、沉积学指标与现代环境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多指标地质-生物记录(耦合同位素和叶腊正构烷烃)和数值模拟,实现新生代主要增温事件气候要素的定量化重建,剖析古增温与碳循环耦合的过程与机制,探讨全新世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主任:郭正堂 副主任:杨石岭郝青振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规则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定期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评估对象是所有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周期为5年,每年评估1-2个领域的实验室。定期评估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建立定期评估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的制度。 第三条定期评估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检查实验室5年的运行状况,总结经验和成绩,发现问题,促进实验室发展。评估重点是实验室的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评估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优胜劣汰的原则,依靠专家,注重实效。 第四条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负责评估的组

织实施,制定实验室评估规则与工作规程,确定参评实验室名单,委托和指导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确定和发布评估结果。 第五条科技部根据评估领域择优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具体评估工作。第三方评估机构应具备开展评估工作的能力,熟悉相关领域发展情况,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估工作。 第六条评估机构、工作人员和评估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密规定,科学、公正、独立地行使职责和权利。评估机构、工作人员和评估专家不得对外发布相关过程信息,不得收取评估对象任何评审费用、礼品、礼金。 第七条实验室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部门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实验室依托单位应为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二章评估材料 第八条评估材料是实验室评估的依据,包括年度报告、年度考核报告和五年工作总结。年度报告纳入国家科技报告

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第九条实验室根据评估期内每年提交的年度报告提出五年工作总结。五年工作总结中列举的论文、专著、数据库、专利、软件著作权、奖励、技术成果转让必须是评估期内取得。 第十条实验室依托单位负责实验室年度考核,提供实验室年度考核报告,年度考核报告和实验室五年工作总结要在依托单位内部提前公示。 第十一条评估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程序和日期提交评估机构。评估机构应组织人员对评估材料进行审核。 第三章评估程序 第十二条评估机构根据科技部委托,拟定评估方案,受理评估材料,组织专家开展评估工作。 第十三条评估专家由本领域学术水平高、公道正派、熟悉实验室工作的同行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 第十四条评估实行回避和专家信用记录制度。与实验

匈牙利文化

匈牙利文化 匈牙利,英文官方名称为匈牙利共和国,或匈牙利语名称为马扎儿。匈牙利是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周边与奥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亚,西伯利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相邻。首都是布达佩斯,官方语言是匈牙利语。 像中东欧的许多国家一样,匈牙利地处十分重要的十字路口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匈牙利是个举足轻重的国家,一战中匈牙利失去了70%的领土,33万匈牙利人以及80%的大城市,现在匈牙利仍在国家复苏中。1947年-1989年,匈牙利还经历了共产主义时期,其中1956年革命和1989年与奥地利的领土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而后者更是加速了东欧集团的瓦解。现在的政体是议会共和制(自1989年以来)。 在过去的十年里,匈牙利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15个旅游目的地之一。匈牙利有世界上最大的温泉水溶洞,世界第二大温泉湖(Lake Hévíz),中欧最大的温水湖(巴拉顿湖)以及欧洲最大的天然草原((Hortobágy)。 行政区划 匈牙利全国分为19个县。首都布达佩斯独立于任何一个县。县下面有分为173个区,布达佩斯有自己的分区。自1996年以来,为了方便统计以及经济的发展,各个县和布达佩斯被分成7个地区。 语言 95%的人以匈牙利语为母语,匈牙利语属于乌戈尔族语,它与周边国家的语言没有关系,而是与遥远的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有关。匈牙利主要民族是罗马族(2.1%-10%)。其他的民族有:日耳曼人(1.2%),斯洛伐克人0.4%),克罗地亚人0.2%),罗马尼亚人(0.1%),乌克兰人(0.1%)和塞尔维亚人(0.1%)。 宗教 10世纪时,大部分匈牙利人成为基督教徒。到17世纪时,天主教成为匈牙利的主要宗教。然而匈牙利东部地区,尤其是德布勒森(”加尔文教的罗马“)周围仍有很多新教团体。原教旨基督教是该国一些少数种族的宗教,即罗马尼亚人,卢森尼亚人,乌克兰人和塞尔维亚人。 在匈牙利还有相当一部分亚美尼亚人。信心会是欧洲最大的五旬节会之一,它坐落在匈牙利。信心会信仰结果,灵感,早期基督教和基督教改革的道德观,以及其他促进基督教发展的复兴运动的理念。基于1%的教会征税,信心会成为匈牙利第四大人数最多的教会。每周的周日教会仪式都会在电视上直播。 历史上,匈牙利居住着许多犹太群体。尤其是19世纪以来,许多犹太人在俄国遭到迫害,于是到匈牙利避难。大部分犹太人住在布达佩斯的市中心区,尤其是在VI区。欧洲最大的犹太会教堂就坐落在布达佩斯。 食物 匈牙利菜肴有着典型的匈牙利文化的特征。传统的菜肴如世界著名的匈牙利汤通常会用红辣椒烹制,这是匈牙利人的独创。人们也会用浓厚的匈牙利酸奶油tejf?l 来柔化菜的味道。匈牙利热鱼汤通常是由许多清蒸的鱼放到一起煮的。其他的菜如辣子鸡,鹅肝酱,炖汤等。甜点有著名的多柏思蛋糕,各种口味的果馅奶酪卷,薄烤饼等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饮料 Pálinka是一种水果白兰地,由从匈牙利大平原的果园里摘取的水果蒸馏得到。这是一种匈牙利当地的一种烈酒,有各种口味,如杏仁,樱桃味。然而梅子味是最受欢迎的。

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1.1实验室简介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其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 实验室以黄土等多种地质载体为研究对象将研究目标确立为:在长时间尺度上,探索东亚季风环境系统变化规律,研究东亚季风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及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及全球变化之间的动力学联系;在短时间尺度上,通过100年、10年和1年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序列的研究,探索其变化特点及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重建近代东亚季风环境,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干湿变化历史;查明亚洲内陆粉尘的源区、传输和沉积规律及其对区域和全球的影响;恢复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自然背景图像,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及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金章东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周卫健院士。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主要学术带头有安芷生院士、周卫健院士、刘禹研究员、刘晓东研究员、曹军骥研究员、刘卫国研究员等。 多年来,通过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吸引并凝聚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形成了事实上的三个研究群体:一是以高水平科学家为核心,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为主力的固定人员队伍;二是以国家重大项目牵引,联合国内多所科研院校学者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研究的研究群体;三是以“中国黄土与第四纪变化”作为影响全球变化要素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吸引国外著名科学家而形成的国际合作研究群体。

实验室历来重视科研能力建设,围绕环境变化的“过去-现在-未来”这条主线,建成了在年代学测试、理化指标分析、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的分析测试系统。实验室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积极向国内外用户开放,起到了支撑创新、服务发展的作用。 实验室高度重视原创成果产出,先后在Nature、Science、PNAS以及Nature子刊等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东亚古环境变迁的季风控制论”、“亚洲季风-干旱环境系统”、“南北半球气候相互作用”等一系列理论和概念的提出,拓展了过去环境变化的领域和内涵。实验室也因此成为引领东亚古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机构,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 实验室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作为主持单位或重要参与单位先后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交了十余份咨询报告,涉及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气候趋势预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联系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综合治理、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为制订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规划做出了贡献。 自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国家组织的实验室评估中连续七次被评为优秀实验室,是我国地学领域两个获此佳绩的实验室之一。 在成绩面前我们丝毫不敢懈怠,遵循“如履薄冰,努力拼搏”的室训,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大陆环境变化研究中心的步伐。实验室将发挥已有科学积累,将加速器质谱中心、大陆环境钻探岩芯库以及环境演化模拟和数据信息共享中心等与野外观测平台的建设相结合,搭建一个向国内外科学家开放的大陆环境变化研究平台,吸引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在此工作,在环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领域做出更多原创性贡献,服务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 第四条实验室是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和其他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机构建设的科研实体。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国家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是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编制和组织实施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2、制定实验室发展方针、政策和规章,宏观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3、批准实验室的建立、重组、合并和撤消。组织实验室评估和考核。 4、拨发有关经费。 第六条国务院部门(行业)或地方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是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国家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行业、地方)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实验室建设。 3、聘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4、拨发、配套有关经费。 第七条依托单位是实施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1、为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以及经费等配套条件。 2、负责推荐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委员。 3、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配合科技部和主管部门做好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等。 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实验室研究方向、任务、目标等重大调整意见报主管部门,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第三章设立与建设 第八条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可持续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基地建设,稳定基础研究队伍,培养和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国家有计划、有重点地装备、新建和调整实验室。 第九条实验室建设坚持“三高一优两重点”的原则。即高水平研究机构、高校和高科技企业;优秀的部门(行业)或地方实验室;“两重点”指具有突击前沿获取原始科学创新能力的专门学科实验室和集成关键性、原创性科学技术能力的跨学科综合实验室。 第十条科技部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纲要,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指导实验室建设。 第十一条申请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条件:1、一般为已运行、并对外开放2 年以上的部门(地方、高科技企业)重点实验室,在本领域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特色,能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2、依托单位能为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及相应经费等配套条件;3、主管部门能保证实验室建设配套经费及建成后实验室的运行经费。 第十二条依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申报实验室由依托单位提出、主管部门择优推荐(无主管部门的机构,可直接向科技部申报),并报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附件一),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由申请单位填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附件二),经主管部门初审,报科技部批准立项。 第十三条实验室立项后进入建设实施期,其国拨及配套经费应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要求安排,主要用于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及必要软件等,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应采用招标形式。 第十四条实验室建设应本着“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依托单位在实施实验室建设期间,要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进展情况,保证实验室人员的

细数中国与匈牙利的那些渊源

细数中国与匈牙利的那些渊源 中匈关系 1949年,中匈两国正式建交,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 1992年5月,布达佩斯—中国贸易中心开业。 2004年5月,匈牙利加入欧盟。 2007年,匈牙利加入申根国。 2009年,罗兰大学建立孔子学院。 2011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匈牙利,中国购买匈牙利国债,并为匈牙利提供10亿欧元的贷款基金。 2013年4月,匈牙利国债移民项目启动。 匈牙利经济状况 ?GDP总量:194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50位) ?人均GDP;1.9亿美元,(世界排名第48位,中国人均6200美元,排名第89位) ?其中私营企业占GDP比重的80% ?产业结构:工业33%、农业3%、服务业64% ?主要产业:旅游、葡萄酒、机械、汽车、制药。 教育概况 ?匈牙利人口998万,出过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世界上人均得诺贝尔奖最高的国家之一。 ?匈牙利教育投入占GDP总量的5.2,世界排名第18位(中国2.79% , 世界排名第140位) ?12年义务教育(无书本费、学杂费等,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制度) ?匈牙利拥有中匈双语的公立教育,以及英美的私立国际教育学历, 全世界认可。 医疗 ?匈牙利拥有世界领先的医疗体系和基础设施(以牙科和心脏科闻名)?匈牙利医疗支出占GDP的7.3%,世界排名第66位(中国1.21%,世界排名第145位) ?匈牙利国家医疗保险费用为每人25欧元每月 ?除营养品和保健品外,其余全在医疗保险范围内(急诊无论有无医疗保险,都实行优先救治原则) ?医保卡适用于全欧盟国家。 社会保障 ?匈牙利实行“国家保障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国统一的退休金保障、全面公费医疗、家庭津贴、教育补贴、消费补贴、住房补贴以及其他公共福利事业等。 ?社会保障总投入占GDP的36.9%(中国12%) ?匈牙利失业率5.4%,低于欧盟平均水平(欧盟10.9%) ?布达佩斯物价除电子产品外,均略低于天津。 自然环境 ?匈牙利森林覆盖率22.5%(中国2%) ?拥有欧洲最多的温泉疗养胜地Hevis,Miskoic等 ?拥有欧洲最大的淡水湖巴拉顿湖,是全世界知名的度假风景区.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部省级重点实验室 1、教育部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2、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3、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4、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 5、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6、农业部农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7、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8、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农业部) 2、农业部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3、农业部转基因大豆检测与监测中心(南方) 4、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筹) 5、农业部动物疫病防制技术创新中心 6、农业部牛冷冻精液质量检测中心(南方) 7、农业部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研发基地 8、教育部资源节约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 9、教育部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平台 10、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1、江苏省肉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东部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等) 农业部研究所、室: 1、大豆研究所 2、细胞遗传研究所 3、植物病原生物研究所 4、农业昆虫研究所 5、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6、蔬菜研究所 7、农业经济研究所 8、杂草研究室

10、动物繁殖研究室 11、家畜生理研究室 12、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校级科研机构 校级独立科研机构: 1、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 2、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3、农业生物安全研究中心 4、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中心 5、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各学院(部门)科研机构 农学院: 1、大豆研究所 2、棉花研究所 3、水稻研究所 4、细胞遗传研究所 5、区域农业研究所 6、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7、作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8、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9、应用生态研究所 10、作物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植物保护学院: 1、植物病原生物研究所 2、农业昆虫研究所 3、植物检疫研究室 4、农药应用研究所 5、农药残留检测中心 动物医学院: 1、家畜生理研究所 2、兽医寄生虫病研究室 3、畜禽营养代谢病防治研究室 4、鱼病鱼药研究室

脑功能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脑功能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一、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本实验室是以研究脑的高级机能结构为核心,在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认知语言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的研究脑功能的发育、认知发展及全脑功能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实验室。本实验室主要有五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大脑的高级机能结构与认知神经科学 研究内容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动物及人的脑为研究对象,应用神经生理学、神经组织解剖学、神经心理学、脑影像学等脑功能研究方法,全面进行大脑的高级结构功能及认知神经科学机制的研究。重点研究脑的系统神经机能结构,主要对学习、记忆、注意、思考等高级机能活动进行脑皮质领域定位。并基于大脑生理学机制及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知觉、注意、记忆、动作、语言、推理、思维、意识乃至情感在内的各个层面的认知活动及脑的高级机能在人的生涯中的发生、发展规律;全面开发脑的潜能,进行全脑功能、全脑教育、创新思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创造开发培育脑、提高脑的记忆力、创造力。对音读、速读、速听的大脑生理学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增强学习记忆力的辅助器具,全面进行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培育脑的跨学科的脑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二、认知神经心理与认知发展 研究内容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0—18岁儿童和青少年及成年阶段脑功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规律、发展特点、影响因素、预防方法与对策等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研究:1、儿童大脑潜能与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2、儿童早期脑开发与言语开发的实验研究。3、儿童智力结构的多元智力因素的脑科学研究。4、儿童创造力培养与脑机能的发展规律的研究。5、儿童游戏对儿童脑功能的开发与促进的研究。6、科学用脑与预防脑疲劳的实验研究。7、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研究。8、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心理支持系统的研究。9、开发儿童右脑,建构认知新模式的研究。 研究方向三、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 研究内容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计算机为研究手段,模拟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建立人工的神经网络模型,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1.1简介 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质体中有机质分布、迁移、富集与转化的科学。生物死亡后的有机质演化及其地球化学过程均属其研究范畴。有机地球化学是当代地球科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发展壮大,与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问题紧密相关,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机地球化学已形成石油地球化学、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和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等三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获批准建设,1992年11月通过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陶澍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张干研究员。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2人,其中科研人员53人,技术支撑人员18人,行政秘书1人。现有在站博士后22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03名。实验室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实验室总面积7700平方米。现有11类大型/超大型仪器/设施、18个专业实验室,截至2017年底,大中型仪器设备原值逾2.2亿元。 “十三五”期间,实验室主要在油气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两大研究领域,在深层油气资源与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与评价、环境有机污染过程与风险管控原理、大气环境化学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原理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承担重大研究任务,组织和部署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同时,亦针对区域与全球环境变化,开展有机生物地球化学探索性研究。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精神,是“学,思,锲而不舍”(已故傅家谟先生的座右铭)。实验室的使命,是成为国际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卓越中心,服务于化石能源勘探和环

土工实验室简介

土工实验室简介 土工实验室于1956年2月正式成立,成为现有太原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工程学科实验室的前身。 太原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学科实验室支撑的省级以上平台主要有:岩土与地下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土木工程行业技术中心、山西地质灾害过程与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及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复杂环境下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开发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等平台,现有专兼职人数5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3人。 岩土工程学科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拥有区域内最大的土工槽及试验测试系统,美国GEO-Tech应力路径三轴仪,英国Geo-expert土水特征曲线压力板仪,Geo-expert一维土柱仪,日本Hitachi系列台式扫描电镜,美国GEO-Comp大型直剪仪,光纤光栅调制解调仪及检测系统,动静态三轴仪,CS-350系列电化学工作站,土壤材料热物理参数测试系统等进口和国产的先进土工试验设备,总价值达2000万元。 岩土工程学科实验室旨在建立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在岩土工程领域协同创新的新机制,营造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实验室以岩土工程山西省重点学科为中心,以省级以上平台为支撑,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工程实践需求,已经在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地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特殊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和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相关的城市灾害监测、预警与处治关键技术等三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具备了较强的优势,研究成果应用于多项重点工程及海外工程项目,纳入国家及行业规范,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岩土工程领域技术进步,引领山西省岩土工程的创新发展。近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与省部级重大项目10多项,编制各类规范10余部,完成重大岩土工程项目50余项;荣获省部级奖励14项,获得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6项、“汾水杯”50项;同时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4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2000余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近20项,申请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论文近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次。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基本情况简介

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基本情况简介 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长春光机所是我国光学领域科研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所之一。主要学科领域为:发光学、应用光学、光学工程、精密机械与仪器。科研工作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三个层面,三者之间相互牵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形成了完整的科研体系。基础研究工作以中科院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为代表,在发光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发光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研究领域具有优势和特色。应用基础研究以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以解决光学发展中的重大前沿基础技术为发展方向,围绕短波光学、衍射光学、液晶光学、紫外/极紫外遥感技术、先进光学制造检测与装校技术、光学信息融合与信息安全技术、成像光谱及成像仿真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既有前瞻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又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 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长春应化所高擎发展应用化学,贡献国家人民的旗帜,坚持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之路,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项,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其中包括镍系顺丁橡胶、火箭固体推进剂、稀土萃取分离、高分子热缩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40多项,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58项,院省(部)级成果奖380多项;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1400多项、授权70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2000多篇,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论文被sci收录引用数持续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列。 主要研究领域:聚焦资源与环境、先进材料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开发稀土、二氧化碳、植物、水四类资源;发展先进结构、先进复合、先进功能三类材料;开拓清洁能源、高密度存储、节能三类技术。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国家长春质谱中心以及高分子工程实验室、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和科技平台。 三、清华大学 (一)科技条件 清华大学拥有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拥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管部门:科技部)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建设单位:主要以中科院各研究所、部属高校、重点大学为主要依托单位;另有建在企业(中央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名单 编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 1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3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院 4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 5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6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7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 8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9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0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 11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 12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13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4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5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16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 17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等 18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 19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20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等 21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2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等 23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24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 25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6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7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8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 29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30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 31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32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33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 34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 35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东南西北中欧洲各国分布及简介

东西南北中欧各国分布及简介 Senver 2012-03-12 . 北欧: 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国(Northern Europe) 包括欧洲北部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 个国家,以及实行内部自治的法罗群岛。北欧西临大西洋,东连东欧,北抵北冰洋,南望中欧,总面积130 多万平方千米。地形为台地和蚀余山地,冰蚀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交错是主要地貌特征。北欧的绝大部分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夏季短促凉爽。冰岛等地属极地苔原气候,丹麦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欧国家的人口密度在欧洲相对较低,经济水平则最高,丹麦、瑞典等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世界前列。林业、水力发电、铁矿开采、渔业、造船业和航运业,均为北欧传统经济部门。 西欧: 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Western Europe) 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个国家的统称。总面积90多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和盆地或平原交错分布的格局为主,属于中欧-西欧断块山地。西欧地处西风带,全年受极地海洋气团控制,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行经沿海,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全年有雨,以秋冬为主。植被以阔叶林为主。西欧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卢森堡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该地区是工业革命的策源地,工业化历史最为悠久,以加工工业为主导,能源和采掘工业较薄弱,原料和燃料需要进口,工业品输出。 中欧: 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8国(Central Europe) 欧洲中部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8个国家的统称。地形多样,西北部是波德平原;南为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东有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平原。中欧西部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因地处欧洲中央,不仅自然条件具有多样性和过渡性。其政治、经济、民族与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过渡性。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高于东欧和南欧,但是低于西欧和北欧。 南欧: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 Construction scheme of Key Laborator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德州市重点实验室组建规划方案书编写大纲 一、组建的目的及意义 二、实验室的主要研发方向、目标及任务 三、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国内外该领域(学科)所处 的地位等 四、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 五、依托单位可提供的支撑条件 六、实验室的运行机制 七、组建进度计划 八、建设计划及预算 ☉建设内容、地点 ☉投资规模及经费来源 ☉分年度经费预算

☉设备购置及预算 ☉人员构成 九、建成后的能力与水平 ☉研发能力与水平(项目成果、获奖、成果转化、论文、专利) ☉提供开放服务的能力 ☉运行管理(联合开放)及自我发展能力 ☉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能力 十、依托单位承诺函 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 建设方案 编制大纲 一、建设背景 1、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技术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2、本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急需的基础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二、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实验室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三、申报单位概况和建设条件 1、依托单位主要概况:申请实验室名称、领域。 已具备的相关基础条件。 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状况。 2、近三年重要科研项目研究、科研成果及其水平状况。 四、主要任务与目标 1、实验室研究方向、预期目标。 2、主要工作规划、内容。 3、开放运行设想及辐射作用。 五、建设规模和预算六、管理与运行机制 1、机构设置与职责。 2、运行机制与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 第四条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第五条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六条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应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 第二章职责 第七条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2.编制和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3.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与重点实验室签订工作计划。组织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检查。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和政策,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3.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4.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 第九条依托单位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1.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2. 组织公开招聘和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推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3.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配合科技部和主管部门做好评估和检查。

欧洲国家概况

北美:谭乐+赖才欧+周晓婉+尹善林 欧洲: 1.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卢森堡+摩纳哥+瑞典-----何玲玲 2.德国+波兰+捷克+匈牙利+爱沙尼亚+斯洛伐克+乌克兰+白俄罗斯---王冰芝 3.英国+爱尔兰+荷兰+丹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黑+立陶宛---赵湘资 4.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希腊+克罗地亚+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挪威--- 何先益 5.俄罗斯+芬兰+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南美)---周琳 欧洲国家概况 1.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00平方公里,人口1亿4310万,语言:俄语,货币:卢布,国庆:6月12日,主要城市:莫斯科,圣彼德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 2.乌克兰国土面积603700平方公里,人口4578万,语言:乌克兰语,俄语通用,货币:格里夫尼亚,国庆:8月24日(独立日)主要城市:基辅,雅尔塔 3.法国国土面积551602平方公里,人口6279万,语言:法语,货币:欧元,国庆:7月14日,主要城市:巴黎,马塞,里昂,嘎纳 4.西班牙国土面积505925平方公里,人口4704万,语言:西班牙语,货币:欧元,国庆:10月12日,主要城市:马德里,巴塞罗那 5.瑞典国土面积449965平方公里,人口:948万,语言:瑞典语,货币:瑞典克朗,国庆:6月6日,主要城市:斯德哥尔摩,哥德堡 6.挪威国土面积385155平方公里,人口:492万,语言:挪威语,通用英语,货币:挪威克朗,国庆:5月17日,主要城市:奥斯陆 7.德国国土面积357021平方公里,人口:8180万,语言:德语,货币:欧元,国庆:10月3日,主要城市:柏林,汉堡,慕尼黑,科隆,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 8.芬兰国土面积338145平方公里,人口:540万,语言:芬兰语和瑞典语,货币:欧元,国庆:12月6日,主要城市:赫尔辛基,萨翁林纳

滨州医学院实验室简介

滨州医学院实验室简介 2015-02-03 12:15 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简介 一、概况 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2011年6月获批成立,前身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和医学分子遗传研究所。目前,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微RNA与肿瘤基因表达;(2)神经肿瘤生理与损伤;(3)表观遗传与肿瘤以及肿瘤分子病理与临床。实验室成立以来,共承担各类课题6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厅局级科研课题18项,科研总经费500余万元。近五年获得科研奖励及成果32项,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 二、学术队伍介绍 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2人;均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山东省优秀教师1名,滨州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3名。 谢书阳教授,博士,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滨州市杰出贡献专家,滨州市十大杰出青年。长期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研和教学工作,在生命科学小RNA研究领域取得 突出成绩。在《Hum Mol Genet》、《Haematologica》等国际刊物发表SCI 论文30余篇,担任SCI期刊《FEBS Lett》、《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NRR》等杂志审稿专家。主持或承担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烟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美国Outstanding Postdoctoral Clinical Fellow Presentation Award等60余项奖励,被授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五四青年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韩锋产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神经生物学“泰山学者”设岗学科负责人,耳科遗传病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际耳鼻喉研究协会(ARO)会员,SCI 杂志《Laryngoscope》等审稿人。1998年获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2007年至2011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遗传与耳鼻喉系做访问学者。致力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遗传性聋分子机理与药物干预的研究,建立与鉴定了多种遗传性小鼠模型,发现并命名了小鼠耳聋基因位点erl (er long,耳聋),首次应用药物治疗小鼠遗传性耳聋并获得成功。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国际和省部级等课题8项,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诊断试剂第Ⅰ类新药证书2项,在《Pharmacogenomics J》、《Am J Pathol》和《Infect Immun》等杂志发表SCI 论文20余篇。 三、硬件状况 实验室现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PCR室、细胞培养室、蛋白分析室等功能实验室,实验面积1400m 2,仪器设备总值为963.2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包括: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