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

08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戏曲编

"戏曲编"是有关中国戏曲艺术的最基础的知识,是从《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摘出主要的条目,再加通俗化、简化而成。无论是戏曲专业或者非戏曲专业的读者,都可以读得懂。"戏曲编"已经是有关戏曲艺术的最基本的知识,必须全面阅读。

第一章必须认真弄懂。因为一接触"戏曲",就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戏曲?"必须对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二章《中国戏曲史》必须认真阅读各节的概述,力求了解各个历史阶段戏曲的概貌,和发展的线索。特别需要重视的是从第三节《宋元南戏》之后的各个阶段的内容。所举词语表达的一些基本概念也必须理解。

第三章《戏曲声腔剧种》可以和第五章《戏曲音乐》联系起来阅读,了解有关戏曲音乐史的若干概念,知道戏曲音乐的几种声腔体系,和当今存在的重

要剧种的概况。

第四章《戏曲文学》需要领会戏曲文学的剧诗品格,和熟悉第一流的作家如高则诚、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洪升、孔尚任、田汉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如《琵琶记》《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白蛇传》等。

第六章《戏曲表演》应理解表演程式的含义,以及有关脚色行当和基本功的基本概念的涵义。关于表演艺术家,主要是了解近现代的戏曲界的代表人物。

第七章《舞台美术》需要理解戏曲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的特点,以及有关术语的涵义。

阅读"戏曲编''应该尽量联系自己的专业,对戏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一些必要的思考。

戏剧专题部分笔记

戏剧是:特殊艺术类型、时空综合性艺术、表情造型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表情→音乐,造型→绘画、舞蹈)、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人类产生文明就有了古老的戏剧.

戏剧(迄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希腊人创造和在西方形成悠久传统,20世纪初传入中国。

戏剧功能:审美、娱乐、交流、教育功能

希区柯克说:戏剧是去掉了枯燥无味的时刻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喜剧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悲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好的人

戏剧的审美特征:剧场性、假定性、戏剧性、综合性

20世纪60年代波兰戏剧家格洛托夫斯基创立了“贫困戏剧”学派,只要有演员和观众,戏剧就能够存在。

悲剧分为四种:复杂剧、苦难剧、性格剧、情景剧

体裁分类: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

19世纪末兴起于法国波及全球象征主义戏剧

19世纪,挪威易卜生创立的:社会问题剧

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的表现主义戏剧

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戏剧

法国的超现实主义戏剧

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存在主义戏剧

60年代荒诞派戏剧

按风格划分:悲剧、喜剧、正剧

按不同时期分:古典主义戏剧到荒诞剧的近十种

按体裁和表现内容分:儿童剧、农村剧、历史剧、传记剧、军事剧

按演出方式分:广场剧、教堂戏剧、咖啡馆戏剧、环境戏剧

悲剧:由古希腊人创立,意为:羊人颂

喜剧:稍晚于悲剧,出现在公约前6-5世纪的希腊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的政治讽刺喜剧《鸟》对于雅典晚期奴隶主民主政治衰落产生的乱现象进行的冷嘲热讽。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哉《伪君子》、《悭吝人》等戏剧中对宗教虚伪的嬉笑怒骂。

正剧:18世纪法国狄德罗提出了“严肃戏剧”后改为“正剧

特点:更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表现更为丰富的性格与情感、具有道德的目的

曹禺的《北京人》被研究者称为中国最伟大的正剧

戏剧创作六要素亚里士多德谈悲剧时说:情节(第一)、性格、思想、语言、唱段、戏景。

戏剧发展的历史线索

第一节欧美戏剧概况

西方戏剧起源于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戏剧史上第一部戏剧理论经典。

西方戏剧发展历史阶段:

源于古希腊罗马—(2)中世纪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3)中世纪后期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4)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5)(1600-1730音乐巴洛克时期)18世纪启蒙运动到浪漫主义时期—(6)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兴起—(7)19世纪后期现代主义的戏剧.

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代表:西班牙的洛卜.德.维迦英国的威廉.莎士比亚

古典主义时期:以笛卡尔的唯理论哲学为思想基础。高乃依、拉辛、莫里哀为代表人物

18世纪下半叶。博马舍、哥尔多尼、莱辛、希勒为代表

19世纪初:雨果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标志着这个新时代的开始

19世纪:代表人物易卜生、肖伯纳、契珂夫、布莱希特

美国戏剧:尤金.奥尼尔《毛猿》、《榆树下的欲望》、《安娜.克勒斯蒂》、《走过黑夜的漫长旅

程》;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

20世纪:西方戏剧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

地域范围逐渐扩大:地中海(东部)—古罗马帝国—犹太民族(基督教文明)—意大利和西班牙

重要演变:

源头: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真正的希腊悲剧的创始人“悲剧之父”。《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并把火种送到了人间,宙斯为了惩罚他,差人将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吊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之后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但是普罗米修斯必须永远戴一只铁环,环上镶上一块高加索山上的石子。这样,宙斯可以自豪地宣称,普罗米修斯仍然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俄瑞斯庇亚》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底比斯国瘟疫盛行,天神宣告,只有杀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伏法,才能消灾祛祸。前王外出,与卫兵一起遇害,至今不知凶手是谁。国王俄狄浦斯严厉诅咒凶手,并号令全国追查。先知却说,凶手就是俄狄浦斯本人。俄狄浦斯出生时有神谕,说他将来会杀父娶母,于是他被抛弃在荒山上,辗转成了科林斯国王之子。成年后他得知神谕,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预言,逃出科林斯国,在途中与人抢道,将主仆数人打死。他来到底比斯国,制服了狮身人面怪,被拥立为王,并娶寡后为妻。俄狄浦斯这些经历恰好符合当初神谕所说的杀父娶母。经过一番追查,事实俱在,俄狄浦斯正是凶手。王后羞愤自尽,俄狄浦斯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安提戈涅》:剧中描写了俄狄浦斯的女儿安提戈涅不顾国王克瑞翁的禁令,将自己的兄长,反叛城邦的波吕尼刻斯安葬,而被处死,而一意孤行的国王也遭致妻离子散的命运。剧中人物性格饱满,剧情发展丝丝相扣。安提戈涅更是被塑造成维护神权/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权势低头的伟大女英

如何准备英语,我觉得要以真题为主,主要抓住阅读和写作。建议大家去听一下新东方朱伟老师和范猛老师的课,非常不错,尤其是朱伟老师的课,貌似朱伟也是南京大学毕业的,他对于阅读真题的讲解很精彩,令人茅塞顿开,学了之后正确率绝对可以提高,迅速地

屏蔽无关信息,得出答案。朱伟老师的考研高分写作特训也很好,非常具有针对性,今年的大小作文全中。而相比王江涛的写作则令我比较失望了。范猛老师的阅读课也很精彩,大家也可以去听一下,反正是网络课堂很方便。必要的钱还是应该花的!

南大2012年戏剧专业硕士考题

336艺术基础(戏剧影视文学)

一名词解释(8道每道5分)

1闲情偶寄

2莫里哀

3安提戈涅

4残酷戏剧

5爱森斯坦

缺三个

二简答(4道任选两道每道20分)

1 悲剧美感的特征

2 长镜头理论

缺两道

三论述(4道任选两道每道35分)

1 试分析正剧与近代文化的动力关系

2 试阐述布莱希特的“史诗理论”

3 为什么说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克拉考尔)

4 为什么说电视是大众艺术

902剧本写作

原题大意如下:

某天丈夫在商场门口看到一个小偷丈夫追回了被偷的包摔伤了腿结果发现是他妻子的包

丈夫说:早知道是你的包我就不去追了因为我知道里面没钱

妻子说:你追小偷的时候并不知道是我的包这难道不是见义勇为的行为吗我要给你申报见义勇为奖

请设想妻子去申请见义勇为奖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她能申报成功吗

写一个独幕剧或者小品限定是在一个场景内故事发生在现代

艺术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电影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一电影编 电影编主要介绍电影基本理论与创作基本概念,以及中外电影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主要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影概论》(周星主编)、《影视艺术史》(周星等著)等通用教材,缩减概要而成。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下述各章重点。 第一章主要介绍电影基本理论,重点把握基本概念。分节重点包括: 第一节”电影基本范围"中重点把握: 1电影美学层面概念; 2. 电影片种。 第二节”电影的性质"中重点把握: 1. 综合性。 2?艺术性。 第三节”电影的社会功能”重点把握: 1. 再现功能; 2. 表现意义; 3. 审美价值。 第二章主要介绍电影创作基本概念。分章节重点把握: 第一节”影像镜头”: 1. 景别; 2. 构图: 3?运动与造型。 第二节”声音”: 1. 人声。 2. 声画关系。 第三节”蒙太奇”的概念意义。 第四节”长镜头”: 1 .长镜头概念: 2. 长镜头意义。 第三章主要介绍中外电影各个历史阶段创作状况。 分节重点:第一节"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简况”:各个时期代表性影片:重要代表人物。第二节”西方电影的历史发展简况”:各个国度重要代表作品。 第三节”东方电影简况”:各个国度重要代表作品。 第四章主要介绍电影类型与体裁, 分节重点:第一节"中国电影的类型与体裁”:中国电影类型。第二节”西方电影的类型与体裁”:西方电影类型。 第五章集中介绍中外电影创作名家和经典代表性影片。分节重点: 第一节"中国电影名家名作": 1. 夏衍创作; 2. 吴永刚和《神女》; 3. 袁牧之和《马路天使》; 4. 蔡楚生与《一江春水向东流》;

5. 沈浮与《万家灯火》; 6. 费穆与《小城之春》; 7. 谢铁骊与《早春二月》; &水华与《林家铺子》; 9?谢晋与《天云山传奇》、《芙蓉镇》; 10?吴贻弓与《城南旧事》。 11 ?张暖忻与《沙鸥》、《青春祭》; 12. 张艺谋与《红高梁》、《秋菊打官司》; 13. 陈凯歌与《黄土地》、《霸王别姬》. 14?黄建新与《背靠背,脸对脸》; 15?霍建起和《那山,那人,那狗》; 16.陆川与《可可西里》。 第二节”外国电影名家名作": 1 ?格里菲斯与《一个国家的诞生》; 2 ?爱森斯坦与《战舰波将金号》; 3 ?奥逊?威尔斯与《公民凯恩》; 4.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5. 新好莱坞与《邦妮和克莱德》; 6 ?斯皮尔伯格; Whe 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 ddi ng by the fire, take dow 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 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 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 n beside the glow 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温病学考试重点

温病学重点 (括号内内容看一下作为了解) 上篇 第一章绪论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 二、成长阶段 1.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为温病寒凉清热为主治疗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首先提出温病应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医家为元代末年的王履(王安道),将温病与伤寒加以明确区分,其《医经溯洄集》中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故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评价王履“始能脱却伤寒,辩证温病” 三、形成阶段 1.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第一部温疫学专著——《瘟疫论》,创立疠气学说 2.明代医家张鹤腾所著第一部暑病专著——《伤暑全书》 3.清代叶天士——《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学说。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4.清代薛生白——《湿热病篇》 5.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辨证。第一部理论方药具备的集大成之作 6.王孟英——《湿热经纬》。第一部优秀的温病文献汇集之作 以上,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被誉为清代温病四大家。 此外,需要了解: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余霖——《疫疹一得》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柳宝诒——《温热逢源》 雷丰——《时病论》;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戴天章——《广温热论》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第一节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指感受温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第二节温病的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温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四时温病”之称;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炎热潮湿,易形成湿热病邪,所以湿热类温病易于发生)

艺术学基础知识-戏剧篇(二)

艺术学基础知识-戏剧篇(二)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3,分数:100.00) 1.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乌托邦理想社会的作品是______。 (分数:2.50) A.《鸟》√ B.《阿卡奈人》 C.《俄狄浦斯王》 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解析: 2.19世纪后半期比利时象征主义剧作家梅特林克的名剧是______。 (分数:2.50) A.《忍耐的堡垒》 B.《青鸟》√ C.《圣尼古拉剧》 D.《德奥菲勒的奇迹》 解析: 3.法国作家博德尔写的《圣尼古拉剧》和罗特波夫写的《德奥菲勒的奇迹》是______的代表作。(分数:2.50) A.神秘剧 B.道德剧 C.奇迹剧√ D.笑剧 解析: 4.15世纪时,______在西欧戏剧界占统治地位。 (分数:2.50) A.道德剧 B.笑剧 C.神秘剧√ D.奇迹剧 解析: 5.法国神秘剧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是______。 (分数:2.50) A.《圣尼古拉剧》 B.《青鸟》 C.《忍耐的堡垒》 D.《奥尔良之围》√ 解析: 6.英国的道德剧走在欧洲前列,最著名的作品是______。 (分数:2.50) A.《青鸟》 B.《忍耐的堡垒》√ C.《奥尔良之围》 D.《圣尼古拉剧》 解析: 7.中世纪最完善的笑剧代表作是______。 (分数:2.50)

A.《巴特林的笑剧》√ B.《奥尔良之围》 C.《忍耐的堡垒》 D.《青鸟》 解析: 8.《李尔王》属于______。 (分数:2.50) A.中世纪宗教戏剧 B.文艺复兴戏剧√ C.古希腊戏剧 D.古典主义戏剧 解析: 9.《羊泉村》、《狗占马槽》是文艺复兴时期______的代表作。(分数:2.50) A.歌德 B.易卜生 C.洛卜·德·维迦√ D.威廉·莎士比亚 解析: 10.______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分数:2.50) A.《羊泉村》√ B.《哈姆雷特》 C.《麦克白》 D.《威尼斯商人》 解析: 11.德·维迦是______人文主义戏剧最完善的代表。 (分数:2.50) A.法国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解析: 12.______是《狗占马槽》中的人物。 (分数:2.50) A.德安娜√ B.费隆多 C.劳伦霞 D.费尔南 解析: 13.莎士比亚中期的作品主要是______。 (分数:2.50) A.历史剧 B.传奇剧 C.悲剧√ D.喜剧 解析: 14.不是古典主义戏剧代表作的是______。 (分数:2.50)

艺术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电影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电影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电影编 电影编主要介绍电影基本理论与创作基本概念,以及中外电影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主要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影概论》(周星主编)、《影视艺术史》(周星等著)等通用教材,缩减概要而成。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下述各章重点。 第一章主要介绍电影基本理论,重点把握基本概念。分节重点包括: 第一节"电影基本范围"中重点把握: 1.电影美学层面概念; 2.电影片种。 第二节"电影的性质"中重点把握: 1.综合性。 2.艺术性。 第三节"电影的社会功能"重点把握: 1.再现功能; 2.表现意义; 3.审美价值。 第二章主要介绍电影创作基本概念。分章节重点把握: 第一节"影像镜头": 1.景别; 2.构图: 3.运动与造型。 第二节"声音": 1.人声。 2.声画关系。 第三节"蒙太奇"的概念意义。 第四节"长镜头": 1.长镜头概念: 2.长镜头意义。 第三章主要介绍中外电影各个历史阶段创作状况。 分节重点:第一节"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简况":各个时期代表性影片:重要代表人物。第二节"西方电影的历史发展简况":各个国度重要代表作品。 第三节"东方电影简况":各个国度重要代表作品。 第四章主要介绍电影类型与体裁, 分节重点:第一节"中国电影的类型与体裁":中国电影类型。第二节"西方电影的类型与体裁":西方电影类型。 第五章集中介绍中外电影创作名家和经典代表性影片。分节重点: 第一节"中国电影名家名作": 1.夏衍创作; 2.吴永刚和《神女》;

温病学经典原著选读《温热论》《湿热病篇》

叶天士《温热论》 一、重点背诵原文 [原文]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1) [原文]2.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变错,反致慌张矣。(8) [原文]3.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2) [原文]4.不尔,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3) 二、名词 1、上受:见于叶天士《温热论》,指温病的感邪途径,即温邪从口鼻而入,先犯手太阴肺,即见肺卫表证。 2、逆传:温邪自手太阴肺卫传至手厥阴心包的过程,被称为逆传。 3、透风于热外: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风的治疗方法,即挟风宜辛凉中加轻清疏散之品,如薄荷、牛蒡子等,使风从表而出,不与热相搏。 4、渗湿于热下: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湿的治疗方法,挟湿宜辛凉中加甘淡渗湿之品,如芦根、滑石等,使湿邪分利从下泄,不与热相搏。 5、两阳相劫:此语出自《温热论》,两阳:指风与温热皆属阳邪;两阳相合,耗劫津液,临床导致清窍干燥的病候。 6、浊邪害清:此语出自叶大士《温热论》,湿与热合谓之"浊邪",湿热相搏热蒸湿动、蒙蔽于上,阻遏清阳,清窍为之壅塞,出现耳聋、鼻塞等症,故称为浊邪害清。 7、战汗:凡在温病发展中正邪相持气分,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病者突然战栗,继之全身汗出即称之为战汗。 8、益胃:益胃是叶天上《温热论》中提出温邪始终流连气分的治疗大法,该法以轻清之品,清气生津。宣展气机,并灌溉汤液,以振奋正气,经过战汗,使气机宣通,腠理开泄,邪气随汗外透。 三、如何理解叶氏“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1、“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伤寒与温病同属外感热病,叶氏提出“辨营卫气血”与“伤寒同”,是指其发展传变均具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伤寒虽以六经分证,亦影响到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故言“同”,但是,此“同”并非完全相同。 2、“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伤寒与温病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外感热病,温病初起邪在肺卫,治以辛凉解表;若有湿浊兼夹,邪在少阳时多见少阳三焦病变,治以分消上下,温病里结阳明时,多见湿热积滞交结胃肠,治以轻法频下;病程中易伤津液,重视养阴生津;病至后期多见虚热证,常要滋养肺胃或肝肾之阴。伤寒初起寒邪束表,治以辛温解表;邪在少阳多见足少阳胆经病变,治以和解表里;里结阳明时多见实热燥屎结于肠腑,多用猛下之法;病程中易伤阳气,重视顾护阳气;病至后期多见虚寒证,每需补脾肾之阳气。故叶氏说:“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四、试述温邪在卫的治法与失治后的表现 1、温邪在卫的治法

艺术学基础知识2戏剧篇

戏剧编 第一章、概述 1戏剧的定义:这里所说的戏剧,专指有古希腊人创造和西方形成悠久传统,并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由演员按照逼真的审美观念,在舞台上以说话和扮演人物故事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2戏剧的本质:演员扮演人物故事。 3话剧的由来:在20世纪20年代末,这类艺术形式被当时从美国学习西方戏剧,并毕生致力于将其在中国发扬光大的戏剧家洪深定名为“话剧”,以示与依靠唱、念、做、打手段注重对生活进行程式化表现的中国戏曲相区别。 4戏剧的功能:(1)、审美功能。(2)、娱乐功能。(3)、教育功能。(4)、交流功能。 第二章、戏剧的特性 1戏剧的本质:是动作。 2动作的分类:台词、表演、内心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甚至是停顿。 3戏剧冲突:戏剧是对生活的提炼,戏剧作为一门艺术走向成熟,正是与它发现冲突,是表现人类命运的重要手段分不开的。 4戏剧的冲突:是一系列戏剧矛盾酝酿发展而导致不可避免的摊牌的结果。 5戏剧的情境:是对戏剧中矛盾人物关系及其作用的一种概括性描述。 6黑格尔在《美学》中对情境的界定:指若干人在一起因为性格、目的、利益的矛盾而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第三章、戏剧的审美特征 1戏剧的审美把握现实的重要原则:(1)、剧场性(2)、戏剧性(3)、假定性(4)、综合性。 2剧场性:它是指由舞台和观众席共同构成的观演空间,它构成了戏剧赖以存在的观演交流关系。 3戏剧性:就是能够使观众在观剧时产生诸如紧张、同情、担心、兴奋、愤怒、害怕、恐怖的各种情感反映的戏剧技巧。 4假定性和戏剧性的区别:假定性解决的是使戏剧即能克服其时空局限,又能营造舞台真实感的问题,而戏剧性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戏剧更好看,更吸引观众。 5戏剧的技巧应为内容服务。 6综合性:(1)时空—视听综合:戏剧是一种时空—视听综合艺术。 7综合性包括:(1)时空—视听综合(2)审美手段与表现元素的综合(3)直观与想象的综合。

温病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2、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 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 明末吴有性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着一一《温疫论》 4、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塘(吴鞠通),王土雄 (王孟英) 5、 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 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 《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温热经纬》 (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 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一一温邪 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6、 薛生白蓍 统论述。 7、 吴鞠通蓍 8、 王孟英着 9、 清代喻昌 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 2 、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 4 、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③伏暑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 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 病势缠绵燥热病邪:温热病邪:温毒病邪:疠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 病变定位。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 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 大头瘟,烂喉痧)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 主。(春温,伏暑)第三章卫气营血辨证表:

温病 温病学考试复习

表证证治叶天士吴鞠通的原文 1、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出“在卫汗之可也”的温病表证治疗原则,并进一步

3.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弥漫全身:内外湿合(湿热病邪+饮食内伤),往往阻碍了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临床多见脘痞胸闷、呕恶不食,便溏或秘。湿邪弥漫,湿热合邪,上下表里同时受邪,在上—-首如裹。在下---小便不利,大便溏或秘。在表---周身重痛,白pei出现。在里---脾胃运化失调的症状。 4.病程中多见矛盾性症状:湿温病初起以湿为主,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因此临床常见矛盾性症状。身热不扬:发热初按皮肤不灼手。发热:脉反濡缓,面色不红反淡黄。口干:不欲饮。神志不烦躁:反呆痴淡漠。大便秘:下之大便反而不燥结。 养阴法的分类、治法(《温病条辨》) 1.甘寒生津法 此法主要适用于温病初、中期,邪在上、中焦阶段,肺胃津液耗伤之证。常用药物如沙参、麦门冬、生地黄、梨汁等甘寒之品,代表方如沙参麦冬汤、五汁饮、益胃汤等。此类方药,清养肺胃之阴,但又不碍胃,从而获得热减阴复的效果。 2.咸寒甘润法 邪热深入肝肾,真阴亏耗,需用咸寒滋填之品,如玄参、阿胶、熟地黄、龟甲等,代表方如加减复脉汤。青蒿鳖甲汤入阴搜邪,透热外达,治疗温病后期热伏阴分,故宜于此方,临床上治虚热广为应用。 3.酸甘化阴法 以酸敛药物,收敛肺气,起到保阴作用。常用于温病特别是暑温津气耗伤之证。主要方剂是生脉散。如连梅汤,此方为酸甘化阴兼酸苦泄热法,用于暑邪深入厥、少二阴,水亏火旺之证。 4.苦甘合化法 将苦寒药与甘寒之品配合运用,取苦甘之性以化阴气,苦寒又能邪热。冬地三黄汤为代表方。热病小便不利,阴气又伤,此方确为对证之治,又春温内陷下痢,阴精欲脱,立法以救阴为主。育阴坚阴为救阴之两大法门,故吴氏化裁仲景之黄连阿胶汤而成加减黄连阿胶汤,以黄连、黄芩苦寒坚阴泄热;阿胶、生地黄、白芍甘寒育阴,而救厥脱。 湿困中焦的治法,代表方 一、治法: 湿重热轻——以芳香化浊为主,佐以淡渗分消——代表方雷氏芳香化浊法合三仁汤

艺术硕士:《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

一、中国古代作家与作品 1.先秦时代 (1)古代神话。主要有盘古开天、女蜗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等。 (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相传为孔子编成。《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主要是民间爱情诗,“雅”主要是朝廷赞美诗,"颂”主要是宗庙祭祀诗。《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三种。"赋”指叙述,"比”指比喻,“兴”指起兴,即”欲言此物先言他物。”《诗经》语言上以四言为主,且多用叠字。《诗经》较有名的篇章有《关睢》、《鹊巢.》、《静女》、《君子偕老》、《君子于役》、《子矜》、《溱洧》、《硕鼠》、《蒹葭》等等。 (3)<楚辞>。战国时代楚国文学家屈原和宋玉两人作品的总称。 屈原,名平,字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他的作品充满爱国热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共11篇)、《九章》(共9篇)、《天问》、《仆居》、《渔父》、《招魂.等,其中名篇如,《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九章》中《涉江.》、《哀郢.》、《思美人》、《橘颂》等等。 宋玉,相传为屈原弟子,主要作品有《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等。 (4)诸子散文。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思想家与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一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名轲,字子舆,与孔子齐名,被称为孔盂,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记载孟子言行的书《孟子》,其中《得道多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是《孟子》中的名篇。 庄子,名周,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富有浪漫色彩,文学价值很高。主要作品有<逍遥游》、《秋水》、《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等。 荀子,名况,作品为《荀子》,《劝学》是书中的名篇。 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郑人买履》、《五蠢》是书中名篇。 (5)历史散文。《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名篇有《曹刿论战》、《郑 伯克段于鄙)、(秦晋淆之战)等等。 《国语》,左丘明编,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其中名篇如《召公谏厉王弭滂》等。 《战国策》,汉代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其中名篇如《燕昭王求士)、《赵威后问齐使)、(冯谖客孟尝君)等等。 2.两汉魏晋南北朝 (1)两汉。 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政论家、文学家,作品有(治安策)、(过秦论)等,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晁错,西汉政治家。作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也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枚乘,西汉辞赋家。作品有《七发》等。 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作品《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名篇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管晏列传》、《李将军列传》等等。 刘向,西汉目录学家、文学家,《战国策》一书的整理与编订者。 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作品有(甘泉赋)、(羽猎赋)等。 王充,东汉哲学家,《订鬼》是他的名篇。 斑固,东汉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蔡琰,东汉女诗人,《悲愤诗》的作者。

温病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六元正纪大论》、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1 厉气”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2、晋代《温疫论》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王土雄(王孟英):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4、清代温病四大家辨斑疹白”“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培,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薛生白蓍《湿热病篇》6 辨证论治体系。“三焦”,形成以“卫气营血”和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温热经纬》8、王孟英著详论瘟疫以破大惑》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9、温病的概念第一章 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温病——温病特点: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③伏暑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疠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 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伏暑)第三章卫气营血辨证表: 三焦辨证表

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知识整理(死记硬背)

知识结构图: 知识点分析: 单本剧、系列剧、历史剧、情景 喜剧、名著改编、通俗剧、革命 题材电视剧、红色经典改编 电视散文、电视小说 春节晚会、游戏娱乐节目(真 人秀、栏目剧)、音乐电视 情节与结构、情节与节奏、情节与故事、冲突与情境、内容与形式

第一部分:电视艺术概念 一.电视艺术定义 ?张凤铸:电视艺术是博取广纳、自成一体,具有独立品格的新兴艺术。电视艺术是电视的派生物,主 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它一方面继承了母体的先天条件——电子技术的先进性给它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广泛性、敏捷性和表现手段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借鉴电影、戏剧、音乐等姐妹艺术,带来了声画的可溶性和艺术技巧的多样性。 ?苗棣:根据艺术的常规定义,为使接受者获得审美愉悦而创作(制作)出来的东西是艺术品,这种创 作本身就是艺术创作,因此电视节目中的一部分(且比重很大)是艺术作品。电视中与审美相关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段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电视艺术具有即时传真的特性,是综合艺术、大众艺术。 ?高鑫: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 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屏幕艺术形态。 二.电视艺术基本特性 ?张凤铸:逼真性与假定性统一;兼容性和选择性统一;大社会与小家庭结合。 ?苗棣:①即时传真。即时传真的基本特性使电视艺术具备三个基本功能:通过图像和伴音系统实现对 外部世界的完美再现,即时传达艺术信息,直接传达——复现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后两点是电视与电影和其他艺术相比最具特色的地方),一次传播使电视难以反复欣赏品味,新奇取胜平庸浅薄,线性流动难被细品,被动接受节奏难握,艺术批评事后诸葛;②综合性。苏联学者把电视的综合性称为“珂拉支现象”,指电视节目可以弄成一堆互不相干的内容的大杂烩。电视艺术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综合,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综合,形式美与叙事美的综合,多重艺术门类的

《温病学》复习试题(1-9套,附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 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火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温病学 考试 复习 重点 总结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③伏暑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疠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

艺术学基础知识---研究生入学考试必备

艺术学基础知识常识总结考研必备 美术编 第一节、起源 模仿说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来奥那尔多狄德罗) 游戏说席勒和斯宾塞,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席勒《美育书简》表现说起源于人类的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雪莱托尔斯泰) 巫术说在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泰勒《原始文化》 劳动说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美术的发展 第三节、 认识功能对现实生活全面、能动的反应,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助于们人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 教育功能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者的意识与情感,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 审美功能最本质最普遍的功能,形成审美观念、理想陶冶情感与人格。 第四节、 一、现代美术门类 文艺复兴,文学、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戏剧六大类,后来电影被纳入。 历史上看分为四种: 存在: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时空综合(戏剧、电影等)。 运动方式:静态艺术(建筑、绘画、雕塑)动态(音乐、戏剧、电影)动静结合(文学)。 主体对对象的感觉方式:视觉(建筑、雕塑、绘画)听觉(音乐)试听综合(戏剧、电影) 想像艺术(文学)。 内容特征: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电影)与表现艺术(音乐、建筑、诗歌、舞蹈) (一)建筑 (二)雕塑 (三)油画 (四)版画 (五)工艺美术 二、中国传统书画门类 (一)人物画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周代劝善戒恶的壁画,战国秦汉独幅人物画作品,魏晋隋唐是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吴道子把人物宗教画发展到更富于表现力,五代两宋是深入发展的随着画院更加精美随着文人画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为白描张择端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开始总是审美和抒发情感,元明清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的文人 人物画形成了独特传统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开掘深意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的展示不同人的性格及,主张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等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突破统一时空的局限创造了十八描。 (二)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山水与屋木;体现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元以后占重要地位。战国地图中,独立的山水发创与魏晋南北朝顾恺之宗与王《画山水序》《叙画》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描写对象,致力于审美客体的发现与描绘,不被动摹写,要求外貌及其丰富变化,有注重显现其运动中的内在联系,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一致情景交融的意境。;早形象上强调留影,亦即实行宏观的总体的把握,而不过分拘泥与细节,同时从物象的结构组织出发,形成

温病学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 一.名解 1.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除一般温热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3.日晡潮热指发热于下午为甚。日晡即申、酉时,相当于午后3-5时。 4.夏暑发自阳明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侵犯人体往往不分表里渐次,大多初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过程。 5.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6.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之法。邪留三焦, 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或痰湿阻遏的证侯。 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共称为昏谵。 8.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9.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初扪不觉发热,久扪始觉烫手。 二.熟记如下原文: 1)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2)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吴鞠通《温病条辨》“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4)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5)陆子贤《六因条辨》“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6)王孟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9)《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温病”。 三.掌握如下问题: 1)叶天士、吴鞠通、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何主要贡献?其代表著作是什么?温病四大家是哪几个? ①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学说,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 法。 ②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③刘河间,立新论:六经传受,皆是热证;创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 方:表里双解剂。 ④王安道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艺术学基础知识-戏曲篇(三).doc

艺术学基础知识-戏曲篇(三)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3,分数:100.00) 1.明传奇《目连救母劝善记》是______写的。(分数: 2.50) A.周朝俊 B.高濂 C.许自昌 D.郑自珍 2.“一人永占”是______撰写的四种传奇。(分数:2.50) A.周朝俊 B.高濂 C.许自昌 D.李玉 3.李玉撰的明传奇______是戏曲史上不多见的反映当朝现实生活的剧作。(分数:2.50) A.《清忠谱》 B.《十五贯》 C.《目连救母劝善记》 D.《人兽关》 4.《十五贯》又叫______。(分数:2.50) A.《清忠谱》 B.《双熊梦》 C.《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D.《奈何天》 5.______生平著述甚丰,有诗文集《笠翁一家言全集》,剧作《怜香伴》、《风筝误》等十种,合称《笠翁十种曲》。(分数:2.50) A.李渔 B.李玉 C.周朝俊 D.许自昌 6.侯方域和李香君是______中的主人公。(分数:2.50) A.《长生殿》 B.《风筝误》 C.《怜香伴》 D.《桃花扇》 7.清代乱弹剧目《龙虎斗》又名______。(分数:2.50) A.《反五关》 B.《红鬃烈马》 C.《梵王宫》 D.《下河东》 8.铁镜公主是清代京剧剧目______中的人物。(分数:2.50) A.《四郎探母》 B.《反五关》 C.《红鬃烈马》 D.《玉堂春》 9.苏三是清代乱弹剧目______中的人物。(分数:2.50) A.《玉堂春》 B.《庆顶珠》

D.《张古董借妻》 10.《打渔杀家》又叫______。(分数:2.50) A.《玉堂春》 B.《庆顶珠》 C.《长生殿》 D.《四进士》 11.______的代表作有《三尽忠》、《闹齐庭》、《柴市节》等。(分数:2.50) A.范紫东 B.黄吉安 C.樊粹庭 D.罗瘿公 12.______是近代川剧作家。(分数:2.50) A.范紫东 B.樊粹庭 C.黄吉安 D.罗瘿公 13.秦腔作家范紫东的代表作是______。(分数:2.50) A.《三滴血》 B.《三尽忠》 C.《游西湖》 D.《王佐断臂》 14.《血泪仇》是______的代表作。(分数:2.50) A.樊粹庭 B.黄吉安 C.田汉 D.马健翎 15.《王佐断臂》的作者是豫剧作家______。(分数:2.50) A.樊粹庭 B.黄吉安 C.马健翎 D.田汉 16.______与程砚秋交情甚笃,为程砚秋创作和改编的剧本有《红拂传》、《鸳鸯冢》、《青霜剑》、《金锁记》等。(分数:2.50) A.马健翎 B.樊粹庭 C.黄吉安 D.罗瘿公 17.______的主角是陈琳、寇珠,是著名的连台本戏。(分数:2.50) A.《狸猫换太子》 B.《红拂传》 C.《王佐断臂》 D.《青霜剑》 18.______是根据鲁迅《祝福》改编的。(分数:2.50) A.《祥林嫂》 B.《野猪林》 C.《软玉屏》 D.《青霜剑》 19.新凤霞的代表作是______。(分数:2.50)

温病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终审稿)

温病学考试复习重点总 结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着——《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着《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③伏暑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疠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 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伏暑)第三章卫气营血辨证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